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明 古庭学法师传¶ 第 395c 页

补续高僧传卷第五
明吴郡华山寺沙门 明河 撰

义解篇

*** 明 古庭学法师传

善学。自号古庭。生儒家马氏。传华严之教于宝觉法
师简公。凡清凉大疏钞。及圆觉楞严起信诸部。皆能
融会甚深微妙之旨。遐迩嗜学之子。敛衽溯瞻。不翅
卿云德星。以获一见为快。虽老师宿学。亦推之为人
望。别传教公。无言宣公。前后主报恩之席。皆欲摄受
师为弟子。师笑曰。吾得法于宝觉。忍背之乎。力拒不
听。赋曹溪水四章以见志。寻还东林隐居。掌教者尊
师之道。不容肥遁自逸。强主阳山之大慈。师植心平
易。不屑沉溺专家。以殊户异轨。为高理之所在。辄翻
然从之。每升堂示众曰。吾宗法界还源。非徒事于空
言。能于禅定而获證入者。乃为有得耳。既而又曰。吾
早通法华。虽累入法华三昧。然长水璿问道于琅琊
明 古庭学法师传¶ 第 396a 页 X77-0396.png
觉。又从灵光敏。传贤首教。露光天台之人也。古人为
法乃尔。吾徒可专守一门乎。君子美其至公无我。一
扫近代互相矛盾之陋。 皇明龙兴。师将大弘贤首
之教。以续物慧命。虽当俭岁。躬分卫以食众。士民踵
集。方思有所建置院僧。以官赋违期。当徙虔州。有司
知师专任讲道。欲与辩析之。师曰。吾为主僧。法当坐。
敢累他人耶。遂毅然请行。或让师为迂。师曰。宿业巳
定。不可逭也。行抵池阳马当山。示疾而化。洪武庚戌
四月也。春秋六十有四。师形貌尪瘠。退然有不胜衣。
戒检精严。护持三业。唯恐有所染污。独居屋漏。法衣
不离体。三藏诸文。未尝释手。虽盎无斗储。处之裕如。
谦恭自牧。竖子来见。亦无墯容。勤于诱掖。有不领解
者。方便比喻。至于反覆数四。必俟其心悟。始罢云。见
诸著述者。咸有可观。法华问答若干篇。法华随品赞
三十篇。辩正教门关键录若干卷。及诗文。并行于世。
宋文宪公曰。濂于诸宗之文。颇尝习读。每病台衡贤
首二家。不能相通。欲和会而融贯之。恨鲜有可言斯
事者。不知世上乃复有师乎。于是。发不及见之叹。其
为贤者追慕。如此。

*** 东溟日法师传(附智明)

慧日。号东溟。天台赤城人。躯干修伟。眉长三寸。目光
射人。尝从柏子庭和尚习教。解悟甚深。有戒行。人师
法之。洪武初。以有道徵。 上御奉天殿引见。时丞相
御史大夫。暨百僚咸在。而僧伽鱼贯而上。师年最高。
明 古庭学法师传¶ 第 396b 页 X77-0396.png
白眉朱颜。其班前列。 上亲问劳之。顾众而言曰。迩
来学佛者。唯饱食优游。沉霾岁月。如金刚楞伽诸经。
皆摄心之要典。何不研穷某义。苟有不通。质诸白眉
法师可也。自后数召见。从容问道。字而不名。及建钟
山法会。请师敦说戒法。闻者开怿。既而辞归杭。居上
天竺。一志安养。冥心合道。不杂馀念。洪武十二年七
月朔。梦青莲华生方池中。华色敷腴。清芬袭人。既寤。
召弟子妙修曰。此生净土之祥也。吾将行矣。至四日。
趺坐书颂。合爪而寂。阅世八十九。僧腊七十。师居常
面严冷。片言不妄发。对王公大臣。未尝出一软媚语。
至于诱进后学。温然如春阳云。

