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五百五十八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册府元龟卷五百五十八 宋 王钦若等 撰
  国史部
   论议
自左丘明受经于仲尼而为之传其后太史公易编年
之旧式明述作之微旨扬㩁而论文辞炳焉班氏父子
专心载籍亦复斟酌前史讥正得失尔后当笔削之任
者盖不乏其人焉至于考正先民之异同论次一时之
卷五百五十八 第 1b 页
类例断以年纪裁以体范深述惩劝之本极谈书法之
事或列于封疏或形于奏记至乃立言以垂制移书以
布怀罕不磅礴今古讲求奥迹绪言佳话蔼乎前闻足
以见作者之志矣
汉司马谈为太史公谈仕于建元元封之间悯学者不
达其意而师悖(悖惑也各习师法惑/于初见悖布内切)乃论六家之要指
曰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大传谓/易系辞)夫阴
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
卷五百五十八 第 2a 页
省不省耳(言发迹虽殊同归于治但学者不/能省察昧其端绪耳直犹但也)尝窃观阴
阳之术大详而众忌讳使人拘而多畏(阴阳之术月令/星官是其枝叶)
(也拘曲/碍也)然其叙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儒者博而寡要
劳而少功是以事难尽从然其叙君臣父子之礼列夫
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易变/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
不可遍循(言难/尽用)然其彊本节用不可废也法家严而少
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也名家使人俭而善
失真(刘向别录云名家者流出于礼官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孔子曰必也正名乎)然其正
卷五百五十八 第 2b 页
名实不可不察也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澹足
万物(澹古/瞻字)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
法之要(撮揔取也/千活切)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
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操执持也/千高切)儒者则不然
以为人主天下之仪表也君倡臣和主先臣随如此则
主劳而臣佚(佚乐也/与逸同)至于大道之要去健羡绌聪明(绌/聪)
(弃明倚依太素反本归贞则/理得而海内均也黜废也)释此而任术夫神大用则
竭形大劳则敝神形蚤衰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蚤/古)
卷五百五十八 第 3a 页
(早/字)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八位/八卦)
(位也十二度十二次也二十四/节就中气也各有禁谓月令者)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未必然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此天道之大经也(经常/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纪纲故曰
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夫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传
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理(究尽/也)
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
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墨者亦尚尧舜言其德行
卷五百五十八 第 3b 页
曰堂高三尺土阶三等茅茨不剪采椽不刮(屋盖曰茨/以茅覆屋)
(也采柞木也茨/疾兹切采音采)饭土簋歠土刑(簋所以盛饭也刑以盛/羹也土谓烧土为之即)
(瓦器也饭扶晚切/簋音轨歠尺悦切)粝粱之食(粝粗米也一斛粟/七㪷米为粝音赖)藜藿之
(藜草似蓬也/藿豆叶也)夏日葛衣冬日鹿裘其送死桐棺三寸
