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四 第 1a 页 WYG1145-0215a.png

晦庵集卷六十四 宋 朱子 撰
书(知旧门人问答/)
答
闻名愿见为日久矣兹辱枉顾乃遂夙心慰幸可量别
后又承惠问并示武夷佳句获闻于役之暇不废山水
之娱赋咏从容曲尽佳致尤以为喜比想已还官次久
矣霜寒之后继以暄暖谅惟幕府有相起处多福熹衰
卷六十四 第 1b 页 WYG1145-0215b.png

经由以此不得敬谒然闻其宽和尽下想于贤佐必知
所敬礼也昌父入城未归计必还此度岁矣偶便寓此
病躯惮于凭几口舌不谨幸深原照
答巩仲至
福足以为慰熹衰病拘挛日甚一日死生长短本所不
计但未死之前转动不得亦令人无况耳告老之章州
卷六十四 第 2a 页 WYG1145-0216a.png

无所复顾为此宿留令人腹烦耳枢帅经由不及一见
荷其答书之意甚勤继此未敢为问往来多能道其政
事之美而来书之所发明尤足起人意也子约子弟近
得书云岁前明招大火其柩几不免幸而获全却不知
其厚葬之说但得汪时发书似颇有所不快意不知曲
折如何也叔昌老不长进亦是前日向外意多脚根不
牢实耳轻弃箪瓢之句令人深省顾未知真乐所在则
卷六十四 第 2b 页 WYG1145-0216b.png

夷续诗读之无非向来经行所
之妙诗序纵横放肆多出前人未发之袐但诋江西而
进宛陵不能不骇俗听耳少时尝读梅诗亦知爱之而
于一时诸公所称道如河豚等篇有所未喻用此颇疑
张徐之论亦未为过至于寂寥短章闲暇萧散犹有魏
晋以前高风馀韵而不极力于当世之轨辙者则恐论
者有未尽察也不审贤者雅意谓何所录警策二卷者
卷六十四 第 3a 页 WYG1145-0216c.png

郎娘一一佳裕儿辈蒙问感感昌父昨日得书已到家
矣寄诗甚富孤瘦亦益甚矣宪台王干前日过此尝托
致区区今有一书与之烦为转达书中嘱渠一二事幸
为叩其可否以语直卿也
答巩仲至
和蕃府多馀体履佳适良以为慰录寄旧诗得以快读
卷六十四 第 3b 页 WYG1145-0216d.png

但梅诗之评未能尽解当俟得所集录始敢扣也张巨
山乃学魏晋六朝之作非宗江西者其诗闲澹高远恐
亦未可谓不深于诗者也坡公病李杜而推韦柳盖亦
自悔其平时之作而未能自拔者其言似亦有味不审
明者视之以为如何也无由面论临风快想因来更望
切磋究之老病久已无复此梦亦聊以暇日销忧耳告
老之章已上但已差晚为可恨故旧诸贤不得不任其
卷六十四 第 4a 页 WYG1145-0217a.png

哉然亦何可避也
答巩仲至
亲皆以垂念之故得以窃食益深感愧信后清和恭惟
幕府有相起处佳福所需恶语尤荷不鄙此于吾人岂
有所爱但近年此等一切废置向已许为放翁作老学
斋铭后亦不复敢著语高明应已默解不待缕缕自辨
卷六十四 第 4b 页 WYG1145-0217b.png

下之义理以开发其心之知识然后力行固守以终其
身而凡其见之言论措之事业者莫不由是以出初非
此外别有岐路可施功力以致文字之华靡事业之恢
宏也故易之文言于乾九三实明学之始终而其所谓
忠信所以进德者欲吾之心实明是理而真好恶之若
其好好色而恶恶臭也所谓脩辞立诚以居业者欲吾
之谨夫所发以致其实而尤先
卷六十四 第 5a 页 WYG1145-0217c.png

斋吾固未知其所谓然设若尽如文言之本指则犹恐
此事当在忠信进德之后而未可以遽及若如或者赋
诗之所咏叹则恐其于乾乾夕惕之意又益远而不相
似也鄙意于此深有所不能无疑者今虽不敢承命以
为记然念此事于人所关不细有不可以不之讲者故
敢私以为请幸试思之而还以一言判其是非焉至于
佳篇之贶则意益厚矣顾惟顿拙于此岂敢有所与三
卷六十四 第 5b 页 WYG1145-0217d.png

一之时亦尝间考诗之原委因知古今之诗凡有三变
盖自书传所记虞夏以来下及魏晋自为一等自晋宋
间颜谢以后下及唐初自为一等自沈宋以后定著律
诗下及
高下而法犹未变至律诗出而后诗之与法始皆大变
以至今日益巧益密而无复古人之风矣故尝妄欲抄
取经史诸书所载韵语下及文选汉魏古词以尽乎郭
卷六十四 第 6a 页 WYG1145-0218a.png

后以为诗之根本准则又于其下二等之中择其近于古
者各为一编以为之羽翼舆卫(且以李杜言之则如李/之古风五十首杜之秦)
(蜀纪行遣兴出塞潼关石濠夏日夏夜诸篇律诗则如/王维韦应物辈亦自有萧散之趣未至如今日之细碎)
(卑冗无/馀味也)其不合者则悉去之不使其接于吾之耳目而
入于吾之胸次要使方寸之中无一字世俗言语意思
则其为诗不期于高远而自高远矣然顾为学之务有
急于此者亦复自知材力短弱决不能追古人而与之
卷六十四 第 6b 页 WYG1145-0218b.png

此乎然感左右见顾之重若以为可语此者故聊复言
之恐或可以少助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之势也来喻所
云漱六艺之芳润以求真澹此诚极至之论然恐亦须
先识得古今体制雅俗乡背仍更洗涤得尽肠胃间夙
生荤血脂膏然后此语方有所措如其未然窃恐秽浊
为主芳润入不得也近世诗人正缘不曾透得此关而规
规于近局故其所就皆不满人意无足深论然就其中
卷六十四 第 7a 页 WYG1145-0218c.png

审其所去取又或未能尽合天下之公也此说甚长非
书可究他时或得面论庶几可尽但恐彼时且要结绝
修辞公案无暇可及此耳记文甚健说尽事理但恐亦
当更考欧曾遗法料简刮摩使其清明峻洁之中自有
雍容俯
易并反愧悚之深不审明者于意云何亦幸有以反覆
之也长溪王君之诗竟如何此有一黄子厚者其诗自
卷六十四 第 7b 页 WYG1145-0218d.png

