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护法篇¶ 第 492b 页
补续高僧传卷第十八
吴门华山寺沙门 明河 撰

* 护法篇

*** 宋 维琳传(天石附)

维琳。武康沈氏子。约之后也。好学能诗。熙宁中。东坡
倅杭。请住径山。继登慧渊公法席。丛林蔚然。众心归
附。久之惮烦。退静于邑之铜山。结庵名无畏。自号无
畏大士。建中靖国初。东坡自儋耳还至毗陵。以疾告
老。师往问慰。坡答之以诗。始师之居铜山也。院有松
合抱。县大夫将取以治廨。师知之。命削皮题诗其上
曰。大夫去作栋梁材。无复清阴护绿苔。只恐夜深明
月下。误他千里鹤飞来。尉至。读其诗乃止。宣和元年。
师既老。朝廷崇右道教。诏僧为德士皆顶冠。师独不
受命。县遣使谕之。师即集其徒。说偈趺坐而逝。众以
二缶覆其躯。󰢍山后。

天石者。福州侯官水西石松寺僧也。绍与十年。栽松
三本于石上。自刻石云。一与寺门作名实。二与山林
作标致。三与游人作阴凉。题诗云。偃盖覆岩石。岁寒
傲霜雪。深根蟠茯苓。千古饱风月。寺初名石嵩。后名
石松者。以此。天石亦可想见也。

*** 杭州报恩院慧明传

慧明。蒋氏子也。幼岁出家。三学精练。过临川谒法眼。
豁然有省。回鄞水。庵居大梅山。吴越部内。禅学虽盛。
而以玄沙正宗。筑之阃外。师欲整而导之。一日有禅
护法篇¶ 第 492c 页 X77-0492.png
者至庵。师问曰。近离何处。对曰成都。曰上座离成都
到此山。则成都少上座。此间剩上座。剩则心外有法。
少则心法不周。说得道理即住。禅客莫能对。又迁止
天台白沙庵。有彦明道人者。俊辩自负。来谒师。师问
曰。从上先德有悟者否。对曰有之。曰。一人发真归源。
十方虚空。悉皆销殒。举手指曰。只今天台山嶷然。知
何得销殒去。明张目直视遁去。钱忠懿王。延请问法。
命住崇资院。盛谈玄沙法眼宗旨。自是他宗泛学。皆
寂然宾服矣。一日忠懿王为法集大会诸山。师问诸
老宿曰。雪峰塔铭云。夫从缘而有者。始终而成坏。非
从缘而有者。历劫而长坚。坚之与坏。即且止。雪峰只
今在何处。老宿不能对。王大说。署圆通普炤禅师。

*** 长芦赜禅师传

宗赜。襄阳孙氏子。父早亡。母携还舅氏家鞠养。长成
习儒业。志节高迈。学问宏博。年二十九。幡然曰。吾出
家矣。遂往真州长芦。从秀圆通落䰂。学最上乘。未几。
秀去而夫继。师得旨于夫。遂为夫嗣。而绍长芦之席。
一法窟父子。接踵弘阐者三世。云门之道大震。江淮
之间。几无别响。师上堂曰。金屑虽贵。落眼成瞖。金屑
既除。眼在甚处。拈拄杖曰。还见么。击香卓曰。还闻么。
靠却拄杖曰。眼耳若通随处足。水声山色自悠悠。启
示明切如此。师性孝。于方丈侧。别为小室。安其母于
中。劝母剪发。持念阿弥陀佛号。自制劝孝文。曲尽哀
恳。师虽承传南宗顿旨。而实以净土自归。至感普贤
护法篇¶ 第 493a 页 X77-0493.png
普慧二大士。梦求入社。其精诚可知矣。其母临终。果
念佛吉祥而逝。始卒数十年间。以安养一门摄化。缁
白从化。临终正念。如其母者。盖不知几何人。师持勤
匡道一念。得自天性。以言难及远。往往托笔墨。以致
心焉。其劝供养则曰。若无有限之心。则受无穷之福。
其劝坐禅则曰。一切善恶。都莫思量。念起即觉。觉之
即失。久久忘缘。自成一片。又曰。道高魔盛。逆顺万端。
但能正念现前。一切不能留碍。其警游谈则曰。既乖
福业。无益道心。如此游言。并伤实德。其警拨无则曰。
粗解法师。不通教眼。虚头禅客。不贵行门。此偏枯之
罪也。又曰。宗说兼通。若杲日丽虚空之界。心身俱静。
如琉璃含宝月之光。可谓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众流
入海。总号天池。其言意至。味一脔可以知全鼎矣。未
详所终。

