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清远渭公传¶ 第 476b 页
补续高僧传卷第十五
吴门华山寺沙门 明河 撰
习禅篇
*** 明 清远渭公传
怀渭。字清远。晚自号竹庵。南昌魏氏子。实全悟俗姓
之甥。法门之嗣子也。生时多异徵。诵书攻文。不待师
授。而知解日胜。全悟喜之甚。亟挽致座下。不数年其
学大进。一日全悟。警励诸徒。众未有对。师直前肆言。
如俊鹘横秋。目无留行。全悟叱之。众为骇愕。师气不
少沮。如是诘难至于二三。全悟莞尔而笑曰。汝可入
吾室矣。全悟濒没。呼而告之曰。吾据师位。四十馀年。
接人非不夥。能弘大慧之道。使不坠者。唯汝与宗泐
尔。汝其勉哉。全悟既示寂。师肆为汗漫游。虞文靖公
集。欧阳文公玄。雅重师文行。佥曰。是无忝于舅氏也。
师道德形诸篇翰。不知巳者。初以文字相歆慕。师笑
曰。佛法与世法。不相违背。故以馀力及之。将光润其
宗教尔。苟用此相夸。岂知我哉。师出世。四坐道场。为
法求人。无少退转。住净慈则入 圣朝矣。钟山之会。
名德咸集。师一至京师。遂退居钱塘之良渚。问道者
接踵而至。不翅住山时。洪武八年十二月四。大若有
所恼。召弟子属以后事。怡然而逝。寿五十九。火化不
坏者三。师法语。有四会录。诗文有集。善草隶书。又善
鼓琴。同袍以无益讽之。师笑曰。非尔所知。是亦般若
所寓也。师躯分短小。神宇超朗。终身持诵金刚般若
吴门华山寺沙门 明河 撰
习禅篇
*** 明 清远渭公传
怀渭。字清远。晚自号竹庵。南昌魏氏子。实全悟俗姓
之甥。法门之嗣子也。生时多异徵。诵书攻文。不待师
授。而知解日胜。全悟喜之甚。亟挽致座下。不数年其
学大进。一日全悟。警励诸徒。众未有对。师直前肆言。
如俊鹘横秋。目无留行。全悟叱之。众为骇愕。师气不
少沮。如是诘难至于二三。全悟莞尔而笑曰。汝可入
吾室矣。全悟濒没。呼而告之曰。吾据师位。四十馀年。
接人非不夥。能弘大慧之道。使不坠者。唯汝与宗泐
尔。汝其勉哉。全悟既示寂。师肆为汗漫游。虞文靖公
集。欧阳文公玄。雅重师文行。佥曰。是无忝于舅氏也。
师道德形诸篇翰。不知巳者。初以文字相歆慕。师笑
曰。佛法与世法。不相违背。故以馀力及之。将光润其
宗教尔。苟用此相夸。岂知我哉。师出世。四坐道场。为
法求人。无少退转。住净慈则入 圣朝矣。钟山之会。
名德咸集。师一至京师。遂退居钱塘之良渚。问道者
接踵而至。不翅住山时。洪武八年十二月四。大若有
所恼。召弟子属以后事。怡然而逝。寿五十九。火化不
坏者三。师法语。有四会录。诗文有集。善草隶书。又善
鼓琴。同袍以无益讽之。师笑曰。非尔所知。是亦般若
所寓也。师躯分短小。神宇超朗。终身持诵金刚般若
明 清远渭公传¶ 第 476c 页 X77-0476.png
经。未尝虚日。生平守道弗变。元至正末。避地匡庐。悍
兵来索金帛。师瞋目诃之曰。浮屠乌有是物邪。兵怒
拔剑欲杀之。师引颈就剑。兵叹息而去。师伟行甚众。
举此可例推也。师住净慈行化。有陈媪者。预梦神僧
临其门。及师至。稽首作礼愿为尼。师举大法。以开导
之。恍然有所悟入。师行未百步。而妇竟与家人别。坐
脱而去。非师化道入人之深。何能及此。噫。亦异事也。
*** 大千照公传
慧照。字大千。永嘉麻氏子。童年骏利异。尝闻人诵习
契经。合爪谛听。长老良公。度为弟子。禀持犯于处之
天宁。蝉脱万缘。力究大事。首谒晦机熙公于净慈。一
日阅员净语。至头陀石掷笔峰处。默识悬解。流汗浃
背。即腰包。走谒东屿海公于苏之荐严。反覆辨勘之。
师如宜僚掷丸。飞舞空中。东屿甚嘉之。遂留执侍左
右。师以为心法既通。不阅修多罗藏。无以阐扬正教。
耸人天之听。乃主藏室。及东屿迁净慈。师分座。表仪
四众。天历戊辰。出世乐清之明庆。升座示众曰。佛法
欲得。现前莫存。知解缚禅。看教未免。皆为障碍。何如
一物不立。而起居自在乎。所以德山之棒。临济之喝。
亦有甚不得巳尔。闻者说怿而去。至正乙未。迁四明
之宝陀。寻宣政院。署师主育王。师悯大法陵夷。孳孳
诱掖。不遗馀力。尝垂三关语。以验学者。其一曰。山中
猛虎以肉为命。何故不食其子。其二曰。虚空无向背。
何缘有南北东西。其三曰。饮乳等四大海水。积骨如
兵来索金帛。师瞋目诃之曰。浮屠乌有是物邪。兵怒
拔剑欲杀之。师引颈就剑。兵叹息而去。师伟行甚众。
举此可例推也。师住净慈行化。有陈媪者。预梦神僧
临其门。及师至。稽首作礼愿为尼。师举大法。以开导
之。恍然有所悟入。师行未百步。而妇竟与家人别。坐
脱而去。非师化道入人之深。何能及此。噫。亦异事也。
*** 大千照公传
慧照。字大千。永嘉麻氏子。童年骏利异。尝闻人诵习
契经。合爪谛听。长老良公。度为弟子。禀持犯于处之
天宁。蝉脱万缘。力究大事。首谒晦机熙公于净慈。一
日阅员净语。至头陀石掷笔峰处。默识悬解。流汗浃
背。即腰包。走谒东屿海公于苏之荐严。反覆辨勘之。
师如宜僚掷丸。飞舞空中。东屿甚嘉之。遂留执侍左
右。师以为心法既通。不阅修多罗藏。无以阐扬正教。
耸人天之听。乃主藏室。及东屿迁净慈。师分座。表仪
四众。天历戊辰。出世乐清之明庆。升座示众曰。佛法
欲得。现前莫存。知解缚禅。看教未免。皆为障碍。何如
一物不立。而起居自在乎。所以德山之棒。临济之喝。
亦有甚不得巳尔。闻者说怿而去。至正乙未。迁四明
之宝陀。寻宣政院。署师主育王。师悯大法陵夷。孳孳
诱掖。不遗馀力。尝垂三关语。以验学者。其一曰。山中
猛虎以肉为命。何故不食其子。其二曰。虚空无向背。
何缘有南北东西。其三曰。饮乳等四大海水。积骨如
明 清远渭公传¶ 第 477a 页 X77-0477.png
毗富罗山。何者是汝最初父母。此第三关。最为峻切。
惜未有契其机者。居九年。退于妙喜。泉上筑室。曰梦
庵。因自号梦世叟。掩关独处。凝尘满席弗顾也。一日
召门弟子曰。吾将西归矣。属后事于住持。约之裕公。
沐浴更衣书偈。怡然而逝。时洪武癸丑十月也。寿八
十五。腊七十。茶毗。齿睛数珠不坏。舍利五色。烂然者
无算。师三坐道场。有语录若干卷。师智度冲深。机神
坦迈。昼则凝坐。夜则兼修净业。真积力久。至于三际
不住。觉观湛然。非言辞之可儗议。且服用俭约。不如
恒僧。虽不与时俗低昂。贤士大夫。知其诚实。不事矫
饰。多倾心为外护。其遇学徒。一以真率。或以事忤之。
而声色不变动。出语质朴。不尚葩藻。而指意超言外。
嗟夫。禅宗至宋季而敝。胶滞局促。无以振拔精明。使
直趋觉路。横川璜公。当斯时。密授天目法印。持降魔
杵。树真正幢。升堂入室者。不翅受灵山付嘱。佛法号
为中兴。横川之同门。有石林者。奋兴实角立东西。共
斡化机。西来之道。于斯为盛。师盖石林之诸孙也。故
其死生之际。光明盛大。有如此者。岂无自而然哉。
*** 日本德始传
德始。字无初。日东信州神氏子。幼聪颖。不好弄。遇群
儿嬉戏。辄避匿引去。见僧则喜动颜色。从州之天宁
大比丘一公。祝发为沙弥。逮长。诣山城诸刹。既进具。