仓出内讥察不谨狼狈忧郁以至于死甚可伤也放翁
诗书录寄幸甚此亦得其近书笔力愈精健顷尝忧其
迹太近能太高或为有力者所牵挽不得全此晚节计
今决可免矣此亦非细事也仙游之政无人肯为推出
此理势之常无足怪者况在渠家法又自不当计此耶
偶得浙漕去秋策问谩录去不知曾见之否清议固知
不可泯灭然能出此亦不易也熹病益甚跬步不能自
卷六十四 第 8a 页 WYG1145-0219a.png

之请前月初间附便以行至今寂然未
人迟滞不达设更淹留当自有台劾施行不待催督矣
答巩仲至
久不闻问良以乡往前日便中特承惠书具闻近况足
以为慰讯后剧暑恭惟幕府有相尊履佳福熹衰病沈
痼日甚一日告老之章且幸得请将谓世已相忘然犹
未脱谁何之域尸居馀气何足加念彼亦正自过虑也
卷六十四 第 8b 页 WYG1145-0219b.png

不得托名文集中耳修辞斋名本意乃如此然易之本
旨自有先后前书固已言之矣栗字再见虞书皆庄敬
谨严之意以是名斋非徒有取于木也扁榜便欲为书
偶数日臂痛不能运笔且当少须也说诗之谬甚愧率
尔然后来细读前后所
已自成一家之言矣岂当复有所措说于其间哉但来
书所论平淡二字误尽天下诗人恐非至当之言而明
卷六十四 第 9a 页 WYG1145-0219c.png

岂有意于平淡哉但对今之狂怪雕锼神头鬼面则见
其平对今之肥腻腥臊酸咸苦涩则见其淡耳自有诗
之初以及魏晋作者非一而其高处无不出此左右固
自以为亦尝从头看得一过而谙其升降沿革矣则岂
不察如此者但恐如李汉所谓谓易以下为古文固以
为无所用于今世不若近体之可以悦人之观听以是
不免有是今非古之意遂不复有意于古人之高风远
卷六十四 第 9b 页 WYG1145-0219d.png

不平淡者得为纯古乎又谓水落石出自归此路则吾
之雅正者也鄙见如此幸试思之以为如何也荆公唐
选本非其用意处乃就宋次道家所有而因为点定耳
观其序引有费日力于此良可惜也之叹则可以见此
老之用心矣夫岂以区区掇拾唐人一言半句为述作
而必欲其无所遗哉且自今观之其所集录亦只前数
卷六十四 第 10a 页 WYG1145-0220a.png

意耳不知此说明者又以为如何也放翁近报亦已挂
冠盖自不得不尔近有人自日边来云今春议者欲起
洪景卢与此老付以史笔置局湖山以就閒旷已而当
路有忌之者其事遂寝今日此等好事亦做不得然在
此翁却且免得一番拖出来亦非细事前书盖已虑此
乃知人之所见有略同者或云
甚不易也得江西书云孙从之亦已物故人物𦕈然令
卷六十四 第 10b 页 WYG1145-0220b.png

烦为遣去似闻枢帅已有奉祠之命不知然否果尔必
送来因得过留为数日之款幸甚
答巩仲至
递中辱书获闻比日盛暑幕府优游起居超胜良以为
慰新诗见寄尤荷不鄙读之便觉乌石灵源去人不远
当此炎燠洒然如羾寒门而濯清风也记文更定庄重
详实足以传远悟老真不朽矣放翁笔力愈健但恨无
卷六十四 第 11a 页 WYG1145-0220c.png

涧等诗最是放不下者但其气格高远旨趣幽深故读
之者苦不甚觉此亦古今文字言语得失利病之所由
可不审哉景迂志
也气候不佳故旧中时复塌了一两人令人郁郁仲至
不谓乃能自立如此深可爱敬尤喜南涧之有后足强
人意也黄岩老中间过此亦尝相访惠诗一篇甚佳亦
见其刋行小集冠以诚斋之诗称其似萧东夫且谓东
卷六十四 第 11b 页 WYG1145-0220d.png

看却魏晋以前诸作便觉无开口处甚可笑耳焦山瘗
鹤铭下有冬日泛舟诗一篇句法既高字体亦胜与铭
文意象大略相似必是一手作者自题王姓而名逸近
世好事者亦少称之独赵德夫金石录题识颇详而以
作者为王瓒必是当时所传本其名尚完也今选诗中
有此名字而此诗体制只似唐人恐又或非一人不知
亦曾见之否中间托陈安行子弟问之云从来无
卷六十四 第 12a 页 WYG1145-0221a.png

幸试考之以为如何也熹病日益侵无足言者承欲冬
问谒告还浙千万迂辔为数日之留当得款晤以尽所
欲言者
答巩仲至
熹以气痞益甚不能亲布前幅来书在递角中而诗卷
乃似有拆动处不知何故以此知远书亦难多谈也向
说简斋诗有合改定处如能为之料理幸为印一本来
卷六十四 第 12b 页 WYG1145-0221b.png

近方得见印本因得详考当日规模机会深可叹息但
其间亦不免有漏落此间人有写本与此互有详略其
间击人者恐其子弟避雠删去如密奏条画诛范琼计
策后卒施行其语
前书方报黄子厚之死今有方伯谟者亦死矣其诗比
子厚更温润可观方进未已乃年甫五十而逝尤足伤
惜也
卷六十四 第 13a 页 WYG1145-0221c.png

不识高明以为如何也熹又上
答巩仲至
比日秋冷恭惟幕府燕闲起处佳福此间数日前一水
非常今幸无他闻下流颇有所损不知果如何但雨意
未已早稻十分成熟而不得以时收割此为可虑耳近
日得昌父斯远书附到书一角今附往中有大卷意必
是诗累年不见斯远一字欲发封观之又不欲破戒或
卷六十四 第 13b 页 WYG1145-0221d.png