举音不尽其哀教丧礼必以此为万民率故天下法若
此则尊卑无别也夫世异时移事业不必同故曰俭而
难遵也要曰彊本节用则人给家足之道也(给亦足也/人人家家)
(皆得/足也)此墨子之所长虽百家不能废也法家不别亲疏
卷五百五十八 第 4a 页
不殊贵贱壹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行一
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
分职不得相踰越虽百家不能改也(分扶/问切)名家苛察缴
(缴绕犹缠绕/也缴功鸟切)使人不得反其意剸决于名时失人情
(剸读与/专同)故曰使人俭而善失真若夫控名责实参伍不
(引名责实参错交/伍明知事情者)此不可不察也道家无为又曰无
不为(无为者守静一也无/不为者功利大也)其实易行其辞难知(言指趣/幽远)
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任自/然也)无成势无常形故
卷五百五十八 第 4b 页
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后故能为万物主有法无法
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兴舍(兴起也/舍废也)故曰圣人不巧
时变是守(无机巧之心/但顺时也)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
(言因百姓之心以为/教但执其纲而已)群臣并至使各自明也其实中其
声者谓之端实不中其声者谓之款(款空也空则明也/中当也充也中竹)
(仲/切)款言不听奸乃不生贤不肖自分白黑乃形(形见/也)
所欲用耳何事不成乃合大道混混冥冥(元气之猊也/混故本切)
光耀天下复反无名(返还/也)凡人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
卷五百五十八 第 5a 页
也神太用则竭形太劳则敝形神离则死死者不可复
生离者不可复合故圣人重之繇此观之神者生之本
形者生之具不先定其神而曰我有以治天下何繇
哉又谓其子迁曰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
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自获麟以来四
百有馀岁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
贤君忠臣义士予为太史而论载废天下之文予甚惧
焉尔其念哉又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
卷五百五十八 第 5b 页
而有孔子孔子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而明之正易传
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
敢让焉(言当已述成先人之业何敢/自嫌当五百岁而让之也)上大夫壶遂曰昔
孔子为何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闻之董生(仲舒/也)周道
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孔子知言之不
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是非谓本/其得失)
为天下仪表贬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以诸侯/僣侈大)
(夫擅权故贬讨之/也贬退也讨治也)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
卷五百五十八 第 6a 页
事之深切著明也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
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与(与读/曰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
存亡国继绝世补弊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易著天地阴
阳四时五行故长于变化(以变化之道为长也长读如/本字一曰长谓崇长之也竹)
(两/切)礼纲纪人伦故长于行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诗
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于风咏乐所以
