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十四 第 1a 页 WYG1145-0745a.png

晦庵集卷
跋
跋赵钤辖墓志
先王封建子弟蕃屏王室所以厚人伦而宁天下非独
私其为力于已而已下及汉晋莫不由之虽其治乱得
失有不齐者然要为宗社久长之计也唐自明皇疑忌
诸王不令出閤后遂相踵以为家法是以享有天下馀
卷八十四 第 1b 页 WYG1145-0745b.png

以仕州县其所以法前圣而鉴后王者圣谟远矣以故
靖康之祸近属虽颇北迁而疏远在外者往往能建勋
绩其抗群盗拒仇敌而死其官守者亦不乏人若江东
钤辖赵公是已其孙崇遵出此轴以见示因得反复诸
公所记并感前事为太
所撰碑铭今不复存当为求之其家以附益之又记顷
年守潭考其祀典有绍兴初年死难之士四人其一兵
卷八十四 第 2a 页 WYG1145-0746a.png

诏赠右监门卫将军然皆未有庙貌而寓祭他所因窃
仰叹而深悲之即教纲纪并晋故刺史谯闵王等立象
奉祠而为请于朝不旬日间即蒙报可赐其号曰忠节
之庙德意所加神人歆动非独诸君之灵为有归也今
闻钤辖诸孙且将自列求所以易其名者以熹所为请
额之事推之窃计厚骨肉之恩崇节义之劝圣朝于此
正有所不宜吝也谯王亦晋宗室事具本传云庆元丙
卷八十四 第 2b 页 WYG1145-0746b.png

跋刘杂端奏议及司马文正公帖
使其民为尧舜之民至于谏不行言不听而洁身以去
岂其心之所乐哉是以虽圣贤之处此不免迟迟其行
而不忍为苟去甚或眷恋徘徊三宿而后出境其于君
臣大伦恩义之际笃矣固不以苟得一时之虚誉为喜
而轻去之也今观熙宁杂端刘公之奏议知其致君泽
卷八十四 第 3a 页 WYG1145-0746c.png

遗帖见其忠君爱国而相勉以正之意又不胜其拳拳
也呜呼盛哉然而道胜名立之言或者犹窃病之以熹
而虑彼盖有激而云尔不然夫岂不知既有其实则名
自随之在我固有不得辞者而当时风俗之厚习尚诚
悫亦不以是为嫌也又况忠贤去国一时之心固不能
无慨然者司志之士忧之过甚
以久也则姑为是说以宽譬之是乃忠君爱国之尤者
卷八十四 第 3b 页 WYG1145-0746d.png

避之哉刘公之事绍兴大参晋陵张公记之已详一时
众贤又从而推明之亦皆足以见其乡慕之意矣公之
(阙/)世孙君房又出以示熹使得托姓名焉自惟晚出何
敢复赞一词于其间特因或者所疑而妄论之以附于
后云庆元丙辰八月戊申朔朱熹
跋张忠确公家问
熹尝铭张忠文公之庙因得读其遗书而叹慕其风烈
卷八十四 第 4a 页 WYG1145-0747a.png

承平百年德隆泽茂世臣乔木不为无人而一旦危难
之际忠义之节乃独萃于张氏之一门其亦盛矣公之
大节如青
札之精谨见其神气之安閒于其家人父子之间见其
誓死之外唯以收恤遗孤为寄而无一毫内顾下流之
私也呜呼非其胸中有以大过人者何以及此先觉有
言慷慨杀身者易从容就义者难若公之死其真所谓
卷八十四 第 4b 页 WYG1145-0747b.png

三复以还为之感涕因敬识其后云庆元丙辰十月己
巳
跋东阳郭德辅行状
东阳郭君德辅将葬其子淇不远数百里过予于建溪
之上状其行事一通以请铭而今四明帅守林公和叔
前太府丞吕君子约又皆以书来言君之为人如状不
诬可铭无愧也予虽不及识德辅然以二君子之言而
卷八十四 第 5a 页 WYG1145-0747c.png

之书顾念比以多病心目俱衰凡铭之请所诺而未及
偿者前后以十数所辞而不敢诺者又不止此今复安
敢越次开端以来怨詈因谢不能而淇请益坚予悲其
意乃为书其行状之后如此而归之抑林吕二君子皆
非轻许人者其言固足以信后世矣又何俟于予铭哉
庆元二年九月丁丑朔旦新安朱熹书
跋许侍郎诗卷
卷八十四 第 5b 页 WYG1145-0747d.png

出胸中之蕴未尝屑屑焉为如是之言也其孙建阳丞
公视熹以公手书诗卷观其长篇大句固自雄健豪逸
磊落惊人而新宅书怀近体诸作又皆律切精稳不留
缝罅亦足
公俱江东人所居徽饶之间相望不百里独恨生长闽
峤不及识公顾今如此乃获窥其笔迹而因以得其为
人岂非幸耶庆元丙辰十月丙午朔旦婺源朱熹书
卷八十四 第 6a 页 WYG1145-0748a.png

世传一至九数者为河图一至十数者为洛书考之于
古正是反而置之予于启蒙辨之详矣读大戴礼书又
得一证其明堂篇有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之语而郑
氏注云法龟文也然则汉人固以此九数者为洛书矣
閤皂甘君叔怀欲刻二图山中览者未必深考又当大
启争端聊书以识之庆元丁巳上元节日遁翁书
跋万君行事后
卷八十四 第 6b 页 WYG1145-0748b.png

遗贤朝多旷位而治具民俗每不能无愧于前世读正
父所论著其舅氏万君之行事而以视于当世之人材
其亦足以观矣正父好古多学深有志于治道而其笔
力从横词气雅健又如此亦所谓似其家姓者耶
跋吕范二公帖
后山谈丛记苏端明当国恤时与人书疏疑于当慰与
否而罢乃载前辈往还慰状以正之今观吕正献公帖
卷八十四 第 7a 页 WYG1145-0748c.png