之计亦复茫然
旧间亦有可为物色处否想二公书中亦须说及此事
渠来见嘱此间无处可致力只得并奉浼也
答巩仲至
前蔡君归辱书及此专人亦奉手告欣审比日秋暑尊
候万福一水远近多罹其害此间亦然所不及门者三
五尺耳简斋诗已领但得闽本就校即刋脩覆校尤易
卷六十四 第 14a 页 WYG1145-0222a.png

议恨未见郑武子所校本郑乃其客必无升谬也王瓒
诗诚如所喻刘诗得经题品甚幸旦夕当令录数篇奉
寄也所论自刋诗文此风极可笑又可叹也楼记姊铭
笔力甚劲叹仰亡已尹少稷文近世诚不易得晚节狼
狈殊可惜也晁铭不
得重名于世也日铸之惠感领厚意来使立俟未有以
为报也
卷六十四 第 14b 页 WYG1145-0222b.png

前日人还草草附报殊不尽意比秋益凉恭惟起处多
胜陈诗误字今别用纸录去须逐字分付修了看过就
此勾消了方再付一字乃可无误此虽细事然亦须经
历方见自然成法也楼记不知已入石未细看尚有两
三处可疑具之别纸幸更详之也匆匆附递不暇他及
未由承晤千万自爱
答巩仲至
卷六十四 第 15a 页 WYG1145-0222c.png

属似成剩语若欲破苏公茶圃之说则语又大略兼一
本不
非如他路与盐法并行而领于一司也今云盐为大而
茶次之似非事实又车运之策此殊不闻不知其说果
如何也夫为政者材可以胜乎事事不可以胜乎材此
两句颇类举子文然亦谓欲其材之胜乎事不欲事之
胜乎材则可今此语势似未妥帖试深味之可见可以
卷六十四 第 15b 页 WYG1145-0222d.png

答巩仲至
置中奉告欣审比日秋清尊履佳福两诗三记并领嘉
惠尤增慰怿但郑君之为人不复记忆有如来示诚不
易得也宗司刻石简严得体书亦清婉可爱安济则似
太详虽云合有许多说话然亦当有所取舍观前辈所
作可见也
之旧然不知于古亦有初否似不若只书职名之为正
卷六十四 第 16a 页 WYG1145-0223a.png

寄未病时手写诗一编清苦寒瘦如其为人其间亦有
斯远仲止数诗皆有思致足以慰离索但未知讯后病
已差未耳直卿久不得书闻有徙家之兴此固所欲但
于渠聚徒之计则恐失之便无以为生亦须细商量耳
论作官则诚不若聚徒之为安也偶与应辰过门云欲
请见亟附此纸不能究怀抱衰病中间尝小愈今复大
作拘挛痞满有甚于前矣
卷六十四 第 16b 页 WYG1145-0223b.png

易求之但恐题跋者恐其累己已遭投削耳
答巩仲至
休眷集郎娘一一佳庆熹老病衰朽有加无瘳置之不
足道也但书课未毕而不能俯躬伏几以究其业此为
怅恨耳适闻帅司行下发诸举子仓租米变粜买银赴
司送纳不省何谓前政辛勤规画为此活人之计其心
卷六十四 第 17a 页 WYG1145-0223c.png

不可以此望之特贤者适从事于其间则似不宜有此
耳不审文书所下亦尝关由参署而后行抑吏辈径下
之而初不以白也州县得之直便行下无复商量所幸
今非粜变之时且得宿留故为奉扣幸更审之若无急
切之用不知亦可且与行下仍旧收支否况此一县所
有不多不过八百馀斛粜之得千缗耳帅司不待此而
后富而徒使自是以往生子之
卷六十四 第 17b 页 WYG1145-0223d.png

必有急切须至移用则向时后山千缗之米似却可以
抽回盖彼处已有社仓市户村民一例请贷初无间隔
不必为此偏惠以厚游手而又初无收贮之地又无专
掌之人以今夏私粜之事验之亦可见其无用而有害
矣若不收回将来不过又只如此或更别生大害负累
后人不若及今行下令其收拾桩管俟来春以后得价
之时发粜解赴使司之为便也兼此事今年行得非常
卷六十四 第 18a 页 WYG1145-0224a.png

罪者不坐而无辜者枉费从旁观之令人扼腕但以未
决之时嫌于请嘱不欲言之今事已过乃敢说耳若欲
收回便可行下径自指定专委一二人为首及早收拾
蔡姓者
人不当与此若非幕府有吾人在则亦不复能启口矣
然其可否当自以盛意财之勿使外间人知拙者尝有言
以重其咎也亟作此托任慰附便或发递以行匆匆不
卷六十四 第 18b 页 WYG1145-0224b.png

归浙中计必取道于此倘得左顾庶几少款
答巩仲至
前日方以尺书附递不审已达未也便中获书得闻比
日冬温幕府从容起处佳福足以为慰水西之游甚恨
不得陪杖履然细读诗文已如身历而目见之矣旧闻
此处颇佳亦未尝得到也昌父后来不得书只得彼中
知识报来云病未能出户不知后来复如何良可念也
卷六十四 第 19a 页 WYG1145-0224c.png

间亦须尚有本但今见于诸经注疏者恐亦或出附会
假托未必可凭据正亦不必苦求耳谢凤之文不知果
何如近日庐陵人来说绍兴间有大府丞长乐陈刚中
彦柔者坐以启贺胡澹庵谪安远宰而死周益公尚识
其人因为检长乐志则但云终于江阴签判都不及所
历官及谪死事方此为扣其乡人使寻访之此其不幸
又有甚于谢凤者尤可叹也前书所论廪粟事不知已
卷六十四 第 19b 页 WYG1145-0224d.png

白本不知印板今尚在否字书板样颇佳岁久计或漫
灭然雠校亦不至精不知能为区处因其旧本再校重
刻以贻好事否如能作此即幸报及待为略看过结缘
也近读伯恭所集文鉴极有可商量处前辈
得名者不知后世公论竟如何尔
答巩仲至
熹近以两书附递知皆达否李教授过门甚遽欲作书
卷六十四 第 20a 页 WYG1145-0225a.png

江西诸郡如元城语录之类虽免杂烧然要束之高阁
此独幸免岂非种树医药之俦皆所不禁也耶可发一
笑
答巩仲至
昨日吴应辰来辱书今日又得递中答字获审比日冬
寒尊履佳福深用慰感火后佳句曲尽事情引而伸之
有足为长太息者岂止此而已哉示喻米事已悉其人
卷六十四 第 20b 页 WYG1145-0225b.png