智明。字月溪。杭汤镇杨氏子。从南山圆炤才法师受
学。后于城东结庵。杜绝诸缘。一心莲业。戒行孤洁。甚
为缁白皈从。年七十二。书偈而化。

*** 能义传

能义。字无言。别号损庵。四明象山高氏子。颖悟聪敏。
年十三出家智门寺。精行业。稍长。见复原报公于径
山。公默识之。授以楞严。讲诵通贯。旋主藏于雪窦。恍
然有得。作偈。有扫空文字五千卷。流出胸襟一盖天。
复原深嘉许之。洪武中。住馀杭普宁。岿刹竿而皈。四
众久而退席。隐居径山之蒙堂。永乐丙戌。 太宗皇
帝。命僧录司。遴选精通楞严经旨者。以师应 诏。师
为说以进。 上览之。心甚契合。乙未。纂修永乐大典。
命师总释典之纲。极承 眷顾。既而灵谷定岩戒公。
明 古庭学法师传¶ 第 396c 页 X77-0396.png
延师为上座。模范后学。定岩示寂。灵谷席虚。 仁宗
皇帝在青宫。儗师补其处。令入朝。 上见师道容。喜
甚。除僧录左觉义。赐锦衣一袭貉裘煖帽靴袜。并钞
二百锭。遣中官送回南京。于钟山第一禅林。举唱宗
乘。缁素悦服。未几复入朝。升左讲经。寓庆寿寺疾作。
上闻赐医药。中使相望于道。集众说偈曰。巳住阎浮
七十年。 皇恩如海浩无边。如今撒手西归也。万里
无云月正圆。掷笔而逝。 上览偈为之感叹。 赐谕
祭。命工部作龛。茶毗于平则门外。上有五色云现。拾
骨得舍利数十颗。弟子请回钟山。 仁宗践位。复遣
祭命。以灵骨舍利归径山。建塔于寂炤祖垄之傍。师
梵貌清整。人见而意消。善韵语。应制和 御韵。送大
宝法王。有云有时论到无言处。心融神会尧眉开。颇
为人传诵云。

*** 清天传

一清天者。江右庐陵人也。别号洁祖。为欧阳族。自幼
颖悟。深厌尘俗。依多宝正宗忠公受业焉。宣德改元。
右街云海法师为落发。入大天界。见弘慈普应禅师。
命侍香掌藏钥。进第一座。正统初。得古刹废址于都
城西山之麓。慨然有兴复之志。繇是。罄鬻衣资。募众
缘。度工庀材。虽片瓦只椽。皆自手之。事闻于 上。赐
额弘庆禅寺。师为开山第一代。即今黑塔是也。师拔
萃超群。卓然如孤鹤之在鸡群。初主水月。次迁南通
法至。既又开山弘庆。自此道风浩荡。朝野知名。丙寅
明 古庭学法师传¶ 第 397a 页 X77-0397.png
右街善世两庵宗师。荐师于春官。大宗伯胡公。及诸
钜卿名公。莫不推赏。遂有双径之行。觉山冯宁。印施
华严大经。并函绣幡。金台诸檀。如沈福诚杜弘真辈。
皆欣然发心。铸铁佛三躯。及诸供具。随师而往。以明
年丁卯入院。远近钦仰。罔不嘉奖劝助。师所履之事
大有径庭。翰林张公益谓。师根性坚利。志力勤笃。遂
能因师之教。悟玄义于杂华。视师之行。绝三业于满
分。盖寔录也。

*** 洪莲传

洪莲。字独芳。山西太原吴氏子。赋性严敏。孩提时巳
若成人。出家饶益寺。二十具戒。见休云。蒙印可。授以
信衣。入天龙洞结足。剌十指血书。写五大部经。又于
名仙洞。立曼怛啰座。设𦦨口食。赈济幽类者三年。
 晋王闻之。延致问道。奉衣馔。请住鸿祐寺。自是声德
遐播。永乐中。奉 旨。笺注大明三藏法数。较勘藏经。
又 命入香殿。与进法主。问答楞严大旨。又 命于
海印寺。较写三藏。前后从事。皆得 圣心。继承 仁
宣二庙恩眷。除僧录司右讲经。正统七年。转左讲经。
以年老。上谢事之请。遂免师朝参。职事如故。至景泰
七年七月四日。端坐书偈而逝。 上闻悲悼。命礼官
致祭。赠净梵翊教禅师。寿九十一。僧腊七十一。茶毗
得舍利百颗。 敕归西山万佛寺。造塔安厝。师资貌
魁特。襟度豁如。议论磊落。一出于正。解行兼全。以身
任道。故得列圣。礼遇殷至。景泰四年。日本僧入贡。其
明 古庭学法师传¶ 第 397b 页 X77-0397.png
僧。本国大禅伯也。少所与可。独服膺于师。偕来者。各
有所问。言人人殊。师应答如流。皆得所请。叹未曾有
而退。其辩才服人。又如此。聊述应迹粗槩。以备传。其
潜德密行。与證悟所及。可想见于语言之外也。

