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宋 大阳玄传¶ 第 411c 页

补续高僧传卷第七
明吴郡华山寺沙门 明河 撰

习禅篇

*** 宋 大阳玄传

大阳禅师警玄。江夏张氏子也。其先盖金陵人。仲父
为沙门。号智通。住金陵崇孝寺。师往依之。年十九为
大僧。听圆觉。即能辩屈讲者。讲者叹曰。是齿少而识
卓如此。我所有何足益之。通知之。使令游方。初谒梁
山观禅师。问如何是无相道场。山指壁间观音像曰。
此是吴处士画。师拟进语。山急索曰。此是有相。如何
是无相者。于是悟旨于言下。拜起而侍。山曰。何不道
取一句子。师曰。道即不辞。恐上纸墨。山笑曰。他日此
语上碑去在。师献偈呈解。山称以为洞上之宗可倚。
师亦自负。侪辈莫敢攀。一时声名藉甚。山殁。出山至
大阳。谒坚禅师。坚欣然。让法席使主之。退处偏室。咸
平庚子岁也。师神观奇伟有威重。从儿稚中。即日一
食。自以先德付受之重。足不逾限。胁不至席者。五十
年。浮山远公居众时。尝参师于大阳。师以腊高无可
宋 大阳玄传¶ 第 412a 页 X77-0412.png
继法之人。一日喟然谓远曰。洞上一宗。如悬丝欲断。
惟汝兴之。远曰。有平侍者在。师以手指胸云。平此处
不佳。又捏拇指叉中。示之云。伊向去当死于此。于是
以皮履布裰付远。嘱令求人。以天圣五年七月十六
日。升座辞众。又三日作偈。寄王曙侍郎。偈曰。吾年八
十五。修因至于此。问我归何处。顶相终难睹。掷笔而
化。遗嘱云。󰢍全身十年无难。当为大阳山打供入塔。
后果为平侍所戕。平亦坐是返俗。流浪无依。为虎所
食。师言验矣。远受大命。得青华严。转付履裰。嗣师法
焉。

*** 慈明圆禅师传

石霜楚圆禅师。号慈明。汾阳嫡嗣也。生全州李氏。少
为书生。年二十二出家。母有贤行。使游方。师连眉秀
目。颀然丰硕。然忽绳墨。所至为老宿呵。以为少丛林。
师柴崖而笑曰。龙象蹴踏。非驴所堪。尝橐骨董箱。以
竹杖荷之。游湘沔间。闻汾阳道望。遂与大愚谷泉琅
琊造焉。阳顾而默器之。经二年未许入室。每见必骂
诟。或毁诋。诸方所训。皆流俗鄙事。一夕诉曰。自至法
席巳再夏。不蒙指示。但增世俗尘劳念。岁月飘忽。巳
事不明。语未卒。阳熟视骂曰。是恶知识。敢裨贩我。怒
举杖逐之。师拟伸救。阳掩师口。乃大悟曰。乃知临济
道出常情。服役七年辞去。依唐明嵩公。嵩指会杨大
年。因大年。复会李都尉。二公恨见之晚。馆于斋中。日
夕质疑智證。以为法友。久之辞还河东。省唐明。李公
宋 大阳玄传¶ 第 412b 页 X77-0412.png
遣二僧讯师。师于书尾。画双足写来僧名。以寄之。李
作偈曰。黑毫千里馀。金椁示双趺。人天浑莫测。珍重
赤须胡。师以母老。南归至筠州。首众于洞山。时聪禅
师居焉。先是。汾阳谓师曰。我遍参云门儿孙。特以未
见聪为恨。故师依止三年。乃游仰山。大年以书抵宜
春太守黄宗旦。使请师出世。守虚南原致师。师不赴。
旋特谒候守愿行。守问其故。师曰。始为让。今偶欲之
耳。守大贤之。住三年。弃去省母。以白金为寿。母投金
于地。骂曰。汝少行脚。负布橐去。今安得此物。吾望汝
济我。反置我地狱耶。师色不怍。徐收之辞去。谒神鼎
諲公。鼎首山高弟。望尊一时。衲子非人类精奇。无敢
登其门者。住山三十年。门弟子气吞诸方。师发长不
剪。弊衣楚音。通谒称法侄。一众大笑。鼎遣童子问。长
老谁之嗣。师仰视屋曰。亲见汾阳来。鼎杖而出。顾见
颀然。问曰。汾州有西河师子是否。师指其后。绝叫曰。
屋倒矣。童子返走。鼎回顾相矍铄。师地坐脱只履而
视之。鼎老忘所问。又失师所在。师徐起整衣行。且语
曰。见面不如闻名。遂去。鼎遣人追之。不可。叹曰。汾阳
乃有此儿耶。师自是名重丛林。适道吾虚席。郡移书。
欲得大禅伯领之。鼎以师应召。法令严整。亡身为法
者集焉。师之大机大用。不可思议。传者谓。师以事事
无碍行心。凡圣不能测。可为知言矣。水庵。谓尤侍郎
延之曰。昔大愚慈明谷泉等。结伴参汾阳。河东苦寒。
众人惮之。惟慈明晓夕不惮。夜坐欲睡。则引锥自剌。
宋 大阳玄传¶ 第 412c 页 X77-0412.png
叹曰。古人为生死事大。不食不寝。我何人哉。乃纵荒
逸。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及辞归。汾阳
叹曰。楚圆今去。吾道东矣。次住福严。又移兴化。尝室
中插剑一口。以草鞋一对。水一盆。置在剑边。拟议者。
师曰。丧身失命了也。便喝出。无有一人契者。其他玄
言妙语。提唱宗乘。探旨者麻粟出焉。而黄龙南杨岐
会二人。最为上首。能世其家。以某年正月五日示寂。
前是。李都尉遣使邀师曰。海内法友。唯师与杨大年
耳。大年弃我而先。仆年来顿觉衰落。忍死以一见公。
仍以书抵潭帅敦遣之。师恻然。与侍者舟而东下。舟
中作偈曰。长江行不尽。帝里到何时。既得凉风便。休
将橹棹施。至京与李公会。月馀而李公殁。临终画一
圆相。又作偈献师。偈曰。世界无依。山河匪碍。大海微
尘。须弥纳芥。拈起幞头。解下腰带。若觅死生。问取皮
袋。师曰。如何是本来佛性。公曰。今日热如昨日。随声
便问。师临行一句作么生。师曰。本来无质碍。随处任
方圆。公曰。晚来困倦。更不答话。师曰。无佛处作佛。公
于是泊然而逝。仁宗皇帝。尤留神空宗。闻李公化与
师问答。嘉叹久之。师哭之恸。临圹而别。有旨赐官舟
南还。中途谓侍者曰。我忽得风痹疾。视之口吻巳喎
斜。侍者以足顿地曰。当奈何平生呵佛骂祖。今乃尔。
师曰。无忧为汝正之。以手整之如故。曰。而今而后。不
钝置汝。逾年而化。李公子。铭志其行于兴化。全身塔
于石霜。
宋 大阳玄传¶ 第 413a 页 X77-0413.png