坐探群书通大意。巳而叹曰。昔吾乡觉阿上人。慧解
精绝。善大小乘。一旦舍所学。附商舶抵中土。谒灵隐
惜未有契其机者。居九年。退于妙喜。泉上筑室。曰梦
庵。因自号梦世叟。掩关独处。凝尘满席弗顾也。一日
召门弟子曰。吾将西归矣。属后事于住持。约之裕公。
沐浴更衣书偈。怡然而逝。时洪武癸丑十月也。寿八
十五。腊七十。茶毗。齿睛数珠不坏。舍利五色。烂然者
无算。师三坐道场。有语录若干卷。师智度冲深。机神
坦迈。昼则凝坐。夜则兼修净业。真积力久。至于三际
不住。觉观湛然。非言辞之可儗议。且服用俭约。不如
恒僧。虽不与时俗低昂。贤士大夫。知其诚实。不事矫
饰。多倾心为外护。其遇学徒。一以真率。或以事忤之。
而声色不变动。出语质朴。不尚葩藻。而指意超言外。
嗟夫。禅宗至宋季而敝。胶滞局促。无以振拔精明。使
直趋觉路。横川璜公。当斯时。密授天目法印。持降魔
杵。树真正幢。升堂入室者。不翅受灵山付嘱。佛法号
为中兴。横川之同门。有石林者。奋兴实角立东西。共
斡化机。西来之道。于斯为盛。师盖石林之诸孙也。故
其死生之际。光明盛大。有如此者。岂无自而然哉。
*** 日本德始传
德始。字无初。日东信州神氏子。幼聪颖。不好弄。遇群
儿嬉戏。辄避匿引去。见僧则喜动颜色。从州之天宁
大比丘一公。祝发为沙弥。逮长。诣山城诸刹。既进具。
坐探群书通大意。巳而叹曰。昔吾乡觉阿上人。慧解
精绝。善大小乘。一旦舍所学。附商舶抵中土。谒灵隐
明 清远渭公传¶ 第 477b 页 X77-0477.png
远禅师得法。东归国人景仰。尊之为禅祖。予晚生末
学。尚何敢高攀逸驾。而望其后尘。然讵可坚守一隅。
而卒无闻耶。因请于其王。得随国使宣闻溪。诣 阙
朝贡。馆于天界寺。久之。闻溪得 旨还国。师偕数辈。
愿留华夏。参访求法。 许之。首谒全室泐公。机语契
合。为掌内记。未几泐公有西域之行。师失所依怙。闻
古幽都山川之胜。意其必有异人居之。拉友游观。及
足迹殆遍。寻憩庆寿。若有所待焉。越明年洪武壬戌。
独庵衍公。来莅寺事。以师为法门犹子。延致丈室。相
与激扬临济宗旨。意甚相得。二十三年庚午。师告去。
缁素遮留之不可。遂西踰栈道。巡礼峨眉。时 蜀献
王之国成都。嘉师远来。邀至咨问禅要。礼遇勤厚。岁
丙子。被 命出世无为之大隋。瓣香为全室嗣。继迁
飞赴。道望弥隆。衲子坌集。室无所容。一住七年。法席
几于全盛。永乐初。独庵繇左善世正衣冠。进阶太子
少师。念师远在西蜀。寓书招之。既至。迎归其第。昕夕
论道。六年春。应聘董平坡之席。居再岁。即谢事。十年
壬辰。将辟静室为佚老计。遇 太宗皇帝。特旨𢌿领
龙泉寺。师钦承 明命。蚤夜孜孜。以缮修兴复为先
务。凡栋宇蠹弊者。伐美材以易之。阶戺颓𡉏者。购坚
甓以完之。丹垩之丽。涂塈之新。比旧有加焉。先是
献王。与师备买山之赀。师不自有。乃命工以漆布附
土偶。肖西方三圣之像。金珠彩色。为之庄严。曲尽其
妙。又尝以达官富室所施。服玩之具。贸钱数万缗。造
学。尚何敢高攀逸驾。而望其后尘。然讵可坚守一隅。
而卒无闻耶。因请于其王。得随国使宣闻溪。诣 阙
朝贡。馆于天界寺。久之。闻溪得 旨还国。师偕数辈。
愿留华夏。参访求法。 许之。首谒全室泐公。机语契
合。为掌内记。未几泐公有西域之行。师失所依怙。闻
古幽都山川之胜。意其必有异人居之。拉友游观。及
足迹殆遍。寻憩庆寿。若有所待焉。越明年洪武壬戌。
独庵衍公。来莅寺事。以师为法门犹子。延致丈室。相
与激扬临济宗旨。意甚相得。二十三年庚午。师告去。
缁素遮留之不可。遂西踰栈道。巡礼峨眉。时 蜀献
王之国成都。嘉师远来。邀至咨问禅要。礼遇勤厚。岁
丙子。被 命出世无为之大隋。瓣香为全室嗣。继迁
飞赴。道望弥隆。衲子坌集。室无所容。一住七年。法席
几于全盛。永乐初。独庵繇左善世正衣冠。进阶太子
少师。念师远在西蜀。寓书招之。既至。迎归其第。昕夕
论道。六年春。应聘董平坡之席。居再岁。即谢事。十年
壬辰。将辟静室为佚老计。遇 太宗皇帝。特旨𢌿领
龙泉寺。师钦承 明命。蚤夜孜孜。以缮修兴复为先
务。凡栋宇蠹弊者。伐美材以易之。阶戺颓𡉏者。购坚
甓以完之。丹垩之丽。涂塈之新。比旧有加焉。先是
献王。与师备买山之赀。师不自有。乃命工以漆布附
土偶。肖西方三圣之像。金珠彩色。为之庄严。曲尽其
妙。又尝以达官富室所施。服玩之具。贸钱数万缗。造
明 清远渭公传¶ 第 477c 页 X77-0477.png
千臂大悲像三躯。授净信者敬事之。其平昔。尤喜赈
恤贫困。薄于奉巳。厚于待人。以故四坐道场。囊无馀
蓄。楮衾瓦钵。聊以自随。斯皆师之徇缘诱物。权巧方
便耳。若夫高提祖印。勘辩方来。全体大用。迥出乎言
象之表者。微上根利器。或未易窥测焉。后端坐书偈。
示寂于退处之金刚室。茶毗。获舍利百馀颗。晶荧圆
洁。塔焉。时宣德四年九月也。
*** 非幻禅师传
道永。字无涯。非幻其号。信安浮石乡吴氏子。初娠。父
梦明果长老肩舆至门。诞之夕复然。因名之曰原僧。
信向坚定。初识字。日课金刚经一卷。父以宿因。俾入
乌石山。从杰峰愚公为僧。初入门。峰问。何处来。师答
云。虚空无向背。峰随指寺钟俾作颂。即口占偈云。百
鍊炉中滚出来。虚空元不惹尘埃。如今挂在人头上。
撞著洪音遍九垓。时年十二。峰大器之。即令祝发居
座下。躬服劳勚弗懈。积久凝滞澌尽。游刃肯綮。所向
无碍。遂受印可。永乐丁亥初。 太宗文皇帝。有事于
长陵。廷臣有言。师精于地理学者。徵至。入对称 旨
意大加宴赉。即授钦天监五官灵台郎。赐七品服。俾
莅其事。事毕。将大用之。师恳求愿复为僧。遂擢僧录
司右阐教。住南京碧峰寺。未几。俾住持灵谷寺。 恩
遇益隆。庚子闰正月二十八日示寂。时 朝廷。方于
灵谷建大斋。礼官董其事甚严。师独若不经意。其徒
怪问之。师笑曰。自家有一大事。甚紧无暇他及。至是
恤贫困。薄于奉巳。厚于待人。以故四坐道场。囊无馀
蓄。楮衾瓦钵。聊以自随。斯皆师之徇缘诱物。权巧方
便耳。若夫高提祖印。勘辩方来。全体大用。迥出乎言
象之表者。微上根利器。或未易窥测焉。后端坐书偈。
示寂于退处之金刚室。茶毗。获舍利百馀颗。晶荧圆
洁。塔焉。时宣德四年九月也。
*** 非幻禅师传
道永。字无涯。非幻其号。信安浮石乡吴氏子。初娠。父
梦明果长老肩舆至门。诞之夕复然。因名之曰原僧。
信向坚定。初识字。日课金刚经一卷。父以宿因。俾入
乌石山。从杰峰愚公为僧。初入门。峰问。何处来。师答
云。虚空无向背。峰随指寺钟俾作颂。即口占偈云。百
鍊炉中滚出来。虚空元不惹尘埃。如今挂在人头上。
撞著洪音遍九垓。时年十二。峰大器之。即令祝发居
座下。躬服劳勚弗懈。积久凝滞澌尽。游刃肯綮。所向
无碍。遂受印可。永乐丁亥初。 太宗文皇帝。有事于
长陵。廷臣有言。师精于地理学者。徵至。入对称 旨
意大加宴赉。即授钦天监五官灵台郎。赐七品服。俾
莅其事。事毕。将大用之。师恳求愿复为僧。遂擢僧录
