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二百七 第 1a 页 WYG0317-0429c.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七
             宋 李焘 撰
  英宗
治平三年春正月壬申翰林学士给事中知制诰范镇
为翰林侍读学士集贤殿修撰知陈州(案宋史镇以草/制误改侍读学)
(士明年迁翰林出知陈州其改集贤殿修撰知制/诰则在仁宗朝此时镇亦不兼给事中与此互异)初镇
草韩琦迁官制称引周公谏官吕诲駮之于是琦表求
卷二百七 第 1b 页 WYG0317-0429d.png
去位镇批答曰周公不之鲁欲天下之一乎周上以镇
不当引圣人比宰相其意谓琦去位则讴歌狱讼不归
京师欲罢镇内职执政因谕镇令自请外而有是命或
曰镇与欧阳修雅相善及议濮王追崇事首忤修修乘
间为上言镇以周公待琦则是以孺子待陛下也镇坐
此出(镇元年闰五月罢学士为侍读二年三月丙寅复/为学士三年正月壬申乃出 升劾邓温伯章有)
(云范镇草韩𤦺制词云史称霍光义形于主既以韩琦/比霍光则上当为昭帝矣英宗深嫌之镇本无奸心止)
(以比琦失当犹罢学士出知陈州与此不同当考镇集/九十五卷有批答韩琦乞退第三表实举周公恐升误)
卷二百七 第 2a 页 WYG0317-0430a.png
(也引霍光乃元年闰五月迁右揆/制诰 案劾邓温伯当是孙升)上于制诰多亲阅有
不中理必使改之尝谓执政曰此人君谟训岂可褒贬
失实也先是知制诰韩维奏事便殿尝言人君好恶当
明见赏刑以示天下使人知所避就则风俗可移又言
圣贤思虑不能全无过差假如陛下误有处分改之则
足以彰纳善从谏之美及镇补外维言镇诚有罪自可
明正典刑若其所失止在文字当函容以全近臣体貌
陛下前黜钱公辅中外以为太重今又出镇而众莫知
卷二百七 第 2b 页 WYG0317-0430b.png
其所谓臣恐自此各怀疑惧莫敢为陛下尽忠者矣
癸酉契丹改国曰大辽(案续纲目及宋/史俱无大字)
乙亥宣徽南院使武安节度使程戡卒戡守延州凡六
年比侪辈名习事然无他智略不为言者所与初覃恩
蕃官例不序迁用戡奏始皆得迁又言诸族首领把截
军员弓箭手人员皆犒设所不及古之乱或始于羊羹
可以为戒首领有才武能立战功者愿得召见辟补为
蕃官延州夹河为两城雉堞卑薄尝为夏贼攻围登九
卷二百七 第 3a 页 WYG0317-0430c.png
州台下瞰城中戡调兵夫大增筑之后以为利横山酋
豪怨谅祚欲以其属叛者取灵夏来求兵为援戡言豺
虎非其相搏则未易取也痈疽非其自溃则未易攻也
谅祚久悖慢当诛宜乘此听许所谓以蛮夷攻蛮夷中
国之利也会帝不豫大臣重生事遂寝不报自以年过
七十告老章凡十数上上终弗听遣中使赍手诏问劳
赐茶药黄金乃再上章曰臣老疾剧矣高努屯劲兵为
要地岂养病所邪召还至邓城卒赠太尉谥康穆或言
卷二百七 第 3b 页 WYG0317-0430d.png
戡折节交宦官阎士良至令妻出见之
丙子枢密副使吕公弼奏乞以南郊封赠三代恩追赠
亡子希仁一官从之(实录云二男一女今从会要回三/代恩以授男女盖前此未有当考)
 试将作监主簿祁元振卒元振焦人太常少卿革之
子以父任授试衔不肯仕聚书至万馀卷博览多记至
于医方阴阳之书亦往往能知廉静寡欲为乡人所爱
信前后州将多荐者特除守校书郎致仕元振辞而乞
追封其母诏以母丁氏为昭德县太君卒年七十四乡
卷二百七 第 4a 页 WYG0317-0431a.png
人为请谥亳州又奏表其节行乞赐号先生不报
辛巳端明殿学士兼龙图阁学士知徐州张方平为翰
林学士承旨初上谓执政学士独王圭能为诏馀多不
称职因问方平文学如何欧阳修对曰方平亦有文学
但挟邪不直曾公亮以为不闻其挟邪赵槩又以为无
迹故卒命之上尝问治道体要方平以简易诚明为对
上不觉前席曰朕昔奉朝请望侍从大臣以谓皆天下
选人今而不然闻学士之言始知有人矣御史吕大防
卷二百七 第 4b 页 WYG0317-0431b.png
言窃闻参知政事赵槩举张方平钱明逸乞加超用传
播之初实惊物听方平明逸皆以制策登科早列侍从
不闻有嘉猷善状著于时论而出领事任所至不治岂
足以谋谟庙堂之上经纶天下之务哉窃以槩备位辅
臣与国一体不能昌言公论进贤退不肖而牵于私旧
引非其人失大臣忧国致君之道伏望出臣此章下槩
问状以惩不恪(吕大防劾赵槩不得其时因/张方平召为翰林附见此) 翰林学
士冯京修撰仁宗实录
