卷五百六十二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册府元龟卷五百六十二 宋 王钦若等 撰
国史部
疏缪 不实 非才
疏缪
广记备言国史之职也章往考来春秋之义也夫司记
言动紬绎编简为一代之典流千秋之训固宜书法不
隐叙事可观研思覃精间不容发岂有脱落时事采述
册府元龟卷五百六十二 宋 王钦若等 撰
国史部
疏缪 不实 非才
疏缪
广记备言国史之职也章往考来春秋之义也夫司记
言动紬绎编简为一代之典流千秋之训固宜书法不
隐叙事可观研思覃精间不容发岂有脱落时事采述
卷五百六十二 第 1b 页
异端体芜舛而不伦文混漫而难辨否臧非允论次乖
方物议既喧讼牒斯集固知述作之际宜图任于良士
焉
晋王沈初仕魏为侍中与荀顗阮籍共撰魏书多为时
讳未若陈寿之实录也
郭颁撰魏晋世语蹇乏全无宫商最为鄙劣以时有异
事故颇行于世干宝孙盛等多采其言以为晋书
王隐为著作郎后黜归于家撰晋书成诣阙上之隐虽好著
方物议既喧讼牒斯集固知述作之际宜图任于良士
焉
晋王沈初仕魏为侍中与荀顗阮籍共撰魏书多为时
讳未若陈寿之实录也
郭颁撰魏晋世语蹇乏全无宫商最为鄙劣以时有异
事故颇行于世干宝孙盛等多采其言以为晋书
王隐为著作郎后黜归于家撰晋书成诣阙上之隐虽好著
卷五百六十二 第 2a 页
述而文辞鄙拙芜舛不伦其书次第可观者皆其父所
撰文体混漫义不可解者隐之作也
后魏邓渊为尚书吏部郎道武诏渊撰国记渊造十馀
卷唯次年月起居行事而已未有体例
李彪为秘书丞奏著作事自文成帝已来至于太和崔
浩高允著作国书编年序录为春秋之体遗落时事三
无一存
崔鸿为散骑常侍齐州刺史撰十六国春秋鸿经综既
撰文体混漫义不可解者隐之作也
后魏邓渊为尚书吏部郎道武诏渊撰国记渊造十馀
卷唯次年月起居行事而已未有体例
李彪为秘书丞奏著作事自文成帝已来至于太和崔
浩高允著作国书编年序录为春秋之体遗落时事三
无一存
崔鸿为散骑常侍齐州刺史撰十六国春秋鸿经综既
卷五百六十二 第 2b 页
广多有违谬至如太祖天兴二年姚兴改号鸿始而鸿
以为改在元年太宗永兴二年慕容超擒于广固鸿又
以为事在元年太常二年姚泓败于长安而鸿亦以为
灭在元年如此之失多不考正
山伟为秘书监迁侍中中书令皆领著作国史自邓渊
崔琛崔浩高允李彪崔光以还诸人相继撰录纂集及
伟等謟说上党王天穆及尔朱世隆以为国书正应代
人修缉不宜委之馀人是以綦伟等更主大籍守旧而
以为改在元年太宗永兴二年慕容超擒于广固鸿又
以为事在元年太常二年姚泓败于长安而鸿亦以为
灭在元年如此之失多不考正
山伟为秘书监迁侍中中书令皆领著作国史自邓渊
崔琛崔浩高允李彪崔光以还诸人相继撰录纂集及
伟等謟说上党王天穆及尔朱世隆以为国书正应代
人修缉不宜委之馀人是以綦伟等更主大籍守旧而
卷五百六十二 第 3a 页
已初无述著故自崔鸿死后迄终伟身二十许载时事
荡然万不记一后人执笔无凭致史之遗阙伟之由也
北齐魏收为中书令兼著作郎诏撰魏史既成时论言
收著史不平前后投诉百有馀人文宣重收才不欲加