立故长于和春秋是非故长于治人是故礼以节人乐
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道/言)
卷五百五十八 第 6b 页
(也/)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
千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
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
皆失其本已(己者语/终之辞)故易曰差以毫釐谬以千里(今之易/经及彖)
(象系辞皆无此语所称易纬者则/有之言斯盖易象之别记者也)故臣弑君子弑父非
一朝一夕之故其渐久矣(易坤卦/爻之辞)有国者不可以不知
春秋前有谗而不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
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经/常)
卷五百五十八 第 7a 页
(也/)为人君父者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
(蒙犹/被也)为人臣子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诛死之
罪其实皆以善为之而不知其义(其心虽善以不知义/理之故则陷于恶也)
被之空言不敢辞(赵盾不知讨贼而/不敢辞弑君之罪)夫不通礼义之旨
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为/臣)
(下所干犯也一/曰违法礼义也)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
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以天下大过予之受而
不敢辞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夫礼禁未然之前法
卷五百五十八 第 7b 页
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禁者难知
壶遂曰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
空文以断礼义(断决也决之/于礼义也)当一王之法今夫子上遇
明天子下得守职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论欲
以何明太史公曰唯唯否否(唯唯谦应也否否/不通也唯戈癸切)不然余
闻之先人曰虙羲至纯厚作易八卦(虙读与/伏同)尧舜之盛
尚书载之礼乐作焉汤武之隆诗人歌之春秋采善贬
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刺讥而已也汉兴已来至
卷五百五十八 第 8a 页
明天子获符瑞建封禅改正朔易服色受命于穆清(于叹/辞也)
(穆美也言天子有美德/而政化清也于读曰乌)泽流罔极(罔无也/极止也)海外殊俗重
译款塞(款叩/也)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也(道言/也)臣下百官
力诵圣德犹不能宣尽其意(力勤/也)且士贤能矣而不用
有国者耻也主明圣德不布闻有司之过也且余掌其
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堕先人
所言(堕毁也谓不修/之也音火规切)罪莫大焉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
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春秋谬矣
卷五百五十八 第 8b 页
后汉班彪为徐令以病免彪既才高而好著述遂专心
史籍之间武帝时司马迁著史记太初已后阙而不录
彪乃继采前史遗事傍贯异闻作后传数十篇因斟酌
前史而讥正得失其略论曰唐虞三代诗书所及世有
史官以司典籍(见于史籍者夏太史终古/殷太史向挚周太史儋也)暨于诸侯国
自有史(鲁季孙召外史掌恶臣卫史华龙/滑曰我太史也楚有左史倚相)故孟子曰晋
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乘者兴于田赋乘马之/事梼杌者嚚凶之类兴)
(于记恶之诫春秋以二始四时以记万事/遂各以为名其记事一也见赵岐孟子注)定哀之间(鲁/定)
卷五百五十八 第 9a 页
(公哀/公也)鲁君子左丘明论集其文作左氏传三十篇又撰
异同号曰国语二十篇繇是乘梼杌之事遂闇(不行于/时为闇)
(也其书/今亡)而左氏国语独章又有记录黄帝以来至春秋