系曰。达人出世。以开物成务。为心非自衒也。方师之
受南原也。戢天际想于眉睫间。聊试吾道动静何如。
观其初不赴。后自请行。进退踌躇。意可知矣。觉范云。
慈明道。起临济于将仆。而平昔廓落乃如此。微神鼎。
则亦谷泉流也。虽然。狂奴故态。特师之寓言耳。真面
目。岂无知音者哉。然神鼎固长者。难及也。

*** 大愚芝.法华举.琅琊觉传

禅师。名守芝。太原王氏子。少弃家。于潞州承天寺试
法华得度。为大僧。讲金刚般若。名满三河。时汾阳禅
望大振。窃疑之往观焉。同参者。慈明琅琊等数人。服
诚阳室。遂受印可。南游住高安。大愚上堂。尝举汾阳
十智同真话曰。先师云要识是非面目现在也。大省
力后生。晚学剌头。向言句里。贪著义味。如驴舐尿处。
捧打不回。盖为不广求知识。遍历门风。多是得一言
半句。便点头咽唾。道巳了办上座。大有未稳当处在。
上堂大众集定乃曰。现成公案也。是打揲不办便下
座。慈明。有善侍者。号称明眼。闻师之风。自石霜至大
愚入室。师趯出履一只。善退身而立。师俯取履。善辄
踏倒。师起面壁。以手点津。连画其壁三。善瞠立其后。
师旋转以履打。至法堂。善曰。与么为人瞎却一城人
眼在。会中有僧。日诵金刚经一百遍。师令侍者唤至。
问曰。闻汝日诵金刚经一百遍。是否。曰不敢。师曰。汝
曾究经意否。汝但日诵一遍。参究佛意。若一句下悟
去。如饮海水一滴。便知百川之味。僧如教。一日诵至
宋 大阳玄传¶ 第 413b 页 X77-0413.png
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处。遂以白师。
师遽指床前狗子云。狗子聻。僧无语。师便打出。作偈
曰。砂里无油事可哀。翠岩嚼饭喂婴孩。一朝好恶知
端的。始觉从前满面灰。称者谓。师作偈绝精峭。此盖
其一斑云。嘉祐初示寂。塔于西山。云峰悦公。师之真
子。别有传。

法华举禅师。汾阳嗣也。初住龙舒法华寺。后移居白
云海会焉。为人精严谅直。饱参。汾阳特称之。一锡出
并汾。所至披靡。谒公安远公。逗青松黄叶之机。于福
昌善处。逞琢句调琴之辩。又谒延寿贤。大愚芝公。夹
山真首座。慈明栖贤諟。雪窦显。五祖戒公。琅琊觉。西
湖西峰庵主。主。明招位下杰出者也。有偈云。绝顶西
峰路。峻机谁敢当。超然凡圣外。瞥隔两重光。师至。问
曰。如何是两重光。曰。月从东出。日向西没。师曰。庵主
未见明招时如何。曰。满盏油难尽。进曰。见后如何。曰。
多心易得乾。师机辩。如雷砰电射。不可把玩。诸方畏
服。号举道者。上堂。释迦不出世。达么不西来。佛法遍
天下。谈玄口不开。至哉斯言。达古今一贯也。尝曰。僧
家以寂住为本。岂可观州猎县。看山门景致过时耶。
觉范称之。如薛仁贵著白袍。西平王著锦帽。真勇于
道者也。年七十馀。始殁。塔于海会。

琅琊山慧觉禅师者。西洛人也。父为衡阳太守。死于
官。师扶榇归洛。过澧阳。药山古刹。宛若夙居。由此出
家。后得法于汾阳。住滁水。高揭刹竿。与雪窦显公。同
宋 大阳玄传¶ 第 413c 页 X77-0413.png
时唱道。时号二甘露门。上堂。奇哉十方佛。元是眼中
花。欲识眼中花。元是十方佛。欲识十方佛。不是眼中
花。欲识眼中花。不是十方佛。于此明。得过在十方佛。
于此未明。声闻起舞。独觉临妆。珍重。师福相端严。所
至成益。尝往苏州。看范希文。因受信施。及千馀缗。遂
遣人阴计在城诸寺僧数。皆密送钱。同日为众檀设
斋。其即预辞范公。是日侵早发船。逮天明众知巳去。
有追至常州得见者。受法利而还。灵源称之曰。观此
老一举。使姑苏道俗。悉起信心。增深道种。师法嗣数
辈。长水璿讲师。其一也。具义解中。泉大道三公。同参
也。见列感通中。