*** 凤头祖师传

道孚。字信庵。江浦刘氏子。善习表于儿戏。利根发于
童心。七岁入学堂。先生授以书。不肯读。读又不肯竟。
曰。此书非我所喜。先生亦非我师。乃依灵谷庆叟。为
弟子。落发衣缁。昕夕礼观音。发聪智。通唯识涅槃诸
大乘经论。群言所涉。一览无遗。精旨妙义。囊括而川
注。滔滔然莫能窥其涯涘。复礼天童观翁。时观公道
望高天下。 宣庙在潜。每承顾问。宣德岁丙午。召至
京师。馆于庆寿丈室。师执侍惟谨。 上嘉之。赐西服
茜衣。师牢让不服。寻游江浙。受满分戒。入五台。睹圣
相摄身光中。奇幻百出。转念之顷。倏忽不见。叹曰。古
人所云。一翳在眼。空华乱坠。因自号知幻子。 英庙
闻师名。召见大悦。呼为凤头和尚。盖以师头前锐起
也。寻授僧录讲经。未几告退。结茆于山中。扁曰松樾。
屏息诸缘。不妄交接。唯苦心真寔之士。得以相依。餐
服遐异。悠然自适。若将终身焉。先是。司礼阮公简。得
京西马鞍山废寺。欲兴之。思得大知识主宗风。与议。
非师不可。修词致恳。至于再四。不许。后掘地获断碑。
阮持碑。泣请曰。碑虽不完。犹可读。惟师寓目焉。师读
之。始知此寺乃辽普贤大师所建。四众受戒之所。师
明 古庭学法师传¶ 第 397c 页 X77-0397.png
喟然曰。释迦如来。三千馀年遗教。几乎泯绝。吾为佛
弟子。讵忍视其废而不兴耶。乃幡然而起。于是铲荒
夷险。郁起层搆。散巳赀以鸠工。择干僧以董役。匠成
于心。受规于手。日不笠而雨不屐。趋风望景者。翼如
而至。百年癈刹。复兴于顷刻。廊庑龙象。焕然一新。始
末具载大学士杨公士奇所撰碑记。黔宁昭靖王。复
以宣武门府第。施为梵刹。 赐额承恩。为师往来憩
息之处。师善书。笔法遒健。尝于文华殿。大书扁额。
 上俛案视之。称善。赠之诗。有高僧书法胜中书之句。
又尝施食于内庭。开法于秘殿。 上皆亲御视闻。无
不击节叹赏。当是时。耆旧凋丧。独师法闻四方。学子
趋参。唯恐或后。僧中之杰出者。一人而巳。以是奇德
妙行。足以驾苦海之慈航。跻迷途于觉岸也。景泰丙
子夏六月十日。集众升堂。说偈曰。昔本不生。今亦不
灭。云散长空。碧天皓月。遂端坐而逝。计闻。 上震悼。
遣宫谕祭命。公侯以下。咸从吊临。茶毗获舍利。建塔
于寺之南原。世寿五十有五。僧腊四十有九。年度弟
子数万。得戒四众百亿。门弟子千馀辈。皆缚禅秉律。
阐化一方。著述。有定制戒本戒牒。并偈颂诗章若干
卷。传于丛林。胡忠安公荧。称师学之博。行之修。功之
盛。能光大法门云。

*** 万松千松百松传

慧林。字万松。杭之仁和人。生禀异质。稍长耽玩佛书。
授以世典。弃佛观。父母察其志如是。遂舍为法轮寺
明 古庭学法师传¶ 第 398a 页 X77-0398.png
僧。见诸僧所习卑鄙。师不乐。愀然叹曰。此岂可了生
死大事耶。雅闻天目平舒老人道行。往依之。一日宴
坐林间。闻猿鸟声。豁然有悟。是时。伏牛空幻叟。寓广
德禅林。乃诣叟。自陈所见。遂嗣空幻之门。历游诸方。
归杭隐径山。绝迹于城府。师持身约。守律严。素通三
藏。尤精于法华圆觉楞严等诸经。善于开诱。析义宣
旨。如慈父母之训其子。必至领解而后巳。道日益崇。
修日益起。而四方从学者。日益以众。嘉靖丁巳。忽谓
众曰。时至矣。绝谷。日啜涧水数杯者。月馀而化。得年
七十有六。