罪然犹以群口沸腾敕魏史且勿施行令群官博议听
有家事者入署不实者陈牒于是众口諠然号为秽史
杨休之为中书监魏收之卒也文宣命休之裁正其所
撰魏书休之收叙其家事稍美且寡才学浅延岁时竟
荡然万不记一后人执笔无凭致史之遗阙伟之由也
北齐魏收为中书令兼著作郎诏撰魏史既成时论言
收著史不平前后投诉百有馀人文宣重收才不欲加
罪然犹以群口沸腾敕魏史且勿施行令群官博议听
有家事者入署不实者陈牒于是众口諠然号为秽史
杨休之为中书监魏收之卒也文宣命休之裁正其所
撰魏书休之收叙其家事稍美且寡才学浅延岁时竟
卷五百六十二 第 3b 页
不措手唯削去嫡庶一百馀人
宋孝王为北平王文学求入文林馆不遂因非毁朝士
撰别录二十卷会周平齐改为关东风俗传更广见闻
勒成三十卷以上之事多妄缪篇第冗杂无著述体
隋王邵为著作郎累迁秘书少监在著作将二十年专
典国史撰隋书八十卷多录口敕又采迂怪不经之语
委巷之言以类相从为其题目辞义繁杂无足称者遂
使隋代文武名臣烈将善恶之迹湮没无闻初撰齐志
宋孝王为北平王文学求入文林馆不遂因非毁朝士
撰别录二十卷会周平齐改为关东风俗传更广见闻
勒成三十卷以上之事多妄缪篇第冗杂无著述体
隋王邵为著作郎累迁秘书少监在著作将二十年专
典国史撰隋书八十卷多录口敕又采迂怪不经之语
委巷之言以类相从为其题目辞义繁杂无足称者遂
使隋代文武名臣烈将善恶之迹湮没无闻初撰齐志
卷五百六十二 第 4a 页
为编年体二十卷复为齐书纪传一百卷及平贼记三
卷或文词鄙野或不轨不物骇人视听大为有识所嗤
鄙
唐吴兢为左庶子史馆修书撰唐书九十八卷唐春秋
三十卷未就开元十七年玄宗令中使就取得五十馀
卷其记事疏略不堪行用(又云兢居史职凡三十年叙/事简要人用称之末年伤于)
(太简出为荆州司马累迁尝王传尝以五代史繁杂及/别撰梁齐周史各十卷陈史五卷隋史二十卷又伤疏)
(略兢虽老耄犹希史职而行步伛偻李林甫以其年老/不用卒后其子进兢所撰唐书八十馀卷事多纰缪终)
卷或文词鄙野或不轨不物骇人视听大为有识所嗤
鄙
唐吴兢为左庶子史馆修书撰唐书九十八卷唐春秋
三十卷未就开元十七年玄宗令中使就取得五十馀
卷其记事疏略不堪行用(又云兢居史职凡三十年叙/事简要人用称之末年伤于)
(太简出为荆州司马累迁尝王传尝以五代史繁杂及/别撰梁齐周史各十卷陈史五卷隋史二十卷又伤疏)
(略兢虽老耄犹希史职而行步伛偻李林甫以其年老/不用卒后其子进兢所撰唐书八十馀卷事多纰缪终)
卷五百六十二 第 4b 页
(不逮于/壮年)
令狐峘为左庶子史馆修撰在史馆修玄宗实录百卷
撰代宗实录四十卷虽勤苦然多遗漏不称良史至元
和二年其子丕为太仆寺丞进峘所撰代宗实录四十
卷诏付史馆赠峘工部尚书叙事用舍咸不当而又多
于漏略名臣如房琯不立传直疏如颜真卿略而不载
不实
传曰书法不隐又曰不刋之书盖圣人垂世立法惩恶
令狐峘为左庶子史馆修撰在史馆修玄宗实录百卷
撰代宗实录四十卷虽勤苦然多遗漏不称良史至元
和二年其子丕为太仆寺丞进峘所撰代宗实录四十
卷诏付史馆赠峘工部尚书叙事用舍咸不当而又多
于漏略名臣如房琯不立传直疏如颜真卿略而不载