苏公何所疑也仁宗皇帝慈俭之德冠冕百王而因山
之奉烦费若此岂其心哉宜乎老苏先生有华元乐举
之讥而忠献韩公不敢辞其责也然此帖所云置司裁
损仍是韩公当
所以为韩公者耶吕公幅纸之间爱君及民拳拳不舍
其于刘公心期所会必有不约而同者览之令人感叹
不能已范忠宣公平淡忠恕雅不欲以智名勇功自见
卷八十四 第 7b 页 WYG1145-0748d.png

迹其平生排濮议争新法干忤君相无少顾避最后论
救元祐诸贤卒与同贬盖终身无所屈则又岂非所谓
仁者之勇哉其于刘氏姻好绸缪盖亦声气之同非苟
然者子夷得其家学之传不卑小官直道自信东莱吕
舍人亟称之览者其亦考焉庆元丁巳中元节前二日
朱熹敬书
跋度正家藏伊川先生帖后
卷八十四 第 8a 页 WYG1145-0749a.png

傅君光家藏先正韩范诸公手迹甚富乃祖大夫
公嘉祐初实见濂溪周先生于合阳求教先生手
书家人艮遇等说赠之其后程太中公知汉州大
夫公时为邑西川又得交伊川兄弟间手笔相问
往往皆在正每见王君必悉意咨恳属以访求周
程诸先生手迹庆元二年正月四日王君忽自山
卷八十四 第 8b 页 WYG1145-0749b.png

订殆先生入蜀时笔也大夫公集以为日记册此
版起六月终七月十六日内载王氏父子吕氏兄
弟迁擢盖熙宁间日报作细字背面皆满先生字
处阙之独得不谩又问濂溪书曰亡矣正且悲且
喜谓王君曰正不敏读诸先生
道今十年馀矣每见当时一事一物如南国之棠
曲阜之履旁皇不忍去之也今此纸幸脱于败烂
卷八十四 第 9a 页 WYG1145-0749c.png

安知叔孙武叔辈见之不遂投之水火耶为我谢
傅君正奉藏之俾勿坏其年秋傅君来言曰先生
之书谨如命大夫公讳耆字伯寿名在元符党籍
光字用之世垕字叔载后学乐活度正谨书
傅君周旋周程师弟子间知所主友而伊川先生手刺
谒谢为礼亦恭则其人之贤不问可知度君求访之勤
意欲甚美濂溪先生往还遗迹计其族姻闾里之间犹
卷八十四 第 9b 页 WYG1145-0749d.png

亭诗其卒章曰井不忍废囿不忍荒呜呼正学其何可
忘然则熹之
益勉之哉庆元丁巳七月二十二日朱熹书
跋张敬夫与冯公帖
此张敬夫与缙云冯当可书也味其词意知其一时家
庭之间定省从容未尝食息不在中原之复令人感慨
不已冯公独不及识然尝见故端殿汪公甚推重之近
卷八十四 第 10a 页 WYG1145-0750a.png

谓建极者明禹箕之传破诸儒之陋乃适与鄙意合尤
恨不得一见其面目而听其话言也庆元丁巳七月二
十五日新安朱熹书于建安坤峡之野店
跋孔君家藏唐诰
阙里裔孙孔仲良以乡贡明经仕唐正元大和间至莆
田
之友括苍吴任授室其门间以其家所藏告身家牒世
卷八十四 第 10b 页 WYG1145-0750b.png

讳独曾祖文整名见谱中乃袭文宣王齐卿之别子而
齐卿实先圣第三十有七世孙也考之元丰版本袭封
家谱皆合推而下之得莆田令君则为第四十有一世
矣牒颇残缺无州里而以洪州之印款其缝视其告则
以为泗州连水县临淮乡进贤里人岂其寓于洪耶告
身凡七通其二为令君之父丞公所历南顿溧水二县
尉其五为令君明经冬集全椒尉青阳丞及莆田考课
卷八十四 第 11a 页 WYG1145-0750c.png

传九世矣熹得其书审订不谬乃以告于莆守傅侯自
得令丘君铎请得更其版籍为至
世孙孔宜户二公欣然许诺即施行之时绍兴二十五
年乙亥岁也后二十有六年宜之子幼夏乃以乡举试
礼部又数年知县事廖德明为摹刻其告于县斋然其
跋语以令君为三十八世则为小差幼夏以其墨本来
因记旧事辄为书之且使摹其家谱世谱及南顿溧水
卷八十四 第 11b 页 WYG1145-0750d.png

云庆元丁巳中秋日朝奉大夫朱熹书
跋孔毅夫谈苑
孔毅夫谈苑清江张元德藏其手稿然多是抄取江邻
几嘉祐杂志中语此本方是一传以失校已多脱误又
世传孔书有珩璜新论者多是类集古今事实之近似
者而一本附记近世见闻数十事自赵献公以下无不
遭其诋毁
卷八十四 第 12a 页 WYG1145-0751a.png

巳八月晦翁
跋十七帖
官本法帖号为佳玩然其真伪已混殽矣如刘次庄有
能书名其所刻本亦有中分一字半居前行之底半处
后行之颠者极为可笑唯此十七帖相传真的当时虽
已入官帖卷中而元本故在人间得不殽乱此本马庄
甫所摹刻也玩其笔意从容衍裕而气象超然不与法
卷八十四 第 12b 页 WYG1145-0751b.png

家者流虽知其美而未必知其所以美也书词问讯蜀
道山川人物屋宇图画至纤至悉盖深有意于游览而
竟不遂岂所谓不朽之盛事信难偶耶因念顷年庐阜
终更诸公议遣使蜀而
中寝然东留讫无补报而徒失西游之便每以为恨今
观此帖重以慨然又念仙游之日远无复有意于人世
也熹记
卷八十四 第 13a 页 WYG1145-0751c.png