本欲封呈猝寻不见也度今自不能已须别得一文字
说破前日之
矣后山之人不待别储而饱收还乃为上策幸更审之
此却须俟见报万一必以前人已行不欲废罢即俟丞
归当如所谕也但富家深惩往事亦自畏其累已未必
敢承当耳
答巩仲至
卷六十四 第 21a 页 WYG1145-0225c.png

慰痔疾想已平复此疾人多有之仆亦尝为所苦然见
人用刀仗毒药攻之者或至反为大害因只服黄连枳
壳等药及用马蓝菜煎汤薰似觉有效不审曾用之否
熹足弱气痞遇寒益甚此两日来则用两人扶掖亦行
不得长至前后因感冒伏枕几不能起衰老自应如此
亦不足深怪也楚词板既漫灭虽修得亦不济事然欲
重刋又不可整理
卷六十四 第 21b 页 WYG1145-0225d.png

若别刋得一本亦佳事也近得古田一士人所著补音
一卷亦甚有功异时当并以奉寄也陈寺丞事岩老之
兄尚未报来年岁未远亦须尚可询问但当时作地志
之人亦太草草耳文鉴诚如所论李文叔前此亦但见
其论文数篇颇有可观今亦不能记忆但如战国策序
则恐文健意弱太作为伤正气耳要之文章正统在唐
及本朝各不过两三人其馀大率多不满人意止可为
卷六十四 第 22a 页 WYG1145-0226a.png

谓又为诸生所留亦其食贫不得不为此耳三诗皆佳
作但首篇用韵多所未晓前此所示诸篇亦多有类此
者屡欲奉扣而辄忘之古韵虽有此例(如大明诗林/与兴叶
在今日却恐不无讹谬之嫌耳然林与兴叶亦是秦语
以兴为韵乃其方言终非音韵之正(今蜀人语犹如此/盖多用鼻音也)
名画想多有之性甚爱此而无由多见他时经由得尽
携以见顾使获与寓目焉千万幸也彼中亦有画手能
卷六十四 第 22b 页 WYG1145-0226b.png

星今欲于照壁上画陈太丘见荀朗陵事而无可属笔
者甚以为挠今录其事之本末去幸试为寻访能画者
令作一草卷寄及为幸但以两幅纸为之此间却自可
添展也又有一事乡见圣泉寺有李邕碑龟趺螭首镌
刻甚精六螭纠结既异今制而龟状逼真虽稍破析然
犹有生意也幸为寻一木工巧于雕镂者以木写之用
寸折尺不过高尺馀便中寄示为望放翁老笔尤健在
卷六十四 第 23a 页 WYG1145-0226c.png

往求一文字或恐以此疑贱迹之为累未必肯作耳悟
老化去甚可伤血疾渠旧有之未必服药之误也意公
恨未之识见刘叔通说向在三山见一老僧自云客石
林家甚久颇能道其馀论不知便是此人否如其不然
亦可因令寻访计其年事亦当是七十以上矣虽无老
成人尚有典刑此语深可念也前怀安尉杨岳从事乃
龟山先生之孙乡来在官不幸盲废稼轩怜之为之呼
卷六十四 第 23b 页 WYG1145-0226d.png

居因其便还匆匆附此渠必不能出谒以其贤者之后
时遣人存问之少有乏无力可周恤计亦所不惮也病
中迫不得已不免作一文字精力不逮殊觉辛苦此间
穷陋无人商量甚恨相去之远不得就来订正也
春寒多病不能奉一字以为新岁之庆递中忽辱惠问
获闻比日幕中多暇起处宁适足慰驰情熹病益衰无
卷六十四 第 24a 页 WYG1145-0227a.png

痛节当不药而愈也楚词修未旋了旋寄数板节次发
来为幸古田补音此间无人写得今寄一书与苏君幸
转托县官差人赍去乡下寻之就其传录尤便亦闻渠
写本颇经删节已嘱令为全录去矣然此尝编得音考
一卷音谓集古今正音协韵通而为一考谓考诸本同
异并附其间只欲别为一卷附之书后不必搀入正文
之下碍人眼目妨人吟讽但亦未甚详密正文有异同
卷六十四 第 24b 页 WYG1145-0227b.png

暇一面修写寄呈彼中不知
了者节次寄来也若已详善即此中本更不须寄去矣
刘侍读书气平文缓乃自经术中来比之苏公诚有高
古之趣但亦觉词多理寡苦无甚发明耳大抵古人文
字要当随其所长取之难以一时所见遽定品目也李
文叔论文诸说向见林择之有之不曾写得已书报令
录去或可并移书古田就取也画笥许观甚幸倘得附
卷六十四 第 25a 页 WYG1145-0227c.png

不能起人意亦当辄为之赞今谩录去幸勿示人也余
君之作竟能否便中并望早寄及也石林胡僧顷亦见
之盖叶公自有鉴赏其所使临摹者必当时之善工也
要之年来事事渐低此等人物亦自日少一日为可叹
耳龟趺恐须作全者向见所陨之元故亦在侧也吴生
玄武
八应八卦又次甲廿四应节气亦自然之理此却不足
卷六十四 第 25b 页 WYG1145-0227d.png

未之见世间此等遗落不遇知者可胜数哉放翁久不
得书欲往从觅一文字所系颇重又恐贱迹累其升腾
未敢启口也杨君荷枉顾此其不易得又有甚于前二
公矣荥阳始亦甚趑趄令汪季路百计胁之乃肯听耳
此君殊可念有可垂手处幸曲为拯拔也长乐刘君一
书烦为转达直卿云渠有知识在城中已令批在书背
幸令人问之恐未有便却告专介为送至县中托县官
卷六十四 第 26a 页 WYG1145-0228a.png

间之际并力了之故不可缓切幸垂念也欲言甚众书
不能尽唯冀以时自爱千万之祷悟
果尔亦甚幸也
答巩仲至
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陈寔传曰寔字仲弓/颍川许昌人为闻喜)
(令太丘长风化宣流先贤行状曰荀淑字季和颍川/颍阴人也所拔韦褐刍牧之中执案刀笔之吏皆为)
(英彦举方正补朗/陵侯相所在流化)乃使元方将车(先贤行状曰陈纪/字元方寔长子也)
卷六十四 第 26b 页 WYG1145-0228b.png