卷二百七 第 5a 页 WYG0317-0431c.png
壬午罢三司推勘官初诏三司举京朝官一人专领推
勘事至是三司奏以为不便罢之然议者不以罢之为
便也(嘉祐五/年置) 工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吕诲前
后十一奏乞依王圭等议早定濮安懿王追崇典礼皆
不报乞免台职又不报是月壬戍(案此月无壬戍此系/追叙前月之事以下)
(支干皆牵连而书缘罢吕诲等/是壬午日事故附于此月末耳)即与侍御史范纯仁太
常博士监察御史里行吕大防合奏曰豺狼当路击逐
宜先奸邪在朝弹劾敢后伏见参知政事欧阳修首开
卷二百七 第 5b 页 WYG0317-0431d.png
邪议妄引经据以枉道悦人主以近利负先帝欲累濮
王以不正之号将陷陛下于过举之讥朝论骇闻天下
失望政典之所不赦人神之所共弃哀桓之失既难施
于圣朝褒犹之奸固难逃于公论当属吏议以安众意
至于宰臣韩琦初不深虑固欲饰非傅会其辞诖误上
听以至儒臣辑议礼院讲求经义甚明佥言无屈自知
己失曾不开陈大臣事君讵当如是公亮及槩备位政
府受国厚恩苟且依违未尝辨正此而不责谁执其咎
卷二百七 第 6a 页 WYG0317-0432a.png
臣等地居言职势不嘿全请尚方之剑虽古人所难举
有国之刑况典章犹在伏请下修于理及正琦等之罪
以谢中外且议既不一理难并立昔师丹之说行则董
宏坐其罪董宏之论胜则师丹废于家臣等及修岂可
俱进言不足用愿从窜责上不辜陛下之任使下不废
朝廷之职业臣等之志足矣戊辰又奏自古人君之御
天下未尝不以人心为本得之则中才可免危乱失之
则贤智不能保其治安故曰民犹水也可以载舟可以
卷二百七 第 6b 页 WYG0317-0432b.png
覆舟人心之得失可不慎哉岂有备位大臣与国同体
希合上意内营已私移过于人君失望于天下为臣之
恶孰重于此伏惟陛下绍膺大统称尊御极生育之恩
理宜追厚然当俟先帝祥禫既毕陛下德泽已行然后
讲求典礼褒崇本亲况修博识古今精习文史明知师
丹之议为正董宏之说为邪利诱其衷神夺其鉴废三
年不改之义忘有死无贰之节仁宗虞主始祔陵土未
乾而遽开越礼之言欲遵衰世之迹致陛下外失四海
卷二百七 第 7a 页 WYG0317-0432c.png
臣庶之心内违左右卿士之议原修之罪安得而赦陛
下自临御以来励精为治遇灾而惧则有周宣之风至
諴感神则蹈虞舜之德至于徽称所加却而不受皆前
代难行之节治朝可纪之政推而行之和气可致然而
中外人情嚣然不安者良由邪说震惊大议未定今不
正濮王之礼则无以慰众心不罪首恶之臣则无以清
朝政癸酉又奏修备位政府不能以古先哲王致治之
术开广上意发号施令动合人心使亿兆之民鼓舞神
卷二百七 第 7b 页 WYG0317-0432d.png
化希意邀宠倡为邪说违礼乱法不顾大义将陷陛下
于有过之地而修方扬扬得志自以为忠及乎近臣集
议礼官讨论迁延经时大议不决而又牵合前代衰替
之世所行缪迹以饰奸言拒塞正论挟邪罔上心实不
忠为臣如此岂可以参国论哉琦庇恶遂非沮抑公议
公亮及槩依违其间曾不辨正亦非大臣辅弼之体伏
望圣慈奋然独断将臣等前后章疏付外施行庶分邪
正以服天下诲等论列不已而中书亦以劄子自辨于
卷二百七 第 8a 页 WYG0317-0433a.png
上曰臣伏见朝廷议濮安懿王典礼两制礼官请称皇
伯中书之议以为事体至大理宜审慎必合典故方可
施行而皇伯之称考于经史皆无所据方欲下三省百
官博访群议以求其当陛下屈意手诏中罢而众论纷
然至今不已臣以谓众论虽多其说不过有三其一曰
宜称皇伯是无稽之臆说也其二曰简宗庙致水灾者
是厚诬天人之言也其三曰不当用汉宣哀为法以干
乱统纪者是不原本末之论也臣请为陛下条列而辨
卷二百七 第 8b 页 WYG0317-0433b.png
之谨按仪礼丧服记曰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服齐衰期
也谓之降服以明服可降父母之名不可改也又按开
元开宝礼国朝五服年月丧服令皆云为其所生父齐
衰不杖期盖以恩莫重于所生故父母之名不可改义
莫重于所继故宁抑而降其服此圣人所制之礼著于
六经以为万世法者是中书之议所据依也若所谓称
皇伯者考于六经无之方今国朝见行典礼及律令皆
无之自三代之后秦汉以来诸帝由藩邸入继大统者
卷二百七 第 9a 页 WYG0317-0433c.png
亦皆无之可谓无稽之臆说矣夫仪礼圣人六经之文