杜陵此歌豪宕奇崛诗流少及之者顾其卒章叹老嗟
卑则志亦陋矣人可以不闻道哉
跋李伯时马
观龙眠飞骑图及读延之廷秀大防三君子佳句因思
法云秀公语尤物移人甚可畏也庆元三年孟冬八日
朱熹仲晦父
跋东坡书李杜诸公诗
卷八十四 第 13b 页 WYG1145-0751d.png

人
中间八句道子胥屈原陆机李斯事者此老不应有所
遗忘意其删去必当有说老翁并诗在老苏送蜀僧去
尘之前必非他人之作然不见于嘉祐集亦不省其何
说也彼欲并中老翁改颜易服不使人知而后篇遽有
嫌瘦废弹之叹何耶然其言怨而不怒独百世以俟后
贤而不惑则其用意亦远矣哉庆元丁巳十月丁丑新
卷八十四 第 14a 页 WYG1145-0752a.png

跋杜祁公与欧阳文忠公帖
杜公以草书名家而其楷法清劲亦自可爱谛玩心画
如见其人庆元丁巳十月丁丑新安朱熹观
跋东方朔画赞
槩与贺捷表曹娥碑相似不知何人所刻石在何处是
可宝也朱熹仲晦父
卷八十四 第 14b 页 WYG1145-0752b.png

蔡公大字盖多见之其行笔结体往往不同岂以年岁
有蚤晚功力有浅深故耶岩壑老人多见法书笔法高
妙独称此为劲健奇作当非虚语庆元三年十月戊寅
朱熹
岩壑再题势若飞动可见字随年长也
跋吴道子画
顷年见张敬夫家藏吴画昊天观壁草卷与此绝相类
卷八十四 第 15a 页 WYG1145-0752c.png

足处应亦是草本也张氏所藏本出长安安氏后有张
芸叟题
临安之火今不知其存亡而此卷断裂之馀所谓天龙
八部者亦不免为焦头烂额之客岂三灾厄会仙圣所
不能逃耶是可笑也吴笔之妙冠绝古今盖所谓不思
不勉而从容中道者兹其所以为画圣与季路所藏法
书名画甚富计无出其右者既以得观为幸因记岁月
卷八十四 第 15b 页 WYG1145-0752d.png

襄阳张舍人笔法出其家存诚子先君子甚爱之
而世莫之贵也因览遗墨不胜悲叹熹谨书
跋欧阳文忠公与刘侍读帖
欧阳公与刘侍读尺牍一卷汪季路持以见示因得窃
观前辈之笑谈风味于此犹可想见其彷佛然当是时
朝廷
有薄恶之叹盖其所不可及者独有嫉善之言不胜公
卷八十四 第 16a 页 WYG1145-0753a.png

路其谨藏之庆元三年十月己卯书
跋旧石本乐毅论
沈存中笔谈云皇祐中尝于高绅之子钱塘主簿安世
家见此石后十馀年安世在苏州石已破为数片以铁
束之后安世死石不知所在或云苏州一富家得之亦
不复见存中所记与欧阳公不同如此延之所谓锡山
徐氏者岂又得之苏州富家耶延之又谓损泐模糊则
卷八十四 第 16b 页 WYG1145-0753b.png

文又不知所自来顷年曾于折子明家见其所藏旧本
笔意绝类徐季海
己卯朱熹
跋东坡祭范蜀公文
汪季路所藏苏文忠公祭范忠文公文稿庆元丁巳十
月己卯朱熹观于考亭溪居
跋富文忠公与洛尹帖
卷八十四 第 17a 页 WYG1145-0753c.png

年公自河阳被召入京以病请汝而归过洛少留连遭
三丧赴汝后又一遭丧(劄子云丧骨/肉大小四口)是时李以天章阁
待制知河南府营奉应天会圣两神御殿故此一帖自
言附庸悲恼而赞李二役毕工者为第一公既至汝神
庙遣中贵人冯宗道挟太医陈易简来治足疾故此一
帖言中珰太医者为第二移囚不知何事冯来恐亦即
宗道也故此帖为
卷八十四 第 17b 页 WYG1145-0753d.png

司使进龙直再尹洛故此帖致贺始称龙图给事者为
第五四年公在亳州坐不散青苗罢归洛未至改判汝
州故此一帖言近赴小邑胜于穷坐里闾且感君相厚
恩而恨不得时奉谈笑者为第六公至汝不久即请归
洛故此一帖言择日就第者为第七既而告老遂以司
空使相致仕故此一帖答其封示单报者为第八凡十
三帖其岁月先后可考者如此其馀似亦皆是在洛时
卷八十四 第 18a 页 WYG1145-0754a.png

厚矣而其后李因奉行免役之令乃籍公户使出泉同
于编氓以媚用事者小人观时徇势反覆异态何世无
之览此卷者可为发一大笑也庆元丁巳十月庚
熹
跋韩魏公与欧阳文忠公帖
张敬夫尝言平生所见王荆公书皆如大忙中写不知
公安得有如许忙事此虽戏言然实切中其病今观此
卷八十四 第 18b 页 WYG1145-0754b.png

谨重略与此同未尝一笔作行草势盖其胸中安静详
密雍容和豫故无顷刻忙时亦无纤芥忙意与荆公之
躁扰急迫正相反也书札细事而于人之德性其相关
有如此者熹于是窃有警焉因识其语于左方庆元丁
巳十月庚辰朱熹
跋朱希真所书道德经
岩壑老人小楷道德经二篇精妙醇古近世楷法如陈
卷八十四 第 19a 页 WYG1145-0754c.png

典引
盲不得尽见其妙处把玩不足因记其后而归之季路
能攻石传刻以与好事者共之即大幸盖此书难得善
本读此数章似少讹谬又为可传也庆元丁巳十月庚
辰云台子私记
如俨若客语意最精今本多误作容殊失本指此
本为不误也
卷八十四 第 19b 页 WYG1145-0754d.png