明得。号月亭。以绍万松禅师法。又号千松。乌程周氏
子。幼歧嶷不凡。尝随父赴西资佛会。指𦘕像问曰。是
非僧耶。父曰然。遂求出家。依庆善庵祝发。初习瑜伽
佛事。知非而弃之。谒海百川求出世。法机不契。遍参
名宿。备历艰辛。益发愤厉志。诣武林上竺哀吁大士。
求值明师。乃遇万松于中竺。问以来意。以礼普门对。
万松。竖一指曰。汝去见了观音来。师方下顿有所省。
再拜。求了生死之诀。万松授以摄心念佛法。因留侍
左右。朝夕参承。凡十载。一日阅楞严。至清净本然云
何忽生山河大地。豁然契入。又入径山。结茆凌霄峰
绝顶。独坐三年。四方禅侣。接踵而来。师随机响应。无
不迎刃而解迁传衣庵。讲楞严。既游天台。彼中缁素。
邪正淆混。师为讲华严等经。化外道以千计。讲甫毕。
堂内宝花遍生。今扁为涌莲堂云。比归。司寇韫庵吴
明 古庭学法师传¶ 第 398b 页 X77-0398.png
公。时为杭守。延师演法于灵隐。佥宪东溟管君。以天
池请。仪部观颐沈君。延主圆證寺。五台陆公。复延讲
华严于秀水之东禅。师乐其雅僻。乃相与葺法云堂
以居。遂为师示寂之所矣。师为人。修干玉立。性度。高
简伉直。以道自重。遇公卿。未尝降礼。作卑谄态。群小
或憎诟之。百折不回。保护正法。毅然不为身谋。其寓
天池日。有豪贵挟妓游僧寮。师会众逐之。无所顾惮。
世方崇事真武。师以彼不过玄武之神主。治一隅耳。
何至奔走天下若狂也。我薄伽梵。为天人师。何不易
彼事此耶。往往改像设而更庙貌。性喜汲引后学。而
视外道如雠。同衣有过。讥弹不少借。以故招忌者之
口。非有诸缙绅。为之金汤。几不免矣。以万历十六年
归寂。寿仅五十有八。师与五台公。有法喜深缘。而为
铭王村之塔曰。惟师以苦行得见地。以强毅任永法。
余获交师三十年。所受教益非一。期晚年相与修东
林故事。而师先化去。谁为余作莲邦指南车耶。塔。后
迁于径山。

真觉。号百松。苏之昆山人。姓王氏。巳蓄妻矣。偶逐方
僧游杭。遂入锅子山祝发。居月馀。往吴门受具戒。其
时。议锋巳不可当。未几。谒千松于湖州。听讲位下以
敏出。为听众所抑。首座道元怜之。为言于千松。录置
下座。后出世。遂为千松拈香而嗣焉。嘉靖甲子。受天
台之请。远近向风。趋赴如不及。所讲楞严若干座。法
华若干座。妙宗钞若干座。惟法华玄义。一座而巳。所
明 古庭学法师传¶ 第 398c 页 X77-0398.png
得檀施。辄缘手尽。真寔居士云。妙峰师梵相奇古。身
不踰中人。而言论风釆。如大火轮。不可撄触。于是。江
南有二法师。师与东禅月亭得师。师出东禅之门。东
禅不专贤首。而师独精天台。遂有同异。然其妙辩纵
横。凌厉千众。俱东南无畏光明幢也。

*** 𪋤亭住法师传

祖住。字幻依。𪋤亭其别号也。生丹徒杨氏。沉密不贪。
世缘十七。从剃染。十九领具戒。通晓诸经大义。走少
室依大章。入伏牛依高安。凡经十二夏。次至都下。谒
松秀二师。至南京。谒无极老人。为西堂。犍槌之暇。即
入作务。昼夜不休。寻演华严钞于京口万寿寺。缁白
听者。日以千数。老人率其徒观焉。既而谓众曰。吾殆
不如也。虽然有不如我者一。吾向者。彼上人为我西
堂。今西堂有彼上人者否。自是道价郁跂丛林倾挹。
师智崇礼卑。如常不轻。提奖唱诱。孜孜不倦。前后登
法座者。以十指数。能使所至立成宝坊。然而三衣之
外。一衲周身。齑粥仅延。犹存五观。其诸衬施。不以挂
眼。且奉律精严。纤过无犯。以万历之甲申。入吴山之
莲华峰。登支道林讲座。山林隐秀。有终焉意。未几迁
化。茶毗。敛灵骨。塔于本山。