开元礼者有唐三百年所用之礼开宝通礼者圣宋百年
所用之礼五服年月及丧服令亦皆祖宗累朝所定方
今天下共行之制今议者皆弃而不用直欲自用其无
稽之臆说此所以不可施行也其二曰简宗庙致水灾
者臣伏以上天降灾皆主人事故自古圣人逢灾恐惧
多求阙政而修之或自知过失而改悔之庶几以塞天
谴然皆须人事已著于下则天谴乃形于上今濮王之
卷二百七 第 9b 页 WYG0317-0433d.png
议本因两制礼官违经弃礼用其无根之臆说欲定皇
伯之称中书疑其未可施行方考古今典礼虽有明据
亦未敢自信而自专更下外廷博议而陛下遽诏中罢
欲使有司徐求典礼是则臣下审重如此人君谦畏如
此君臣不敢轻议妄举而天遽谴怒杀害人物此臣所
谓厚诬天也议犹未决仍罢不议而便谓两统二父以
致天灾者厚诬人也其三引汉宣哀之事者臣按汉书
宣帝父曰悼皇考初称亲谥悼置奉邑寝园而已其后
卷二百七 第 10a 页 WYG0317-0434a.png
改皇考而立庙京师皇考者亲之异名尔皆子称其父
之名也汉儒初不以为非也自元帝以后贡禹韦元成
等始建毁庙之议数十年间毁立不一至哀帝时大司
徒平晏等百四十七人奏议云亲谥曰悼裁置奉邑皆
应经义是不非宣帝称史皇孙为亲也所为应经义者即
仪礼云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报是也惟其立庙京师乱
汉祖宗昭穆故晏等以为两统二父非礼宜毁定陶共
王初但号共皇立庙本国师丹亦无所议至其后立庙
卷二百七 第 10b 页 WYG0317-0434b.png
京师欲去定陶不系以国有进干汉统之渐遂大非之
故师丹议云定陶共皇谥号已前定议不复改而但论
立庙京师为不可尔今言事者不究朝廷本议不寻汉
臣所非者何事此臣所谓不原本末也中书之议本谓
称皇伯无稽而礼经有不改父母之义也名号犹未定
故尊崇之礼皆未及议而言事者便引汉去定陶国号
立庙京师之事厚诬朝廷以为干乱大统何其过论也
夫去国号而立庙京师以乱祖宗昭穆此诚可非之事
卷二百七 第 11a 页 WYG0317-0434c.png
若果为此议宜乎指臣等为奸邪之臣而人主有过举
之失矣其如陛下之意未尝及此而中书亦初无此议
而言者不原本末引汉世可非之事以为说而外庭之
臣又未尝知朝廷本意何如但见言事云云遂以为非
礼干乱统纪信为然也是以众口一辞纷不可止言事
者欲必遂皇伯无稽之说牵引天灾恐迫人主而中书
守经执礼之议乃指以为奸邪之言朝廷以言事之臣
理当优容不欲与之争辨而外庭群论又不可家至户
卷二百七 第 11b 页 WYG0317-0434d.png
晓是非之理不辨上下之情不通此所以呶呶不止夫
为人后者既以所后为父矣圣人又存其生父母者非
曲为之意也盖自有天地以来未有无父而生之子也
既有父而生则不可讳其所生矣夫无子者得以宗子
为后是礼之所许然安得无父而生之子以为后乎此
圣人所以不讳无子者立人之子以为后也亦不讳为
人后者有父而生盖不欺天不诬人也故为人后者承
其宗之重任其子之事而不复归于本宗其所生父母
卷二百七 第 12a 页 WYG0317-0435a.png
亦不得往与其事至于丧服降而抑之可以义断惟其父
母之名不易者理不可易也易之诬天而诬人矣子为父母
服谓之正服出为人后者为本生父母齐衰谓之降服又
为所后父斩衰三年谓之义服今若以本生父母为皇
伯则濮安懿王为从祖父反为小功而濮安懿王夫人
是本生嫡母也反为义服自宗懿以下本生兄弟于礼
虽降犹为大功是礼之齐衰期今反为小功礼之正服
今反为义服于本生父止服小功于宗懿兄弟反服大
卷二百七 第 12b 页 WYG0317-0435b.png
功此自古所以不称所生父为伯叔者称之则典礼乖
违人伦错乱如此也伏惟陛下聪明睿圣理无不烛今
众人之议如彼中书之议如此必将从众乎则众议不
见其可欲违众乎则自古为国未有违众而能举事者
臣愿陛下涣然下诏明告中外以皇伯无稽决不可称
而今所欲定者正名号尔至于立庙京师干乱统纪之
事皆非朝廷本议庶几群疑可释若知如此而犹必称
皇伯则虽孔孟复生不能为之辨矣(中书劄子必详载/然后可见上所以)
卷二百七 第 13a 页 WYG0317-0435c.png
(不从台/谏之故)上意不能不向中书然未即下诏也执政乃相
与审议欲令皇太后下手书尊濮安懿王为皇夫人为
后皇帝称亲又令上下诏谦让不受尊号但称亲即园
立庙以示非上意且欲为异日推崇之渐丙子中书奏
事垂拱殿时韩琦以祠祭致齐上特遣中使召与共议