赵清献公之为人公忠孝慈表里洞彻固所谓无间然
者然其晚岁学浮屠法自谓有得故于兄弟族姻之间
无不以是勉之前后见其家间手帖多矣如此卷称其
弟心已明莹见性复元教其侄以不失正念要使纯一
不杂又教以公私谨畏践履不失便是初心佛事且引
古人二业清
则与今之学佛者大言滔天而身心颠倒不堪著眼者
卷八十四 第 20a 页 WYG1145-0755a.png

有可观也予是以表而出之庆元丁巳十月十一日庚
辰朱熹书
跋汤叔雅墨梅
墨梅诗自陈简斋以来类以白黑相形逮其末流几若
禅家五位正偏图一矣故汤君始出新意为倒晕素质
以反之而伯谟因有冰雪生面之句也然白黑未分时
一句毕竟未曾道著诗社高人试各为下一转语看汤
卷八十四 第 20b 页 WYG1145-0755b.png

也观其蕴藉敷腴诚有青于蓝者特未知其豪爽超拔
之韵视牢之为何如尔病眼眵昏不能覈论故愿与诸
君评之戊午三月
跋王信臣行实
庆元纪号之初余友吕子约谪居庐陵间遣询其动息
子约报书具言罪大责轻念咎之馀复何所道独所寓
居得王氏别馆有台榭花木之胜而江山云物晨夕万
卷八十四 第 21a 页 WYG1145-0755c.png

人以为好贤乐善所交尽其乡之名公卿才大夫又能
同其忧乐不随世俗为俛仰既又以书来称王君之子
岘为方有意于学谓余当有以告语之者岘亦以书来
贽甚勤余读之信子约之言不诬也无几时子约内徙
高安以卒而岘亦以王君之没来赴且述其事状一通
而以铭墓为请余病疾久废笔研既吊且谢不能而岘
请益坚乃记其后而归之
卷八十四 第 21b 页 WYG1145-0755d.png

老人朱熹仲晦父书
跋程沙随帖
离骚九章云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说文欸
应也亚改切又焉开切史记范增撞破玉斗曰唉说文
唉应也乌开切二字音义并同如叹与叹欬与咳实一
字耳其声则皆楚语也故元次山有欸乃曲而柳诗亦
用此二字皆湘楚间作柳文旧本作霭袄音上字正协
卷八十四 第 22a 页 WYG1145-0756a.png

一其说盖与说文不异但乃字之读如袄者未有考耳
近世乃有倒读之者又或写欸为款则其误益甚矣(欸/乃)
(歌/)○唐肃宗中兴之业上比汉东京固有愧而下方晋
元帝则有馀矣故许右
然元次山之词歌功而不颂德则岂可谓无意也哉至
山谷之诗推见至隐以明君臣父子之训是乃万世不
可易之大防与一时谋利计功之言益不可同年而语
卷八十四 第 22b 页 WYG1145-0756b.png

公所不道直可付一笑云(语溪/诗)○颜公刚毅忠烈得之
天资与其学之不纯而谄道佞佛自不相掩有志于道
者师其所当师而戒其所可戒可也浅闻卑论易以溺
人不足为法览者详之(麻姑/山诗)○余少尝学书而病于腕
弱不能立笔遂绝去不复为今观沙随程丈此卷饶娥
一纸盖有意于黄绢之碑者亦可爱也饶娥故居小庙
在乐平县东二十馀里余尝特往沃茗酹之䨥阙已不
卷八十四 第 23a 页 WYG1145-0756c.png

六七章为本经其后乃传文然皆齐鲁间陋儒纂取左
氏诸书之语为之至有全然不成文理处传者又颇失
其次第殊非大学中庸二传之俦也程丈报书云吾尝
闻之玉山汪公亦若吾子之言是也今览其手书遗论
因记其语于后云(孝经/论)
庆元戊午十一月二十六日刘用之为刘伯醇携
卷八十四 第 23b 页 WYG1145-0756d.png

书钓台壁间何人所题后(此词实亦/先生所作)
不见严夫子寂寞富春山空留千丈危石高出暮云
端想象羊裘披了一笑两忘身世来插钓鱼竿肯似
林间翮飞倦始知还中兴主功业就鬓毛斑驱驰一
世人物
放去任疏顽爽气动星斗终古照林峦
顷年屡过七里滩见壁间有胡明仲丈题字刻石拈出
卷八十四 第 24a 页 WYG1145-0757a.png

娑太息也然亦不能尽记其语后数十年再过因觅其
石则已不复存意或者恶闻而毁灭之也独一老僧年
八十馀能诵其词甚习为予道之俾书之册比予未久
而还则亦为好事者裂去矣因览两峰赵叟醉笔钓台
乐府偶记向所尝见一词正与同调并感胡公旧语聊
为书此庆元己未人日云谷老人云
钓台故有范公记文词义甚伟后人不容复措手矣中
卷八十四 第 24b 页 WYG1145-0757b.png

以羊
不知此石尚存否也近年乃有作记力辨严公非诡激
素隐者盖邵康节作安乐窝中好打乖诗明道程先生
和之曰时止时行皆有命先生不是打乖人而康节又
复之乃有安知不是打乖人之句此言有味也使严公
而可作当为此发一大笑云
跋吕氏岁时杂记
卷八十四 第 25a 页 WYG1145-0757c.png

之所叹窃亦深有感焉又意公之为此亦前贤集录方
书之遗意也然则后之君子又将有感于余言也夫庆
元己未二月辛巳新安朱熹书
跋张安国帖
人用笔意使其老寿更加学力当益奇伟建阳张大夫
珍藏此纸间以视予展玩恍然如接谈笑书其后而归
卷八十四 第 25b 页 WYG1145-0757d.png