司右阐教。住南京碧峰寺。未几。俾住持灵谷寺。 恩
遇益隆。庚子闰正月二十八日示寂。时 朝廷。方于
灵谷建大斋。礼官董其事甚严。师独若不经意。其徒
怪问之。师笑曰。自家有一大事。甚紧无暇他及。至是
明 清远渭公传¶ 第 478a 页 X77-0478.png
沐浴更衣。敷坐榻上。二僧捧纸至前。把笔大书偈云。
生死悠悠绝世缘。蒙 恩永乐太平年。这回撒手归
空去。雪霁云消月正圆。投笔而逝。同官启闻。有命停
龛方丈。十又三日。再遣官致祭。颜面如生。茶毗之夕。
祥烟弥布。舍利充满。师说法。简易剀切。从而归之者。
如水就下。至不可遏。连主大刹。率能兴坠起废。至机
锋触发。往往屈其行辈。声闻远迩。亦宗门之巨擘云。
*** 无旨授公传
可授。字无旨。一号休庵。台临海李氏子。初教而后禅。
亲见独孤明公。为虎岩伏老嫡孙。出世。凡四坐道场。
皆不出乎台境。诸方将倚之以为重。竞来敷致。师漠
然若不闻。作休庵于西坞。日修净土法门念佛三昧。
且曰。此即禅定之功也。恶可强分同异哉。 国朝洪
武六年。杭中天竺。以府侯之命起师。师勉应之。行至
钱塘江滨。净慈诸勤旧。相与谋曰。此大善知识。胡可
失也。帅众邀于道。拥居其位。师屡却之不听。色颓然
不怡。时当岁俭。问道者如云。糗粮方患不继。而施者
踵至。居二载。而退归卧竹院。忽示微疾。端坐西向。召
左右谓曰。吾将逝矣。或请偈。曰。吾宗本无言说。乃合
爪连称佛号。至声渐微而寂。阅世六十九。僧腊五十。
龛留七日。颜貌不变。阇维。齿牙贯珠不坏。舍利光色
晶莹如金银水精者。遍满于地。塔而藏焉。师仪观雄
硕。识见夐卓。其于荣名利养。视之如无物。出专法席。
皆迫于不得巳。会 朝廷。设善世院。总统天下释教
生死悠悠绝世缘。蒙 恩永乐太平年。这回撒手归
空去。雪霁云消月正圆。投笔而逝。同官启闻。有命停
龛方丈。十又三日。再遣官致祭。颜面如生。茶毗之夕。
祥烟弥布。舍利充满。师说法。简易剀切。从而归之者。
如水就下。至不可遏。连主大刹。率能兴坠起废。至机
锋触发。往往屈其行辈。声闻远迩。亦宗门之巨擘云。
*** 无旨授公传
可授。字无旨。一号休庵。台临海李氏子。初教而后禅。
亲见独孤明公。为虎岩伏老嫡孙。出世。凡四坐道场。
皆不出乎台境。诸方将倚之以为重。竞来敷致。师漠
然若不闻。作休庵于西坞。日修净土法门念佛三昧。
且曰。此即禅定之功也。恶可强分同异哉。 国朝洪
武六年。杭中天竺。以府侯之命起师。师勉应之。行至
钱塘江滨。净慈诸勤旧。相与谋曰。此大善知识。胡可
失也。帅众邀于道。拥居其位。师屡却之不听。色颓然
不怡。时当岁俭。问道者如云。糗粮方患不继。而施者
踵至。居二载。而退归卧竹院。忽示微疾。端坐西向。召
左右谓曰。吾将逝矣。或请偈。曰。吾宗本无言说。乃合
爪连称佛号。至声渐微而寂。阅世六十九。僧腊五十。
龛留七日。颜貌不变。阇维。齿牙贯珠不坏。舍利光色
晶莹如金银水精者。遍满于地。塔而藏焉。师仪观雄
硕。识见夐卓。其于荣名利养。视之如无物。出专法席。
皆迫于不得巳。会 朝廷。设善世院。总统天下释教
明 清远渭公传¶ 第 478b 页 X77-0478.png
事。或劝师求檄以主名山。师笑而不答。然其所莅之
处。不以恬退而不加之意。必革其敝习。新其规制。使
可贻于悠久。五会语。多肆口而说。曾不经思。平居遇
物成味。率出人意表。戒其徒勿以示人。至于尊贤尚
德。推巳及物。有非人之所及。诚末世大法幢也。
*** 德隐仁公传
普仁。字德隐。兰溪赵氏子。赵故名宦家。师生有出尘
之思。博极群书。参了然义公于智者。机锋奋触。当仁
无让。声称籍籍。起丛林间。掌记室于东阳辉公。分座
说法于南楚悦公。古鼎铭公。月江印公。无弗咨叩。相
与辩诘无虚日。徵以宗门机缘。大而沙界。小而毫芒。
无不收摄。激扬正法之馀。旁及辞章者。唯觉隐诚公。
笑隐訢公。为最密。元至正乙未。部使者挽师。出世金
华之西峰。时天下大乱。师知事不可为。鸣鼓而退。及
王师聚婺州。 驾幸智者。见其山川深秀。而法席尚
虚。特 诏师住持。不听。韶之南华。不远三千里。致州
侯之命。不从。杭之中竺。其请如南华。又加勤焉。师惠
然欲往。郡守钟某。惜其行。从容问师曰。佛法有重轻
耶。曰否。曰佛法既无重轻。师位宁有崇卑耶。师一笑
而止。久之。起应净慈。道声洪震。方以兴坏起废为巳
任。而秘书事起矣。有诬智者寺僧购名画以归者。事
下刑曹。刑曹以师旧主智者。当知其是非。逮而质焉。
事将白。忽示微疾于京师寓舍。屈指计曰。此八月八
日最良。吾将逝矣。至期整衣。端坐而化。阅世六十有
处。不以恬退而不加之意。必革其敝习。新其规制。使
可贻于悠久。五会语。多肆口而说。曾不经思。平居遇
物成味。率出人意表。戒其徒勿以示人。至于尊贤尚
德。推巳及物。有非人之所及。诚末世大法幢也。
*** 德隐仁公传
普仁。字德隐。兰溪赵氏子。赵故名宦家。师生有出尘
之思。博极群书。参了然义公于智者。机锋奋触。当仁
无让。声称籍籍。起丛林间。掌记室于东阳辉公。分座
说法于南楚悦公。古鼎铭公。月江印公。无弗咨叩。相
与辩诘无虚日。徵以宗门机缘。大而沙界。小而毫芒。
无不收摄。激扬正法之馀。旁及辞章者。唯觉隐诚公。
笑隐訢公。为最密。元至正乙未。部使者挽师。出世金
华之西峰。时天下大乱。师知事不可为。鸣鼓而退。及
王师聚婺州。 驾幸智者。见其山川深秀。而法席尚
虚。特 诏师住持。不听。韶之南华。不远三千里。致州
侯之命。不从。杭之中竺。其请如南华。又加勤焉。师惠
然欲往。郡守钟某。惜其行。从容问师曰。佛法有重轻
耶。曰否。曰佛法既无重轻。师位宁有崇卑耶。师一笑
而止。久之。起应净慈。道声洪震。方以兴坏起废为巳
任。而秘书事起矣。有诬智者寺僧购名画以归者。事
下刑曹。刑曹以师旧主智者。当知其是非。逮而质焉。
事将白。忽示微疾于京师寓舍。屈指计曰。此八月八
日最良。吾将逝矣。至期整衣。端坐而化。阅世六十有
明 清远渭公传¶ 第 478c 页 X77-0478.png
四。僧腊五十。师风指孤峭。不乐与非类狎逢。学行之
士。辄敬之如宾师。纵无儋石储。亦必久留不厌。故荐
绅服其伟度。乐与过从。善谈论。终日不倦。玉贯珠联。
纚纚绝可听。尤能汲引后进。随资诱掖。克底于成。有
三会语录。山居诗一百首。传世。
*** 白云度公传
智度。号白云。处之丽水吴氏子。年十五。慨然有出尘
志。父母峻拒之。师不火食者累日。若将灭性焉。父母
无奈何。使归禅智寺。礼空中假公。剃发具戒。即寺侧
楞伽庵。深习禅定。每趺坐。达旦不寐。如是者数年。巳
而叹曰。六合之大如此。颓然滞一室可乎。遂出游七
闽。遍历诸山。无有契其意者。旋浙。见灵石芝公于净
慈。又登天目。参断崖义公。谈锋铦利。人莫之敢撄。时
无见睹公。说法天台华顶峰。大振圆悟之道。师往拜
之。一见刳心焉。服勤数载。尽揭底蕴。无见嘱之曰。昔
南岳。十五出家。受大鉴记莂。后得马祖。授之以心法。
针芥相投。岂在多言耶。勿掉三寸舌诳人。须真正见