系曰。三公。皆为西河师子儿。而举公跳踯。故悭于嗣。
夫为善知识。如雾露在人。当使时时有润。琅琊苏州
之举。须琅琊始得。嚣嚣者不得效颦。

*** 政黄牛传

惟政。秀州华亭黄氏子。幼从钱塘资圣院本如肄业。
且将校艺有司如。使祷观音求阴相。师谢曰。岂忍独
私于巳哉。郡人朱绍安。闻而嘉叹。欲启帑度之。师慨
然曰。古之度人。以清机密旨。今反是。去古远矣。吾堕
三宝。数当有其时。巳遇祥符覃恩。得谐素志。独拥毳
袍且弊。同列慢之。师曰。佛乎佛乎。仪相云乎哉。僧乎
僧乎。盛服云乎哉。后有愿输奉岁时用度。俾继如之
院务。亦复谢曰。闻托钵乞食。未闻安坐以享。闻历谒
诸祖。未闻废学自任。况我齿茂气完正在筋力为礼。
宋 大阳玄传¶ 第 414a 页 X77-0414.png
非从事屋庐之秋也。于是提策东引。学三观于天台。
复旋径山。咨单传旨于老宿惟素。素董临安功臣山
净土院。师辅相之久。而继其席。然为人高简。律身精
严。名卿巨公。多所推尊。时蒋侍郎堂守钱塘。与师为
方外友。师每谒之。则跨一黄牛。以军持挂角上。市人
争观之。师自若也。至郡庭。始下牛。笑谈终日。一日蒋
公留师曰。适有过客。明日府中。当有会。吾师固奉律。
为我少留一日。因[款-士+止]清话。师诺之。明日使人要之。留
一偈而去矣。曰。昨日曾将今日期。出门倚杖又思惟。
为僧只合居岩谷。国土筵中甚不宜。坐客皆叹其标
致。又作山中偈曰。桥上山万重。桥下水千里。惟有白
鹭鸶。见我常来此。平生制作三十卷。曰锦泾集。且工
书笔法胜绝。秦少游。见必收畜之。师冬不拥炉。以荻
花作毬。纳足其中。客至共之。清论无穷。秀气逼人。夏
秋好玩月。盘膝大盆中浮水上。自旋其盆吟笑。达旦
以为常。九峰韶禅师。尝客于院将卧。师挽之曰。月色
如此。劳生扰扰。对者几人。韶唯唯。而巳久之。呼童子
使热炙。韶方饥。意作药石。既乃橘皮汤一杯。韶笑曰
无乃太清乎。或问曰。师以禅师名。而不谈禅。何也。师
曰。徒费言语吾懒。宁假曲折。但烦万象敷演耳。言语
有间。造物无尽藏也。皇祐元年孟夏八日。语众曰。夫
动以对静。未始有极。吾一动历年六十有四。今静矣。
然动静本何有哉。遂泊然而逝。

禅客寻常入旧都。黄牛角上挂瓶盂。有时带雪穿
宋 大阳玄传¶ 第 414b 页 X77-0414.png
云去。便好和云画作图。此蒋侍郎赠师诗也。师自
有诗曰。貌古形疏倚杖藜。分明画出须菩提。解空
不许离声色。似听孤猿月下啼。二作佳韶胜致。正
相对会。一时禅悦之盛。可想见也。

*** 怀贤禅师传

金山龙游寺。圆通禅师。讳怀贤。字潜道。温州永嘉何
氏子。在襁褓中。能合掌僧坐。四岁从嗣仁社主。出家
受戒。有讲席辄往听。尽得其学。及长叹曰。说食能饱
人乎。别社主。去遍参。最后见达观颖于润之因圣。初
师从瑞新禅师游颇久。具知宗门承袭宾主之说。自
谓无以复加。比至达观会中。闻所开示类。皆世缘俗
谛。非谈谐嵬琐。则骂詈不巳。心窃陋之。乃潜诣丈室。
请白曰。为人天师。当只说法。奈何预以世间事。且僧
有过斥去则巳。何足追骂至累日乎。观颔而不答。师
因此省悟。初开法于太平隐静。嗣主金山。金山当孔
道。客至无虚日。师颇厌之。熙宁元年。遂谢事。隐于金
牛山。山去丹阳数十里。人迹罕。至庭养猿鹤孔雀鹦
鹉白鹇。皆就掌取食。号五客。各为一诗。赠之士大夫。
欲相见者。就山中访焉。庐山之圆通。明州之雪窦。相
次坚恳。各住一年。雪窦至。前后二十年间。三请乃赴。
其行由海道。遇大风。漂至慈溪东岸。舟破。从者多人
皆散走。师独安坐水中不动。以元丰五年九月甲午。
示灭于金牛。寿六十七。腊六十三。弟子觉澄等。塔全
身于西陇淮海。秦少游观为师状曰。师操行卓越。而
宋 大阳玄传¶ 第 414c 页 X77-0414.png
遇人有恩意。虽对宾客。未尝与众异馔。夜辄从众僧
寝于堂中。不入丈室。雅性乐施。所得金钱缯帛。率缘
手尽。又多才艺。工于诗字画有法。閒居绝口。不挂事
事。虽交至错出。处之晏然。无不集者当时贤士大夫
闻其风。皆倾意愿与之游。始用参知政事高公若讷
奏。赐紫方袍。又用节度使李公端愿。奏赐号圆通大
师。凡十被请从之者四。皆天下名山巨刹。道化方行。
辄托事隐去。州郡虽欲挽而留之。不可得也。弟子五
十有五人。所著诗颂文集。凡五卷。又撰次其自少至
老出处之迹一篇。号稚耄典记。以自见云。

*** 法宝传

法宝。姓王氏。遂州小溪人。事兴圣院从简。为僧学法。
四方所见。如泉山之□黄檗之南。云居之宝。禾山之
才。世所谓大善知识者。皆历问焉。平居常宴坐。计昼
夜之分。寝才十二三。卧必右胁。未尝解衣。如是者终
其身。师三游洛阳。始至洛。人不知其为禅。再至。知其
为禅者矣。三至。又知其为禅。而不徒为禅者矣。其应
世之密用。观机之善巧。则莫得而拟议。洛中贤士夫。
从师游者甚众。未必尽知师之道。但爱其行高而气
和。言简而理尽耳。太师文潞公。表其行。赐紫方袍。三
至洛。常寓于善觉院。众为合力营搆。其徒十馀人。皆
尝与师同学。又有信士。弃其孥。奔走服事者。师既居
善觉。参问者益广。或劝推所馀以为人。师曰。巳未为。
何暇为人。怀道应物。垂五十年。所以言论风旨。不大
宋 大阳玄传¶ 第 415a 页 X77-0415.png
传于世者。盖其冲挹自晦如此。韩侍郎维。曰始予见
师于河桥。师未尝不言也。予问之不能。巳数年。予守
颍昌。迎馆之府舍。师未尝言也。予虽欲问。不知所问
矣。呜呼道不可以不刳心焉。既示疾。遍作书。别所往
来之人。奄然而寂。年六十有九。时元丰六年九月也。
藏骨龙门菩提院之上方。