既退外间言濮王已议定称皇欧阳修手为诏草二通
一纳上前日中太后果遣中使赍实封文书至中书执
政相视而笑诲等闻之即奏臣等自去秋以来相继论
卷二百七 第 13b 页 WYG0317-0435d.png
列中书不合建议加濮王非正之号不蒙开纳又于近
日三次弹劾欧阳修首启邪议导谀人君及韩琦曾公
亮赵槩等依违傅会不早辨正乞下有司议罪亦未蒙
付外施行盖由臣等才识浅陋不能开悟圣心早正典
礼又不能击去奸恶肃清朝纲遂至大议久而不决中
外之人谤论汹汹若安然尸禄不自引罪则上成陛下
之失德下隳臣等之职业因缴纳御史告敕居家待罪
乞早赐黜责上以御宝封告敕遣内侍陈守清趣诲等
卷二百七 第 14a 页 WYG0317-0436a.png
令赴台供职诲等以所言不用虽受告敕犹居家待罪
丁丑中书奏事上又遣中使召韩琦同议即降敕称准
皇太后手书吾闻群臣议请皇帝封崇濮安懿王至今
未见施行吾再阅前史乃知自有故事濮安懿王谯国
太夫人王氏襄国太夫人韩氏仙游县君任氏可令皇
帝称亲仍尊濮安懿王为濮安懿皇谯国襄国仙游并
称后又降敕称上手诏朕面奉皇太后慈旨已降手书
如前朕以方承大统惧德不胜称亲之礼谨遵慈训追
卷二百七 第 14b 页 WYG0317-0436b.png
崇之典岂易克当且欲以茔为园即园立庙俾王子孙
主奉祠事皇太后谅兹诚恳即赐允从又诏濮安懿王
子瀛州防禦使岐国公宗朴候服阕除节度观察留后
改封濮国公主奉濮王祀事先是龙图阁直学士兼侍
讲司马光上言闻诸道路未知信否或言朝廷欲追尊
濮安懿王为濮安懿皇审或如此窃恐不可陛下既为仁
宗后于礼不得复顾私亲臣先时言之已熟不敢复烦
圣听今臣不知陛下之意固欲追尊濮王者欲以为荣
卷二百七 第 15a 页 WYG0317-0436c.png
邪以为利邪以为有益于濮王邪前世帝以旁支入继
追尊其父为皇者自汉哀帝始其后安帝桓帝灵帝亦
为之哀帝追尊其父定陶恭王为恭皇今若追尊濮安
懿皇是正用哀帝之法也陛下有尧舜禹汤不以为法
汉之昏主安足以为荣乎仁宗恩泽在人沦于骨髓海
内之心所以归附陛下者为亲受仁宗之命为之子也
今陛下既得天下乃加尊号于濮王海内闻之孰不解
体又安足以为利乎夫生育之恩昊天罔极谁能忘之
卷二百七 第 15b 页 WYG0317-0436d.png
陛下不忘濮王之恩在陛下之中心不在此外饰虚名
也孝子爱亲则祭之以礼今以非礼之虚名加于濮王
祭之其于濮王果有何益乎三者无一可而陛下行之
此盖政府一二臣自以向者建议之失已负天下之重
责苟欲文过遂非不顾于陛下之德有所亏损陛下从
而听之臣窃以为过矣臣又闻政府之谋欲托以皇太
后手书及不称考而称亲虽复巧饰百端要之为负先
帝之恩亏陛下之义违圣人之礼失四海之心政府之
卷二百七 第 16a 页 WYG0317-0437a.png
臣祇能自欺安得欺皇天上帝与天下之人乎臣愿陛
下急罢此议勿使流闻达于四方则天下幸甚臣今虽
不为谏官然向日已曾奏闻身备近臣遇国家有大得
失不敢不言也及是诏下判太常寺吕公著上言窃以
称亲之说盖汉宣时有司奏请史皇孙故事按皇孙即
宣帝所生之父宣帝为昭帝后是以兄孙迁继祖统于
汉家无两考之嫌史皇孙初无爵谥有司奏请之故始
且称亲其后既已立谥只称悼园然则亲字非所以为
卷二百七 第 16b 页 WYG0317-0437b.png
称谓且陛下以圣明之德仁宗拔自旁支入继大统虽
天下三尺童子皆知陛下濮王所生今但建立园庙以
王子承祀是于濮安懿王无绝父之义于仁宗无两考
之嫌可谓兼得之矣其亲字既称谓难立且义理不安
伏乞寝罢不报诏百官议追崇典礼诸王府侍讲孙固
曰礼可变天性不可变王宜称亲议未集有诏罢议(孙/固)
(议据冯家神道碑及傅尧俞墓/铭皇太后手书盖中书用固议)戊寅吕诲等又奏臣窃
思前敕三省集议因皇太后手书切责大臣遂罢集议
卷二百七 第 17a 页 WYG0317-0437c.png
今有此命始末相戾群情震骇重以疑惑就如皇太后
意欲濮邸称皇后陛下当审其可否以臣寮所议典礼
规正其事岂可宣扬于外而后形于谦让非独彰诏书
反汗之失亦损陛下爱亲之德矣闻向者御史范纯仁
到中书曾公亮欧阳修赵槩皆言禁中商量必使历久
可行睹今日命下诚知大臣之谋有素矣盖首议者欲
变兹事自外制中苟逭深责使天下怨谤归于人主今
复贻于母后得谓之忠乎况濮王封大国典礼终阙前
卷二百七 第 17b 页 WYG0317-0437d.png
有权罢之旨后有且欲之言传于四方人谁敢信即园
立庙皆非所宜嗣子袭封于体为允臣等伏乞圣念俯