不实
传曰书法不隐又曰不刋之书盖圣人垂世立法惩恶
卷五百六十二 第 5a 页
劝善者也若乃因嫌而沮善渎货以隐恶或畏威而曲
加文饰或徇时而蔑纪勋伐恣笔端而溢美擅胸臆以
厚诬宜当秽史之名岂曰传信之实垂于后也不其恧
欤
后汉灵帝时长水校尉刘琛等撰东观汉记云中常侍
孙程北新城人卫康叔之胄孙林父之后自程已下十
九人与程同功者皆叙其所承本系盖当时史官惧程
等威权故曲为文饰
加文饰或徇时而蔑纪勋伐恣笔端而溢美擅胸臆以
厚诬宜当秽史之名岂曰传信之实垂于后也不其恧
欤
后汉灵帝时长水校尉刘琛等撰东观汉记云中常侍
孙程北新城人卫康叔之胄孙林父之后自程已下十
九人与程同功者皆叙其所承本系盖当时史官惧程
等威权故曲为文饰
卷五百六十二 第 5b 页
晋陈寿武帝时为著作郎撰三国志初寿父为蜀将马
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亮子瞻又轻
寿故寿为亮立传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言瞻惟工
书名过其实议者以此少之(一说寿尝为瞻吏为瞻所/辱故云宦官黄皓窃弄权)
(柄而瞻将护/无能矫正也)又魏志云曹公与袁绍相持于官渡时公
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裴松之以为魏武初起兵已有
众五千自后百战百胜败者二十三而已矣但一破黄
巾受降卒三十馀万所吞并不可悉纪虽征战损伤未
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亮子瞻又轻
寿故寿为亮立传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言瞻惟工
书名过其实议者以此少之(一说寿尝为瞻吏为瞻所/辱故云宦官黄皓窃弄权)
(柄而瞻将护/无能矫正也)又魏志云曹公与袁绍相持于官渡时公
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裴松之以为魏武初起兵已有
众五千自后百战百胜败者二十三而已矣但一破黄
巾受降卒三十馀万所吞并不可悉纪虽征战损伤未
卷五百六十二 第 6a 页
应如此之少也夫结营相守异于摧锋决战本纪云绍
众十馀万屯营东西数十里魏太祖虽机变无方略不
出世安有数千之兵不得逾时相抗者哉以理而言窃谓
不然绍为屯数十里公能分营与相当此兵不得甚少
一也绍若有十倍之众理应当悉力围守使出入断绝
而公使徐晃等击其运车公又自出击淳于琼等扬旌
往还曾无抵阂明绍力不能制是不得甚少二也诸书
云公坑绍众八万或云七万夫八万人奔散非八千人
众十馀万屯营东西数十里魏太祖虽机变无方略不
出世安有数千之兵不得逾时相抗者哉以理而言窃谓
不然绍为屯数十里公能分营与相当此兵不得甚少
一也绍若有十倍之众理应当悉力围守使出入断绝
而公使徐晃等击其运车公又自出击淳于琼等扬旌
往还曾无抵阂明绍力不能制是不得甚少二也诸书