*** 浮山远公传

禅师。名法远。郑圃田人也。出于王氏。十九出家。先谒
汾州。得一盼相印。复参叶县省公。与天衣怀。同往叶
县住持。枯淡严密。诸方畏之。师至值雪寒。县喝骂驱
逐。至以将水泼。众僧衣履皆湿。怒而散去。唯师与怀。
自若整衣。敷具复坐如故。县到。呵曰。汝更不去。待我
打耶。师近前不审。云。某数千里而来参。叩和尚为明
大事。岂以杓水泼之便去。县笑。因而遂留。相依数年。
万方挫折。师始终一如。所谓真金烈火。愈锻而愈明。
县始以衣法付之。开堂日拈香曰。汝海。枯木上生花。
别迎春色。盖指叶县也。师与王质。待制论道。画一圆
相。问曰。一不得匹马单鎗。二不得衣锦还乡。鹊不得
喜。鸦不得殃。速道速道。王罔措。师曰。勘破了也。师暮
年休会圣岩。叙佛祖奥义。作九带。启迪学者。与因棋
说法一事。莫不家喻户晓。师玉骨插额。目光外射。状
如王孙。凛然可畏。雅自称柴石老人。殁时巳七十馀。
范文正公。铭其塔曰。呜呼远公。释子之雄。禅林甘泽。
法海真龙。寿龄有限。慧命无穷。寒岩󰢍骨。千载清风。
宋 大阳玄传¶ 第 415b 页 X77-0415.png
师平生贵尚真实。参證痛抑浮辩。尝谓道吾真公曰。
学未至道。衒耀见闻。驰骋机解。以口舌辩。利相胜者。
犹如厕屋涂污丹雘。秪增其臭耳。得法弟子道臻者。
继大觉琏。住净因。法道大弘于京师。当英神启三朝。
数入宫说法。恩遇隆渥。为人渠渠静退。似不能言者。
奉身至约。一布裙二十年不易。用五幅才掩胫。不多
为丛褶。曰徒费耳。无所嗜好。尝雪方丈之西壁。命文
与可扫墨竹。谓人曰。吾使游人见之。心目清凉。此君
盖替我说法也。元祐八年殁。

*** 法华隆禅师传

道隆禅师。未详里族。初参石门彻和尚。问曰。古者道
但得随处安閒。自然合他占辙。虽有此语。疑心未歇。
时如何。门曰。知有乃可随处安閒。如人在州县住。或
闻。或见。千奇百怪。他总将作寻常。不知有而安閒。如
人在村落住。有少声色。则惊怪传说。师于言下有省。
门尽授其洞上宗旨。及出世。乃嗣广慧。或问曰。禅师
亲见石门。如何却嗣广慧。师曰。我初见广慧。渠方欲
剃发。使我擎凳子来。因曰。道者。我有凳子诗。听取诗
曰。放下便平稳我时便肯伊。因叙在石门所得。慧曰。
石门所示。如百味珍馐。只是饱人不得。后来有一炷
香。不欲两头三绪。为伊烧却。师至和初。游京客景德
寺。日纵观都市。归常二鼓。一夕不得入。卧于门下。仁
宗梦至景德寺门。见龙蟠地。惊觉。中夜遣中使视之。
乃一僧熟睡。巳再鼾。撼之始觉。问名字归奏。帝闻道
宋 大阳玄传¶ 第 415c 页 X77-0415.png
隆。乃喜曰。吉徵也。明日召至便殿。问宗旨。师奏对详
允。帝大说。有旨馆于大相国寺烧朱院。由是道化大
振。尝与大觉琏公。说法化成殿。机锋迅辩。帝大悦。侍
卫皆山呼。或偈颂酬答。或留宿禁中。礼遇隆厚。赐号
应制明悟禅师。师因奏疏。举琏自代。帝览表不允。有
旨于曹门外。建精舍延师。师额华严禅院。有僧颂琏
公诗。上问佛偈曰。有节非于竹。三星偃月宫。一人居
日下。弗与众人同。师曰。诸佛说心。为破心相。琏作此
偈。虚空钉橛也。乃曰。虚空钉铁橛。平地起骨堆。莫将
闲学解。安著佛阶梯。又见达观颖禅师。戏作偈曰。解
答诸方语。能吟五字诗。二般俱好艺。只是见钱迟。师
曰。佛法却成戏论。后生无识遽相。效学不可长也。但
曰二般。虽杂道也胜别施为。有僧曰。洞山宝公。讥五
祖戒禅师。行藏落人。疑似其至洞山。乃上堂说偈曰。
嗟见世聱讹。言清行浊多。若无阎老子。谁人奈你何。
师曰。宝粗行不逊。卖师取名。不可取也。曹溪曰。真实
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来说他人短。自短先在我。宝暴
其师之失。教谁检点。凡沙门释子。寂默为要。华严论
曰。唯寂唯默。是心造如来之样。不著不恋。是路入法
界之辙。宝卖洞山。姜锄双峰地。巳为道人取笑也。师
为人宽厚不矜伐。以真慈普敬行心。殁时年八十馀。
盛暑安坐七日。手足柔和。全身建塔于寺之东。

系曰。夫寺门鼾睡僧。入天子梦。梦其为龙。不为所恶。
复尊宠之至宿留禁中。非师道洽天下。乌能及此。京
宋 大阳玄传¶ 第 416a 页 X77-0416.png
师禅法。由是大弘。并见仁宗识洞高远。若遇庸君。师
其不为齑粉乎。予故表而出之。