解。著于行履。方为报佛之深恩耳。师佩伏之弗敢忘。
又走长沙。见无方普公。走云居。见小隐大公。皆无异
辞。既而旋福林。与毒种昙。成山钦二公。互相策励。如
恐失之。后从御史中丞章公溢之请。出世龙泉之普
慈。众至八百人。移茅山。迁武峰。从者恒如初。国初吴
元年。隐禅智之岑楼。洪武已酉。 诏起天下名僧。敷
宣大法。师与焉。初力辞。戍将强起之。适师至。而会事
士。辄敬之如宾师。纵无儋石储。亦必久留不厌。故荐
绅服其伟度。乐与过从。善谈论。终日不倦。玉贯珠联。
纚纚绝可听。尤能汲引后进。随资诱掖。克底于成。有
三会语录。山居诗一百首。传世。
*** 白云度公传
智度。号白云。处之丽水吴氏子。年十五。慨然有出尘
志。父母峻拒之。师不火食者累日。若将灭性焉。父母
无奈何。使归禅智寺。礼空中假公。剃发具戒。即寺侧
楞伽庵。深习禅定。每趺坐。达旦不寐。如是者数年。巳
而叹曰。六合之大如此。颓然滞一室可乎。遂出游七
闽。遍历诸山。无有契其意者。旋浙。见灵石芝公于净
慈。又登天目。参断崖义公。谈锋铦利。人莫之敢撄。时
无见睹公。说法天台华顶峰。大振圆悟之道。师往拜
之。一见刳心焉。服勤数载。尽揭底蕴。无见嘱之曰。昔
南岳。十五出家。受大鉴记莂。后得马祖。授之以心法。
针芥相投。岂在多言耶。勿掉三寸舌诳人。须真正见
解。著于行履。方为报佛之深恩耳。师佩伏之弗敢忘。
又走长沙。见无方普公。走云居。见小隐大公。皆无异
辞。既而旋福林。与毒种昙。成山钦二公。互相策励。如
恐失之。后从御史中丞章公溢之请。出世龙泉之普
慈。众至八百人。移茅山。迁武峰。从者恒如初。国初吴
元年。隐禅智之岑楼。洪武已酉。 诏起天下名僧。敷
宣大法。师与焉。初力辞。戍将强起之。适师至。而会事
明 清远渭公传¶ 第 479a 页 X77-0479.png
解严。遂还杭。杭人奉师居虎跑。又入华顶。未几示微
疾。浩然有归志。四众坚留之。师曰。叶落归根。吾所愿
也。遂回福林。五日忽沐浴易衣。索笔书偈云。无世可
辞。有众可别。太虚空中。何必钉橛。掷笔而逝。寿六十
七。腊五十二。阇维。得五色舍利。塔于院之西。师静谧
寡言。机用莫测。临众无切督之威。严厉之色。唯以实
相示人。所至之处。人皆钦慕。如见古德。或持香花供
养。或绘像事之。不可以数计。见客无懈容。无蔓辞。有
问则言。无则终日澄坐。所作偈语。不许人录。故今无
传者。
*** 杰峰愚公传
世愚。号杰峰。衢之西安余氏子。初从孤岳嵩公。供洒
扫之役。巳而为大僧。谒古崖纯公。石门刚公。涕泪悲
泣。祈以求端用力之要。二公欣然语之。师佩受其言。
不分明暗。兀坐如枯株。时年二十五矣。踏涛江而西。
见诸大老。如布衲雍公。断崖义公。中峰本公。师一一
咨叩。下语不契。中心瞀乱。遂止南屏山中。三年不踰
户限。闻止岩成公。倡道大慈山。亟往谒焉。岩示以南
泉三不是语。师闻而益疑。仍还南屏。类气绝之人。行
坐寝食。不徇觉知。一夕。闻邻席僧唱證道歌。至不除
妄想不求真。豁然如释重负。举目洞照。不见一物留
碍。喜跃不自胜。疾走见止岩。会止岩游姑苏。趋天池。
求證于元翁信公。仍归止岩。止岩喝曰。何处见神见
鬼。师曰。今日捉了贼也。曰贼在何处。师便喝。岩竖起
疾。浩然有归志。四众坚留之。师曰。叶落归根。吾所愿
也。遂回福林。五日忽沐浴易衣。索笔书偈云。无世可
辞。有众可别。太虚空中。何必钉橛。掷笔而逝。寿六十
七。腊五十二。阇维。得五色舍利。塔于院之西。师静谧
寡言。机用莫测。临众无切督之威。严厉之色。唯以实
相示人。所至之处。人皆钦慕。如见古德。或持香花供
养。或绘像事之。不可以数计。见客无懈容。无蔓辞。有
问则言。无则终日澄坐。所作偈语。不许人录。故今无
传者。
*** 杰峰愚公传
世愚。号杰峰。衢之西安余氏子。初从孤岳嵩公。供洒
扫之役。巳而为大僧。谒古崖纯公。石门刚公。涕泪悲
泣。祈以求端用力之要。二公欣然语之。师佩受其言。
不分明暗。兀坐如枯株。时年二十五矣。踏涛江而西。
见诸大老。如布衲雍公。断崖义公。中峰本公。师一一
咨叩。下语不契。中心瞀乱。遂止南屏山中。三年不踰
户限。闻止岩成公。倡道大慈山。亟往谒焉。岩示以南
泉三不是语。师闻而益疑。仍还南屏。类气绝之人。行
坐寝食。不徇觉知。一夕。闻邻席僧唱證道歌。至不除
妄想不求真。豁然如释重负。举目洞照。不见一物留
碍。喜跃不自胜。疾走见止岩。会止岩游姑苏。趋天池。
求證于元翁信公。仍归止岩。止岩喝曰。何处见神见
鬼。师曰。今日捉了贼也。曰贼在何处。师便喝。岩竖起
明 清远渭公传¶ 第 479b 页 X77-0479.png
竹篦。命师指名。师便掀倒禅床。岩曰。尔欲来捋虎须
耶。师作礼。岩连打三下。嘱曰。善自护持。他日说法度
人。续佛慧命。至顺二年。归西安。住乌石山。澄居摄念。
影不出山者一十六载。声光日振。缁素之士。坌集座
下。恒至二三千指。至无所容。既而迁广德之石溪兴
龙寺。向化之盛。不下乌石时。乌石之众。如子失母。力
迎其还。适郡境。新建佛刹者四。曰古望。曰龙眼。曰宝
盖。曰普润。皆延师开山。为第一祖。师起应之。无不感
慕而奋迅。 国朝洪武三年。郡守戍将。举水陆大会。
佥谓。非师不足拯拔幽滞。师勉强成行。竣事而反。示
微疾。召门弟子。勉以精进入道。书偈掷笔而逝。越七
日。奉全身藏于乌石慈云塔院。寿七十。腊五十。得法
弟子十馀人。无涯永公最著。师道价倾四方。非惟禅
林奔凑。而公卿大夫。若太尉高公纳麟。兵部尚书黄
公德昭。浙江行省左丞老老。江东廉访副使伯颜不
花。或函香致敬。或驰书问道。或上谒亲领玄要。得其
片言只字宝之。不翅南金。师之施可谓博矣。使其正
席名山。则惠利所被宜益广。今乃仅止于斯。有识者
恒伤之。
*** 万峰蔚禅师传
时蔚。字万峰。温州乐清金氏子。生而室有光。母惧欲
弗举。其姑保而育之。襁抱中。见僧辄微笑。作合掌态。
年十一读法华有省。入杭受具戒。谒止岩禅老于虎
跑俾参南泉三不是。迷闷无所入。抵明州达蓬山。卓
耶。师作礼。岩连打三下。嘱曰。善自护持。他日说法度
人。续佛慧命。至顺二年。归西安。住乌石山。澄居摄念。
影不出山者一十六载。声光日振。缁素之士。坌集座
下。恒至二三千指。至无所容。既而迁广德之石溪兴
龙寺。向化之盛。不下乌石时。乌石之众。如子失母。力
迎其还。适郡境。新建佛刹者四。曰古望。曰龙眼。曰宝
盖。曰普润。皆延师开山。为第一祖。师起应之。无不感
慕而奋迅。 国朝洪武三年。郡守戍将。举水陆大会。
佥谓。非师不足拯拔幽滞。师勉强成行。竣事而反。示
微疾。召门弟子。勉以精进入道。书偈掷笔而逝。越七
日。奉全身藏于乌石慈云塔院。寿七十。腊五十。得法
弟子十馀人。无涯永公最著。师道价倾四方。非惟禅
林奔凑。而公卿大夫。若太尉高公纳麟。兵部尚书黄
公德昭。浙江行省左丞老老。江东廉访副使伯颜不
花。或函香致敬。或驰书问道。或上谒亲领玄要。得其
片言只字宝之。不翅南金。师之施可谓博矣。使其正