*** 素庵法师传(附兀斋.幻斋二比丘)

素庵法师。讳某。生于襄阳钟氏。壮岁弃儒。遍访知识。
至南阳留山寺。礼泯庵休公落发。瓢然一钵。历伏牛
清凉受具。依秀法师。习经论凡十一载。精其业。南礼
明 古庭学法师传¶ 第 399a 页 X77-0399.png
普陀。过白下。白下名流。针芥自合。以摄山讲席留师。
道声大振。师亦乐兹山幽䆳。遂诛茆筑室。栖迟十年。
一日扶杖将行。留偈净业堂云。自入栖霞巳十年。东
修西补未曾閒。掀翻瓦砾成禅院。除剪荆榛作菜园。
每炼蔬羹供海众。恒宜大教继先贤。如斯弗为儿孙
业。留与同袍万古传。其气韵可想矣。巳而为众复留。
师身长几七尺。头颅方直。面目有光。隆颡丰颐。音声
如钟。生平履践。如冰雪。随所酬应。春温日旭。人自意
消。说法直截简易。不为峻语。而格顽导愚。远近钦悦。
凡讲华严大钞法华楞严诸大乘经论。各若干座。以
万历癸巳十一月十三日后夜。端坐念佛而逝。三日
中夜。火满山。若列炬。阅世七十五。法腊五十。师生平
瑞迹甚多。初至摄山演华严。至入法界品。塔放五色
光。又一日讲法华。至宝塔品。见空中光相俨然。汪司
马道昆。为作铭记。司马公两举无遮大会。于新安焦
山。见异人数十曹。伏师前以脱苦谢。司马亲见之。丙
戌大饥。僧众绝食。而芜阴郝氏。裹百斛米至。初登殿
礼佛。惊谓曰。是梦中教我赈米佛也。辛卯冬。讲法华
于娄东之淮云。至地涌品。毫光缭绕法座下。经久不
散。应芜湖讲。期度江。风浪大作。师咒观音力。应声寂
然。其他毛举未易悉数。

兀斋.幻斋二比丘。俱出襄阴钟氏。为同祖兄弟。同师
素庵法师。称高足。兀斋。名如慧。法师与慧。在俗父子
也。母汪腹之时。师巳入留山矣。慧生三历不语。一日
明 古庭学法师传¶ 第 399b 页 X77-0399.png
父归省其祖。一见喜曰。我父子同出家去。家人异之。
五岁失母。养于伯母江。即幻斋之母也。慧。幼习世典
通大意。会法师集讲京师。因来省。遂祝发座下。时十
三岁。初听楞严。至徵心辩见会五阴三科处。愕然自
失。乃登坛受具。昼夜六时。除听讲外。即跏趺习定。兀
然如槁木者三年。同学呼为兀斋。一日定中。见大光
明身等虚空。自是掩关不语。妙悟益发。内外典籍。寓
目即了。无滞义矣。

幻斋。名如念。为人温厚老成。嗜学经论如渴。二人同
心执侍。如阿难难陀。以故栖霞法席。为江南最。二公
俱善达观老人。观方佩南宗心印。勘辩诸方。而二公
与之出入议论。时蒙许可。其人可知矣。丙戌十一月
初七日。慧忻然谓弟子曰。我愿毕将去矣。遂七日不
食。而精神挺然。至十三日。端坐将逝。弟子请曰。着甚
么衣好。曰。不干他。遂逝。其夕。观师在京之潭柘。梦慧
掉臂西行而无侣。呼之不答。讣至。方验其异。又三年
戊子十一月十三日。慧方大祥。而念忽叹曰。我更十
日逝矣。至期果逝。与慧同塔龙化庵后。慧。世寿四十
四。僧腊三十二。念。世寿三十八。僧腊二十五。方今丛
林衰替。二公俱精进光明幢。使不夺其年。庶几为大
法栋梁。而竟为报缘所局。未终下寿。遂弃人天。伤哉。

*** 月川法师传

镇澄。字月川。别号空印。金台宛平李氏子。幼聪慧弗
群。十五礼西山广应寺引公为师。得度为沙弥。登坛
明 古庭学法师传¶ 第 399c 页 X77-0399.png
受具。时一江澧西峰深守庵中诸大法师。弘教于大
都。师亲依轮下。参穷性相宗旨。靡不该练。尤醉心华
严圆顿法门。如是者十馀年。复从小山笑岩二老。究
西来密意。殊有会焉。自是声光动远近。后学仰而归
之。妙峰举无遮会于五台。师首其众。罢会。居紫霞兰
若。面迫冷壁者三年。适塔院主人。请修清凉传。随以
法席。延致四方。学士大集。至室无所容。寻与友人雪
峰。创狮子窟。建万佛琉璃塔。遂成一大丛林。日绕数
千指。演大华严。寒岩冰雪中。俨然金刚窟对谈也。时
 两宫兴福。尤注意台山。闻师雅重之。特 赐龙藏。
寻延师入京。馆于千佛慈因二寺。讲大乘诸经。 赐
赉隆厚。奉 旨驰驿还山。开古竹林居之。有终焉意。
复修古南台。南台竹林。皆文殊现身处。久废。得师而
复兴。圣贤之迹隐显在人也。师自是疲于津梁。谢遣
诸弟子。默然兀坐。一切无预于怀。众固请说法。师曰。
学者以究心为要。多说何为。尔曹勉之。吾将行矣。中
夜端坐而逝。时万历丁巳六月也。师安重寡言笑。律
身至严。御众甚宽。说法三十馀年。处广众若无人。不
受饮食。虽天厨荐至。而粗粝自如。居恒专注理观。安
坐如山。物莫之动。度生卫法之心。至老弥笃。故出师
之门者。皆凝厚之士。诸方取法焉。其于讲演。提纲挈
要。时出新义。北方法席之盛。稽之前辈。无出师右者。
著述。有楞严正观金刚正眼般若照真论因明起信
摄论永嘉集诸解。皆盛行于世。
明 古庭学法师传¶ 第 400a 页 X77-0400.png