杖从后长文尚小载著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
明行酒馀六龙下食(张璠汉纪曰淑有八子俭绲靖/焘汪爽肃敷淑居西豪里县令)
(苑康曰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遂/署其里曰高阳里时人号曰八龙)文若亦小坐著膝
前于时太史奏真人东行(檀道鸾续晋阳秋曰陈仲/弓从诸子侄造荀父子于)
(时德星聚太史奏/五百里贤人聚)
所画陈荀聚星事若作两段即前段当画太丘乘牛车
在涂而元方等侍行后段当画叔慈应门朗陵对客七
卷六十四 第 27a 页 WYG1145-0228c.png

又叔慈本在门外迎客客既入燕则又不当久立门外
亦须画其侍立于朗陵之侧此皆似涉重复两段之间
又须更作山石林麓分隔前后皆费注解若只画作一
段则但为太丘乘车到门之象而叔慈在门外迎客七
龙扶侍朗陵出至庭中而文若在其后即免重复亦有
遗意但却不见对饮行食及坐文若于膝前事有不备
耳凡此未能自决不知盛意如何更望相度及与画者
卷六十四 第 27b 页 WYG1145-0228d.png

更考后汉处士冠服教之
答巩仲至
两承惠书良慰驰想比日春深寒暖尚未定恭惟幕府
有相所履佳福叶帅昨日已过此闻张书当来不及计
贤者
深所望也楚词当俟面议元本字亦不小可便以小竹
纸草印一本𢹂以见示此间匠者工于剪贴若只就此
卷六十四 第 28a 页 WYG1145-0229a.png

也苏君处所写补音如已到幸亦𢹂来此间所有本子
不全恐将来阙略却不满人意也聚星图此间已先令
人画今详所寄大槩不甚相远但此间者车中堂上有
两太丘心颇疑之今得所示却差稳当此必尝经明者
较量也但闽中人不好事画笔几绝为可叹耳礼书半
藁略可写净旦夕寄直卿处仍就使厅借笔吏数人抄
过一本王元石亦要抄一本仍更为写一本当俟彼中
卷六十四 第 28b 页 WYG1145-0229b.png

出一手要路诸人有忽从外补者亦
彼中所闻果如何也放翁且喜结局不是小事尚未得
以书贺之熹衰病益甚苦楚之态亦非言语所能形容
者不能复缕缕也会面有期预以为喜
答(阙/)易简
尽得孝弟便是仁(云云/)
立说太冗而意不精切大抵后多类此
卷六十四 第 29a 页 WYG1145-0229c.png

之书先在于一切世味淡薄自然见富贵不歆羡见
贫贱不厌恶临患难无求免一向优人抑已损躬裕
物之事皆可优为之先生编集是书此意尤多如颜
氏家训六事岂贪名徇俗羡慕者能之推此则贻教
之始以至五品之逊各尽其道皆由此充按伏罪过
全在不能去一
看文字且逐条看各是一事不须如此牵合
卷六十四 第 29b 页 WYG1145-0229d.png

君臣章全在一义字上明夫妇章全在一别字上明
长幼章全在一序字上明朋友章全在一交字上始
读昏礼万世之始至男女有别然后父子亲
汉武帝溺于声色游燕后宫父子不亲遂致戾太子之
变此亦夫妇无别而父子不亲之一證语在戾太子传
可检看然亦非独此也
问敬
卷六十四 第 30a 页 WYG1145-0230a.png

不须许多闲说话也
切偲之意相观而善之理否
不须如此理会宾主自是朋友之类如乡邻还往及师
弟子之属于五达道亦朋友之类也不入此门则无管
摄处矣
读书求意义虽知烂熟之为美而气习已惯惟恐不
卷六十四 第 30b 页 WYG1145-0230b.png

既知其非便当改之不须更如此支蔓
小学载内则三十有室逊友视志
男女之教温公已有说其馀亦大槩立一节限耳不必
如此细碎
马援以讥议戒诸子而不免于讥议
段后生又如何得闻此一段说话而以为戒乎
卷六十四 第 31a 页 WYG1145-0230c.png

不记此话头因何而起若与安卿所问同是一时所闻
则渠记已得之矣
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
敬义自有轻重然所说太冗
孟子养气说
此条差胜然却只是依放集注别无新说看文字且要
如此理会教本文说精熟久之自随浅深有见处正不
卷六十四 第 31b 页 WYG1145-0230d.png

答何倅
不感物而动曰感物而动性之欲也言亦性所有也而
其要系乎心君宰与不宰耳心宰则情得正率乎性之
常而不可以欲言矣心不宰则情流而陷溺其性专为
人欲矣若夫所谓可欲之谓善盖指言体元者善之长
之意心之所谓宰者也要当默识之而不可以言语诲
卷六十四 第 32a 页 WYG1145-0231a.png

答江彦谋
所论正

固为一矣然岂独物我之间验之盖天地鬼神幽明隐
显本末精粗无不通贯而为一也正蒙之旨诚不外是
然圣贤言之则已多矣正蒙之作复何为乎恐须反复
研究其说
铢而较之至于钧而必合寸寸而度之至于丈而不差
卷六十四 第 32b 页 WYG1145-0231b.png

为是尔今学之未博说之未详而遽欲一言探其极致
则是铢两未分而臆料钧石分寸不辨而目计丈引不
惟精粗二致大小殊观非所谓一以贯之者愚恐小差
积而大缪生所谓钧石丈引者亦不得其真矣此躐等
妄意之蔽世之有志于为已之学而未知其方者其病
每如此也明道先生行状云先生教人自致知至于知
止诚意至于平天下洒扫应对至于穷理尽性循循有
卷六十四 第 33a 页 WYG1145-0231c.png

而卒无得也此言至矣彦谋以为如何
答赵宰
虽闻贵县令保正副出钱雇募耆长人甚苦之亦不敢
遽有禀白但尝因下问之辱欲乞博询民情之所利病
而罢行之正为此耳初不知其为仓司指挥亦不闻他
县之有此也今闻已行罢去自此境内应役之家得保
卷六十四 第 33b 页 WYG1145-0231d.png