云公坑绍众八万或云七万夫八万人奔散非八千人
卷五百六十二 第 6b 页
所能縳而绍之大众皆拱手就戮何缘力能制之是不
得甚少三也将记述者欲以见奇非实录也案钟繇传
云公与绍相持繇为司𨽻送马二千馀匹以给军本纪
及世语并云公时有骑六百馀匹繇马为安在哉
王沉武帝时为侍中典著作与荀顗阮籍共撰魏书多
为时讳未若陈寿之实录也
梁沈约初仕南齐及武帝为太子家令撰宋书多载孝
武明帝诸鄙渎事帝遣左右谓约曰孝武事迹不容顿
得甚少三也将记述者欲以见奇非实录也案钟繇传
云公与绍相持繇为司𨽻送马二千馀匹以给军本纪
及世语并云公时有骑六百馀匹繇马为安在哉
王沉武帝时为侍中典著作与荀顗阮籍共撰魏书多
为时讳未若陈寿之实录也
梁沈约初仕南齐及武帝为太子家令撰宋书多载孝
武明帝诸鄙渎事帝遣左右谓约曰孝武事迹不容顿
卷五百六十二 第 7a 页
称我昔经事宋明帝卿可思讳恶之义于是多所省除
吴均天监中为奉朝请表求撰齐春秋之书成奏之高
祖以其书不实使中书舍人刘之遴诘问数条竟支离
无对敕付省焚之坐免职
萧韶太清初为舍人城陷奉诏西奔及至江陵人士多
往寻觅令韶说城内事韶不能人人为说乃疏一卷客
问者便示之湘东王闻而取看谓曰昔王韶之为隆安
纪十卷说晋末之乱离今之萧韶亦可为太清纪十卷
吴均天监中为奉朝请表求撰齐春秋之书成奏之高
祖以其书不实使中书舍人刘之遴诘问数条竟支离
无对敕付省焚之坐免职
萧韶太清初为舍人城陷奉诏西奔及至江陵人士多
往寻觅令韶说城内事韶不能人人为说乃疏一卷客
问者便示之湘东王闻而取看谓曰昔王韶之为隆安
纪十卷说晋末之乱离今之萧韶亦可为太清纪十卷
卷五百六十二 第 7b 页
矣韶乃更为太清记其诸议论多谢昊为之韶既承旨
撰著多非实录
北齐魏收天保中为中书令兼著作郎诏撰魏史引史
官并非史才修史诸人祖宗姻戚多被书录饰以美言
收颇性急不甚能平夙有怨者多没其善每言何物小
子敢共魏收作占举言之则使上天按之当使入地初
收在神武时为太常少卿修国史得杨休之助因谢休
之曰无以谢德当为卿作佳传休之父固魏世为北平
撰著多非实录
北齐魏收天保中为中书令兼著作郎诏撰魏史引史
官并非史才修史诸人祖宗姻戚多被书录饰以美言
收颇性急不甚能平夙有怨者多没其善每言何物小
子敢共魏收作占举言之则使上天按之当使入地初
收在神武时为太常少卿修国史得杨休之助因谢休
之曰无以谢德当为卿作佳传休之父固魏世为北平
卷五百六十二 第 8a 页
太守以贪虐为中尉李平所弹获罪载在魏起居注收
书云固为北平甚有惠政坐公事免官又云李平深相
敬重尔朱荣于魏为贼收以高祖出自尔朱且纳荣子
金故减其恶而增其善论云若修德义之风则韩彭伊
霍夫何足数史既成时论言收著史不平文宣诏收于
尚书省与诸家子孙共议论讨前后投诉百有馀人云
遗其家世职位或云其家不见记录或云妄有非毁收
皆随状荅之范阳卢裴父同附出族祖元传下顿丘李
书云固为北平甚有惠政坐公事免官又云李平深相
敬重尔朱荣于魏为贼收以高祖出自尔朱且纳荣子
金故减其恶而增其善论云若修德义之风则韩彭伊
霍夫何足数史既成时论言收著史不平文宣诏收于