*** 遍融师传

真圆。字大方。遍融其别号也。蜀之营山人。姓鲜氏。幼
业儒。身长七尺馀。音吐洪亮。年将立。感生死无常。遂
舍家入云华山。礼可和尚为师。落发受具。一钵东下。
至洪州。葺马祖庵居之。复舍庵入京师。遍游讲席。深
入华严法界。心念口演。不离此经。复束钵入匡山。值
岁凶。鬻薪度日。采薪遇有材坚寔可为器杖者。辄削
成。杂薪中。卖之不论价。随得钱米无多少。一以供众。
为之不避风雨寒暑。如是二十馀年。庵居狮子岩。地
幽僻多魈伥。常横一棒坐岩口。行脚僧来。辄棒之出。
竟无契其机者。前后四入京师。初住龙华寺。听通公
讲法。次住柏林阅藏。又移世刹海。接待云水。最后
 慈圣太后。建千佛丛林。请师居之。陈文端赵文肃二
公。为护持。道望赫然。尝在杲日寺。讲华严经。有狂僧。
触太宰下狱。词连师。因并逮师下狱。两狱卒甚苦患
师。置师于匣。师不胜苦。口称大方广佛华严经。铁栓
檀匣。轰然尽裂。狱卒骇异感化。因不复为狱卒。师在
狱时。送供入狱者甚众。然必狱众均沾。精好一如始
受。否即力却。终不独入口。狱众以此感动。相率皈依。
圜扉之中。佛声浩浩矣。师在狱凡三阅月。文肃公疏
请。得免。师念苦缘当百日。今未满。且不能舍狱众。坚
不肯出。比出。隐谷积山。块然独坐。见人不起。亦不举
手。会中贵杨某。奉 慈圣命。请居世刹海。 赐内帑
紫衣宝幡龙藏。时江陵方柄国。尝诣师。侍者屡促师
明 古庭学法师传¶ 第 400b 页 X77-0400.png
迎。不应。江陵至榻前。始徐起。执其手曰。公来何为。曰
来问佛法。师曰。尽心佐理 朝廷。此真佛法。舍此俱
为戏论耳。张默然。张。又尝偕文肃谒师。问如何是文
殊智。曰。不随心外境。如何是普贤行。曰。调理一切心。
师性耿直。高声硬语。闻者凛然。不能为豪贵人温愞。
此亦其槩也。初师法躯修伟。而不甚肥大。自住刹海。
日渐丰硕。至须人扶掖始得行。隆冬冱寒。日必数浴。
居恒危坐。默持法界观。或诵华严无停晷。甲申九月。
师命梓人造龛。促其期曰。宜速成。缓无及也。前三日。
孤雁集方丈。师抚之点头曰。尔来乎。盖雁去而师灭。
师原无疾。独觉气力渐微弱。至重九日。尚坐绳床。听
诵晚课。闻愿生西方句。泊然而化。世寿七十九。僧腊
五十。全身󰢍德胜门外。普同塔。