顺人情更赐讲求以明至当若不归罪首议之人天下
疑惑莫之能解陛下至公之心无以明辨臣等杜门待
罪畏恐旁皇唯冀宸慈早赐明断纯仁又独奏皇太后
自撤帘之后深居九重未尝预闻外政岂当复降诏令
有所建置盖是政府臣僚苟欲遂非掩过不思朝廷祸
乱之原且三代以来未尝有母后诏令施于朝廷者秦
卷二百七 第 18a 页 WYG0317-0438a.png
汉以来母后方预少主之政自此权臣欲为非常之事
则必假母后之诏令以行其志往往出于逼胁而天下
卒不知事由权臣今陛下以长君临御于兹四年万几
之务当出宸断内奉慈闱惟宜竭仁孝之诚尽四海之
养而已岂须更烦房闱之命参紊国章一开其端弊原
极大异日为权臣矫托之地甚非人主自安之计伏望
陛下深察臣言追寝前诏凡系濮王典礼陛下自可采
择公议而行何必用母后之命施于长君之朝也韩琦
卷二百七 第 18b 页 WYG0317-0438b.png
见纯仁奏谓同列曰琦与希文恩如兄弟视纯仁如子
侄乃忍如此相攻乎是日閤门两以诏谕诲等赴台供
职诲等又奏臣等近弹奏辅臣乞正大议以雪君父之
谤欲清左右之奸愚衷愤懑陷于僣越乃至缴还纶告
擅离官次情虽爱君罪实违法伏蒙陛下贷其所犯谕
令就职臣等徒荷陛下全度之恩未见朝廷法制之正
今濮王典礼虽去殊号而首启邪议之臣未蒙显责中
外犹以为惑臣等何敢自止伏乞检会前奏加罪首恶
卷二百七 第 19a 页 WYG0317-0438c.png
以慰公论如臣等擅纳告去职亦望施行甘与罪人同
诛耻与奸臣并进己卯又奏今日事体与汉宣不同当时
太子与皇孙俱死于外因其地葬之故曰悼园宣帝即
位后八年有司言父为士子为天子祭以天子悼园宜
称尊号曰皇考立庙因园为寝后议者以为父为士子
为天子祭以天子者乃谓尧舜禹汤周文汉高受命之
君非谓继统为后者皇考庙悼园宜毁勿修乃从其请
今濮王陪葬熙陵列子孙之序奉邑守卫皆已严具必
卷二百七 第 19b 页 WYG0317-0438d.png
别起园寝增广制度当须改卜易其灵窀不唯熙陵隔
绝亦与润王无别顾其典礼疑有未安汉悼皇止一子
是为宣帝虽承大宗不绝小宗之祀故建立寝庙不为
过矣议者犹曰考庙悼园宜毁勿修盖礼不踰闲而当
专意于昭帝也况濮王嗣续众多本祀何阙陛下专意
于仁庙而复顾于私亲示诸天下其如公议何窃原二
诏之意尽出首议之臣令袭定陶之事遂追哀帝之迹
向言权罢人皆窃笑今曰且欲谁其取信衷诚接下犹
卷二百七 第 20a 页 WYG0317-0439a.png
或违之谲诡示人何可久也陛下独不念先帝恩德七
庙威灵陟降在庭祸福所系臣虽甚戆内实寒心伏望
圣慈先敦孝道无惑邪说黩乱典章俯顺人心仰答天
意其园庙指挥特行追罢首议之臣不可宽宥慰安中
外兹为急务臣等之罪不敢苟避早冀黜谪庚辰又奏
臣等本以欧阳修首起邪说诖误圣心韩琦等依违附
会不早辨正累具弹奏乞行朝典近睹皇太后手书追
崇之典兼用哀桓衰世故事乃与政府元议相符中外
卷二百七 第 20b 页 WYG0317-0439b.png
之论皆以为韩琦密与中官苏利陟高居简往来交结
上惑母后有此指挥盖欲归过至尊自掩其恶卖弄之
迹欲盖而彰欺君负国乃敢如此陛下知其不可急降
手诏虽去殊号然而尚许称亲建议之罪未正典刑陛
下纵以辅臣同议势难全责而修为首恶岂宜曲贷凡
人臣得罪君上犹或可赦修乃得罪祖宗故无可赦之
理自来大臣有过为宪司所劾例皆阖门忧畏拜章引
咎盖权势之臣理当如是今修气貌扬扬出入如故又
卷二百七 第 21a 页 WYG0317-0439c.png
复巧作奸状荧惑中外陛下圣鉴清明观修为人稍失
控御何所不至伏望特出圣断将修黜责臣等亦有不
合纳诰去职之罪亦乞一时施行臣等虽死之日犹生
之年臣等与修理不两立修苟不黜臣终无就职之理
又奏外人皆言韩琦令高居简苏利陟眩惑母后而降
手书陛下知其不可亟颁手诏其信否不可得而知尔
琦与内臣表里矫托以惑中外为臣不忠无大于是臣
以为忠于先帝之臣必能忠于陛下如琦与修负违先
卷二百七 第 21b 页 WYG0317-0439d.png
帝罔昧母后岂得尽忠于陛下宜审思明察无贻悔于
后也乞以臣此章下百官共议欧阳修首恶韩琦令高
居简等眩惑母后之罪不然天下之疑不能释君父之
谤无以辨辛巳又奏手诏称亲之礼谨遵慈训追崇之
典岂易克当固已见陛下守义徇公审重之至也然称
亲之礼殊为未安群口纷纷不胜嗟愤臣等窃详太后
手诏称亲之意盖用汉宣故事欲行于今乃与中书元
建皇考之议大体相依此不免于两统二父之失所以
卷二百七 第 22a 页 WYG0317-0440a.png