席名山。则惠利所被宜益广。今乃仅止于斯。有识者
恒伤之。
*** 万峰蔚禅师传
时蔚。字万峰。温州乐清金氏子。生而室有光。母惧欲
弗举。其姑保而育之。襁抱中。见僧辄微笑。作合掌态。
年十一读法华有省。入杭受具戒。谒止岩禅老于虎
跑俾参南泉三不是。迷闷无所入。抵明州达蓬山。卓
明 清远渭公传¶ 第 479c 页 X77-0479.png
庵。佛迹古址。力究至忘寝食。一日闻寺主宗律师。举
沩山踢倒净瓶话。忽大悟。偈曰。颠颠倒倒老南泉。累
我功夫却半年。当下若能亲荐得。如何不进劈胸拳。
走虎跑呈悟。复之华顶。谒无见求决择。见。深肯之。嘱
曰。尔年小且居山去。蔚仍还达蓬。单丁十历寒暑。时
千岩长禅师。住伏龙山。道望昭著。蔚提包谒之。相见
如旧识。慧辩风驰。如天马行空。不可控驭。岩亦极尽
钳槌之妙。知其巳彻。顾谓昭首座曰。蔚山主。颇有衲
僧气象。烦请归堂。寻为第一座。一日岩升堂。举无风
荷叶动。一定有鱼行。语未毕。蔚出众。震声一喝。拂袖
便行。岩示以偈。有一喝西江水逆流之句。既而别岩。
住静嵩山。又一纪。岩前后为手书招之者三。所以爱
重期待者甚厚。比至。使分座说法。遂付以法衣。嘱云。
汝缘在浙西。可往化导。吾道有寄矣。蔚奉命入吴。凡
三筑精蓝。卒之玄墓邓蔚山中。斩蒙羃结庵居之。久
之。四众归向。乃搆为大伽蓝。额曰圣恩。奔赴者日甚。
一日至不能容。蔚随机演说。俾人人满意。故人益慕
而信之。于洪武十四年正月二十九日。坐化。阅世七
十有九。僧腊六十。停龛十三日。肢体温软香洁。如平
时。门人奉全身。于庵之西岗。师貌古神清。髭须疏
朗。寡缘饰。千岩称其纯粹质朴。有古人风。谈道三十
馀年。吴人无少长。咸知敬慕。有绘像而事之者。平生
未尝读书。惟以深悟自得。其形诸语默者。俱能刊落
浮华。而一践乎其寔。门人请留法语。蔚曰。从上佛祖。
沩山踢倒净瓶话。忽大悟。偈曰。颠颠倒倒老南泉。累
我功夫却半年。当下若能亲荐得。如何不进劈胸拳。
走虎跑呈悟。复之华顶。谒无见求决择。见。深肯之。嘱
曰。尔年小且居山去。蔚仍还达蓬。单丁十历寒暑。时
千岩长禅师。住伏龙山。道望昭著。蔚提包谒之。相见
如旧识。慧辩风驰。如天马行空。不可控驭。岩亦极尽
钳槌之妙。知其巳彻。顾谓昭首座曰。蔚山主。颇有衲
僧气象。烦请归堂。寻为第一座。一日岩升堂。举无风
荷叶动。一定有鱼行。语未毕。蔚出众。震声一喝。拂袖
便行。岩示以偈。有一喝西江水逆流之句。既而别岩。
住静嵩山。又一纪。岩前后为手书招之者三。所以爱
重期待者甚厚。比至。使分座说法。遂付以法衣。嘱云。
汝缘在浙西。可往化导。吾道有寄矣。蔚奉命入吴。凡
三筑精蓝。卒之玄墓邓蔚山中。斩蒙羃结庵居之。久
之。四众归向。乃搆为大伽蓝。额曰圣恩。奔赴者日甚。
一日至不能容。蔚随机演说。俾人人满意。故人益慕
而信之。于洪武十四年正月二十九日。坐化。阅世七
十有九。僧腊六十。停龛十三日。肢体温软香洁。如平
时。门人奉全身。于庵之西岗。师貌古神清。髭须疏
朗。寡缘饰。千岩称其纯粹质朴。有古人风。谈道三十
馀年。吴人无少长。咸知敬慕。有绘像而事之者。平生
未尝读书。惟以深悟自得。其形诸语默者。俱能刊落
浮华。而一践乎其寔。门人请留法语。蔚曰。从上佛祖。
明 清远渭公传¶ 第 480a 页 X77-0480.png
诸所言说。句句朝宗。言言见谛。略不肯听从。况吾言
乎。悉付火烬。门人。窃而录其少许以传。蔚未化前数
日。大众普集。或以得法承嗣为问。示偈曰。慈悲无念。
华开果熟。因地分明。慧宝致嘱。盖记无念学。翠峰华。
荣果林。宝藏持四公也。于中。学公显受衣法。后出世。
开导之盛。无愧于蔚。况受知 太祖高皇帝。龙章宠
锡。云汉昭回。法脉渊源不绝。蔚所付得人矣。
*** 德馨传
德馨。义乌方氏子。幼有超俗志。依千岩长公为弟子。
执侍十五年。恂恂然若闇于机者。闻法要。每嘿识心
通。一旦喟然叹曰。日月如跳丸。人命如春霜朝露。而
久安于此。吾其为井蛙乎。乃蹑蹻出游吴越间。历抵
大尊宿。求切究。若端元叟。訢笑隐。忠昙芳。咸啧啧期
许。又见瑱顽石于石溪。瑱问何处来。对曰。伏龙。又问
何名。对曰。德馨。曰有字乎。曰无。瑱云。讵不闻乎。斯是
陋室。惟吾德馨。其字曰兰室。可也。师欣然作礼云。谢
和尚命字。拂衣径出。瑱云。好个师僧。只恁么去。乃反
伏龙。依长公卒其业。将一纪。长嘱之曰。汝平实地上
人。担负大事。吾将尔望。宜善自护。以至正壬辰。杖锡
过金华。至城西止焉。其地有泉。曰君子泉。乃宋刘峤
隐处。冈峦回合。林樾幽郁。将结茅以居。地主曹仁卿。
即割以奉。缁白景向。金谷之施。不求而至。不数年遂
成精舍。其规制一如大伽蓝。榜曰清隐。岁无一亩之
入。而凡供养之需。沛然有馀。诸方参德。来视如归。会
乎。悉付火烬。门人。窃而录其少许以传。蔚未化前数
日。大众普集。或以得法承嗣为问。示偈曰。慈悲无念。
华开果熟。因地分明。慧宝致嘱。盖记无念学。翠峰华。
荣果林。宝藏持四公也。于中。学公显受衣法。后出世。
开导之盛。无愧于蔚。况受知 太祖高皇帝。龙章宠
锡。云汉昭回。法脉渊源不绝。蔚所付得人矣。
*** 德馨传
德馨。义乌方氏子。幼有超俗志。依千岩长公为弟子。
执侍十五年。恂恂然若闇于机者。闻法要。每嘿识心
通。一旦喟然叹曰。日月如跳丸。人命如春霜朝露。而
久安于此。吾其为井蛙乎。乃蹑蹻出游吴越间。历抵
大尊宿。求切究。若端元叟。訢笑隐。忠昙芳。咸啧啧期
许。又见瑱顽石于石溪。瑱问何处来。对曰。伏龙。又问
何名。对曰。德馨。曰有字乎。曰无。瑱云。讵不闻乎。斯是
陋室。惟吾德馨。其字曰兰室。可也。师欣然作礼云。谢
和尚命字。拂衣径出。瑱云。好个师僧。只恁么去。乃反
伏龙。依长公卒其业。将一纪。长嘱之曰。汝平实地上
人。担负大事。吾将尔望。宜善自护。以至正壬辰。杖锡
过金华。至城西止焉。其地有泉。曰君子泉。乃宋刘峤
隐处。冈峦回合。林樾幽郁。将结茅以居。地主曹仁卿。
即割以奉。缁白景向。金谷之施。不求而至。不数年遂
成精舍。其规制一如大伽蓝。榜曰清隐。岁无一亩之
入。而凡供养之需。沛然有馀。诸方参德。来视如归。会
明 清远渭公传¶ 第 480b 页 X77-0480.png
圣寿缺席。佥议。非师莫宜补其处。争相搀劝。不从。则
白于郡府强起之。 国朝辛丑岁也。婺人。瞻恋莫能
巳。曰吾师圣寿何有焉。乃相率迓之。明年复归清隐。
又十年。洪武壬子冬。始化。师履行诚实。不事缘饰。凡
接学者。未尝一言。语相以为教。以身为教者居多。苏
公平仲。归自南京。往往闻师名缙绅间。因就谒之。延
坐室中移时。起居外无一辞。请曰。尝闻长公见客。口
如悬河。刹那顷数千言。师其大弟子。顾嘿然如此。将
不言以餂我耶。抑执德不同。作佛事亦异也。师曰。昔
吾师。未尝不言而未尝言。今吾。未尝言而未尝不言。
道无隐显。焉有语嘿乎。苏深服之。以为有道之言。
*** 法秀禅师传
法秀禅师。不知何许人。见左春坊邹济所作。般若禅