*** 宗致传(附居竭.子照)

宗致者。临济十一世之玄孙。而泐潭准禅师之嫡嗣
也。住持东山。立身行道。大为时所宗仰。以智慧无碍
之心。为功德庄严之事。洪觉范。慈观阁记云。师骨面
严冷。英气逸群。以荷担云庵法道为巳任。说法有辩
慧。护教有便行。卑丛林。以宗旨争沟封。以语言争是
非。纷然诸方方炽未艾。名为走道。其实走名射利。裨
贩无所不至。而正宗微矣。欲弃之而弗忍。欲导之而
弗从。于是。为室于方丈之东。名曰慈航。又自名其号
曰慈觉。犹以为未也。建阁于大门。名曰慈观。

蜀僧居
护法篇¶ 第 493b 页 X77-0493.png
竭者。倾长财一百五十万。以助成之。竭。平生自奉甚
约。所得檀信之施。毛累寸积。四十年之藏。一旦举以
施之。人以为难。

南晋僧子照者。有实行自然之智。如
人信手斫方圆。皆中绳墨。慈觉使总院事。事无巨细。
谈笑而办。阁经营。照实董其事。垢面龟手。不惮霜雪。
伐山相材。运土拾砾。与苍头短发进退。凡半年而落
成。竭以财施。而慈觉之志乃克成。师弟子之于宗。皆
无所愧。贤矣哉。

*** 宝觉道法师传

永道。顺昌毛氏子也。出家。宗唯识百法二论。又受西
天总持三藏密法。及传圆顿戒法于元照师。咸得其
要。政和中。赐椹衣。主左街香积院。赐号宝觉大师。林
灵素以左道罔上。宣和初。诏改僧为德士服冠巾。天
下从之无敢后。师独毅然抗诏。上书曰。自古佛法。未
尝不与国运同为盛衰。魏太武崔浩。灭佛法。未三四
年。浩竟赤族。文成大兴之。周武卫元嵩。灭佛法。不五
六年。元嵩贬死。隋文帝大兴之。唐武宗。赵归真。李德
裕。灭佛法。不一年。归真诛。德裕窜死。宣宗。大兴之。我
国家太祖太宗列圣相承。译经试僧。大兴佛法。成宪
具在。虽万世可守也。陛下。何忍一旦用奸人之言。为
惊世之举。陛下。不思太武见弑于阉人之手乎。周武
为铁狱之囚乎。唐武受夺寿去位之报乎。此皆前监
可观者。陛下何为蹈恶君之祸。而违祖宗之法乎。书
奏。上大怒。命下黥流道州。蔡京。从容为上言曰。天下
护法篇¶ 第 493c 页 X77-0493.png
佛像。非诸僧自为之。皆子为其父。臣为其君。以祈福
报恩耳。今大毁之。适足以动人心。恐非社稷之利也。
上意。为之少回。未几。灵素事败。放归赐死于道。复教。
师量移近郡。寻得旨放回。敕住昭先禅院。赐名法道。
以旌护法。师之谪道州也。郡守僚属。皆先梦佛像荷
枷入城。既而师至。皆善待之。时军民多病。师咒水饮
之。无不愈者。求者益多。乃为沼于营中以咒之。师既
还。道人如失恃怙。及二帝北狩。康王即位。东京留守
宗泽承制。命师住左街天清寺。补宣教郎总管司。参
谋军事。为国行法。护佑军旅。师往淮颖。劝化豪右。出
粮助国。军赖以济。后奉诏随驾。陪议军国事。上欲加
以冠冕。师力辞。诏加圆通法济大师。一日上从容谓
师曰。上皇为妖人所惑。毁师形服。朕为师去此黥涅。
师对曰。上皇御墨不忍毁除。上笑曰。此僧到老倔强。
乃敕住庐山太平禅寺。故事道场僧左道右。崇观以
来。遂易旧制。师不能平。诣朝廷论辩。卒获改正。绍兴
五年。大旱。诏师入内祈雨。结坛作法。以四金瓶。各盛
鲜鲫。噀水默祝。遣四急足投诸江。使未回而雨巳洽。
上大悦。赐金钵。上以国用不足。敕天下僧道。纳清閒
钱。师致书于省部。极论其非。伤大体而阻善化。言虽
不行。势亦少戢。绍兴十七年秋。说偈。端坐而化。阇维。
舍利无数。塔于九山九里松。