跋山谷宜州帖
山谷宜州书最为老笔自不当以工拙论但追想一时
忠贤流落为可叹耳云谷老人因览窃识庆元己未三
月八日
跋米元章下蜀江山图
米老下蜀江山尝见数本大略相似当是此老胸中丘
壑最殊胜处时一吐出以寄真赏耳苏丈粹中鉴赏既
卷八十四 第 26a 页 WYG1145-0758a.png

己未三
跋蔡端明帖
蔡公书备众体此卷评书一纸独有欧虞笔意甚可爱
也庆元己未三月八日云谷老人观县大夫张侯所藏
为识其后
跋欧阳文忠公帖
欧阳文忠公与蔡忠惠公手帖前辈交情笃厚语意真
卷八十四 第 26b 页 WYG1145-0758b.png

跋东坡帖
东坡笔力雄健不能居人后故其临帖物色牝牡不复
可以形似校量而其英风逸韵高视古人未知其孰为
后先也成都讲堂画象一帖盖屡见之故是右军得意
之笔岂
仲晦父观永福张氏所藏墨迹叹赏不足因记其左方
跋曾南丰帖
卷八十四 第 27a 页 WYG1145-0758c.png

以才力浅短不能遂其所愿今五十年乃得见其遗墨
简严静重盖亦如其为文也庆元己未三月八日
跋彭监丞集
余顷使浙东时诸郡民以保伍之役不便相与自言者
众独台之临海为无有问其故则曰前此县令彭君视
其聚落之贫富而稍正定其疆理使贫里得免频役之
苦以故皆乐趋事无所为诉余念聚落贫富之不均最
卷八十四 第 27b 页 WYG1145-0758d.png

不通今彭君
谓得法外意矣间颇推其法于他郡县人果皆以为便
后以按事至台留甚久闻临海士民称彭君之政不容
口曰吾邑数年之前唯颜侍郎度为有去思而近岁乃
得彭君其惠爱恻怛酷相似而综理详密殆过之既又
得其所为户口财赋之书读之益知彭君之志不但为
百里规模而已也然余自是罢归不复出者累年亦闻
卷八十四 第 28a 页 WYG1145-0759a.png

恨也庆元己未君之中表林生补持此集及叶卿所撰
墓铭过余三复感叹因书畴昔所闻以附焉以为有志
于民者尚有取也三月丁丑既望新安朱熹
跋刘司理行实
尚愈坚察其居家孝友交朋友信实临事谨畏不敢畔
绳墨知其教习之有素也一日出友人赵君昌父所状
卷八十四 第 28b 页 WYG1145-0759b.png

有以信余所知之不谬矣然余久以疾病忧畏不能文
比年以来所辞且十数家以故虽知刘君之贤而不能
有以少答二生之意独识其后而归之后有君子尚有
以识此心也虽然二生勉旃尊闻行知而有以卒就其
德业则所以显扬其亲者于是为大铭之有无初不足
为重轻也庆元己未四月乙酉新安朱熹书
跋家藏刘病翁遗帖
卷八十四 第 29a 页 WYG1145-0759c.png

世
子获侍左右先生始亦但以举子见期而熹窃窥观见
其自为与所以教人者若不相似暇日僭有请焉先生
欣然嘉其有志始为开示为学门户朝夕诲诱亹亹不
倦其后先生属疾熹适行役在外亟归省问先生喜甚
顾而语曰病中无可与语幸吾子之来归也自是日奉
汤药先生所以教诏益详期许益重至为具道平生问
卷八十四 第 29b 页 WYG1145-0759d.png

不喜书常时诗文率多口占使诸生执笔独此与赠刘
致明丈长句皆手书之其意可见也(赠别诗有小几清/香慰临别极知了)
(了万缘轻之句子妷或恶其语之不祥者先生笑/曰此何足讳然亦为汝更之因别定为愁绝字)既又
发故箧得碎纸数十皆平日省躬自厉之言稍以先后
次为一篇命熹与同舍生黄铢笔
定数十字间不一日遂启手足诸子妷乃共发其先所
缄封遗书数幅皆熹未归时所留处画庶事遍及遗孤
卷八十四 第 30a 页 WYG1145-0760a.png

得泣受而宝藏之以至于今不敢失坠然而躬行不力
老大无成不能有以仰副当日付授之意抱此愧恨每
念将无以见先生于地下今病已力何所复云姑取遗
墨联为一编而序其本末以示子孙且以示诸同志使
于前修景行之懿知所跂慕而又视熹之慵惰亡闻以
为前车之戒也熹字元晦亦先生所命其祝词具在以
非临终手笔别附他卷先生没以绍兴十七年丁卯后
卷八十四 第 30b 页 WYG1145-0760b.png

跋病翁先生诗
徊馀音若可玩繁弦互相催不见理筝人遥知心
所怀宁悲旧宠弃岂念新期乖含情郁不发寄曲
宣馀哀一弹飞霜零再抚流光颓每恨听者稀银
甲生浮埃幽幽孤凤吟众鸟声难谐盛年嗟不偶
况乃容华衰道同符片诺志异劳事媒栖栖墙东
卷八十四 第 31a 页 WYG1145-0760c.png

此病翁先生少时所作闻筝诗也规模意态全是学文
选乐府诸篇不杂近世俗体故其气韵高古而音节华
畅一时辈流少能及之逮其晚岁笔力老健出入众作
自成一家则已稍变此体矣然余尝以为天下万事皆
有一定之法学之者须循序而渐进如学诗则且当以
此等为法庶几不失古人本分体制向后若能成就变
化固未易量然
卷八十四 第 31b 页 WYG1145-0760d.png

本旧法以终其身之为稳也李杜韩柳初亦皆学选诗
者然杜韩变多而柳李变少变不可学而不变可学故
自其变者而学之不若自其不变者而学之乃鲁男子
学柳下惠之意也呜呼学者其毋惑于不烦绳削之说
而轻为放肆以自欺也哉己未五月二十二日
书先吏部韦斋记铭并刘范二公帖后
右剑浦罗先生仲素为先君子作韦斋记而沙阳曹丈
卷八十四 第 32a 页 WYG1145-0761a.png