时帝王公侯卿大夫号曰世本一十五篇春秋之后七
国并争秦并诸侯则有战国策三十三篇汉兴定天下
大中大夫陆贾记录时政作楚汉春秋九篇孝武之世
太史令司马迁采左氏国语删世本战国策据楚汉列
国时事上自黄帝下讫获麟(武帝大始三年登陇首/获白麟迁作史记绝笔)
卷五百五十八 第 9b 页
(于此/年也)作本纪世家列传书表凡百三十篇而十篇缺焉
(十篇谓文景纪武纪礼书乐书兵书将相/表日者传三王世家龟策传传靳列传)迁之所记从
汉元至武则绝其功也至于采经摭传分散百家之事
甚多疏略不如其本务欲以多闻广载为功论议浅而
不笃其论术学则崇黄老而薄五经(黄帝老子道家也/五经儒家也迁序)
(传曰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此谓崇/黄老也又曰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此谓薄五经也)
序货殖则轻仁义而羞贫穷(史记货殖传序曰家贫亲/老妻子寡弱岁时无以祭)
(祀饮食被服不足以自适如此不惭耻则无所比/矣无嵓处奇士之行而长贫贱稽仁义亦足羞也)道游
卷五百五十八 第 10a 页
侠则贱守节而贵俗功(史记游侠传序曰季次原宪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
(亦笑之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餍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仁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
(躯赴士之厄盖有足多者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浮沉而取荣名哉)此其
大敝伤道所以遇极刑之咎也(极刑谓迁被腐刑也迁/与任安书曰最下腐刑)
(极/矣)然善述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野文质相称盖良
史之才也诚令迁依五经之法言同圣人之是非意亦
庶几矣(易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夫百家之书犹可法也若左氏
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太史公书今之所以知古
卷五百五十八 第 10b 页
后之所繇观前圣人之耳目也司马迁序帝王则曰本
纪公侯传国则曰世家卿士特起则曰列传又进项羽
陈涉而黜淮南衡山(谓迁著项羽本纪又陈涉起于陇/亩数月被杀无子孙相继著为世)
(家淮南衡山汉室之裔当世/家而编之列传进退之失也)细意委曲条例不经若迁
之著作采获古今贯穿经传至广博也一人之精文重
思烦故有其书刋落不尽尚有盈辞多不齐一(刋落者/谓削落)
(繁芜所/有不善)若序司马相如举郡县著其字至萧曹陈平之
属及董仲舒并时之人不记其字或县而不郡者盖不
卷五百五十八 第 11a 页
暇也(史记卫青平阳人也张释之/之堵阳人并不显郡之类也)今此后篇慎覈其事
整齐其文不为世家唯纪传而已传曰杀史见极平易
正直春秋之义也
张衡字平子为太史令安帝永初中谒者仆射刘珍校
书郎刘騊駼等著作东观撰集汉纪因定汉家礼仪上
言请衡参论其事会并卒而衡尝叹息欲终成之及为
侍中上疏请得专事东观收检遗文毕力补缀表曰臣
仰干史职敢徼官守窃贪成训自忘顽愚顾得专于东
卷五百五十八 第 11b 页
观毕力于纪记竭思于补阙俾有汉休烈比长久于天
地并光明于日月昭示万嗣永永不朽也又条上司马
迁班固所叙与典籍不合者十馀事其略曰易称虙戏
氏王天下虙戏氏没神农氏作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
作史迁独载五帝不记三皇今宜并录又一事曰帝
系黄帝产青阳昌意周书曰乃命少皞清清即青阳也
今宜实定之又以为王莽本传但应载篡事而已至于
编年月纪灾祥宜为元后本纪又更始居位人无异望
卷五百五十八 第 12a 页
光武初为其将然后即真宜以更始之号建于光武之
初书数上竟不听及后之著述多不许典时人追恨之
刘千秋为越骑校尉校书东观好事樊长孙与书曰汉
家礼仪叔孙通等所草创皆随律令在理官藏于几阁
无纪录者久令二代之业闇而不彰诚宜撰次依拟周
礼定位分职各有条序今人无愚智入朝不惑君以公
族元老正丁其任焉可以己刘君甚然其言与邑子通
人郎中张平子参议未定而刘君迁为宗正卫尉平子
卷五百五十八 第 12b 页
为尚书郎太史令各务其职未暇恤也至顺帝时平子
为侍中典校书方作周官解说乃欲次述汉事会复迁
河间相遂莫能立也述作之功犹不易矣既感和言顾
见故新汲令王文山小学为汉官篇略道公卿内外之
职旁及四夷博物条畅多所发明足知旧制仪品
晋贾谧为秘书监掌国史朝廷议立晋书限断中书监
荀勖谓宜以魏正始起年著作郎王谟欲引嘉平已下
朝臣尽入晋史于时依违未有所决惠帝立更使议之