*** 如幻传

如幻。闽人也。林氏子。少为儒。以事忤督学使者。拂衣
而出。之庐山。从遍融和尚落发。时遍融晦迹众中。为
常住斫柴。幻亦斫柴。后遍融之京为国师。幻从之京。
名起诸公卿间籍甚。后散去。之姑苏南海楚蕲黄间。
所到说法。从之者如云。万历已卯。来九峰讲涅槃经。
楚藩臬大夫往询之。时弟子有私卖田数亩。为常住
者。以所置劵。请印于当道。幻闻之曰。非我法也。一夜
遁去。诸弟子莫知所之。当道闻之。益重。幻为人。生平
无嗜好。人有所施。辄以施人。每行手持一钵。肩担一
袈裟。赤脚麻鞋。不厌艰苦。与人言佛法。滚滚如大海
明 古庭学法师传¶ 第 400c 页 X77-0400.png
水不可竭。又善谈名理皇极经世性理诸书。一生不
见喜怒之色。复来九峰。讲楞严。郭祭酒正域。从之问
道。言甚相得。后入庐山。讲法华经。一日端坐示疾。弟
子请偈。幻曰。浮生本无偈。痴人迷梦踪。虚空无面目。
面目问虚空。弟子曰。灵骨可更之蕲乎。幻曰。爱重娑
婆苦。无情极乐仙。何须怀旧影。寂照满三千。言毕而
逝。时年五十九。

*** 方念传

方念。号清凉。古唐杨氏子。剃染从师。颇习文义。后舍
之入少林。谒幻休。幻休。提大事因缘。激发之。晓夕体
究。至寝食俱忘。一日至五乳峰前。忽有得。呈偈曰。五
乳峰前。好个消息。大小石头。块块著地。幻休可之。寻
入京。依暹礼二师。探性相宗旨。曰。差别智不可不明
也。自是肆游诸方。所见非一人。所修非一行。吃水斋。
剌血书华严经。断三日食。或断七日。岩间枯坐。六时
课诵。行大悲咒秽迹咒。日各千遍。跽阅杂华。放施食。
吃麸糠吞菜。闭关禁足。凡一切苦行。人所頞蹙者。师
甘之如饴。然亦不废讲演。结冬度夏。从人渴仰引进。
作佛事耳。万历丁亥。在古华严石城。精厉过分。忽双
目失明。思惟曰。幻身非有。病从何来。身心一时放下。
硬坐七日。而复见。随至秀州天宁。饭僧十万八千。过
越中。寓广济兰若。有澄上座者。拜侍为弟子。禅者仰
峰从杭来。梦师踞法座。放顶光普荫越地。其后。澄上
座法道大行越中。斯其兆也。又行化入吴。于天池开
明 古庭学法师传¶ 第 401a 页 X77-0401.png
火场炼魔。回秀州。修福城东塔。复游江西。历云居匡
庐。将入五台。而越中缁白。念德之深。力挽之。归后竟
莫知所终。其在越。独眷眷于宝林道场。焉知非清凉
国师后身。又焉知后日不复卓锡也。