*** 法灯禅师传

法灯。字传炤。成都华阳王氏子。自幼时。则能论气节。
护法篇¶ 第 494a 页 X77-0494.png
工翰墨。逸群不受世缘控勒。年二十三。剃落于承天
院。受具足戒。即当首楞严讲。耆年皆卑下之。其师圆
明大师。弃讲出蜀。师侍行。至恭州而殁。师扶护归葬
成都。辞塔而去。下荆江。历淮山。北抵汉沔。遍谒诸老。
所至少留。机语不契。振策即行。登大洪。谒楷禅师。遂
服膺戾止。承颜接词。商略古今。应机妙密。当仁不让。
大观初。楷公应诏而西。三年。坐不受师名敕牒。缝掖
其衣谪缁州。师趼足随之。缁之道俗高其义。太守李
公扩。虚太平兴国禅院。以居之。于是。洞上宗风。盛于
京东。政和元年。楷公得释。东遁海滨千馀里。太湖中
而止。草衣涧饮。若将终焉。师犹往从之。楷以手揶揄
曰。云岩路绝。责在汝躬。行矣。师识其意。再拜而还。七
年。解院事。西归京师。名闻天子。俄诏住襄阳鹿门政
和禅寺。师谢恩罢退。饭丞相第堂。吏抱牍至白曰。江
州东林寺。当改为观。从道士所请。师避席曰。庐山冠
世绝境。东林又其胜处。世为僧居。如春湖白鸥。自然
相宜。今黄冠其中。绝境其厄会乎。丞相大以为然。东
林之获存。师之力也。既至汉上。郡将讽诸山办金帛。
诣京师作千道斋。师笑曰。童牙事佛有死无二。苟非
风狂失心。辄以十方檀施之物。千里媚道士耶。郡将
愧其言而止。然天下丛林。闻而壮之。鹿门。濒汉江。断
岸千尺。寺尝艰于水。师坐岩石下。念曰。吾欲丛林此
地。为皇朝植福。而泉不能赡众。山灵其亦知之乎。师
以杖擿草根。俄众泉觱发。一众大惊。山中之人。目之
护法篇¶ 第 494b 页 X77-0494.png
曰灯公泉。师初依夹山龄禅师。龄道孤化。而无嗣之
者。僧惟显。得其旨。隐于南岳。师以书抵长沙。使者迎
出。以居龙安禅寺。闻者服其公。贵其行。初慧定禅师
自觉。革律为禅。开创未半而逝。蚁藏蜂聚。故窠遗垤。
十犹七。师为一新之。长庑广厦。万础盘崖。椎拂之下
五千指。十年之间。宗风大振。人徒见其婆娑勃窣若
游戏。然不知其至刚峭激也。笃信所学。虽威武贵势。
不敢干以非义。性喜施。不计有无。倾囷倒廪。以走人
之急。靖康二年春。金人复入寇。两宫围闭。师惊悸不
言。谢遣学徒。杜门面壁而巳。弟子曰。朝廷军旅之事。
何预林下人。而师独忧念之深乎。师熟视。徐曰。河润
九里。渐洳者三百步。木仆千仞。蹂践者一寸草。岂有
中原失守。而林下之人得宁逸耶。五月十三日中夜
安坐。戒门弟子。皆宗门大事。不及其私。泊然而逝。检
其所蓄。道具之外。书画数轴而巳。阅世五十有三。坐
夏三十。塔全身于山口别墅慧定塔之东。