议者喧然皆谓母后手书非出慈寿本意皆建议之臣
眩惑交结成就其谋欲自掩其恶而杜塞言者之口也
陛下继承之始与汉宣故事不同汉宣之时尚为有司
所奏礼为人后者为之子谨请视孝昭所为未有却令
大宗正统之母追称小宗所生为亲者也错乱礼法失
其本意若欲准汉宣故事以濮王为亲则襄国已降自
当为母于皇太后岂得安哉恭惟陛下亲受仁宗诏命
而为之子故先帝遗诏诞告万方谓陛下为皇太子即
卷二百七 第 22b 页 WYG0317-0440b.png
皇帝位四裔诸夏莫不共闻今乃复称濮王为亲则先
帝治命之诏不行而陛下继体之义不一况太后与政
府大臣并受先帝顾托言犹在耳永昭陵土未乾止因
一二奸臣之谋遂忘而弗顾陷两宫于有过之地使四
方惑先帝遗诏疑陛下过举移讴歌欣戴之心为忠愤
不平之气可不痛哉万一黠敌奸民有以先帝遗诏为
问则执政大臣将何辞对之然则称亲之礼岂宜轻用
首议之臣安得不诛臣等待罪于家屡蒙诏旨促令供
卷二百七 第 23a 页 WYG0317-0440c.png
职而踧踖未敢承命以此故也若必使臣等就职则当
合班廷争以救朝廷之失虽陛下容纳直言为天下所
闻而臣等不能早悟明主之罪益深重矣岂可复居言
路为耳目之官哉区区之心有死无二惟陛下留神听
纳上令中书降劄子趣使赴台供职而诲等缴还劄子
并前后所奏九状申中书坚辞台职是日诏避濮安懿
王名下一字置濮安懿王园令一人以大使臣为之募
兵二百人奉园为额又令河南置柏子户五十人命带
卷二百七 第 23b 页 WYG0317-0440d.png
御器械王世宁权发遣户部判官张徽度濮安懿王园
庙地图皆从中书所请也吕公著言谨按礼文七庙之
讳虽不及王天下皆颁告天下又晋尚书王彪之等议
所生之讳臣下不当回避当时以彪之议为当今者辅
弼奏请盖缘臣子之心以陛下未有谦抑之辞窃恐四
方后世不免讥议臣愚欲乞特降诏旨濮安懿王名下
一字唯上书奏事者并听回改馀公私文字不须避讳
庶与祖宗七庙讳小有差别在于天下臣子亦安敢犯
卷二百七 第 24a 页 WYG0317-0441a.png
者不从壬午诏罢尚书省集议濮安懿王典礼中书进
呈吕诲等所申奏状上问执政当如何韩琦对曰臣等
忠邪陛下所知欧阳修曰御史以为理难并立若以臣
等为有罪即当留御史若以臣等为无罪则取圣旨上
犹豫久之乃令出御史既而曰不宜责之太重也诲罢
侍御史知杂事以工部员外郎知蕲州纯仁以侍御史
通判安州大防落监察御史里行以太常博士知休宁
县故事知杂御史解官皆有诰词时知制诰韩维当直
卷二百七 第 24b 页 WYG0317-0441b.png
又兼领通进银台司门下封駮事执政恐维缴词头不
肯草制及封駮敕命遂径以敕送吕诲等家仍以累不
遵禀圣旨赴台供职为诲等罪维言罢黜御史事关政
体而不使有司预闻纪纲之失无甚于此宜追还诲等
敕命由银台司使臣得申议论以正官法又言诲等能
审论守职国之忠臣计其用心不过欲陛下尽如先王
之法而止尔士大夫贪固宠利厚赏严罚犹恐此风不
变而复内牵邪说贬斥正人自此陛下耳目益壅蔽矣
卷二百七 第 25a 页 WYG0317-0441c.png
又求对极论其失请追还前敕令百官详议以尽人情
复召诲等还任旧职以全政体皆不从(案宋史诲等罢/维即以此言进)
(谏故执政恐其不肯草/制于情事似得其实)是日诏翰林学士知制诰御史
中丞知杂各举御史两人以起居舍人同知谏院傅尧
俞兼侍御史知杂事司马光言人主患在不闻其过人
臣患在不能尽忠是故忠直敢言之臣国家之至宝也
夫以人主之尊下临群臣和颜色以求谏重爵赏以劝
人群臣犹畏懦而不敢进又况惮之以威惩之以刑则
卷二百七 第 25b 页 WYG0317-0441d.png
嘉言何从而至哉窃闻侍御史知杂事吕诲侍御史范
纯仁监察御史里行吕大防因言濮王典礼事尽被责
降中外闻之无不骇愕臣观此三人忠亮刚正忧公忘
家求诸群臣罕见其比今一旦以言事太切尽从窜逐
臣窃为朝廷惜之臣闻人君所以安荣者莫大于得人
心今陛下徇政府一二人之情违举朝公议尊崇濮王
过于礼制天下之人已知陛下为仁宗后志意不专怅
然失望今又取言事之臣群辈逐之臣恐累于圣德所
卷二百七 第 26a 页 WYG0317-0442a.png
损不细闾里之间腹诽窃叹者多矣况纯仁大防皆陛
下简拔于众人之中任以为耳目之臣盖取其忠直非
取其阿谀也纯仁大防亦欲竭诚尽节以报陛下之知
故不敢附政府侃然正论今更以此获罪则陛下于群
臣之中尚谁亲哉若使忠直日退阿谀日进则陛下何
以复知臣下之善恶政事之得失如此殆非国家之福