卷五百五十八 第 13a 页
谧上议请从泰始为断于是事下三府司徒王戎司空
张华领军将军王衍侍中乐广黄门侍郎嵇绍国子博
士谢衡皆从谧议骑都尉济北侯荀畯侍中荀藩黄门
侍郎华混以为宜用正始开元博士荀熙刁恊谓宜嘉
平起年谧重执奏戎华之议事遂施行
宋徐爰为太常丞初元嘉中著作郎何承天草创国史
孝武初又使奉朝请山谦之南台御史苏宝生踵成之
六年又以爰领著作郎使终其业爰虽因前作而专为
卷五百五十八 第 13b 页
一家之书上表曰臣闻虞史炳图原光被之美夏载昭
策先随山之勤天飞虽王德所至终陟固有资田跃神
宗始于俾乂上日兆于纳揆其在殷颂长发玄王受命
作周实维雍伯考行之盛则振古之弘轨降逮二汉亦
同兹义基帝业乎丰郊绍祚本于昆邑魏以武命国志
晋以宣启阳秋明黄初非更姓之本泰始为造物之末
又近代之令远史鸿规典谟缅邈纪传成准善恶具书
成败毕记伏惟皇宋承金行之浇季钟经纶之屯极拥
卷五百五十八 第 14a 页
玄光以凤翔秉神符而龙举剿定鲸鲵天人伫属晋禄
数终上帝临宋便应奄膺统宇对越神工而恭服勤于
三分让德迈于不嗣其为巍巍荡荡赫赫明明历观逖
闻莫或斯等宜依衔书改文登册变号起元义熙为王
业之始载序宣力为功臣之断其伪玄篡窃同于新莽
虽灵武克殄自详之晋录及犯命干纪受戮霸朝虽揖
禅之前皆著之宋策国典体大方垂不朽请外详议于
是外内博议太宰江夏王义恭等三十五人同爰宜以
卷五百五十八 第 14b 页
义熙元年为断散骑常侍巴陵王休若尚书金部郎檀
道鸾二人谓宜以元兴三年为始太学博士虞和谓宜
以开国为宋公元年诏曰项籍圣公编录二汉前史已
有成例桓玄传宜在宋典馀如爰议
范晔为太子詹事撰后汉书以为司马迁班固父子其
言史官载籍之作大义粲然著矣议者咸称二子有良
史之才迁文直而事覈固文赡而事详若固之序事不
激诡不抑抗赡而不秽详而有体使读之者亹亹而不
卷五百五十八 第 15a 页
厌信哉其能成名也彪固讥迁以为是非颇谬于圣人
然其议论尝排死节否正直而不叙杀身成仁之为美
则轻仁义贱守节愈矣固伤博物洽闻不能以智免极
刑然亦身陷大戮智及之仁不能守之呜呼古人所以
致论于目睫也
南齐袁彖为秘书丞议駮国史檀超以天文志纪纬序
位度五行志载当时祥沴二篇所记事用相悬日蚀为
灾宜居五行超欲立处士传彖曰夫事关业用方得列其名
卷五百五十八 第 15b 页
行今栖遁之士排斥皇王陵轹将相此偏介之行不可
长风移俗故迁书未传班史莫编一介之善无缘顿略
宜列其性业附出他篇
后魏高祐孝文时为秘书令后与丞李彪等奏曰臣等
闻典谟垂文话言所以光著载籍作戒行事所以昭扬
然则尚书者记言之体春秋者录事之辞寻览前志斯
皆言动之实录也夏殷以前其文弗具自周以降典章
备举史官之体文质不同立书之旨随时有异至若左
卷五百五十八 第 16a 页
氏属词比事两至并书可谓存史意而非史体逮司马
迁班固皆博识大才论叙古今曲有条章虽周达未兼
斯实前史之可言者也至于后汉魏晋咸以放焉惟
圣朝创制上古开基长发自始均以后至于成帝其间
世数久远是以史弗能传臣等疏陋忝当史职披览国
史窃有志焉愚谓自王业始基庶事草创皇始以降光
宅中土宜依迁固大体用事类相从纪传区别表志殊
贯如此修缀事可备尽伏惟陛下先天开物洪宣帝命
卷五百五十八 第 16b 页
皇太后淳曜二仪惠和王度声教之所洽风译之所覃
固已义振前王矣加以太和已降年未一纪然嘉符祯
瑞备臻于往时洪功茂德事萃于曩世会稽伫玉牒之
章岱宗想石记之列而秘府策勋述美未尽将令皇风
大猷或阙而不载功臣懿绩或遗而弗传著作郎已下
请取有才用者参造国书如得其人三年有成矣然后
大明之功德光于帝篇圣后之勋业显于皇策佐命忠
贞之伦纳言司直之士咸以备著载籍矣孝文从之时
卷五百五十八 第 17a 页
李彪专统著作祐为令时相关预而已
李彪为度支尚书除名及宣武践阼彪求复旧职修史
官之事乃上表曰臣闻龙图出而皇道明龟书见而帝
德昶斯实冥中之书契也自瑞官立而卑高陈民师建
而贵贱序此乃人间之绳式也是以唐典篆钦明之策
虞书铭慎徽之篇传著夏氏之箴诗录商家之颂斯皆
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也逮于周姬鉴于二代文王开之
以两经公旦申之以六联郁乎其文典章大略也故观
卷五百五十八 第 17b 页
雅颂识文武之丕烈察歌音辩周公之至孝是以季札
听风而知始基听颂而识盛德至若尼父之删鲁籍丘
明之辨孔志可谓婉而成章尽而不朽者矣自馀乘志
之比其亦有趣焉暨史班之录乃文穷于秦汉事尽于
哀平惩劝两书华实兼载文质彬彬富哉言也令大汉
之风美类三代降及华马陈于咸有放焉而敷赞弗远
不可力致岂虚也哉其馀率见而书睹事而作者多矣寻
其本末亦可往来焉惟我皇魏之奄有中华也岁越百
卷五百五十八 第 18a 页
馀年几十纪太祖以弗违开基武皇以奉时创业虎啸
域中龙飞宇外小往大来品物咸亨自兹以降世济其
光史官叙录未充其盛加以东观中圮册勋有阙美随
日落善因月稀故谚曰一日不书百事荒芜至于太和
之十一年先帝先后远惟景业绵绵休烈若不恢史阐
录惧上业茂功殆有缺矣于是召名儒博达之士充麟
阁之选于是忘臣众短采臣片志令臣出纳授臣丞职
猥属斯事无所与让高祖时诏臣曰平尔雅志正尔笔