尚书省与诸家子孙共议论讨前后投诉百有馀人云
遗其家世职位或云其家不见记录或云妄有非毁收
皆随状荅之范阳卢裴父同附出族祖元传下顿丘李
卷五百六十二 第 8b 页
庶家传称其本是梁国家人裴庶讥议云史书不直收
性急不胜其愤启诬其罪欲加屠害帝大怒亲自诘责
裴裴曰臣父仕魏位至仪同功业显著名闻天下与收
无亲遂不立传博陵崔绰位止本郡功曹更无事迹是
收外亲乃为传首收曰绰虽无位名义可嘉所以合传
帝曰卿何由知其好人收曰高允曾为绰赞称有道德
帝曰司空才士为人作赞正应称扬亦如卿为人作文
章道其好者岂能皆实收无以对战慄而已但帝先重
性急不胜其愤启诬其罪欲加屠害帝大怒亲自诘责
裴裴曰臣父仕魏位至仪同功业显著名闻天下与收
无亲遂不立传博陵崔绰位止本郡功曹更无事迹是
收外亲乃为传首收曰绰虽无位名义可嘉所以合传
帝曰卿何由知其好人收曰高允曾为绰赞称有道德
帝曰司空才士为人作赞正应称扬亦如卿为人作文
章道其好者岂能皆实收无以对战慄而已但帝先重
卷五百六十二 第 9a 页
收才不欲加罪时太原王松年亦谤史及裴庶并获罪
各被鞭配甲坊或因以致死卢思道亦抵罪然犹以群
口沸腾敕魏史且勿施行令群臣博议听有家事者入
署不实者陈牒于是众口喧然号为秽史投牒者相次
无以抗之时左仆射杨愔右仆射高德正二人势倾朝
野与收皆亲收遂为其家并作传二人不欲言史不实
抑塞诉辞终文宣世更不重论又以尚书陆操尝谓愔
曰魏收魏书可谓博物宏才有大功于魏室其后群臣
各被鞭配甲坊或因以致死卢思道亦抵罪然犹以群
口沸腾敕魏史且勿施行令群臣博议听有家事者入
署不实者陈牒于是众口喧然号为秽史投牒者相次
无以抗之时左仆射杨愔右仆射高德正二人势倾朝
野与收皆亲收遂为其家并作传二人不欲言史不实
抑塞诉辞终文宣世更不重论又以尚书陆操尝谓愔
曰魏收魏书可谓博物宏才有大功于魏室其后群臣
卷五百六十二 第 9b 页
多言魏史不实武成复敕更审收又回换遂为卢仝立
传崔绰反更附出杨愔传本云有魏以来一门而已至
是改此八字又先云弘农华阴人乃改自云弘农以配
王惠龙自云太原人此其失也收为左仆射武平三年
卒既缘史笔多憾于人齐亡之岁收冢被发弃其骨于
外
刁柔天保中为国子博士时魏收撰魏史启柔等与同
其事柔性颇专固自是所闻收尝所嫌惮在史馆未久
传崔绰反更附出杨愔传本云有魏以来一门而已至
是改此八字又先云弘农华阴人乃改自云弘农以配
王惠龙自云太原人此其失也收为左仆射武平三年
卒既缘史笔多憾于人齐亡之岁收冢被发弃其骨于
外
刁柔天保中为国子博士时魏收撰魏史启柔等与同
其事柔性颇专固自是所闻收尝所嫌惮在史馆未久
卷五百六十二 第 10a 页
逢勒成之际志存偏党魏书中与其内外通亲者并虚
美过实深为时论所讥
唐许敬宗显庆中为太子少师仍东西台三品依旧修
国史先是国子祭酒令狐德棻依纪传之体撰成国史
八十卷其后敬宗续修增为一百卷敬宗自掌知国史
记事不直论者尤之初虞世基与敬宗父善心同为宇
文化及所害封德彝时为国史舍人备见其事因谓人
曰世基被戮世南匍匐而请代善心之死敬宗舞蹈以
美过实深为时论所讥
唐许敬宗显庆中为太子少师仍东西台三品依旧修