也伏望圣慈亟令诲等还台供职则天下翕然皆歌陛
下之圣明虽禹之乐闻善言汤之改过不吝不是过矣
卷二百七 第 26b 页 WYG0317-0442b.png
不则且为之别改近地一官亦可以少慰外人之心也
吕公著言吕诲等以论事过当并从降责闻命之始物
论腾沸皆云陛下自即位以来纳善从谏之风未形于
天下今诲等又全台被黜窃恐义士钳口忠臣解体且
自古人君纳谏则兴拒谏则亡兴亡之机不可不审臣
愿陛下以天地之量包荒含垢特追诲等敕命令依旧
供职则天下幸甚
二月乙酉朔白虹贯日 殿中丞苏轼直史馆上在藩
卷二百七 第 27a 页 WYG0317-0442c.png
邸闻轼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便授知制诰韩琦曰
苏轼远大之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在朝廷培养之
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
复异词今骤用之恐天下之士未必皆以为然适足累
之也上曰知制诰既未可与修起居注可乎琦曰记注
与制诰为邻未可遽授不若于馆阁中择近上帖职与
之且近例当召试上曰未知其能否故试如苏轼有不
能耶琦言不可乃试而命之他日欧阳修具以告轼轼
卷二百七 第 27b 页 WYG0317-0442d.png
曰韩公待轼之意乃古所谓君子爱人以德者也
庚寅从知开封府沈遘之请增置判官一员以祠部员
外郎秘阁校理孙坦为之专管勾使院诸按公事开封
府推判官各二人日力所给两军狱讼而已诸按多留
滞为奸及增置人皆便焉坦因条画纲目凡四十九事
为后法坦开封人也
丙申知制诰韩维言准敕举御史缘臣近累奏乞追复
吕诲等所有举御史敕未敢受诏閤门纳敕中书
卷二百七 第 28a 页 WYG0317-0443a.png
乙已颍王府翊善邵亢奏皇子颍王天质早茂姻媾及
期方陛下即位之初而元嗣克家之日推之于礼莫重
于斯臣伏见国朝亲王聘纳虽开宝通礼具有旧仪而
因循未尝施行至有敲门羊酒镇匮钱银乃里巷常谈
盖荐绅所不道行于圣朝窃所未安欲乞下太常礼院
博考旧典修撰颍王聘纳仪范其故事非礼者悉罢之
诏礼院详定礼院奏开宝通礼亲王纳妃有纳采问名
纳吉纳成请期亲迎同牢之礼国朝未尝用今检到国
卷二百七 第 28b 页 WYG0317-0443b.png
朝会要皇亲婚会礼物数请如会要故事从之
三月丁巳赐群臣御筵于诸园苑
己未彗星辰见于壁长七尺许(本纪在庚申今从实录/及本志 案宋史作辰)
(见于/室)
辛酉起居舍人同知谏院傅尧俞侍御史赵鼎赵瞻自
契丹使归以尝与吕诲言濮王事家居待罪而尧俞新
除侍御史知杂事告牒不受稽首上前曰臣初建言在
诲前今诲等逐而臣独进不敢就职上数谕留尧俞等
卷二百七 第 29a 页 WYG0317-0443c.png
尧俞等终求去乃以尧俞知和州鼎通判淄州瞻通判
汾州瞻初以接伴契丹使对延和殿谓上曰陛下为仁
宗子而濮王称皇考非典礼上曰卿尝见朕欲以皇考
事濮王乎瞻曰此大臣之议陛下未尝自言也上曰此
中书过议耳瞻因请宣谕中书上曰朕意已决亦无庸
宣谕也(请宣谕中书据傅尧俞范/祖禹所为瞻墓志神道碑)司马光言比蒙圣恩
宣谕濮王称亲事云此字朕不欲称假使只称濮王与
仙游县君有何不可臣乃知陛下至公初无过厚于私
卷二百七 第 29b 页 WYG0317-0443d.png
亲之意真为政府所误以致外议纷纷必谓旦夕下诏
罢去亲名其已出台官当别有除改见在台官亦优加
抚谕使之就职今忽闻傅尧俞等三人相继皆出中外
之人无不惊愕此盖政府欲闭塞来者使皆不敢言然
后得专秉大权逞其胸臆臣窃惟陛下春秋方壮圣性
钦明而今日独取拒谏之名受辜恩之谤违天下之望
失人主之权止于遂政府数人狠心而已不知于陛下
有何所利而为之臣不胜区区深为陛下痛惜伏望陛
卷二百七 第 30a 页 WYG0317-0444a.png
下勿复询于政府特发宸断召还尧俞等下诏更不称
亲如此则可以立使天下愤懑之气化为欢欣诽谤之
语更为讴歌矣不从光遂奏请与尧俞等同责且居家
待罪又奏陛下即位之年臣已曾上疏预戒追尊之事
及过仁宗大祥臣即与尧俞诣政府白以为人后者不
得顾私亲之义当两制礼官共详时臣又独为众人手
撰奏草若治其罪臣当为首其吕诲等系后来论列既
蒙谴逐如臣者岂宜容恕纵陛下至仁特加保庇臣能
卷二百七 第 30b 页 WYG0317-0444b.png