卷五百五十八 第 18b 页
端书而不法后世何观臣奉以周旋不敢失坠与著作
等鸠集遗文并取前记撰为国书假有新进时贤制作
于此者恐闺门既异出入生疑弦柱既易善者或谬自
十五年以来臣使国迁频有南辕之事故载笔遂寝简
牍弗张其于书功录美不其阙欤伏惟孝文皇帝承天
地之宝崇祖宗之业景功未就奄焉殂落凡百黎氓若
无天地赖遇陛下体明睿之贞应保合之量恢大明以
烛物履静恭以和邦天清其气地乐其静不愆不忘率
卷五百五十八 第 19a 页
繇旧章可谓重明叠圣元首康哉惟先皇之开创造物
经纶浩旷加以魏典流制藻缋垂篇穷理于有象尽性
于众变可谓日月出矣无幽不烛也记曰善迹者欲人
继其行善歌者欲人继其声故传曰文王基之周公成
之又曰无周公之才不得行周公之事今之亲王可谓
当之矣然先皇之茂猷圣远今王之懿美洞鉴准之前
代其德靡悔也时哉时哉可不光炤哉合德二仪者先
皇之陶钧也齐明日月者先皇之洞炤也虑周四时者
卷五百五十八 第 19b 页
先皇之茂功也合契鬼神者先皇之玄烛也迁都改邑
者先皇之鉴也思同书轨者先皇之远也守在四夷者
先皇之略也海外有截者先皇之威也礼繇岐阳者先
皇之义也张藻岱郊者先皇之仁也銮幸豳漠者先皇
之智也燮伐南京者先皇之礼也升中告成者先皇之
肃也亲虔宗社者先皇之敬也衮实无阙者先皇之德
也开物成务者先皇之贞也观乎人文者先皇之蕴也
革弊创新者先皇之志也孝慈道洽者先皇之衷也先
卷五百五十八 第 20a 页
皇有大功二十加以谦尊而光为而弗有可谓四三
皇而六五帝矣诚宜功书于竹素声播于金石臣窃谓
史官之达者大则与日月齐明小则与四时并茂其大
者孔子左丘是也小者史迁班固是也故能声流于无
穷义昭于来裔是以金石可灭而风流不泯者其唯载
籍乎谚曰相门有相将门有将斯不唯其性盖言习之
所得也窃谓天文之官太史之职如有其人宜其世矣
故尚书称羲和世掌天地之官张衡赋曰学乎旧史氏斯
卷五百五十八 第 20b 页
盖世传之义也若夫良冶之子善知为裘良弓之子善
知为箕物岂有定习贯则知耳所以言及此者史职不
修事多沦旷天人之际不可须臾阙载也是以谈迁世
而功立彪固世而事成此乃前鉴之轨辙后镜之蓍龟
也然前代史官之不终业者有之皆陵迟之世不能容
善是以平子去史而成赋伯喈连阁而就志近僣晋之
世有佐郎王隐为著作虞预所毁亡官在家昼则樵薪
供㸑夜则观文属缀集成晋书存一代之事司马绍敕
卷五百五十八 第 21a 页
尚书唯给笔札而已国之大籍成于私家末世之弊乃
至如此此史官之不遇时也今大魏之史职则身贵禄
则亲荣优哉游哉式榖休矣而典谟弗恢者皆有以也
而故著作渔阳傅玭北平阳尼河间邢产广平宋弁昌
黎韩显宗等并以文才见举著述是同皆登年不永弗
终茂绩前著作程灵虬同时应举共掌此务今从他职
官非所司唯崔光一人虽不移任然侍官两兼故载述
致阙臣闻载籍之兴繇于大业雅颂垂荐起于德美虽
卷五百五十八 第 21b 页
时有文质史有备略然历世相仍不改此度也昔史谈
诫其子迁曰当世有美而不书汝之罪也是以久而见
美孔明在蜀不以史官留意是以久而受讥取之深衷
史谈之志贤亮远矣书称无旷庶官诗有职思其忧臣
虽今非所司然昔忝斯任故不以草茅自疏敢言及于
此语曰患为之者不必知知之者不得为臣诚不知强
欲为知耳窃寻先朝赐臣名彪者远则拟汉史之叔皮
近则准晋史之绍统推名求义欲罢不能佩荷恩泽死
卷五百五十八 第 22a 页
而后己今所求者乞一静处综理国籍以终前志官给
事力以充所须虽不能光启大录庶不为饱食终日耳
近则期月可就远也三年有成正本蕴之麟阁副贰藏
之名山时司空北海王祥尚书令王肃以其无禄颇相
赈饷遂在秘书省同王隐故事白衣修史岁馀史业竟
未及就然区分书体皆彪之功
张彝宣武时为光禄大夫表曰窃惟皇王统天必以穷
幽为美尽理作圣亦假广采成明故询于刍荛著之周
卷五百五十八 第 22b 页
什舆人献箴流于夏典不然则美刺无以得彰善恶有
时不达逮于两汉魏晋虽道有污隆而被绣传檄未始
阙也及惠帝失御中夏分离刘苻专据秦西燕赵迭制
关左姚夏继起五凉竞立致使九服摇摇民无定主礼
仪典制此焉堙灭暨大魏应历拨乱登皇剪彼鲸鲵龛
靖神县数纪之间天下宁一传辉七帝积圣如神高祖
迁鼎成周永兹八百偃武修文宪章斯改实所谓加五
帝登三王民无德而名焉犹且虑独见之不明欲广访
卷五百五十八 第 23a 页
于得失乃命四使观察风谣臣时忝常伯充一使之列
遂得仗节辉金宣恩东夏周历于齐鲁之间遍驰于梁
宋之域询采诗颂研检狱情庶片言之不遗冀美刺之
俱显而才轻任重多不遂心所采之诗并始申白而值
銮舆南讨问罪宛邓臣复忝行军枢机是务及辇驾之
返膳御未和续以大讳奄臻四海摧慕遂尔推迁不及
闻彻未几叨牧秦藩违离阙下继以谴疾相缠宁丁八
岁尝恐所采之诗永沦丘壑是臣夙夜所怀以为深忧
卷五百五十八 第 23b 页
者也陛下垂日月之明行云雨之施察臣往罪之滥矜
臣贫病之切既蒙崇以禄养复得拜扫丘坟明目友朋
无所负愧且臣一二年来所患不剧寻省本书粗有髣髴
凡有七卷令写上呈伏愿昭览敕付有司使魏代所采
之诗不湮于丘井臣之愿也
阳尼为著作郎好学博通群籍奏佛道宜在史录后
 
 册府元龟卷五百五十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