院记中。想见其人。故当时高德。惜无从考始末。记称。
江宁天王山有佛龛。曰般若。在京都城南九十里。山
形势若莲花。二水环拱于其间。峰峦秀丽。泉清木盛。
堪为阿兰若地。元大德中。法秀禅师。栖禅于此。师得
法于千岩长禅师。戒行孤峻。尝居婺之圣寿。为第一
座。道播诸方。禅衲云集。至正甲午。 太祖高皇帝渡
江。闻师名。单骑入山。与语相契。时遣缪总制者。送供
久之。师游庐阜。莫知所之。境遂蓁芜。洪武二十年岁
丁卯。 上记忆其事。 诏工部右侍郎黄立恭。选一
办道僧。即旧地重新创立。因谕之曰。我渡江来。曾谒
法秀禅师。其僧有见识。立庵正在莲菂上。赐名般若
白于郡府强起之。 国朝辛丑岁也。婺人。瞻恋莫能
巳。曰吾师圣寿何有焉。乃相率迓之。明年复归清隐。
又十年。洪武壬子冬。始化。师履行诚实。不事缘饰。凡
接学者。未尝一言。语相以为教。以身为教者居多。苏
公平仲。归自南京。往往闻师名缙绅间。因就谒之。延
坐室中移时。起居外无一辞。请曰。尝闻长公见客。口
如悬河。刹那顷数千言。师其大弟子。顾嘿然如此。将
不言以餂我耶。抑执德不同。作佛事亦异也。师曰。昔
吾师。未尝不言而未尝言。今吾。未尝言而未尝不言。
道无隐显。焉有语嘿乎。苏深服之。以为有道之言。
*** 法秀禅师传
法秀禅师。不知何许人。见左春坊邹济所作。般若禅
院记中。想见其人。故当时高德。惜无从考始末。记称。
江宁天王山有佛龛。曰般若。在京都城南九十里。山
形势若莲花。二水环拱于其间。峰峦秀丽。泉清木盛。
堪为阿兰若地。元大德中。法秀禅师。栖禅于此。师得
法于千岩长禅师。戒行孤峻。尝居婺之圣寿。为第一
座。道播诸方。禅衲云集。至正甲午。 太祖高皇帝渡
江。闻师名。单骑入山。与语相契。时遣缪总制者。送供
久之。师游庐阜。莫知所之。境遂蓁芜。洪武二十年岁
丁卯。 上记忆其事。 诏工部右侍郎黄立恭。选一
办道僧。即旧地重新创立。因谕之曰。我渡江来。曾谒
法秀禅师。其僧有见识。立庵正在莲菂上。赐名般若
明 清远渭公传¶ 第 480c 页 X77-0480.png
禅院。立恭乃举僧绍义。引见受命而去。远近闻 上
意所向。莫不随喜。输财助力。未几而成丛席。即今之
般若寺也。
明河曰。图记列千岩法嗣。唯万峰蔚松隐然耳。安
知复有秀哉。如秀者。显隐之际。犹神龙。不可得而
系羁。能使我 圣祖。仅一见之。不及再见。至念其
人不忘其处。诚足传持师道。将超然跨蔚而上之
天际真人。宜乎 圣祖谓其有见识也。故予。不能
尽无疑于图记之所见。而于图记之所未见。寓想
增叹之深。不特秀公一人而巳。
*** 西竺来禅师传
本来禅师。西竺其号也。生抚州崇仁裴氏。七岁出俗
十三谒一峰宁公。付以禅观之法。尝一定七日。偶闻
人读清净经。豁然有省。颂云。几年外走丧真魂。今日
相逢迥不同。身伴金毛石狮子。回头吞却铁昆崙。似
一峰。峰用本色钳锤。痛与锥劄。示以偈曰。青山叠叠
雨濛濛。狮子金毛拨不通。我也自知时未至。十回放
箭九回空。项峰示寂。师于定中。与峰相见。作转语数
十。打破水碗。遂出定而垂泪嘘叹。因往金山。见慈舟
济禅师。方得决了。遂嗣焉。舟以深居岩穴。为嘱师奉
以周旋越后。 宁藩。闻师道迈。以礼三请。师不赴。且
欲深隐。 宁藩恐竟失师。因进书问道要。师拈方便
语示之。 藩信受。奉八字师号。以尊显之。从兹道誉
遍寰区矣。乃走盱江黎川。隐寿昌禅院。学者踵集。复
意所向。莫不随喜。输财助力。未几而成丛席。即今之
般若寺也。
明河曰。图记列千岩法嗣。唯万峰蔚松隐然耳。安
知复有秀哉。如秀者。显隐之际。犹神龙。不可得而
系羁。能使我 圣祖。仅一见之。不及再见。至念其
人不忘其处。诚足传持师道。将超然跨蔚而上之
天际真人。宜乎 圣祖谓其有见识也。故予。不能
尽无疑于图记之所见。而于图记之所未见。寓想
增叹之深。不特秀公一人而巳。
*** 西竺来禅师传
本来禅师。西竺其号也。生抚州崇仁裴氏。七岁出俗
十三谒一峰宁公。付以禅观之法。尝一定七日。偶闻
人读清净经。豁然有省。颂云。几年外走丧真魂。今日
相逢迥不同。身伴金毛石狮子。回头吞却铁昆崙。似
一峰。峰用本色钳锤。痛与锥劄。示以偈曰。青山叠叠
雨濛濛。狮子金毛拨不通。我也自知时未至。十回放
箭九回空。项峰示寂。师于定中。与峰相见。作转语数
十。打破水碗。遂出定而垂泪嘘叹。因往金山。见慈舟
济禅师。方得决了。遂嗣焉。舟以深居岩穴。为嘱师奉
以周旋越后。 宁藩。闻师道迈。以礼三请。师不赴。且
欲深隐。 宁藩恐竟失师。因进书问道要。师拈方便
语示之。 藩信受。奉八字师号。以尊显之。从兹道誉
遍寰区矣。乃走盱江黎川。隐寿昌禅院。学者踵集。复
明 清远渭公传¶ 第 481a 页 X77-0481.png
入闽之杉关。趋赴有加。盖以雷声虽远。闻者自震。虽
欲痛晦埋踪。不可得也。众至无所容。主事措置土木。
工甫毕。师焚香趺坐。索笔书偈云。这个老乞儿。教化
何时了。颠颠倒倒任随流。是圣是凡人不晓。咄来来
来去去去。海湛空澄。风清月皎。掷笔泊然就逝。阅世
六十八。僧腊五十五。时永乐壬寅十月八日也。
*** 如皎传
如皎。字性天。四明周氏子。七岁患肠痈。医剥生蟾蜍
以治。师见惕然曰。物我皆命。奈何害之。夺而纵去。父
母奇之曰。必佛种也。乃命出家。礼正庵中公为师。而
落发焉。随侍正庵入京。参同庵简禅师于天界。典藏
钥。究楞严。昼夜讲读不辍。过劳得咳血疾。同庵谢世。
值正庵主饶之景德。师侍行。旧疾亟增。欲还天界养
病。正庵曰。吾方赖汝匡辅。若去我独处此。无益也。遂
退席偕还。疾愈。闻古拙俊公居繁昌。乃函香而往。古
拙命参无字话。复还天界。立誓不出山。禁语千日。永
乐丁亥。会古拙奉 诏旨天界。山居终老。师幸亲炙。
一夕夜静推帘见月。蓦然有省。叹曰。元来得如此也。
翌日见古拙。入门不作礼。震威一喝。古拙曰。皎上人。
今日冷灰豆爆。莫是贫人得宝耶。师曰。宝即不得。得
即非宝。曰。凭何如此。师即趋前问讯。退位叉手立。古
拙曰。父母未生前。毕竟如何。师屹然一默。良久。古拙
曰。还我向上句。语未绝。师以衫袖蒙首趋出。呈偈云。
午夜推帘月一弯。轻轻踏破上头关。不须向外从他
欲痛晦埋踪。不可得也。众至无所容。主事措置土木。
工甫毕。师焚香趺坐。索笔书偈云。这个老乞儿。教化
何时了。颠颠倒倒任随流。是圣是凡人不晓。咄来来
来去去去。海湛空澄。风清月皎。掷笔泊然就逝。阅世
六十八。僧腊五十五。时永乐壬寅十月八日也。
*** 如皎传
如皎。字性天。四明周氏子。七岁患肠痈。医剥生蟾蜍
以治。师见惕然曰。物我皆命。奈何害之。夺而纵去。父
母奇之曰。必佛种也。乃命出家。礼正庵中公为师。而
落发焉。随侍正庵入京。参同庵简禅师于天界。典藏
钥。究楞严。昼夜讲读不辍。过劳得咳血疾。同庵谢世。
值正庵主饶之景德。师侍行。旧疾亟增。欲还天界养
病。正庵曰。吾方赖汝匡辅。若去我独处此。无益也。遂
退席偕还。疾愈。闻古拙俊公居繁昌。乃函香而往。古