*** 万松老人传(附从伦)

行秀。号万松。河内人。族蔡氏。自幼不凡。超然有出世
志。屡白父母求出家。父母初难之。然知终不可以世
相夺。因携送邢州净土寺。礼赟允公为师落䰂焉。具
戒后。决力参究。即担囊抵燕。栖憩潭柘。过庆寿。叩胜
默老人。老人曰。学此道。如锻金。滓秽不尽。精真不显。
观君眉宇间大有物在。此物非一番寒彻。不能放下。
子后自见。不在老僧多言也。师益厉精猛。至寝食俱
护法篇¶ 第 494c 页 X77-0494.png
忘。后至磁州。参云岩满公。遂于言下大悟。曰得恁么
近。始知胜默为人处婆心切落草深也。依雪岩二年。
尽其底蕴。付僧伽黎。勉以流通大法。自是两河三晋
之人。皆饮师名。法门隐然。倚以为重。明昌中。章宗请
入内庭说法。亲奉锦绮大衣。腋而升座。自后妃以下。
皆从师受法。罗拜位下。各施珍爱。建普度会。数日之
内。祥瑞叠见。道猷远闻。承安改元。特诏住仰山栖隐
寺。寺先为世宗所建。奉玄冥顗公为开山。顗公。故金
国大禅老。给田度僧。虽极一时之盛。然未大弘法音。
师登座一宣。万指倾听。以洞上孤冷不振之宗。一旦
得师而起之。扶颓继绝。功不在青华严下也。次迁宝
集万寿。又移席报恩。连住钜刹。道化不少衰。晚年退
居从容庵。幽林多暇。评唱宏智百颂。又著请益录。踵
碧岩之后尘。开宝镜之重垢。甚有补于宗门。学者至
今传习。师天资敏利。于百家之学。无不淹通。三阅大
藏。首尾熟贯。虽座主老于翻检者。不敢以汗漫欺。李
屏山居士。著论弘宗。人称。使摩诘枣柏再出无以加。
然以日叩函丈。受师启发者居多。则师于法门树立
宏矣。后无疾而终。年八十一。

林泉老人从伦者。师弟子也。住大都报恩寺。著空谷
传声。虚堂习听二书。评唱投子青丹霞淳二公颂古。
其自序有云。以无说之说。而说其说。使不闻之闻。而
闻乎闻。论者谓。伦公非有意于言。盖道之所在。不得
巳而言之也。
护法篇¶ 第 495a 页 X77-0495.png

*** 元 云峰高禅师传

妙高。字云峰。福之长溪人。家世业儒。母。梦婴儿坐莲
华心。手捧得之。觉而生师。因名梦池。神釆秀澈。嗜书
力学。尤醉心内典。汲汲以入道为请。父母以梦故。不
夺其志。俾从云梦泽公。受具戒。锐意求道。首参痴绝
冲。冲曰。此儿。语纚纚有绪。吾宗瑚琏也。次见无准范。
范犹器爱。拟以侍职处。师叹曰。怀安败名。遂去。之育
王见偃溪。掌藏钥。一日溪。举譬如牛过窗棂。头角四
蹄俱过。因甚尾巴过不得。师划然有省。答鲸吞海水
尽。露出珊瑚枝。溪可之。寻住南兴大芦。遂为偃溪嫡
嗣。迁保安江阴劝忠霅川何山。云衲四来。三堂皆溢。
朝命升蒋山。德祐乙亥。寺被兵。军士有迫师求金者。
师曰。此伹有寺有僧。无金与汝。偶以刀儗师颈。荡磨
之。师曰。欲杀即杀。吾头非汝砺刀石。军士感动掷刃
去。寺得无恙。至元庚辰。迁径山。山经回禄。草创才什
一。师悉力兴建。才还旧观。明年已丑正月复火。刹那
而烬。寺众大骇。师喟然曰。吾宿生负此山。吾偿之勿
忧。忧诸人不解狗子无佛性耳。众为悚然。遂竭力再
营。至壬辰十月落成。为屋千楹。计工百万。师虽治土
木。而晨夕唱道。云衲奔凑。瓶锡几几。宴若无事。甫十
年间。两建钜刹。如探诸怀。功亦伟矣。时教徒肆毁禅
宗。上将信之。诸禅老缩项无声。师闻之叹曰。此宗门
大事。吾当忍死以争之。遂拉一二同列趋京。有旨。大
集禅教两门廷辩。上问。禅以何为宗。师奏。净智妙圆。
护法篇¶ 第 495b 页 X77-0495.png
体本空寂。非见闻觉知。思虑分别所能到。宣问再三。
师循源溯流。缘词会理。约二千馀言。如泻泉鸣籁。以
答宸衷。上大悦。自是使讲徒。不复有言于禅。而当世
之主。遂深信于禅。皆师回天之力也。陛辞南还。以癸
巳六月十七日。书偈而逝。阅世七十有五。腊五十有
九。塔于寺西之居顶庵。