之意不唯自警乃其所以垂裕后人者盖亦至深至厚
而无以加而熹践修不谨陷身危辱今病且死大惧无
以奉慈颜
使永永奉承不至失坠庶几得以少伸省愆念咎之万
一其横渠西铭寔外舅草堂刘先生所授首尾有先生
手笔二十字造字祝辞病翁刘先生所作及秘阁范公
手帖今皆以附于后三公皆先君子执友其所以教熹
卷八十四 第 32b 页 WYG1145-0761b.png

书先吏部与净悟书后
某启比获从容良慰北岩重勤远出伏暑中时得
雨法体多福安下处未欲遽以干人须决成入城
即自有书信去城中数日人事纷纭归来静坐累
日意绪始复旧云监寺不别书空石斗一枚付去
人谢谏去若借得两人即分付两笼令共舁来不
然即且取古
卷八十四 第 33a 页 WYG1145-0761c.png

老净悟见世美兄弟致意城中滚滚不款未及为
书
先君子少日喜与物外高人往还而于净悟师为尤厚
后尝为记尊胜佛殿今刻石具在可考也净悟建阳后
山人晚自尊胜退居南山云际院一室翛然禅定之馀
礼佛以百万计年过八十目光炯然非常僧也常为余
道富文忠赵清献学佛事其言收敛确实无近世衲僧
卷八十四 第 33b 页 WYG1145-0761d.png

林生蒙正持此卷来捧玩手泽不胜悲感因为略记其
本末云庆元己未六月既望云谷朱熹谨书
跋德本所藏南轩主一箴
为剩语如其不然则言愈多心愈杂而所以病乎敬者
益深矣诵敬夫之箴者要当以识此意云庆元己未初
伏云谷老人书
卷八十四 第 34a 页 WYG1145-0762a.png

和中感秋作赋既发深省乃欲逃之曲蘖之间叔通以
硕果不食者厉之可谓得朋友之职矣顾予奸伪排摈
之馀何足知此二君子其相与切磋之时有以见警焉
则区区之望也庆元己未八月既望云谷老人书
跋张以道家藏东坡枯木怪石
苏公此纸出于一时滑稽诙笑之馀初不经意而其傲
风霆阅古今之气犹足以想见其人也以道东西南北
卷八十四 第 34b 页 WYG1145-0762b.png

且不以视王公贵人而独以誇于畸人逐客则又有不
可晓者云谷老人因览为识时庆元己未仲秋既望
愚叟之墓已有宿草矣抚玩遗墨相视感慨泫然
久之若归羌庐以视西坡当同此叹也(愚叟谓吕/子约晚谪)
(高安寓大愚寺自号大/愚老叟西坡谓黄商伯)
跋刘子勉行状
余自为童子时得见大夫公于病翁先生之侧闻其自
卷八十四 第 35a 页 WYG1145-0762c.png

后因葬亲于公之乡始得从公游好款密见公居家居
乡言行之详及闻其所以施于官政者表里殚尽莫非
忠厚信实慈惠恭俭之意于是始益心服其为人及公
之没其诸子
之疾不遑序次然三复其文而参以平生所闻见盖无
一词之非实也顾念岁月逾迈后生之及见前辈者日
加少而俗愈媮也为之太息而识其后云新安朱熹书
卷八十四 第 35b 页 WYG1145-0762d.png

吉水乡贡周君诉牒七通其家宝藏阅八世馀二百年
矣览者不暇寻其端原一旦丞相益国公表而出之为
之稽考岁年推校事实上及正朔名讳至纤至悉于是
周君之事得以备见其本末其后之人可以益严奉守
而无所事于他求矣而其孙洽乃遍以属其乡党知名
之士悉使赞述而揄扬之是则已病于赘而意犹未已
又复不远千里夤缘绍介以诿于余此其为赘岂不又
卷八十四 第 36a 页 WYG1145-0763a.png

书此以谂焉生其持归杜门读书求其所未学者以继
乃祖之业毋庸复尔奔走请谒而求无所用之跋语以
老岁月为也噫若余之言固亦无所用者然使生因是
而有发焉则犹足为有用也夫庆元己未三月甲子新
安朱熹
跋山谷草书千文
李端叔崇宁三年八月一日题云绍圣中诏元祐
卷八十四 第 36b 页 WYG1145-0763b.png

鲁直随问为报弗隐弗惧一时栗然知其非儒生
文士而已也
绍圣史祸诸公置对之辞今皆不见于文集独尝于苏
魏公家得陆左丞画一数条皆诋元祐语也其间记黄
太史
争辨甚苦至曰审如公意则此为佞史矣是时陆为官
长以是其事竟不得书而黄公犹不免于后咎然而后
卷八十四 第 37a 页 WYG1145-0763c.png

世是亦有天意矣惜乎秉史笔者不能表而出之以信
来世而顾独称其词笔以为盛美因观此卷李端叔跋
语为之感慨太息辄记其后若其书法则世之有鉴赏
者自能言之故不复及云庆元己未十一月既望云谷
老人朱熹记
跋陈光泽家藏东坡竹石
东坡老人英秀后凋之操坚确不移之姿竹君石友庶
卷八十四 第 37b 页 WYG1145-0763d.png

跋陈大夫诗
欿然常若有所不足所以善日消而恶日长卒以陷溺
于利欲之横流而不自知也大夫陈公廉靖自守不肯
屈意权门宁俯首于下寮终身而不悔比其晚岁仅以
年劳得官其世而所以省身知足之意见于短章者乃
如此其志念之所存与庸者远矣呜呼子孙之贤其亦
卷八十四 第 38a 页 WYG1145-0764a.png