拙命参无字话。复还天界。立誓不出山。禁语千日。永
乐丁亥。会古拙奉 诏旨天界。山居终老。师幸亲炙。
一夕夜静推帘见月。蓦然有省。叹曰。元来得如此也。
翌日见古拙。入门不作礼。震威一喝。古拙曰。皎上人。
今日冷灰豆爆。莫是贫人得宝耶。师曰。宝即不得。得
即非宝。曰。凭何如此。师即趋前问讯。退位叉手立。古
拙曰。父母未生前。毕竟如何。师屹然一默。良久。古拙
曰。还我向上句。语未绝。师以衫袖蒙首趋出。呈偈云。
午夜推帘月一弯。轻轻踏破上头关。不须向外从他
明 清远渭公传¶ 第 481b 页 X77-0481.png
觅。只么怡怡展笑颜。古拙阅之。以掌抚师背曰。此正
是持不语底人也。述伽陀为之助。喜遂归侍正庵。俄
正庵示寂。乃飘然度岭。至西坑筑庵居之。影不出山
者二十年。坐死关千日。宣德壬子。武林请主虎跑。不
应。祖堂幽栖。复固请之。不获巳一出。据猊提唱。学徒
云集。将终。集弟子曰。文章佛法空中色。名利身心柳
上烟。惟有死生真大事。殷勤了办莫迁延。复问云。死
生既大。汝等且道如何了办。众不能对。徐云。我今无
暇为君说。听取松风涧水声。言讫而逝。寿七十。徒众
奉全身。塔于庵之左陇。师仪状魁伟。性格清奇。度量
含弘。戒简坚峻。口不言人过失。徒众越度者。惟以冰
颜示之。待其自化。有犯之者。怡然不与较。兼涉外典。
平日漫成偈语。无非祖意。以示人光明显赫。近古耆
宿难与为比也。
*** 香严澄禅师传
觉澄。山后蔚州人。十岁不茹荤。从云中天晖[日/〦/水]公落
发。痛绝人事。阅大藏。越五寒暑乃周。后因提无字话
有省。道誉隆起。钜卿名公。交荐之住南阳香严寺。大
为人所归。逾年弃去。上西蜀。游江南。受大戒于杭之
戒坛。还登太冈山。访月溪和尚。又入投子。礼楚山琦
禅师。遂获印记。俄而别去。养静固始之南山。星霜频
易。又往五台。礼文殊请光瑞。得如所祈。密有感悟。还
鄘城。逢天界首座清宁。请居高座寺。寺后即雨花台。
梁云光法师讲法华。天雨花处。师遐继芳躅。善于开
是持不语底人也。述伽陀为之助。喜遂归侍正庵。俄
正庵示寂。乃飘然度岭。至西坑筑庵居之。影不出山
者二十年。坐死关千日。宣德壬子。武林请主虎跑。不
应。祖堂幽栖。复固请之。不获巳一出。据猊提唱。学徒
云集。将终。集弟子曰。文章佛法空中色。名利身心柳
上烟。惟有死生真大事。殷勤了办莫迁延。复问云。死
生既大。汝等且道如何了办。众不能对。徐云。我今无
暇为君说。听取松风涧水声。言讫而逝。寿七十。徒众
奉全身。塔于庵之左陇。师仪状魁伟。性格清奇。度量
含弘。戒简坚峻。口不言人过失。徒众越度者。惟以冰
颜示之。待其自化。有犯之者。怡然不与较。兼涉外典。
平日漫成偈语。无非祖意。以示人光明显赫。近古耆
宿难与为比也。
*** 香严澄禅师传
觉澄。山后蔚州人。十岁不茹荤。从云中天晖[日/〦/水]公落
发。痛绝人事。阅大藏。越五寒暑乃周。后因提无字话
有省。道誉隆起。钜卿名公。交荐之住南阳香严寺。大
为人所归。逾年弃去。上西蜀。游江南。受大戒于杭之
戒坛。还登太冈山。访月溪和尚。又入投子。礼楚山琦
禅师。遂获印记。俄而别去。养静固始之南山。星霜频
易。又往五台。礼文殊请光瑞。得如所祈。密有感悟。还
鄘城。逢天界首座清宁。请居高座寺。寺后即雨花台。
梁云光法师讲法华。天雨花处。师遐继芳躅。善于开
明 清远渭公传¶ 第 481c 页 X77-0481.png
导。键闭山居十馀载。足不蹑城市。而闻风者从化。有
药师科仪雨花集。行世。成化癸巳八月九日。端坐夷
然而化。少息。众皆凄泣。又徐开目曰。不须如是。复瞑
目长往。
*** 无念传(附一觉)
无念学公。德安陈氏子。九岁出家。礼无极和尚为师。
东游姑苏。见万峰蔚禅师。一喝下领旨。万峰出法衣。
说偈送之。归宝林寺。道声蔼著。远近翕然宗之。宝林
当四会之冲。天兵征陈友谅。寺燬缁流尽散。唯学一
人守之。荒墟蔓棘。吊影数年。暨我 圣祖。削平僣伪。
奄有四海。偃革崇文。聿兴吾教。学有复创之志焉。于
是。善信云集。向化风从。不三四年。宝林金碧掩映。如
化乐天宫矣。洪武十五年。 孝慈皇后。陟天楚藩。建
大会。集千僧于洪山。学在焉。王见而异之。遂留邸馆。
建九峰寺居之。学具福德相。行慈悲行。人见之意消。
故有不言而化者。是能倡大缘举大刹。皆一呼而应。
成之之易。如掇之也。当道者。荐于朝。 圣祖召见便
殿命坐。应对称 上意。礼遇隆渥。欲留主京刹。固辞
弗受。厚赐。遣中官送还。二十九年。再遣中官。奉 御
制怀僧诗文一轴。松花实各一器至山。谕慰弥至。
敕曰。前者僧无念。戒行精于皎月。定慧稳若巍山。暂
来一见。去此尝怀。怀之不巳。遣人就见。特以松实供
之。兼以诗劳之(云云)。又赐僧无念九岁出家诗。学皆
如韵。和之以上。 上览之大悦。自是深信吾道。颇亦
药师科仪雨花集。行世。成化癸巳八月九日。端坐夷
然而化。少息。众皆凄泣。又徐开目曰。不须如是。复瞑
目长往。
*** 无念传(附一觉)
无念学公。德安陈氏子。九岁出家。礼无极和尚为师。
东游姑苏。见万峰蔚禅师。一喝下领旨。万峰出法衣。
说偈送之。归宝林寺。道声蔼著。远近翕然宗之。宝林
当四会之冲。天兵征陈友谅。寺燬缁流尽散。唯学一
人守之。荒墟蔓棘。吊影数年。暨我 圣祖。削平僣伪。
奄有四海。偃革崇文。聿兴吾教。学有复创之志焉。于
是。善信云集。向化风从。不三四年。宝林金碧掩映。如
化乐天宫矣。洪武十五年。 孝慈皇后。陟天楚藩。建
大会。集千僧于洪山。学在焉。王见而异之。遂留邸馆。
建九峰寺居之。学具福德相。行慈悲行。人见之意消。
故有不言而化者。是能倡大缘举大刹。皆一呼而应。
成之之易。如掇之也。当道者。荐于朝。 圣祖召见便
殿命坐。应对称 上意。礼遇隆渥。欲留主京刹。固辞
弗受。厚赐。遣中官送还。二十九年。再遣中官。奉 御
制怀僧诗文一轴。松花实各一器至山。谕慰弥至。
敕曰。前者僧无念。戒行精于皎月。定慧稳若巍山。暂
来一见。去此尝怀。怀之不巳。遣人就见。特以松实供
之。兼以诗劳之(云云)。又赐僧无念九岁出家诗。学皆
如韵。和之以上。 上览之大悦。自是深信吾道。颇亦
明 清远渭公传¶ 第 482a 页 X77-0482.png
省刑宽法矣。永乐四年示寂。阅世八十有一。塔全身
于九峰狮子岩之阳。
一觉。祝发精修。尝剌血书杂华经八十一卷。善吟咏。
有寒泓稿。与太子正字桂彦良游。甚厚。一日彦良。侍
上文华殿。 上问。尔在乡里与谁游。对曰。有僧觉
性原。尝与游。有诗赠之。因诵诗。 上称善。即 赐和。
命考工监丞徐瑛书之。寄赠一觉焉。
无念受知 天子。见礼亲王。极一时之盛。全以实
行感动。至一觉。则以桂重也。然一觉固有所以取
重于桂者。儒尊士行。僧贵德业。我 圣祖。敬德慕
道之心。世出世间一揆。深得灵山付嘱之意。即师
号一节。在宋元时。何其纷纷也。至我 朝。卷迹一
扫。故历代帝王。护法尊僧。非不及则过之。唯我
圣祖。为体道得中云。