*** 至温传

至温。字其玉。号全一。生邢州郝氏。幼聪敏异尝。六岁
见寂照和尚。照曰。汝其为释氏乎。师心许之。会照避
乱。去隐辽西。乃礼照弟子辩庵讷。而祝发焉。无还富
公。开法万寿。涖众甚严。师不以为忤。与十僧同往佐
之。寻为万松侍者。以才气过人。稍不容于众。然博记
多闻。百家之言。罔不该涉。又善草书。有颠素之遗法。
凡万松偈颂法语。一闻辄了之。遂得法焉。尝使代应
对。谈锋不可犯。太保刘文贞公。长师一岁。少时相好
也。荐师可大用。世祖召见与语。大悦。将授以官。辞曰。
天下佛法流通。僧之愿。富贵非所望也。慰而遣之。世
祖征云南还。文贞为言。锡师号。曰佛国普安大禅师。
总摄诸路僧事。刻印以赐。师锐意卫教。凡僧之田庐。
见侵于豪富及他教者。皆力归之。驰驿四出。周于所
履。必获其志乃巳。或劝之少憩弗懈也。宪宗末年。僧
道士。各为违言以相倾。上命聚讼于和林。剖决真伪。
师从少林诸师辩之。道士义堕。自是法教大兴。僧徒
赖之。师遂纳印辞职。每岁赐金。辄缘手尽。世味泊如
护法篇¶ 第 495c 页 X77-0495.png
也。以至元丁卯。终于桓州之天宫寺。当盛暑。仪形如
生。异香馥郁。停三日火浴之。心舌牙齿不坏。人掊其
地深数尺。皆得舍利云。世寿五十一。僧腊四十。

*** 念常传(附觉岸)

念常。号梅屋。华亭黄氏子。母杨。梦僧庞眉雪发。称大
长老。托宿焉。因而娠。至元壬午三月十有二日诞。于
夜神光烛室。异香袭人。逾日不散。既长。喜焚香孤坐。
风骨秀异。年十二。恳求出家。父母钟爱之。诱以世务。
终莫夺其志。遂舍之。元贞乙未。江淮总统所。授以文
凭。薙发受具。遍游江浙大丛林。博究群经。宿师硕德。
以礼为罗延之。皆撝谦弗就。至大戊申。佛智晦机和
尚。自江西百丈。迁杭之净慈。师往参承。于言下有省。
俾掌记室。服勤七年。延祐乙卯。佛智迁径山。师职后
版表率。明年。朝廷差官理治教门。承遴选住嘉兴祥
符。至治癸亥。乘驿赴京。得以观光三都之胜。览燕金
遗墟。入五台礼曼殊。出入金门。讨论坟典。如司徒云
麓洪公。别峰印公。自帝师以下。皆尊而爱之。自京而
回。主姑苏万寿法席。师精通内义。外博群书。乃取佛
祖住世之本末。传授之源流。及夫时君世主之所尊
尚。王臣将相之所护持。参异同。考讹正。运弘护之心。
秉至公之笔。缉而成书。谓之佛祖历代通载。凡二十
有二卷。翰林道园虞公序其首。慨僧史无续而失传。
讥志磐书事之无法。盖深有取于师言也。宝洲上人
谓。师此述。理明事实。出入经典。考五宗传。殊有补于
护法篇¶ 第 496a 页 X77-0496.png
名教。于是。即普觉文房。釆摭内外典籍成编。题曰稽
古略。与师并行于世。详略各得其宜也。