识
跋进贤傅君行实
从政进贤傅君既没将葬其子修抱其行实一通不远
千里辱以顾予流涕言曰先人蚤岁有志功名之会中
间不幸遭罹国难盖尝解儒服以事戎行实从宣抚岳
公转战许洛之间屡以捷告上功未报而南北通和岳
公遂罹谗
卷八十四 第 38b 页 WYG1145-0764b.png

诗以自排适倏然不知其身之老也晚值庆恩三蒙锡
命之宠遂易文阶老寿康宁闾里嗟叹今者不幸至于
大故不肖之孤衔哀忍死以奉窀穸之事既有期矣顾
恨未得当世之大人君子发其

以覆沾其后嗣是以匍匐而来再拜以请于执事惟公
幸哀而与之铭则死者有知亦无恨于泉下矣予视其
冠屦应礼而戚容与之称言词恳悫情旨酸辛为恻然
卷八十四 第 39a 页 WYG1145-0764c.png

识傅君而于此得其为人顾念罪戾之馀言语不足以
取重当世而疾病摧颓意绪荒忽亦无复心力可以治
笔研作文词矣特以其远来泣请之哀不
因为书此于行状之后使并以视来者云庆元己未十
一月辛丑新安朱熹书
跋大父承事府君行状
右先大父赠承事郎府君行状先君太史吏部赠通议
卷八十四 第 39b 页 WYG1145-0764d.png

及砻石而群盗蜂起文书散逸于今仅存半稿不可复
刻矣熹窃惟念吾家自歙入闽而府君始葬于此不可
使后之子孙不知其时世岁月与其所以积德垂庆开
祐后人之深意敬立石表刻状下方立于墓左先世坟
庐在婺源者及祖妣孺人以下别葬所在亦具刻于碑
阴使来者有考焉卢君字师予老儒博学清谨有驯行
定宅者弋阳金生字确然亦廉节士颇通方外之学姓
卷八十四 第 40a 页 WYG1145-0765a.png

谨记
跋杨子直所赋王才臣绝句
王摩诘辋川漆园诗云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偶寄
一微官婆娑数株树余深爱之而以语人辄无解余意
者今读子直此诗而于南谷之篇窃有感焉因识其后
复以寄才臣果以为何如也庆元庚申正月二十八日
晦翁书
卷八十四 第 40b 页 WYG1145-0765b.png

朝雾如沐
跋黄壶隐所藏师说
旰江黄楠达材以其先君子壶隐居士手抄此册见示
乃熹昔年所受师说手书居前记录在后伏读愀然如
复得侍坐左右而闻其绪言也顾恨慵惰不能拳拳服
膺以报
微之意三复以还不胜悚愧然观壶隐好学自强乐善
卷八十四 第 41a 页 WYG1145-0765c.png

存矣因窃记其后而归之达材昆弟其亦宝藏敬守精
究而勉学焉以无忘前人之训庆元庚申二月八日新
安朱熹谨书
跋袁州萍乡县社仓记
萍乡胡君安之来学于余一日致其乡人士君子之意
欲余为之记其社仓之役及扣其详则出是书一卷曰
此邑士钟君咏之所为也是仓之成钟君及彭君公脩
卷八十四 第 41b 页 WYG1145-0765d.png

能述以文也因念绍熙甲寅之岁赴镇长沙道出兹邑
邑之士子导余以观于其学而请记之及行堂序间则
既有亡友刘君
哉乎子澄之言也诸君日诵而时省之则亦无以余言
为矣即谢去不敢为而诸生至今犹有望于余也矧曰
是仓之成既出钟君之手而此文又出其笔则亦何以
异于学之有记而复何待于余言哉又况天下之事是
卷八十四 第 42a 页 WYG1145-0766a.png

可常者顾余之衰谢沦落徒足以为是仓之累而不足
以增其重诸君亦何所赖而求之若是其勤耶为诸君
计莫若具刻钟君之记以示后人使读之者有以知其
成之之不易如此而不忍坏焉斯亦足矣胡君告归因
跋其尾以授之且以寄谢庠序诸君使毋忘子澄之教
也庆元庚申二月辛巳春分晦庵病叟朱熹书
卷八十四 第 42b 页 WYG1145-0766b.png

叟先辈书两纸词意超然笔势飞动观者尚或疑之余
亦不能辨也今观作肃所藏源流有自而二公赏识又
如此其亦可以无疑矣五月朔日朱熹云
跋章国华所集注杜诗
章国华过予山间出所集注杜诗示予其用力勤矣然
其所引东坡事实者非苏公作闻之长老乃闽中郑昂
尚明伪为之所引事皆无根据反用杜诗见句增减为
卷八十四 第 43a 页 WYG1145-0766c.png

次者旧尝考之知其决非苏公书也况杜诗佳处有在
用事造语之外者唯其虚心讽咏乃能见之国华更以
予言求之虽以
题林汝器论语集说后
友人范百崇尝为予言语孟圣贤之言本自平易又有
诸先生相为发明义理昭著如日星然学者体味于心
念念不已自然血脉通贯无所底滞然后可言有益于
卷八十四 第 43b 页 WYG1145-0766d.png

浅焉耳予爱其言因书于林汝器所编论语说后汝器
以此说验之则其所编之是非得失当自见矣
题李太白诗
世道日交丧浇风变淳原不求桂树枝反栖恶木
根所以桃李树吐华竟不言大运有兴没群动若
飞奔归来广成子去入无穷门
卷八十四 第 44a 页 WYG1145-0767a.png

之何曾梦见他脚板耶
书周易参同契考异后
右周易参同契魏伯阳所作魏君后汉人篇题盖放纬
书之目词韵皆古奥雅难通读者浅闻妄辄更改故比
他书尤多舛误今合诸本更相雠正其间尚多疑晦未
能尽祛姑据所知写成定本其诸同异因悉存之以备
参订云
卷八十四 第 44b 页 WYG1145-0767b.png