*** 泉大道.宗道者传

谷泉。泉南人也。少聪敏。性耐垢污。大言不逊。流俗憎
之。去为沙门。拨置戒律。任心而行。眼盖衲子。所至丛
林辄删去。泉不以介意。造汾阳。阳奇之。密受记莂。南
归放浪。湘中数来往。道吾访慈明。道吾有湫。毒龙所
蛰。堕叶触波。必雷雨连日。过者不敢喘。与慈明暮归。
时秋暑。捉其衣曰。可同浴。慈明掣肘径去。于是。泉解
衣跃入。霹雳随至。腥风吹雨。林木震摇。慈明蹲草中。
意泉死矣。须臾晴霁。忽引颈出波间。曰㘞。后住南岳
懒瓒岩。又移住芭蕉。将复移保真。大书芭蕉壁曰。予
此芭蕉庵。幽占堆云处。般般异境未暇数。先看矮松
三四树。寒来烧枯杉。饥餐大紫芋。而今弃之去。不知
谁来住。住保真。夜地坐祝融峰下。有大蟒盘绕之。泉
解衣带缚其腰。明日杖策寻之。衣带[联-耳+糸]松枝上。盖松
妖也。尝过衡山县。见屠者斫肉。立其旁。作可怜态。指
其肉。又指其口。屠问曰。汝哑耶。即肯首。屠怜之。割巨
脔置钵中。泉喜出。望外感谢而去。一市大笑。而泉自
若。以杖荷大酒瓢。往来山中。人问瓢中何物。曰。大道
浆也。作偈曰。我又谁管你天。谁管你地。著个破纸袄。
一味工打睡。一任金乌东上。玉兔西坠。荣辱何预我。
兴亡不相关。一条柱杖。一葫芦间。走南山与北山。畜
一奴名调古。日令拾薪汲涧。或呼对坐岩石间。赠之
宋 大阳玄传¶ 第 416b 页 X77-0416.png
以偈曰。我有山童名调古。不诵经不礼祖。解般榾柮
禦冬寒。随分衣裳破不补。会栽蔬能种芋。千山万山
去无惧。阿呵呵有甚讨处倚。遇上座来参。问庵主在
么。泉曰。谁。曰行脚僧。曰作甚么。曰礼拜庵主。曰恰值
庵主不在。曰你聻泉。曰向道不在。说甚么你。我拽棒
趁出。次日来。又趁出。一日又来。泉拦胸扭住曰。我这
里虎狼纵横尿床。鬼子三回两度。来讨甚么。曰人言
庵主亲见汾阳来。泉解衣抖擞曰。你道我见汾阳来。
有多少奇特。再访慈明。作偈寄之曰。相别而今又半
年。不知谁共对谈禅。一般秀色湘山里。汝自匡徒我
自眠。慈明笑而巳。乃令南公更谒泉。泉与语。惊曰。五
州管内。乃有此匾头道人耶。嘉祐中。男子冷清妖言
诛。泉坐清曾经由庵中。决杖配郴州牢城。盛暑负土
经通衢。弛担说偈曰。今朝六月六。谷泉被气𡎺。不是
上天堂。便是入地狱。言讫微笑。泊然蝉蜕。阇维。舍利
不可胜数。郴人塔而祠焉。

宗道者。不知何许人也。往来舒蕲间。多留于投子。性
嗜酒。无日不醉。村民爱敬之。每饷以醇醪。居一日方
入浴。闻有寻宗者。度其必送榼。至裸而出。得酒径去。
人皆大笑。而宗傲然不怍。尝散衣下山。有逆而问者
曰。如何是道者家风。对曰袈裟裹草鞋。意旨如何。曰
赤脚下。桐城陈退夫。初赴省闱过宗。戏问曰。瓘此行
欲作状元。得否。宗熟视曰。无时即得。莫测其言也。而
退夫。果以第三名上第。时彦作魁。方悟无时之语。宗
宋 大阳玄传¶ 第 416c 页 X77-0416.png
见雪窦。而逸放自如。言法华之流也。

*** 福昌善禅师传

惟善。不知何许人。住荆南福昌寺。嗣明教宽禅师。为
人敬严。秘重法道。初住持时。屋庐十馀间。残僧数辈。
师晨香夕灯。升座说法。如临千众。禅林受用。所宜有
者。咸修备之。客至肃然加敬。十馀年而衲子方集。至
百许人。师见来者。必勘验之。有僧自号映达摩。才入
方丈。提起坐具曰。展即遍周法界。不展即宾主不分。
展即是。不展即是。师曰。汝平地吃交了也。映曰。明眼
尊宿。果然有在。师便打。映曰。夺柱杖打倒和尚莫言
不道。师曰。棺木里瞠眼汉。且坐吃茶。茶罢。映前白曰。
适来容易触忤和尚。师曰。两重公案喝出。又问僧近
离何处。曰承天。曰不涉途程道将一句来。僧喝之。师
便打。僧以坐具作摵势。师笑曰。丧车后掉药囊。又问。
俗士年多少。曰四十四。师曰。添一减一是多少。其人
无对。师自代云。适来犹记得。又问。僧何处来。曰德山。
曰武陵溪畔。道将一句来。僧无语。乃自代曰。水到渠
成。师机锋峻不可婴。诸方畏服。法席追还云门之风
南禅。师尝曰。我与翠岩悦。在福昌时。适病寒。服药出
汗。悦从禅侣遍借被。咸无焉。有纸衾者。皆以衰老亦
可数。悦太息曰。善公本色作家也。