宝洲。名觉岸。吴兴吴氏子。从独孤明禅师。落发受具。
与师同参晦机。后开法于松江南禅。讲楞严。至七徵
心。忽净瓶水腾涌。注于怀。听众惊愕。师笑曰。此偶然
耳。

*** 明 呆庵庄公传(敬庵)

呆庵庄禅师。台州人也。住持径山。学者云合。说法酬
机。迅若奔雷。有呆庵语录。湮没无传。记籍但载其答
儒一编。意深而远。语宏以肆。轰轰然。诚宗门之伟人
也。或以儒释内外之辩问者曰。昔宋儒晦翁曰。释所
谓心上做工夫。本不是。程子曰。释氏之学。于敬以直
内。则有之矣。义以方外。则未之有也。故滞固者入于
枯稿。疏通者归于恣肆。此佛教所以隘也。吾儒则不
然。率性而巳。斯理也圣人于易备言之。二翁之说何
如。师曰。不然。教有内外不同。故造理有浅深之异。求
之于内。心性是也。求之于外。学解是也。故心通则万
法俱融。着相则目前自昧。呜呼外求之失。斯为甚矣。
今儒学之弊。浮华者。固以辞章为事。纯实者。亦不过
以文义为宗。其实心学则皆罔然也。宋之真儒。深知
其病。又知吾心工夫为有本。是当教本抑末。以斥其
言语文字之非。可也。而复以心上工夫不是。何自为
矛盾欤。本既不是。何谓却胜儒者乎。此其不能穷心
学之理。于吾佛之道。深自惑乱。而不能取决也。观伊
护法篇¶ 第 496b 页 X77-0496.png
川之言。亦然。夫既悯吾道为有内无外矣。果能以道
为本。得本何忧于末哉。继言枯稿恣肆。又悯吾道之
隘。是未见其大者矣。既曰。佛有觉之理。为敬以直内。
复言要之亦不是。皆反覆自惑之言耳。岂真知此理
者哉。若率性之说。亦不出吾心上工夫。必取證于易。
易乃心上之妙理。先儒不明本心之体。遂不明良知
良能之所自出。谓有气而后有知。乃推性命之源于
气。推性为气中之理。以性循理为道。故随事随物以
明理。不知天地人物形气。皆生于觉性之中。而吾之
本心妙明遍照。巳在思虑未发之时。若有得于此。即
时中之义也。失此不能少存于内。徒追求于事物之
末。谓之义以方外。岂有是哉。取證于易者。易言至神
至圣。皆指不可测不可知之地。故不疾而速。不行而
至。又以无思无为无感通之本。则易所證。固非外矣。
夫了悟之地。非学解所能到。悟则谓之内。解则谓之
外。则内教外教。所以不同也。儒者专用力于外。凡知
解所不及者。不复穷究。故不知允执厥中之道。天理
流行之处。皆在思虑不起。物欲净尽之时。践履虽专。
终不入圣人之域矣。盖因疑佛氏之迹。为无父无君。
遂不究尽其说。使孔圣之道不明。乃成毁佛之过也。
惜哉。师将化忽云。难难。二八娇娘上高山。老僧扶不
得。言讫而寂。

敬庵庄公。亦台人。自幼智慧不凡。祝发广慈祝。轻世
薄尘。遍参有悟入。永乐间。住径山。奉诏修大典。寓天
护法篇¶ 第 496c 页 X77-0496.png
界三年。姚广孝等诸公。交章举住持。固辞还径山。其
嘉言善行。惜不得尽传。呆庵尝云。敬庵。尝主越中二
刹。既来龙河全室翁。以二座处之。退休一室。以风节
自持。良可尚也。一日含笑而化。塔于水岭小池之上。