*** 云栖莲池宏师传

莲池袾宏。字佛慧。仁和沈氏子。父号明斋。母周氏。师
生而颖异。试屡冠诸生。于科第犹掇之也。顾志在出
世。几案间。辍书生死事大以自警。一日阅慧灯集。失
手碎茶瓯。有省。乃视妻子为鹘臭布衫。于世相一笔
尽勾。作歌寄意。弃而专事佛。虽学使者力挽之。不回
也。从蜀师性天剃度。乞昭庆无尘玉律师受具。即单
瓢只杖游诸方。北游五台。感文殊放光。至伏牛。坐炼
呓语。忽现旧习。入京师。参遍融笑岩二大老。皆有开
发。经东昌府。忽有省。作偈曰。二十年前事可疑。三千
里外遇何奇。焚香掷戟浑如梦。魔佛空争是与非。时
以母服未阕。怀木主以游。每食必供。居必奉。至金陵
瓦官寺。病剧。几为主者舁就茶毗。病间。归得古云栖
寺旧址。结茅默坐。悬铛煮糜。曾绝粮七日。倚壁危坐
而巳。胸挂铁牌。题曰。铁若开花。方与人说。久之檀越
争为构室。渐成丛林。清规肃然。为诸方道场冠。而师
始启口说法。弟子日进。六时观念。中夜警策。慈颜温
谕。无异花开见佛矣。师以精严律制。为第一行。著沙
弥要略具戒便蒙。梵网经疏。以发明之。又从参究念
佛得力。遂开净土一门。著弥陀疏钞。融会事理。指归
明 古庭学法师传¶ 第 401b 页 X77-0401.png
唯心。又以高峰语录。最极精锐。乃并匡山永明。及古
德机缘中吃紧语汇一编。名曰禅关策进。以示参究
之诀。自是道风大播。朝野归心。若大司马宋公应昌。
太宰陆公光祖。宫谕张公元忭。大司成冯公梦祯。陶
公望龄。并一时诸缙绅先生。次第及门。问道者。以百
计。靡不心折。尽入陶铸。观兴浦庵偈所谓。一朝踏破
香岩钵。双报 君恩与佛恩。始知东昌之悟真。戴角
虎。不但称理而谈巳也。师持论严正。诂解精微。监司
守相。下车就语。侃侃略无少屈。诸贤豪候参者。无加
礼。皆忘形屈势。至则空其所有。非精诚感物。何能至
是哉。侍御左公宗郢。问念佛得悟否。师曰。返闻闻自
性。性成无上道。又何疑返念念自性耶。仁和令樊公
问。心杂乱如何得静。师曰。置之一处。无事不办。坐中
一士曰。专格一物。是置之一处。办得何事。师曰。论格
物。只当依朱子。豁然贯通去。何事不办得。或问。师何
不贵前知。师云。譬如两人观琵琶记。一人不曾经见。
一人曾见。而预道之。毕竟同观终场。能增减一出否。
侍郎王公宗沐问。夜来老鼠唧唧。说尽一部华严经。
师云。猫儿突出时如何。王无语。师代云。走却法师。留
下讲案。又书颂云。老鼠唧唧。华严历历。奇哉王侍郎。
却被畜生惑。猫儿突出𦘕堂前。床头说法无消息。无
消息大方广佛华严经。世主妙严品第一。师直摈曲
说。语无回互。而世所宗。天主寔义。又期立论破之。净
慈僧性莲。请师讲圆觉经。听者日数万指。大釜日炊
明 古庭学法师传¶ 第 401c 页 X77-0401.png
两度。众犹不给。募赎寺前万工池。植莲放生。因盟朝
士。修天圣故事者二纪。后师八十诞辰。又增拓之。合
城中上方长寿两池。皆为放生设。著放生文。行于世。
海内多尊奉之 孝定慈圣皇太后。崇重三宝。偶见
师放生文。甚嘉叹。遣内侍赍紫袈裟斋资。往供。问法
要。师拜受以偈答之。师极意悲幽冥苦趣。自习𦦨口。
时亲设放。尝有见师座上现如来相者。观力之使然
也。师天性朴实。简淡无缘饰。虚怀应物。貌温粹。胸无
崖岸。而守若严城。画丛林。日用量。施利厚薄。因果覈。
罪福明。虽粒米茎菜。未尝虚费。五十年中。不设化主。
养老病供众僧。海内衲子。担簦负笈而至者。肩摩毂
击。食指日以千计。稍有盈馀。辄散施诸山。库无储蓄。
别有供师者。咸纳之。以为衣药贫病施。略无虚日。简
私记近七载中。实用五千馀金。师生平惜福。尝著三
十二条自箴。垂老躬自浣濯出溺器。终身衣布素。一
麻布帏。乃丁母艰时物。今尚存。他可知巳。师以平等
大悲。摄化一时。非佛言不言。非佛行不行。非佛事不
作。佛嘱末世护持正法者。依四安乐行。师实以之。憨
公云。历观从上诸祖。单提正令。未必尽修万行。若夫
即万行以彰一心。即尘劳而见佛性者。古今除永明。
唯师一人而巳。先儒称。寂音为僧中班马。予则谓。师
为法门之周孔也。万历乙卯六月。入城。别诸弟子首
及宋守一等遍。及故旧。但曰。吾将他往矣。人皆莫测。
还山。具茶汤设供。与众话别云。此处吾不住。将他往。
明 古庭学法师传¶ 第 402a 页 X77-0402.png
众罔知。七月朔。晚入堂坐。嘱大众曰。我言众不听。我
如风中烛。灯尽油乾矣。次夜入丈室。示微疾。瞑目无
语。弟子围绕。师复开目云。大众。老实念佛毋捏怪。毋
坏我规矩。众问谁可主丛林。师曰。解行双全者。又问
目前。师曰。姑依戒次。言讫面西念佛。端然而逝。师。生
于嘉靖乙未。世寿八十一。僧腊五十。师自卜寺左岭
下。遂全身塔于此。其先耦汤氏。亦后师祝发。建孝义
庵。为女丛林主。先一载而化。亦塔于寺外之右山。师
得度弟子广孝等。为最初上首。其及门受戒得度者。
不下数千计。而在家无与焉。缙绅士君子及门者。亦
以千计。而私淑者无与焉。其所著述。除经疏外。有戒
疏事义问辩。疏钞事义。楞严摸象记。遗教节要。水陆
仪文。竹窗随笔。二笔三笔。四十八问答。净土疑辨。往
生集。崇行录。名僧辑略。正讹集。自知录。云栖纪事。山
房杂录等。二十馀种行世。

补续高僧传卷第五
明 古庭学法师传¶ 第 402b 页 X77-0402.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