必更假拙者之言以为轻重也自馀曲折更托刘监庙
禀知并冀情照
答吴尉
闻以职事见知宪台甚慰然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初官
僻县遽为上官奖拔如此可以为惧而未可遽以为喜
且当痛自检饬黾勉王事谨终如始不可便为恣肆及
萌躁进之心也
卷六十四 第 34a 页 WYG1145-0232a.png

岳仓书曲折前书已报矣只此便是学问底道理平日
所与讲论者不过此耳幸思之仕宦只是廉勤自守进
退迟速自有时节切不可起妄念也官期不远不审何
日定行到官凡百以廉勤爱民为心乃佳
答吴尉
大抵守官只要律已公廉执事勤谨昼夜孜孜如临渊
谷便自无他患害才是有所依倚便使人怠惰放纵不
卷六十四 第 34b 页 WYG1145-0232b.png

事切宜畏谨也
答赵郎中
熹伏蒙垂喻先正忠简公行状不胜恐悚此事初以令
兄
失前忘后记事作文比之昔日倍觉费力况此事体之
大不唯先丞相一身之德业难遽形容而事关国论将
来史官所据以垂万世者将在于此自度恐终不足以
卷六十四 第 35a 页 WYG1145-0232c.png

能望其万一者若举而属之公论无不以为宜者而熹
托契门下既久且厚固无形迹之嫌也专此布恳伏幸
深察
答赵尉(壆/)
九月八日熹扣首复书剡尉赵君奉议熹未得识面而
远辱贻书副以手劄已荷厚意而示以先正中丞行实
使之论述以附其后则意又甚厚而非熹区区所得当
卷六十四 第 35b 页 WYG1145-0232d.png

当代诸贤
缘请得一观倘辱开许只托石滁州附上虞潘干处或
寄临安赵节推彼应时有便来也适此俗冗留来使数
日乃得布此病倦草草仍不复作劄并几情亮向寒千
万以时为门户自爱讲学之意尚俟他日得以面论不
宣熹再拜
答卓周佐
卷六十四 第 36a 页 WYG1145-0233a.png

请托而荐人士人当有礼义廉耻故在下者不当自

鬻而求荐平生守此愚见故为小官时不敢求荐后来
叨冒刺举亦不敢以举削应副人情官吏亦不敢挟书
求荐其在闲居非无亲旧在官亦未尝敢为人作书求
荐唯老成淹滞实有才德之人众谓当与致力者乃以
公论告之此事
乃复见喻如此何贪躁不思之甚耶前日已禀尊丈教
卷六十四 第 36b 页 WYG1145-0233b.png

此亦不复荐之矣况使作书宛转求荐耶试思此言反
已为学异时才德有闻自不患于不达今不须如此汲
汲反取人鄙薄也
答任行甫
治甲销钞足见州郡相知之意职事固不可不尽心然
凡百亦宜韬晦勿太向前为佳
答任行甫
卷六十四 第 37a 页 WYG1145-0233c.png

溉勿令断绝为庶几尔潘书亦非所急不知林本竟如
何当时是韩范二公所编须稍详备有条理若有笔吏
抄取一
答任行甫
前书所喻卖盐事既是州府相委无如之何只得竭力
但不可因此多有更张以形迹前人广陈利害以取众
怨(如私会/之类)乃为佳尔况卖盐一事是州府财计本根寻
卷六十四 第 37b 页 WYG1145-0233d.png

二戒尤为不便即不若托以病或别作缘故以力辞之
之为愈也况今已书一考在任之日不多自可渐为去
计岂可更当此委任取人忌嫉正使无前所说二事众
人亦必侧目若不早自引退必有后悔无疑更审思之
久欲奉报此事因循至今深以为虑偶有此便谩附此
纸不暇他及也
答任行甫
卷六十四 第 38a 页 WYG1145-0234a.png

不敢不自警者更宜深念居今之世惟有一味退后勿
求人知为上策耳官卑禄薄虽不快意然比之一介寒
士区区敩学仰食于人者则已为泰矣若以为不足妄
有觊觎恐所得无几而后日之悔将有不可追者千万
深思馀俟面见乃可决尔
答许进之
人生诸事大抵且得随缘顺处勉力读书省节浮费令
卷六十四 第 38b 页 WYG1145-0234b.png

病中不暇细看今寻不见读书且熟读细看自当渐见
意味不可支离穿凿以求见解也
答程传之
之此意厚矣夫佛老之言不得以道名足下之说是也
至于吾之所谓道与其所以求之之方则足下之言有
略而未究其蕴者无从面讲临风怅然异时因来有以
卷六十四 第 39a 页 WYG1145-0234c.png

以报也
答吕绍先
示喻所以持守门户不妄取予之意甚慰所望更冀勉
旃以承先训地远无以致区区此意不敢不尽也
答吕绍先
承喻亦苦食贫此吾辈之常唯当益坚所守庶不坠先
训为佳耳
卷六十四 第 39b 页 WYG1145-0234d.png

论唯有因圣贤之所已言者而求之为庶几耳故为学
不可以不读书而读书之法又当熟读沈思反覆涵泳
铢积寸累久自见功不唯理明心亦自定若欲徒为涉
猎而求此理之明又欲别求方便以望此心之定其亦
难矣
答潘立之
卷六十四 第 40a 页 WYG1145-0235a.png

商量处便中可示及也所问祭礼古人虽有始祖亦只
是祭于大宗之家若小宗则祭止高祖而下然又有三
庙二庙一庙祭寝之差其尊卑之杀极为详悉非谓家
家皆可祭始祖也今法制不立家自为俗此等事若未
能遽变则且从俗可也支子之祭亦是如此窃谓只于
宗子之家立主
而不判前后不为陷中及两窍不为椟以从降杀之义
卷六十四 第 40b 页 WYG1145-0235b.png

答赵民表
古人之学以致知为先而致知之方在乎格物所谓格
物云者河南夫子所谓或读书讲明义理或尚论古人
别其是非或应接事物而度其当否皆格物之事也格
物知至则行无不力而遇事不患其无立矣然欲从事
于此要须屏远外好使力专而不分则庶乎其进之易
耳
卷六十四 第 41a 页 WYG1145-0235c.png