*** 雪窦显禅师传

雪窦禅师。名重显。字隐之。遂州李氏子。幼精锐抗志
尘表。依普安诜上人。出家受具。遍历讲筵。游刃经论。
宋 大阳玄传¶ 第 417a 页 X77-0417.png
问辩风驰。同学敛气。不敢伸。弃而归禅。出蜀入楚。尝
典客大阳。与客论赵州宗旨。客曰。法眼禅师。昔解后
觉铁觜于金陵。觉赵州侍者也。号称明眼。问曰。赵州
柏树子因缘。记得么。觉曰。无此语莫谤先师。法眼拊
手曰。真自师子窟中来。觉公言无此语。法眼肯之。其
旨安在。师曰。宗门抑剔。那有规辙乎。时有苦行名韩
大伯者。貌寒寝侍其傍。辄匿笑而去。客退。师数之曰。
我偶客语耳。乃敢慢笑。笑何事。对曰。笑知客眼未正。
择法不明。师曰。有说乎。对以偈曰。一兔横身当古路。
苍鹰才见便生擒。后来猎犬无灵性。空向枯椿旧处
寻。师阴异之。结以为友。师盛年工翰墨。作为法句。追
慕禅月休公。有诗云。红芍药边方舞蝶。碧梧桐里正
啼莺。离亭不折依依柳。况有春山送又迎。尝依栖贤
湜公。机不合。作师子峰诗而去。与齐岳者为侣。同谒
五祖戒师。休于山庄前。遣岳先往。机语不契。师亦竟
不见。遂南游。谒智门祚禅师。祚者。香林远公嫡子。云
门之孙也。知见高。学者。莫能觏其机。师俊迈。智门爱
之。一日伸问曰。不起一念云何有过。智门召师。师近
前。智门以拂子蓦口。打拟开口。随又打。师豁然开悟。
依止五年。尽得其道。师与学士曾公会厚善。相值淮
上。问师何之。曰将游钱塘绝西兴。登天台雁荡。曾公
曰。灵隐天下胜处。珊禅师吾故人。以书荐师。师至灵
隐。三年陆沉众中。俄曾公。奉使浙西访师。灵隐无识
者。时堂中僧千馀。使吏捡床历。物色求之。乃至曾公
宋 大阳玄传¶ 第 417b 页 X77-0417.png
问向所附书。师袖纳之曰。公意勤然。行脚人非督邮
也。曾公大笑。珊公以是奇之。师出世。初住吴江翠峰。
后迁明州雪窦。曾公守越时。敦请也。上堂云。春山叠
乱青。春水漾虚碧。寥寥天地间。独立望何极。便下座
却顾谓侍者曰。适来有人看方丈否。曰有。师曰。作贼
人心虚。师举剔宗教三十馀年。海内奇衲子争赴之。
暮年。悲学者寻流失源。作为道日损偈曰。三分光阴
二早过。灵台一点不揩磨。贪生逐日区区去。唤不回
头争奈何。又书壁文。戒进后学。其略曰。身如行厕。利
称软贼。百年非久。三界无安。可惜寸阴。当求解脱。读
者鼻为之酸师一日偶经行。植杖于林下。众衲环之。
忽问曰。有问云门树凋叶落时如何。曰体露金风。云
门答这僧耶。为解说耶。有宗上座出众对曰。待老汉
有悟处即说。师熟视惊曰。非韩大伯乎。曰老汉瞥地
也。于是令挝鼓。众集。师曰。大众。今曰雪窦宗上座。乃
是昔日大阳韩大伯。具大知见。晦迹韬光。欲得发剔
宗风。幸愿特升此座。宗遂升座。僧问。宝剑未出匣时
如何。曰。神光射斗牛。又问。出匣后如何。曰。千兵易得。
一将难求。僧退。宗乃曰。宝剑未出匣。神光射斗牛。千
兵容易得。一将实难求。便下座。一众大惊。宗即承天
宗禅师也。师一日游山。四顾周览。谓侍者。何日复来
此。侍者哀乞遗偈。师曰。平生惟患语之多矣。翌日出
杖履衣盂。散及徒众。乃曰。七月七日复相见耳。至期
盥沐摄衣。北首而逝。阅世七十三。坐五十夏。塔全身
宋 大阳玄传¶ 第 417c 页 X77-0417.png
于寺之西坞。赐号明觉禅师。

系曰。云门一宗。得雪窦而中兴。不然亦扑扑矣。师器
宇凝重。即袖中一书。三年仍还本人。便足气压千古。
家声浩浩。子孙绳绳。岂偶然哉。

*** 洞山聪.祥庵主传

洞山晓聪禅师。韶州曲江人。生杜氏。见文殊应天真
和尚。初游庐山。莫有知者。时云居法席最盛。师作灯
头。闻僧众谈泗州僧伽。近于剔州出现。有设问者曰。
既是泗州大圣。为何向剔州出现。师曰。君子爱财。取
之以道。一众大笑。后僧。举似莲华祥庵主。主大惊曰。
云门儿孙犹在。遥望云居拜之。师名遂重丛林。次依
洞山诠禅师。为首座。及诠迁栖贤。以师嘱檀那及其
众。众从之。请于州。州从之。以大中祥符三年。师出世
洞山。上堂曰。祖师西来。特唱此事。自是上座。不荐所
以。从门入者。不是家珍。认影迷头。岂非大错。既是祖
师西来。特唱此事。又何必更对众。叨叨珍重。师见僧
来有所问。辄瞋目视之曰。我击虎术汝不会去。一日
自荷柴登山。僧逆之问曰。山上住。为何山下担柴。师
曰。山上也要柴烧。示众曰。一大藏教是个之字。祖师
西来是右字。如何是正义。良久曰。天晴盖却屋。趁閒
打却禾。输纳王租了。鼓腹自高歌。师于山之东北。手
植松可万。松凡植一株。坐诵金刚经一卷。自称栽松
比丘。岭名金刚岭。或间。岭在此。金刚在何处。师指曰。
此一株松。是老僧亲栽。汾阳尝谓慈明曰。云门下儿
宋 大阳玄传¶ 第 418a 页 X77-0418.png
孙。我巳遍参。独以未见聪为恨。汝当见之。故慈明虽
巳罢参。犹获觐颜色而闻馀论矣。师一曰不安。上堂
辞众。述透法身颂曰。参禅学道莫茫茫。问透法身北
斗藏。余今老倒尪羸甚。见人无力得商量。复曰。法席
当令自宝住持。言卒而化。阇维得舍利。塔于金刚岭。
先是。比部郎中许公式。出守南昌。过莲华峰。闻祥公
曰。聪道者。在江西。试寻访之。此僧人天眼目也。许既
至。闻师住山家风。作诗寄之。有夜坐连云石。春栽带
雨松之句。将访之。师巳逝矣。