礼不著嫁母之服而律令有之或者疑其不同以予考
之礼于嫁母虽不言亲而独言继又著出母之服焉皆
举轻
之意初不殊也又于为父后者但言出母之无服而不
及嫁母是亦举轻以别重而见嫁母之犹应有服也余
观余正父之所辨贡士之妾母虽非父卒子幼而更嫁
然无七出之罪而其去也有故则其实乃嫁母而非出
卷八十四 第 45a 页 WYG1145-0767c.png

无服而正父之辨之也亦唯此二者之为急耳今乃独
有是嫁母也之一言而不论其所以不为出而犹有服
者顾反题其篇端曰不养出母又但论其与古之出母
者不同而不可从于不丧之文则亦自相矛盾而反以
證成令尹之误说矣予惧夫览者之不能无疑故书此
以质焉(正父虽不能深明其不为出母然亦不敢正以/出母目之但篇末一处有不养出母字而自改)
(出字为生字亦可见其大指之/所在矣但少著力分明说破耳)抑正
卷八十四 第 45b 页 WYG1145-0767d.png

父为之筑庙于家门之外使其子祀之而妻不敢与焉
说者以为恩虽至亲族已绝矣夫不可二故也此则是
嫁母者生不可以入于庙死不可以祔于庙而亦不可
以养于家矣为之子者率其妇子就母之家或舍其侧
而养之则于礼也其节矣乎或曰此为母之有家者言
之则可矣不幸而无以为家则如之何筑室于外可也
书张伯和诗词后
卷八十四 第 46a 页 WYG1145-0768a.png

之使人奋然有擒灭雠寇扫清中原之意淳熙庚子刻
置南康军之武观以示文武吏士
跋徐骑省所篆项王亭赋后
姿媚意态其为老笔亡疑淳熙辛丑仲冬乙酉新安朱
熹观汪伯时所藏于西安浮石舟中
跋兰亭叙
卷八十四 第 46b 页 WYG1145-0768b.png

疑论余乃安敢复措说于其间但味务观之言亦复慨
然有楚囚之叹耳朱熹
跋汪季路所藏其外祖湍石喻公所书文中子
言行卷后
玉泉喻公手书王文中子言行以授其外孙其可谓不
言之教矣后学朱熹敬观淳熙壬寅十二月庚申
跋泰山秦篆谱
卷八十四 第 47a 页 WYG1145-0768c.png

阅其先世所藏法书古刻及近世诸公往来书帖竟日
不能遍因出泰山秦篆谱曰此虽墨本然旧藏仅存此
纸顷岁有欲取以入石者顾手泽所在不忍坏遂已独
学易养性二篇乃重刻本因取以见遗予受藏之后累
年乃得篆谱新本于汪季路不知其何从得本以刻也
因合二书通为一卷追省前事如宿昔也刘丈多闻彊
记清贫苦节少仕州县遇熙丰故家子孙辄引避饘粥
卷八十四 第 47b 页 WYG1145-0768d.png

往事滚滚不休气貌醇古自然有前辈风度今不复有
斯人矣去岁守潭俯仰昔游几阅一世刘丈与敬夫逝
去皆已久而刘氏子妷无欲无咎独能闭门忍穷谨守
家法又足令人感慨太息云明
五月丁未病中读养性语因记其后
跋蔡藻笔后
蔡藻造笔能书者识之此故沅州吕使君语也因试其
卷八十四 第 48a 页 WYG1145-0769a.png

丙辰冬至前五日晦翁书
题袁机仲所校参同契后
予顷年经行顺昌憩筼筜铺见有题煌煌灵芝一年三
秀予独何为有志不就之语于壁间者三复其词而悲
之不知题者何人适与予意会也庆元丁巳八月七日
再过其处旧题固不复见而屈指岁月忽忽馀四十年
此志真不就矣道间偶读此书并感前事戏题绝句鼎
卷八十四 第 48b 页 WYG1145-0769b.png

叹筼筜壁上诗晦翁
跋周益公杨诚斋送甘叔怀诗文卷后
退傅精勤小物无有入于无间老监纵横妙用诸相即
是非相且道二公用处是同是别叔怀于此卷中直下
荐得不妨奇特如或未然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
汝道庆元己未四月甲申朱熹
跋陈刚中帖
卷八十四 第 49a 页 WYG1145-0769c.png

余使题于后顾熹复何能有所发明但计绍兴庚申距
今己未六甲五子适一周矣胡陈虽死尚有生气而彼
纷纷者果安在哉嗟叹不足姑窃识其左方十月甲子
云谷老人
记游南康庐山
晦翁与程正思丁复之黄直卿俱来览观江山之胜乐
之忘归时淳熙己亥重午日翁子在甥魏恪侍行
卷八十四 第 49b 页 WYG1145-0769d.png

淳熙八年岁在辛丑夏四月六日后学朱熹张扬卿王
沅周颐林用中陈祖永许子春王□余隅陈士直张彦
先黄干敬再拜于濂溪先生书堂下惟先生承天畀系
道统所以建端垂绪启佑于我后之人者厥初罔不在
斯堂用咸叹慕低回弗忍去熹乃复出所诵说先生太
极图赞其义以晓众咸曰休哉退先生之曾孙正卿彦
卿玄孙涛设馔光风霁月亭祁真卿吴兼善僧志南与
卷八十四 第 50a 页 WYG1145-0770a.png

淳熙辛丑秋七月癸未朱仲晦父刘彦集敬父平父黄
德远方伯休陈彦忠来游密庵仲晦父之子塾在彦集
之子瑾平父子侄学雅学文学古学博学裘侍向夕冒
大雨涉重涧登昼寒亭观瀑布壮甚明日仲晦父复与
彦集平父步自野鹤亭下寻涧底得水石佳处三四规
筑亭以临之而陈力就深父继至见之欣然许相其役
卷八十四 第 50b 页 WYG1145-0770b.png

以崇山峻岭茂林脩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分韵赋诗
明日复循涧疏理泉石饮罢而还道人宗慧宗归有约
不至
晦庵集卷八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