*** 天泉渊公传

祖渊。字天泉。雨庵其号也。庐陵杨氏之子。生有异质。
永乐癸未。具戒于青原山。上金陵谒幻居戒公。多所
启发。号入室弟子。尝对众称之。师不以小得自满。然
臂香。笃志求道。至废寝食者五年。始得微悟。若开云
雾行虚空。无所留阂。遂振锡观方。遍礼祖塔。所至丛
林畏敬之。声称隐然。起同辈间。壬寅。还天界。剌血书
杂华经。宣德改元。住山阐教。月山公嘉其行。延置座
端。为龙象表率。寻为僧录司。举住雪峰。未几。天童虚
席。移师居之。百废具兴。化道大行。甲寅。被 召入京。
命为左觉义。时 敕建大功德寺成。住持难其人。命
师兼之。僧众闻之。皆乐从展钵如云。 上悦。赐田四
百馀顷。以赡焉。师念禅讲教三宗。名不可不正。奏以
大功德。大慈恩。大隆善三寺为之。繇是。三宗弟子。各
有依归。传道受业。而纲绪始无紊乱矣。又以天下寺
多废。繇学徒未广。于尝度正额外。增其数五之一。一
时受度者。如川汇云委。其徒之繁昌。废刹多繇是而
兴。升右善世。发 上所赐物。建大刹于江宁之凤翔
山。 赐额曰普宁禅寺。万善戒坛成。命师为传戒宗
师。天下学者。闻师戒。皆知所守。而行不离道。寺左道。
护法篇¶ 第 497a 页 X77-0497.png
北山阻。沟水泥淖。往来者苦之。师同太监兴安。拓地
三百亩。甃石作安和桥。筑庵桥侧。命僧守之。以济众。
于是。寒不病涉。暑则供茗饮。人归德焉。师气宇弘深。
制行洁白。盖湛然渊澄。浩然海蓄。凡诸世缘。无一可
以动其意。其为国家祝釐。则洞洞然尽其诚。为诸弟
子说法。则恳恳然发其趣。盖忠于事上。勤以接下。一
时尊而仰之。如泰山北斗云。所度弟子。以万计。嗣兴
教事。及主名山。住大刹者又若干人。生于洪武己巳
二月四日。化于正统己巳三月七日。寿六十一。僧腊
四十七。卒之时。沐浴更衣而坐。索笔书偈曰。观世间
六十一。一即是三三即一。团团烁破去来踪。白日虚
空轰霹雳。书毕瞑目而逝。异香满室者数日。 太上
皇闻之。遣太监吴弼。赐以白金香币钞万缗。又遣礼
部主事林璧赐祭。朝之公卿大夫。莫不致祭。茶毗于
都城之西山。贵贱耄耋送者万馀人。得舍利盈掬。藏
于功德院。灵骨。奏还南京普宁。建大窣堵波藏焉。

*** 真澧传

真澧。字亨渠。别号一江。江右刘氏子。系出唐中山禹
锡之裔。父福端。母汤氏。生时感异梦。有天香芝草之
瑞。弘治辛酉闰七月诞。甫脱乳。口绝荤膻。合掌吁佛。
十馀龄。姚洞寇肆掠民间。母子相失。师被俘。久而得
脱。投镇守黎公为参。随守事淳谨。黎公爱重之。及黎
公入京。携以偕。道出彭蠡。瞻匡庐天池之胜。遂愿出
家。叩首请命于马前。黎公故长者。奇赏其志。许自便
护法篇¶ 第 497b 页 X77-0497.png
师。即投广化寺。礼旺祖庭为师。落发受具戒。宿知渐
显。历游诸席。通圆顿教旨。入耳契心。大为师友赏识。
所至人皈从之。师或说佛法。或示诗辞。随方振铎。启
迪弘多。时京都招提有变。灯𦦨微熄。师大感恻。力为
挣拄。而事获寝。不致横流波及。师功居多。孜孜以弘
教护法为心。考见生平。非如此一事一迹而巳。岁丁
巳。一日忽梦。居贤坊水塘之阳。有唐复礼法师旧基。
见一僧。手持书劵一纸。相授曰。师有力。宜兴此地。即
随僧履土洼。步平台。睹湖水。石壁狮峙象拱。日光山
色。辉煌夺目。忽惊醒。遂偕客。踪迹之得废地。恍然梦
境。遂矢葺搆之愿。檀施云集雨合。不数年而成。金碧
交映。宛如化乐天宫。师踞座演迦陵之音。人踵门服
甘露之化。京师佛法。号为中兴云。师韵度清远。有句
云。树间风正软。云际日方迟。论者谓有禅意。万历壬
午。坐化。塔于西山双槐树。