国史先是国子祭酒令狐德棻依纪传之体撰成国史
八十卷其后敬宗续修增为一百卷敬宗自掌知国史
记事不直论者尤之初虞世基与敬宗父善心同为宇
文化及所害封德彝时为国史舍人备见其事因谓人
曰世基被戮世南匍匐而请代善心之死敬宗舞蹈以
卷五百六十二 第 10b 页
求生敬宗闻而衔之及为德彝立传盛加其罪恶左监
门大将军钱九陇皇家之𨽻也敬宗与之结婚乃为九
陇曲叙门阀妄加其功绩敬宗为子娶尉迟宝琳孙女
为妻多得赂遗及作宝琳父敬德传悉为隐诸过咎太
宗作威凤赋以赐长孙无忌敬宗改云赐敬德白州人
庞孝泰蛮酋七品率兵从征高丽贼知其懦袭破之敬
宗又纳其宝货称孝泰频破贼徒斩获数万汉将骁健
者唯苏定方与庞孝泰耳曹继叔刘伯英皆出其下虚
门大将军钱九陇皇家之𨽻也敬宗与之结婚乃为九
陇曲叙门阀妄加其功绩敬宗为子娶尉迟宝琳孙女
为妻多得赂遗及作宝琳父敬德传悉为隐诸过咎太
宗作威凤赋以赐长孙无忌敬宗改云赐敬德白州人
庞孝泰蛮酋七品率兵从征高丽贼知其懦袭破之敬
宗又纳其宝货称孝泰频破贼徒斩获数万汉将骁健
者唯苏定方与庞孝泰耳曹继叔刘伯英皆出其下虚
卷五百六十二 第 11a 页
美隐恶如此初高祖太宗两朝实录其敬播所修者颇
多详直敬宗又辄以已爱憎曲事删改论者尤之
韩愈宪宗元和中为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顺宗实录五
卷至太和五年敕宰臣监修国史路隋等重加刋正隋
等奏曰臣自奉宣旨寻取史本欲加笔削近伏见卫尉
卿周君巢諌议大夫王彦威给事中李固言及史官苏
景裔等各上草疏具陈刋改非宜又闻班行以此议论
颇众臣伏以史策之作劝诫所存事有当书理宜归实
多详直敬宗又辄以已爱憎曲事删改论者尤之
韩愈宪宗元和中为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顺宗实录五
卷至太和五年敕宰臣监修国史路隋等重加刋正隋
等奏曰臣自奉宣旨寻取史本欲加笔削近伏见卫尉
卿周君巢諌议大夫王彦威给事中李固言及史官苏
景裔等各上草疏具陈刋改非宜又闻班行以此议论
颇众臣伏以史策之作劝诫所存事有当书理宜归实
卷五百六十二 第 11b 页
匹夫美恶尚不可诬人君得失无容虚载圣恩以前实
录记贞元末数事稍非摭实盖出传闻审知差舛便使
刋正顷因日屡形圣言通计前后至于数四臣及宗闵
僧孺亦以永贞已来岁月至近禁中行事在外固难详
知陛下所言皆是接于耳目既闻乖谬因述古今引前
史直不疑盗嫂之言及第五伦挝妇公之说固多此比
难尽信书所冀睿鉴详于听言深宫慎于行事持此比
类上开聪明特蒙降察稍恕前谬由是近垂宣命令有
录记贞元末数事稍非摭实盖出传闻审知差舛便使
刋正顷因日屡形圣言通计前后至于数四臣及宗闵
僧孺亦以永贞已来岁月至近禁中行事在外固难详
知陛下所言皆是接于耳目既闻乖谬因述古今引前
史直不疑盗嫂之言及第五伦挝妇公之说固多此比
难尽信书所冀睿鉴详于听言深宫慎于行事持此比
类上开聪明特蒙降察稍恕前谬由是近垂宣命令有
卷五百六十二 第 12a 页