伏蒙致政知县学士宠赐手书喻以先契伏读悲感不
可具言且审即日春和燕居清暇寿体康宁又窃忻慰
熹学
于句读文义之间区区自守欲寡其过而未能固不敢
坐谈玄奥惊世骇俗以负所闻也老丈过听以为可教
辱先以书语以渊源所自来者顾熹何人可以与此属
此跧伏未有趋侍之期引领向风但切倾仰程书固不
卷六十四 第 41b 页 WYG1145-0235d.png

伏惟以时节宣益绥寿祉是所深望
答陈谟
辱书甚厚但所谓先知先觉则今世自有慨然任其责
者而熹非其人也所谓为学之意亦甚善顾此乃终身
事业非可索于咄嗟指顾之间者但当循序讲明著实
持守不令日用之间少有间断如是久久当自得之不
当较计功
卷六十四 第 42a 页 WYG1145-0236a.png

承示以文编感相与之意甚厚读之三日未得其所以
然故敢布之左右熹闻之君子之于学非特与今之学
者并而争一旦之功也固将求至乎古人之所至者而
后已然后可与语学矣夫将求至乎古人之所至者而
后已则非规抚缀缉之所能就其必有以度越世俗庸
常之见而直以古人之事自期然后可得而至也夫古
人之学何为哉致知以明之立志以守之造之以精深
卷六十四 第 42b 页 WYG1145-0236b.png

于末流竭精惫思惟惧夫蓄藏之不富诵说之不工虽
曰能之非吾之所谓学也盖循乎古人之事上之可以
至圣贤之域下之可以安
何所不利哉由今之所为极其效足以与今之为士者
并而争一旦之功其得与失又未可知也(阙/) 非
弃学与故足下之患患知之不明志之不果造之未至
乎刚大而已蓄藏之不富诵说之不工则君子不患矣
卷六十四 第 43a 页 WYG1145-0236c.png

惟足下有以亮之
答陈颐刚
衰懒杜门罕接人事未尝得见颜色而足下不鄙以书
先之长笺短幅为礼已厚而先集高文并以见贶则此
意又益勤矣然区区顽顿自少为学知守章句谨行止
冀以独善其身无为先人羞辱而已有如足下志尚之
高规模之广则非平生梦寐之所敢及也无以为报愧
卷六十四 第 43b 页 WYG1145-0236d.png

然窃窥一二亦足以见蕴蓄之不凡矣序引见属岂所
敢当况又不暇固当蒙见察也盛制两编言多适用不
为苟作三复叹仰所论治郡条目尤切事情宦学得此
不必以吏为师矣
答姚

承问及为学之意足见志尚之远甚慰甚慰盖尝闻之
人之一身应事接物无非义理之所在人虽不能尽知
卷六十四 第 44a 页 WYG1145-0237a.png

其所未至则自近及远由粗至精循循有序而日有可
见之功矣幸试思而勉之幸甚幸甚
答林质
疑问两条至诚之说固难躐等遽论熹已于四子后序
中
且平心宽意反复玩味必当自见或与朋友讲之亦必
得其说也
卷六十四 第 44b 页 WYG1145-0237b.png

向来见陆删定所闻如何若以为然当用其言专心致
志庶几可以有得不当复引他说以分其志若有所疑
亦当且就此处商量不当遽舍所受而远求也东问西
听以致惶惑徒资口耳空长枝叶而无益于学问之实
不愿贤者为之是以有问而未敢对也
答范叔应
絜矩章专言财用继言用人盖人主不能絜矩者皆由
卷六十四 第 45a 页 WYG1145-0237c.png

人才
用舍当于人心矣此所以继言用人也
答徐景光
宠示复性一篇伏读再三开警甚至如所谓圣人不待
觉而复贤者能求复其性者深合乎孟子尧舜性之汤
武反之之说又所论颜子克已复礼一节意亦甚正叹
服亡已但所云圣人之性虚寂而静者非所以语性所
卷六十四 第 45b 页 WYG1145-0237d.png

于卒章所论心性之别以为心能惑性则又可疑之大
者熹尝谓有是形则有是心而心之所得乎天之理则
谓之性(仁义礼/智是也)性之所感于物而动则谓之情(恻隐羞/恶是非)
(辞让/是也)是三者人皆有之不以圣凡为有无也但圣人则
气清而心正故性全而
性而节其情也今以圣人为无心而遂以为心不可以
须臾有事然则天之所以与我者何为而独有此赘物
卷六十四 第 46a 页 WYG1145-0238a.png

答吴深父
示喻日用之间或有所疑而未必不善者此固见善不
明之过当汲汲于穷理然所可惧者则恐实有可疑而
不知以为疑耳此则尤当讲究体察也
答朱岑
昨辱枉书为报不谨方以自愧兹被再告良荷不忘之
意前书下问之目皆所当疑但当自其近者以次询究
卷六十四 第 46b 页 WYG1145-0238b.png

辐辏于胸中仆惧其徒为此扰扰而卒无开悟之日也
不识足下
二条以告熹请得以所闻为足下言之而明者择焉
答孙吉甫
德粹之来远辱惠书虽未识面然足以知贤者之志矣
所喻气质过刚未能自克而欲求其所以转移变化之
道夫知其所偏而欲胜之在吾日用之间屡省而痛惩
卷六十四 第 47a 页 WYG1145-0238c.png

得而与于其间哉然此亦或有说焉不明于理而徒欲
救其偏亦恐矫枉之过而反失夫中也故古人之学虽
莫急于自脩而读书讲学之功有所不废盖不如是无
以见夫道体之全而审其是非邪正之端也未由相见
幸且勉力
答汪会之
卷六十四 第 47b 页 WYG1145-0238d.png

为学者不知出此而堕于记诵文词之末其好高者又
转而入于老子释氏之门此道之所以不明不行而人
才少风俗衰也但今虽幸略窥大旨然循其序而实用
力焉亦恨未能到得古人地位所以每欲推之以语同
志而求其辅仁之助于今乃得吾会之于中表间岂不
幸甚更愿益深考之而实从事焉使其次第功程日有
可见之验则其进步自不能已矣
卷六十四 第 48a 页 WYG1145-0239a.png