*** 莽会首传

慧定。字无尽。别号南泉。潞安邵氏子。貌奇伟。两眸如
电。性倜傥。不喜俗务。剃发。理会本分事有省。诣台山
礼大士。遂发愿饭僧十万八千。千日满愿。茎菜粒米。
必躬亲之。人服其诚笃。师力艺绝人。能兼数十人执
作。又言行质直无文。以故竞呼为莽会首。声震丛林。
所至人遮留之。答曰。易处不住。住处不易。不顾行。至
旧路岭。结茆聚众以居。时盗贼蟠聚山半。画地为界。
号南北大王沟。官兵莫敢捕。过客瑟缩相戒。非聚百
护法篇¶ 第 497c 页 X77-0497.png
众鸣金持械。莫得前者。及师莅止。盗怯师名。而伺之
甚密。一日师出。庵破。既归。残僧三四人持师泣。幸徙
庵避之。师奋曰。不可。死生有命。贼何为者。寻且灭之。
言巳。贼大至。师手无兵器。乃碎水缸击贼。无所中。贼
知师无兵器。乃敢相近。鎗中师左胁。师手接其鎗。踢
贼仆地剌杀之。贼骇退。方入户检视伤处。洞三寸许。
脂肠俱出。忍痛缚固。持鎗出户。厉声曰。正欲捕灭汝
辈。今来送死耶。贼怯不敢前。但持乱石遥击师。中额
颅。会龙泉关兵统郑某者。与师善。意师创盗。潜以兵
护之。兵到盗散去。遍山觅师不得。逮晓。见深涧中僵
卧一血人。细视之师也。郑号哭曰。天乎。奈何丧此英
雄人耶。舁归。扪其胸尚温。喜曰。是不死。血迷心窍耳。
抉其齿灌以药酒。久之乃苏。调治平复。即辞郑去。奋
欲击贼。或难之。师曰。大丈夫欲除残暴。建立佛法。即
九死岂敢辞。结同志得五十二人。俱英奇轻死之辈。
诸边将。雅熟师名。至是遍谒之。假兵器募粮草。投牒
师府督府。期一举灭尽。咸壮许之。盗渠率百馀曹。师
悉知其姓名住处。卒以兵相临。数日间。无不就擒斩。
巢穴遂空。时师二十八岁矣。从此安立丛林。供十方
云水粥饭。以杂华为定课。兼行一切佛事。或修净业。
或习禅观。或阅藏典。历五十馀年如一日。一日谓众
曰。时节清平。吾将顺化。速请城上宗主师来。既至。付
以住持事。将就化。众哀号。师曰。无劳悲恋。但念世界
空花。苦乐梦幻。即见我巳。慎勿作去来想。众复哀留
护法篇¶ 第 498a 页 X77-0498.png
绘像。师振威喝曰。咄竖子。此金刚不坏之体。堪充汝
辈瞻仰。何用此幻妄为。遂端坐化去。时万历二年正
月二十三日也。世寿七十六。僧腊五十。󰢍全身山之
西峰。越两月。雷轰󰢍处。杭僧止堂者。窃窥师相。须发
巳长寸许。颜色如生。

宗主。名某全。与莽师。同歼盗贼者也。习讲律。庭选为
传戒宗师。住京师明因寺。既承付托。励精弘阐。从化
者众。貌状略与莽师同。亦奇伟丈夫也。

*** 宽念小师传

宽念小师。十馀岁祝发。即有大心。一言一笑不轻发。
眉宇清逸端严。见者浮气自敛。京师诸刹。凡属中贵
供奉者。即以中贵为主人。僧反客焉。见中贵。则膜拜
尽礼。小师所居崇因寺亦然。乃祖若师。守礼无失。至
小师绍位则曰。沙门不拜王者。岂可自袈裟中失律。
见诸中贵。问讯如律。众稍畔去。香积尘封不问也。而
缙绅学士。敬而爱之。炷香问者履尝满。年馀病瘵。肌
肉落尽。而起居自若。时方延净侣。礼忏诵华严经。梵
音清越。入室中。客问曰。忏宿业耶。延新禧耶。小师曰。
宿业一定当还。忏之何益。眼前四大。如此作苦。延之
何贵。生长阎浮。无补于众生。幻缘将尽。悉衣钵之馀。
烧一炷香。假三宝胜缘。聊报四恩三有耳。行与子辞
矣。他时异日。当效奔走。言讫点首数四。客去。呼汤浴
罢。合掌念佛而化。时年十九云。
补续高僧传卷第十八
护法篇¶ 第 498b 页 X77-0498.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