改修臣等伏以贞观已来累朝实录有经重撰不敢固
辞但欲粗删深误亦固尽存诸说宗闵僧孺相与啇量
缘此书成于韩愈今史官李汉蒋系皆愈之子婿若遣
参撰或致私嫌以臣既职监修盍令详正及经奏请事
遂施行今者寮庶竞言不知本起表章交奏似有他疑
臣虽至昧容非自请既进群议辄冒上闻纵臣果获修
成必惧终为时累且韩所书亦出非已元和之后已是
相循纵其密亲岂害公理使归本职实谓正名其实录
辞但欲粗删深误亦固尽存诸说宗闵僧孺相与啇量
缘此书成于韩愈今史官李汉蒋系皆愈之子婿若遣
参撰或致私嫌以臣既职监修盍令详正及经奏请事
遂施行今者寮庶竞言不知本起表章交奏似有他疑
臣虽至昧容非自请既进群议辄冒上闻纵臣果获修
成必惧终为时累且韩所书亦出非已元和之后已是
相循纵其密亲岂害公理使归本职实谓正名其实录
卷五百六十二 第 12b 页
状伏望条示旧记最错者宜付史官委之修定则冀圣
祖垂休永无惭于传信下臣非据获减戾于侵官彰清
朝立政之方表公器不私之义流议自弭时论攸宜诏
曰其录中所书德宗顺宗朝禁中事寻访根抵盖其谬
传谅非信史宜令史官详正刋去其他不要更修馀依
奏开元二年二月文宗御紫宸殿又谓宰臣郑覃李固
言李石曰顺宗实录似未详实史官韩愈不是当时屈
人否石曰韩愈贞元末间为四门博士帝曰司马迁与
祖垂休永无惭于传信下臣非据获减戾于侵官彰清
朝立政之方表公器不私之义流议自弭时论攸宜诏
曰其录中所书德宗顺宗朝禁中事寻访根抵盖其谬
传谅非信史宜令史官详正刋去其他不要更修馀依
奏开元二年二月文宗御紫宸殿又谓宰臣郑覃李固
言李石曰顺宗实录似未详实史官韩愈不是当时屈
人否石曰韩愈贞元末间为四门博士帝曰司马迁与
卷五百六十二 第 13a 页
任安书全是怨望所以汉武本纪事多不实覃曰汉武
中年后大发戎马拓土开边生人耗竭粮饟不给本纪
所述亦非过言石曰史笔不直率多无后郑覃所陈志
在讥谏欲陛下䆒竟盛德故言汉武不屈帝曰靡不有
初鲜克有终此诚可为戒
李绰会昌中为平章事监修国史武宗遣绅与修撰郑
亚重修宪宗实录绅亚取行状谥议将相之间过为增
饰至宣宗中大中二年十一月敕宪宗实录宜施行旧
中年后大发戎马拓土开边生人耗竭粮饟不给本纪
所述亦非过言石曰史笔不直率多无后郑覃所陈志
在讥谏欲陛下䆒竟盛德故言汉武不屈帝曰靡不有
初鲜克有终此诚可为戒
李绰会昌中为平章事监修国史武宗遣绅与修撰郑
亚重修宪宗实录绅亚取行状谥议将相之间过为增
饰至宣宗中大中二年十一月敕宪宗实录宜施行旧
卷五百六十二 第 13b 页
本其新本委州府长史察访如录得者并送史馆不得
辄留
周贾纬初仕汉为谏议大夫史馆修撰判馆事乾祐中
受诏与王仲窦俨修晋高祖少帝汉高祖三朝实录纬
以笔削为己任然而褒贬任情记注不实晋宰相桑维
翰执政日薄纬之为人不甚见礼纬深衔之及叙维翰
传称维翰身没之后有白金八千挺他物称是翰林学
士徐台符纬邑人也与纬相善谓纬曰窃闻吾友书桑
辄留
周贾纬初仕汉为谏议大夫史馆修撰判馆事乾祐中
受诏与王仲窦俨修晋高祖少帝汉高祖三朝实录纬
以笔削为己任然而褒贬任情记注不实晋宰相桑维
翰执政日薄纬之为人不甚见礼纬深衔之及叙维翰