*** 楚山琦传
绍琦。字楚山。唐安雷氏子。生自不凡。慎动止。寡言笑。
九岁出家。从玄极和尚学禅。后获印于东普无际禅
师。正统六年。再参东普。普问。子数年住何处。曰我所
住处。廓然无定。普曰。有何所得。曰本自无失。何得之
有。普曰。莫不是学得来者。曰一法不有。学自何来。普
曰。汝落空耶。曰我尚非我。谁落谁空。普曰。克家须是
破家儿。至晚复召入。诘之曰。汝将平昔次第发明处
告我。师悉具以对。普曰。还我无字意来。师偈答曰。这
僧问处偏多事。赵老何曾涉所思。信口一言都吐露。
于九峰狮子岩之阳。
一觉。祝发精修。尝剌血书杂华经八十一卷。善吟咏。
有寒泓稿。与太子正字桂彦良游。甚厚。一日彦良。侍
上文华殿。 上问。尔在乡里与谁游。对曰。有僧觉
性原。尝与游。有诗赠之。因诵诗。 上称善。即 赐和。
命考工监丞徐瑛书之。寄赠一觉焉。
无念受知 天子。见礼亲王。极一时之盛。全以实
行感动。至一觉。则以桂重也。然一觉固有所以取
重于桂者。儒尊士行。僧贵德业。我 圣祖。敬德慕
道之心。世出世间一揆。深得灵山付嘱之意。即师
号一节。在宋元时。何其纷纷也。至我 朝。卷迹一
扫。故历代帝王。护法尊僧。非不及则过之。唯我
圣祖。为体道得中云。
*** 楚山琦传
绍琦。字楚山。唐安雷氏子。生自不凡。慎动止。寡言笑。
九岁出家。从玄极和尚学禅。后获印于东普无际禅
师。正统六年。再参东普。普问。子数年住何处。曰我所
住处。廓然无定。普曰。有何所得。曰本自无失。何得之
有。普曰。莫不是学得来者。曰一法不有。学自何来。普
曰。汝落空耶。曰我尚非我。谁落谁空。普曰。克家须是
破家儿。至晚复召入。诘之曰。汝将平昔次第发明处
告我。师悉具以对。普曰。还我无字意来。师偈答曰。这
僧问处偏多事。赵老何曾涉所思。信口一言都吐露。
明 清远渭公传¶ 第 482b 页 X77-0482.png
翻成特地使人疑。普曰。如何是汝不疑处。曰青山绿
水。燕语莺啼。历历分明。更疑何事。普曰。未在更道。曰
头顶虚空。脚踏实地。普召弟子。鸣钟集众。取袈裟拂
子授之。师容止庄重。虽宴居。如对清众。具择法眼。勘
验学者。百不失一。门徒数十人。唯宝山金者。深入堂
奥。读师语录。直捷简明。不在古人下也。
*** 古庭传(附净伦)
善坚。姓丁氏。永乐甲午。生于滇城南郭。其夜红光异
香。充盈户室。十岁入五华寺。礼宗上人为师。易名善
贤。十九参柏岩禅伯。自是习坐不辍。岩异之。勉持观
音名号。宣德二年。巡按御史张公善相。谓诸老宿曰。
此子。非凡间人。三十后当佩祖印。诸德宜善视之。庚
戌走金陵。谒无隐道和尚。示师万法归一话。力究数
年。偶阅圆觉经。至身心俱幻。划然自释。云。离此身心。
谁当其幻。目前境物。非我之留。死去生来。安可息也。
乙卯抵贵州拥萝山。因入蜀。胁不至席者数年。遂大
悟。正统间。无际奉 诏住隆恩。师袖香见之。获印记。
付信衣拂子。更号古庭。天顺间。住浮山。从化者众。师
之玄言妙行。不获悉纪。观师所著閒閒歌。则知其槩
矣。歌曰。君不见我閒处。我閒閒处閒閒馀。叠嶂重峦
锁碧居。松头每夜银蟾晖。放出清光炤我闺。望高巅
见远水。千山万山何巳矣。环烟四绝境空如。坐卧繇
吾心自主。閒中閒谁理会。山中更有深深地。雨过山
青色更佳。满岩烟雾多苍翠。禅欲参道欲学。不学不
水。燕语莺啼。历历分明。更疑何事。普曰。未在更道。曰
头顶虚空。脚踏实地。普召弟子。鸣钟集众。取袈裟拂
子授之。师容止庄重。虽宴居。如对清众。具择法眼。勘
验学者。百不失一。门徒数十人。唯宝山金者。深入堂
奥。读师语录。直捷简明。不在古人下也。
*** 古庭传(附净伦)
善坚。姓丁氏。永乐甲午。生于滇城南郭。其夜红光异
香。充盈户室。十岁入五华寺。礼宗上人为师。易名善
贤。十九参柏岩禅伯。自是习坐不辍。岩异之。勉持观
音名号。宣德二年。巡按御史张公善相。谓诸老宿曰。
此子。非凡间人。三十后当佩祖印。诸德宜善视之。庚
戌走金陵。谒无隐道和尚。示师万法归一话。力究数
年。偶阅圆觉经。至身心俱幻。划然自释。云。离此身心。
谁当其幻。目前境物。非我之留。死去生来。安可息也。
乙卯抵贵州拥萝山。因入蜀。胁不至席者数年。遂大
悟。正统间。无际奉 诏住隆恩。师袖香见之。获印记。
付信衣拂子。更号古庭。天顺间。住浮山。从化者众。师
之玄言妙行。不获悉纪。观师所著閒閒歌。则知其槩
矣。歌曰。君不见我閒处。我閒閒处閒閒馀。叠嶂重峦
锁碧居。松头每夜银蟾晖。放出清光炤我闺。望高巅
见远水。千山万山何巳矣。环烟四绝境空如。坐卧繇
吾心自主。閒中閒谁理会。山中更有深深地。雨过山
青色更佳。满岩烟雾多苍翠。禅欲参道欲学。不学不
明 清远渭公传¶ 第 482c 页 X77-0482.png
参惟快活。绝无人事与相关。雅有鸟猿声聒聒。这閒
翁何所据。年来日去谁相似。聪明知解没些儿。破衲
蒙头惟一味。君不知我閒趣。万论千经徙指注。世尊
良久落人机。见影追风犹累坠。不无无何有有。一见
明星颠倒走。铁牛日午过秦川。木马追风夜半吼。间
自在身几几。百年之事一弹指。富贵功名总属空。古
今多少皆如此。众生心诸佛性。生生死死何时定。老
胡掘地陷人坑。似与钵盂安把柄。閒中閒说向人。但
得心安莫虑贫。眼空四海无相识。唯见依依岭畔松。
閒散诞忒蹉跎。未尝开口念摩诃。总是閒情閒不过。
大平无事且閒歌。又有山云水石集。盛行于世。暮年
返滇。建归化禅林。以弘治六年癸丑七月二十日迁
化。肉身如生。四众龛而奉之。
净伦。号大巍。师门人中之皎皎者。针芥投于浮山。道
化被于南服。黄慎轩太史辉。极其叹美。谓。古庭大巍。
皆宗门开士。有远录公之遗风焉。
尝以诗寓道。山居吟云。无事山房门不开。土阶春
雨绿生苔。此心将谓无人委。幽鸟一声何处来。
补续高僧传卷第十五
翁何所据。年来日去谁相似。聪明知解没些儿。破衲
蒙头惟一味。君不知我閒趣。万论千经徙指注。世尊
良久落人机。见影追风犹累坠。不无无何有有。一见
明星颠倒走。铁牛日午过秦川。木马追风夜半吼。间
自在身几几。百年之事一弹指。富贵功名总属空。古
今多少皆如此。众生心诸佛性。生生死死何时定。老
胡掘地陷人坑。似与钵盂安把柄。閒中閒说向人。但
得心安莫虑贫。眼空四海无相识。唯见依依岭畔松。
閒散诞忒蹉跎。未尝开口念摩诃。总是閒情閒不过。
大平无事且閒歌。又有山云水石集。盛行于世。暮年
返滇。建归化禅林。以弘治六年癸丑七月二十日迁
化。肉身如生。四众龛而奉之。
净伦。号大巍。师门人中之皎皎者。针芥投于浮山。道
化被于南服。黄慎轩太史辉。极其叹美。谓。古庭大巍。
皆宗门开士。有远录公之遗风焉。
尝以诗寓道。山居吟云。无事山房门不开。土阶春
雨绿生苔。此心将谓无人委。幽鸟一声何处来。
补续高僧传卷第十五
明 清远渭公传¶ 第 483a 页 X77-048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