不愧于心乎有诏促光赴经筵供职光又奏臣与傅尧
俞等七人同为台谏官共论典礼凡尧俞等所坐臣大
约昔曾犯之今尧俞等六人尽已外补独臣一人尚留
阙下使天下之人皆谓臣始则倡率众人共为正论终
则顾惜禄位苟免刑章臣虽至愚粗惜名节受此指目
何以为人非徒如是而已又使讥谤上流谓国家行法
有所偏颇臣是用昼则忘餐夕则忘寝入则愧朝廷之
士出则惭道路之人藐然一身措之无地伏望圣慈曲
卷二百七 第 31a 页 WYG0317-0444c.png
垂矜察依臣前奏早赐降黜凡四奏卒不从御史中丞
彭思永上疏请正典礼召还言事者因自求罢不许(思/永)
(以去年十月为中丞方吕诲等争论典礼思永不应默/诲等既斥逐而思永居位如故则思永虽言之必不力)
(本传云思永乞还斥逐者六人及自求罢今且附见当/考又御史台记云台寮濮议俱已被黜思永媕阿不一)
(言营救议者丑之切案宋史载思永上疏极论濮王称/亲之议英宗感其 至垂欲施行而政府持之甚力卒)
(不果据此则不得/谓媕阿不一言矣)
壬戍屯田员外郎签书江宁节度判官事孙昌龄为殿
中侍御史太常博士监永丰仓郭源明为监察御史里
卷二百七 第 31b 页 WYG0317-0444d.png
行甲子都官员外郎黄照为侍御史太常博士蒋之奇
为监察御史里行初命王圭等举官已除昌龄及源明
而尚阙两员中书以圭等前所举都官员外郎孔宗翰
等七名进而照中选上又特批之奇与御史欧阳修素
厚之奇之奇前举制策不入等尝诣修盛言追崇濮王
为是深非范百禄所对修因力荐之既与照并命之奇
入对上面谕曰朕乡览卿所对策甚善而有司误遗故
亲有是除昌龄晋陵人照江陵人源明劝子之奇宜兴
卷二百七 第 32a 页 WYG0317-0445a.png
人堂从子宗翰道辅子也 是日纳故宰相向敏中孙
女为皇子颍王妇封安国夫人先是禁中遣使泛至诸
臣之家为王择配记室韩维奏王孝友聪明动履法度
方向经学以观成德今卜姓授室其系尤重宜历选勋
望之家精拣淑哲之媛考古纳采问名之义以礼成之
不宜苟取色而已(封安国夫人在/辛未日今并书)
庚午以彗出避正殿减常膳上对枢臣以彗为忧胡宿
请备边吕公弼曰彗非小变不可不惧陛下宜侧身修
卷二百七 第 32b 页 WYG0317-0445b.png
德以祗天戒臣恐患不在边也(公弼/传) 新除监察御史
里行郭源明奏免除命乞追还吕诲等诏听源明免以
告牒纳中书
辛未手诏曰朕近奉皇太后慈旨濮王令朕称亲仍有
追崇之命朕惟汉史宣帝本生父称曰亲又谥曰悼裁
置奉邑皆应经义既有典故遂遵慈训而不敢当追崇
之典朕又以上承仁考庙社之重义不得兼奉私亲故
但即园立庙俾王子孙世袭濮国自主祭祀远嫌有别
卷二百七 第 33a 页 WYG0317-0445c.png
盖欲为万世法岂皆权宜之举哉而台官吕诲等始者
专执合称皇伯追封大国之义朕以本生之亲改称皇
伯历考前世并无典据追封大国则又礼无加爵之道
向自罢议之后而诲等奏促不已忿其未行乃引汉哀
帝去恭皇定陶之号立庙京师干乱正统之事皆朝廷
未尝议及者历加诬诋自比师丹意欲摇动人情眩惑
众听以至封还诰敕擅不赴台明缴留中之奏于中书
录传讪上之文于都下暨手诏之出诲等则以称亲立
卷二百七 第 33b 页 WYG0317-0445d.png
庙皆为不当朕览诲等前疏亦云生育之恩礼宜追厚
俟祥禫既毕然后讲求典礼褒崇本亲今乃反以称亲
为非前后之言自相抵牾傅尧俞等不顾义理更相唱
和既挠权而示众复归过以取名朕姑务含容屈于明
宪止命各以本官补外尚虑搢绅之间士民之众不详
本末但惑传闻欲释群疑理当申谕宜令中书门下俾
御史台出榜朝堂及进奏院遍牒告示庶知朕意 命
左谏议大夫天章阁待制兼侍讲李受赴谏院供职
卷二百七 第 34a 页 WYG0317-0446a.png
癸酉诏曰去秋以来雨潦为沴抚存赒济甫臻和平今
星躔生变咎徵昭灼抚躬以思惄焉如疾天威震动戒
在眇躬洗心自新宜自朕始故避殿撤膳夙夜惕厉永
惟四海之内狱讼冤烦调役频冗与夫鳏寡孤独死亡
贫苦甚可伤也转运使提点刑狱分行省察而矜恤之
利病大者悉以闻庶仁恩家至副朕寅畏之心焉
辛巳彗昏见于昴如太白长丈有五尺(案宋史作/晨见于昴)
壬午孛于毕如月武康节度使知相州李端愿上疏论
卷二百七 第 34b 页 WYG0317-0446b.png
政事驿召赐对端愿曰彗所以除旧布新也今官冗士
伪费广兵骄非大更张不可塞异如或不然安知不有
大扫除者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