祥公奉先深禅师嗣也。知见甚高。气压诸方。临终上
堂举拄杖问众曰。汝道古佛到这里。为何不肯住。众
莫有对者。乃自曰。为他途路不得力。复曰。如何得力
去。横拄杖肩上曰。楖栗檀担不顾人。直入千峰万峰
去。言讫而化。师与文殊真。弟兄行也。聪嗣文殊视。祥
则为侄。聪得法弟子。曰云居舜。曰明教嵩。祥嗣寂焉。

*** 宋 北禅贤禅师传

智贤禅师。嗣福严雅公。云门四世孙也。开法于衡州
之北禅。岁夜小参曰。年穷腊尽无可与。诸人分岁老
僧烹。一头露地白牛炊。土田米饭煮菜羹。烧榾柮火。
与大众围炉。唱归田乐。何故免得。倚他门户傍他墙。
致使时人唤作郎。下座时。维那从后大呼曰。县有吏
至。师反顾问其所以。那云。道和尚宰牛不纳皮角。师
笑掷暖帽于地。那便拾去。师跳下禅床。拦胸擒住叫
曰。贼贼。那将帽覆师顶曰。天寒且还和尚。那便出去。
宋 大阳玄传¶ 第 418b 页 X77-0418.png
时法昌为侍者。师顾谓曰。这公案作么生。昌曰。近日
城中纸贵。一状领过。法昌名倚遇。师嗣也。别具。师又
有嗣。曰绍铣。具兴福中。

*** 开先暹禅师传

开先善暹禅师。临江军人。操行清苦。智识明达。远禅
师在德山。师往依之。一日远升堂。顾视大众云。狮子
频呻。象王回顾。师忽有省。入室陈解。远云。子作么生
会。师回顾曰。后园驴吃草。远然之。自此机辩迅捷。禅
林目曰海上横行暹道者。又参雪窦显。显爱其俊逸。
留座下数年。欲举住明州金鹅。师闻之。书二偈于壁
而去。曰。不是无心继祖灯。道惭未厕岭南能。三更月
下离岩窦。眷眷无言恋碧层。三十馀年四海间。寻师
择友未尝閒。今朝得到无心地。却被无心趁出山。后
住开先。嗣德山远禅师。却通雪窦书。山前婆子。见专
使来问。云暹首座出世。为谁烧香。专使。云德山远和
尚。婆子遂骂云。雪窦抖擞。尿肠说禅。为汝得恁么。辜
负恩德。开堂日上首白槌罢。师曰。千圣出来也。祇是
稽首赞叹。诸代祖师。提挈不起。是故。始从迦叶迄至
山僧。二千馀年。月烛慧灯。星排道树。人天普照。凡圣
齐荣。且道承甚么人。恩力老胡也。秪道明星出现时。
我与大地有情。同时成道。如是则彼既丈夫。我亦尔。
孰为不可良由诸人。不肯承。当自生退屈。所以便推
排一个半个。先达出来。递相开发。祗是与诸人作證
明。今日人天会上。莫有久游。赤水夙在荆山。怀袖有
宋 大阳玄传¶ 第 418c 页 X77-0418.png
珍。顶门有眼。到处践踏觉场底衲僧么。却请为新出
世。长老作个證明。还有么。师住开先。凡十八年。而化
于本山。嫡嗣云居元也。别具。

*** 南安严传

南安岩自严尊者。生郑氏。泉州同安人。年十一出家
为童子。十七为大僧。游方至庐陵。谒西峰老宿豁公。
豁云门之孙也。师依止五年。尽得其法。自是神异不
测。世传定光佛化身。怀仁江。有蛟害人。师临渡说偈
戒之。蛟引去。未几。拥沙涨塞。潭遂为洲。梅州黄杨峡
乏水。师以杖擿之遂涌。父老以为神来。聚观师遁去。
所至遇旱涝。书偈投之。无不如愿。武平南黄石岩。多
蛇虎。师止住。蛇虎可使令。师凡示人。必以偈。偈尾必
题四字。曰赠之以中。世奠能测四。远敬事师如神明。
家画其像。饮食必祭。邻寺僧死。师不知法当告官。便
自焚之。吏追捕坐庭中。问状不答。索纸作偈曰。云外
野僧死。云外野僧烧。二法无差互。菩提路不遥。字画
险劲。如擘窠大篆。吏大怒。以为狂且慢。巳去僧伽黎
曝日中。既得释。因以布巾幪首。而衣白服。师恨所说
法。听者疑信各半。因不语六年。岩寺当输布。民岁代
之。师不忍。置书布束中求免。吏得之愈怒。追问亦不
答。以为妖。焚其布帽。火尽而帽益明鲜。乃索纸作偈
曰。一切慈忍力。皆吾心所生。王官苦拘束。佛法不流
行。自后稍发语。后游南康槃古山。先是西竺波利尊
者。经始谶曰。却后当有白衣菩萨。来兴此山。师住三
宋 大阳玄传¶ 第 419a 页 X77-0419.png
年成丛林。乃还南安。江南眠槎。为行舟碍。师舟过焉。
摩挲之曰。去去。莫与人为害。槎一夕荡除。有僧自惠
州来曰。河源有巨舟著沙。万牛挽不可动。愿得以载
砖建塔于南海。为众生福田。师曰。此阴府之物。然付
汝偈取之。偈曰。天零灞水生。阴府船王移。莫立沙中
久。纳福荫菩提。僧即舟唱偈。而舟为动。万众欢呼。至
五羊。有巨商从借以载。僧许之。方解繂。俄风作。失舟
所在。有沙弥。无多闻性。而事即谨愿。师怜之作偈。使
诵久当聪明。偈曰。大智发于心。于心何处寻。成就一
切义。无古亦无今。于是世间文字语言。一览诵念。无
所遗忘。偈语章句。援笔立就。师异迹甚著。所属状以
闻。诏佳之。宰相王钦若。大参张安仁以下皆赠诗。师
未尝视。置承尘上而巳。淳化乙卯正月六日。集众曰。
吾此日生。今正是时。遂右胁而化。谥定光圆应禅师。
系曰。至人。聚于心者灵。发于言者验。寂音谓。师偈语
皆称性之句。非智识所到之地。良然。良然。才涉思惟。
便是鬼家活计。自尚满身雾露。安能使物不迷耶。