传称维翰身没之后有白金八千挺他物称是翰林学
士徐台符纬邑人也与纬相善谓纬曰窃闻吾友书桑
卷五百六十二 第 14a 页
魏公白金之数不亦多乎但以十目所睹不可厚诬纬
不得已改为白金数十挺
非才
夫史氏之职掌四方之志善恶不隐言动必书固宜妙
选良材图任明职广示惩劝之义备适详略之体成大
典于一代垂信辞于千祀若乃司载笔之官昧叙事之
方徒淹岁时空索编简或紬绎之靡就或颁次之无文
昧进旷官盖可惩也
不得已改为白金数十挺
非才
夫史氏之职掌四方之志善恶不隐言动必书固宜妙
选良材图任明职广示惩劝之义备适详略之体成大
典于一代垂信辞于千祀若乃司载笔之官昧叙事之
方徒淹岁时空索编简或紬绎之靡就或颁次之无文
昧进旷官盖可惩也
卷五百六十二 第 14b 页
后魏李谐为长史兼中书侍郎崔光引为著作郎谐在
史职无所历意
孙惠蔚为黄门郎代崔光为著作首尾五载无所撰著
自披其传注数行而已
刘仁之为著作郎兼中书令既非其才在史未尝执笔
李琰之为著作郎黄门郎皆修国史每自誇文章从姨
兄常景笑而不许前后再居史职无所编缉
谷纂为著作郎监国史不能有所缉缀
史职无所历意
孙惠蔚为黄门郎代崔光为著作首尾五载无所撰著
自披其传注数行而已
刘仁之为著作郎兼中书令既非其才在史未尝执笔
李琰之为著作郎黄门郎皆修国史每自誇文章从姨
兄常景笑而不许前后再居史职无所编缉
谷纂为著作郎监国史不能有所缉缀
卷五百六十二 第 15a 页
宋钦初仕沮渠蒙逊为中书郎入国拜著作郎钦在河
西撰蒙逊记无足可称
游雅为秘书监委以国史之任不勤著述竟无所成
北齐魏收为中书令兼著作郎诏撰魏史引史官恐其
凌逼惟取学流先相依附者其房延祐辛元植睦仲让
虽夙涉朝位并非史才刁柔裴昂之以儒业见知全不
堪缉高季干以左道求进
唐李融为寿安丞开元中侍中弘文馆学士裴光庭引
西撰蒙逊记无足可称
游雅为秘书监委以国史之任不勤著述竟无所成
北齐魏收为中书令兼著作郎诏撰魏史引史官恐其
凌逼惟取学流先相依附者其房延祐辛元植睦仲让
虽夙涉朝位并非史才刁柔裴昂之以儒业见知全不
堪缉高季干以左道求进
唐李融为寿安丞开元中侍中弘文馆学士裴光庭引
卷五百六十二 第 15b 页
融并拾遗张琪著作郎司马利宾等直弘文馆撰续春
秋经传上表请以经为御撰而光庭等相依左氏之体
为之作传玄宗又手制褒赏之光庭笔削于李融书竟
不就
柳玭为吏部侍郎昭宗诏修宣宗懿宗僖宗实录始丞
相监修国史杜让能以三朝实录未修乃奏玭及右补
阙裴庭裕左拾遗孙泰驾部员外郎李胤太常博士郑
光庭等十五人分修之踰年竟不能编录一字
秋经传上表请以经为御撰而光庭等相依左氏之体
为之作传玄宗又手制褒赏之光庭笔削于李融书竟
不就
柳玭为吏部侍郎昭宗诏修宣宗懿宗僖宗实录始丞
相监修国史杜让能以三朝实录未修乃奏玭及右补
阙裴庭裕左拾遗孙泰驾部员外郎李胤太常博士郑
光庭等十五人分修之踰年竟不能编录一字
卷五百六十二 第 16a 页
卷五百六十二 第 16b 页
册府元龟卷五百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