*** 洞山宝.泐潭澄传

自宝。庐州合肥人。姓吴氏生有奇相。弱龄归普宁院。
巳抱出群之见。闻五祖戒公匠石宗门造之。置水投
针。理存默识。遂入室传法焉。祖病。令行者往库司取
生姜煎药。宝方主库事叱之。行者白祖。祖令将钱回
买。乃与之。后往洞山。聪公知其为人。特加器重。临殁
遗言。令继其席。郡守。又以书托祖。举所知者主洞山。
宋 大阳玄传¶ 第 419b 页 X77-0419.png
祖云。无如买生姜汉。住未几。户外屦满矣。丛林殷足
委积。常馀百万。黄檗山饘粥不继。宝移杖总之。黄檗
为之丰。直院祖君无择。部宪程君师孟。并著好贤乐
善之名。祖。既挽宝主归宗。程。复以云居致宝。前后凡
四住名刹。在归宗时。一日扶杖出门见喝道来问甚。
官吏云。县尉令避路。宝侧立道左。马至前跪不行。宝
曰。畜生却识人。尉知是宝。再拜而去。住云居时。一夜
山神肩舆。舆宝绕寺行。宝云。抬你爷抬你娘抬上方
丈去。神直抬上方丈。宝为人精严。护持戒法。初行脚
时。宿旅店。为娼女所窘。与同寝榻。宝危坐终夜。明发
娼女索钱。与之出门。烧被而去。娼女以实告其父母。
遂请归置斋以谢。谓真佛子也。然好名事边幅故。所
至必选名僧自随。为其羽翼。宝实得法于五祖。祖暮
年。弃众造焉。宝以其行藏落人疑似。弗为礼。且说偈
讥之。祖遂造大愚。一日于僧堂前。倚拄杖。谈笑而化。
宝虽有盛名。丛林亦以是少之。师在洞山。尝自甓寿
藏。后二十馀年。遂终于归宗。寿七十七。僧腊五十一。
示寂。十八日全身入塔。至和元年也。余襄公靖。为之
铭曰。彼上人者。丛林独步。激扬宗旨。慈心广度。言发
其机。俾之自悟。人得其要。直趋觉路。横杖而来。舍筏
而去。吁嗟妙圆。人天仰慕。妙圆。师赐号也。

怀澄禅师不知何许人。与宝同出于五祖之门。出世
洪州泐潭。诸方呼为泐潭澄。黄龙南公依之最久。然
云门法道。至师小变。故云峰悦公。方之药汞银。锻则
宋 大阳玄传¶ 第 419c 页 X77-0419.png
流去。大觉连和尚其嗣也。所谓青出于蓝者。别具。

系曰。一洞山也。诠去授聪。聪嗣文殊。聪死授宝。宝嗣
五祖。要见拄持续佛慧命。非细事故。古人举授唯大。
公弗容一毫私念于其间。不然诠聪工老。岂少法嗣
哉。中峰国师。与定叟书云。古人于法嗣嫡传。所以深
明宗系者。大法源委不可诬也。世漓俗薄。奉金请拂。
以院易嗣者有之。某尝痛心于此。宝亦云门子孙之
杰出者。惜大德为一眚所掩。灯录谓宝生娼室无姓
氏。未之考耳。

*** 宋 志逢禅师传

志逢。馀杭人也。生而恶荤。肤体香洁。出家于临安之
东山朗瞻院。通贯三学。尝梦升须弥山。睹三佛列坐。
初释迦次弥勒。皆礼其足。惟不识第三佛。但仰视而
巳。时释迦示之曰。此是补处弥勒师子月佛。师方作
礼。觉后因阅大藏经。乃符所梦。游方见韶国师于天
台。契悟。一日入普贤殿中宴坐。倏有一神人。跪膝于
前。师问。汝其谁乎。曰。护戒神也。师曰。吾患有夙愆未
珍。汝知之乎。曰。师有何愆。唯一小过耳。凡折钵水亦
施主物。师尝倾弃之。非所宜也。言讫而隐。师自此洗
钵水尽饮之。积久因致脾疾。十年始愈。吴越国王。向
师道风。召赐紫衣师号。命住功臣院。开宝初。忠懿王
建普门精舍。请师为开山。举剔宗要。开宝四年。师固
辞解院。愿栖老林泉。时大将凌超。于五云山创院。奉
师为终老之所。五云多虎。师每𢹂大扇乞钱。买肉饲
宋 大阳玄传¶ 第 420a 页 X77-0420.png
虎。虎辄驯伏。日暮还山。虎迎之。骑以归。故世称伏虎
禅师。一号大扇和尚。雍熙二年示寂。寿七十七。塔曰
宝峰常照。

*** 宋 栖贤湜禅师传

澄湜禅师。建宁人。嗣百丈恒和尚。恒嗣法眼。师为眼
嫡孙。性高简。律身精严。动不违法度。暮年三终藏经。
以坐阅为未敬。则立诵行披之。黄龙南禅师。初游方。
年方少从之屡年。故其平生所为。多取法焉。尝曰。栖
贤和尚。定从天人中来。丛林标表也。雪窦显。尝自淮
山来依之。见师少接纳。遂䖃苴不合。乃作狮子峰诗
而去。曰。踞地盘空势未休。爪牙安肯混常流。天教生
在千峰上。不得云擎也出头。师住栖贤。以门庭峻严
故。参徒不盛。一日晚参众集。师曰。早晨不与诸人相
见。今晚不可无言。便下座。其斩截如此。

系曰。百丈恒和尚。五字三上堂。曰吃茶。曰珍重。曰歇。
所谓百丈有三诀。吃茶珍重歇也。湜师作略如此。真
有乃父风。就中些子一滴不遗。由此可观师弟子传
受源脉也。
补续高僧传卷第七
宋 大阳玄传¶ 第 420b 页 X77-0420.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