中庸未发已发之义前此认得此心流行之体又因程
子凡言心者皆指已发而言遂目心为已发性为未发
然观
惟心性之名命之不当而日用工夫全无本领盖所失
者不但文义之间而已按文集遗书诸说似皆以思虑
未萌事物未至之时为喜怒哀乐之未发当此之时即
是此心寂然不动之体而天命之性当体具焉以其无
卷六十四 第 48b 页 WYG1145-0239b.png

则喜怒哀乐之性发焉而心之用可见以其无不中节
无所乖戾故谓之和此则人心之正而情性之德然也
然未发之前不可寻觅已觉之后不容安排但平日庄
敬涵养之功至而无人欲之私以乱之则其未发也镜明
水止而其发也无不中节矣此是日用本领工夫至于
随事省察即物推明亦必以是为本而于已发之际观
之则其具于未发之前者固可嘿
卷六十四 第 49a 页 WYG1145-0239c.png

而无失即所以中又曰人道莫如敬未有致知而不在
敬者又曰涵养须是敬进学则在致知盖为此也向来
讲论思索直以心为已发而日用工夫亦止以察识端
倪为最初下手处以故阙却平日涵养一段工夫使人
胸中扰扰无深潜纯一之味而其发之言语事为之间
亦常急迫浮露无复雍容深厚之风盖所见一差其害
乃至于此不可以不审也程子所谓凡言心者皆指已
卷六十四 第 49b 页 WYG1145-0239d.png

说之误故又自以为未当而复正之固不可以执其已
文之言而尽疑诸说之误又不可遂以为未当而不究
其所指之殊也不审诸君子以为如何
为学两途诚如所喻然循其序而进之亦一而已矣心
有不存物何可格然所谓存心者非拘执系缚而加桎
梏焉也盖尝于纷扰外驰之际一念之间一有觉焉则
卷六十四 第 50a 页 WYG1145-0240a.png

心也其庶几乎
答或人
仁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此章解释仁字道字之所以名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引而不发谓渐启其端而不竟其说跃如谓义理昭著
如有物跃然于心目之间
卷六十四 第 50b 页 WYG1145-0240b.png

二先生所论敬字须该贯动静看方其无事而存主不
懈者固敬也及其酬酢不乱者亦敬也故曰毋不敬俨
若思又曰事思敬执事敬岂必以摄心坐禅而谓之敬
哉礼乐固必相须然所谓乐者亦不过谓胸中无事而
自和乐耳非是著意放开一路而欲其和乐也然欲胸
中无事非敬不能故程子曰敬则自然和乐而周子亦
以为礼先而乐后此可见也则自得后须放开不然却
卷六十四 第 51a 页 WYG1145-0240c.png

拘而自中节若未能如此则是未有所得才方是守法
之人尔亦非谓既自得之又却须放开也克已复礼固
非易事然颜子用力乃在于视听言动礼与非礼之间
未敢便道得其本心而了无
后获欤今言之甚易而苦其行之之难亦不考诸此而
已矣
答或人(自此已下共十书元题答或/人一云其间是答刘公度)
卷六十四 第 51b 页 WYG1145-0240d.png

安不惜痛加辨析也大学等书近复刋订体制比旧亦
已不同恨未有人可录寄耳尚书顷尝读之苦其难而
不能竟也注疏程张之外苏氏说亦有可观但终是不
纯粹林少颖说召诰已前亦详备闻新安有吴林老禆
传颇有发明却未曾见试并考之诸家虽或浅近要亦
不无小补但在详择之耳不可以篇帙浩汗而遽惮其
烦也大抵读书先且虚心考其文词指意所归然后可
卷六十四 第 52a 页 WYG1145-0241a.png

文向背之势而横以义
文本意也如此则但据己见自为一书亦可何必读古
圣贤之书哉所以读书政恐吾之所见未必是而求正
于彼耳惟其阙文断简名器物色有不可考者则无可
奈何其他在藏埋中可推而得者切须字字句句反复
消详不可草草说过也
答或人
卷六十四 第 52b 页 WYG1145-0241b.png

友者如此验之圣贤之言又如此窃独安之不敢自弃
以徇流俗耳执事议论文章多出于忠厚之意反身自
求宜有以自乐者乃独以无名为患不得试为忧而欲
思其次者何耶题跋用意尤恳恻推此足以善一世之
俗矣叹服之深不容复措词也
大学中庸无异道而所自立者有浅深但循序以进其
卷六十四 第 53a 页 WYG1145-0241c.png

中尝略言之其序可见大抵读书且求句中大意令逐处
各自分明即彼此深浅自然可见今未及各求本处文
义便于彼此参考所以费力多而未易合也(见得分明/反复涵泳)
(此是要切工夫浅深之/辨本非学之急务也)
答或人
谢游杨尹侯郭张皆门人也
程门高弟不止此数人如刘质夫李端伯吕与叔诸公
卷六十四 第 53b 页 WYG1145-0241d.png

四端五典者穷理之本
推及其馀者本也一事而有首尾之名也了此而可以
次及其馀者要也众事而有缓急之名也以此推之则
三十条者之得失略可见矣
或以仁训觉训公者
此二训程子已尝明其不然恐不必更著于此
卷六十四 第 54a 页 WYG1145-0242a.png

吕终于正字未尝作讲官
张无垢
此书深辟佛氏而所引之言以此为号终不稳当请更
详之又诸公称号合立一条例差等如泰山海陵徂徕
濂溪明道伊川横渠康节称先生(如云泰山/孙先生)公卿称谥
(如云王/文正公)
及近世前辈亦如之其无官者称字(如云张/思叔)或兼以号
卷六十四 第 54b 页 WYG1145-0242b.png

书姓名(如云/章惇)
当恻隐时体其仁
孟子论四端只欲人扩而充之则仁义礼智不可胜用
不言当此之时别起一念以体其为何物也无垢此言
犹是禅学意思只要想象认得此个精灵而不求之践
履之实若曰一面充扩一面体认则是一心而两用之
亦不胜其烦且扰矣疑此不足引以为證又云一处通
卷六十四 第 55a 页 WYG1145-0242c.png

病尤不当引以为證也
复何言哉
当云然世本岂得而出哉
格物以穷之多识前言往行以择之就有道以正之
归诸心以居之
多识而择之乃所以格物不当分格物多识为二事而
反以格物为先多识为后也格物就正固皆心之所为
卷六十四 第 55b 页 WYG1145-0242d.png

已矣未见其践履之实亦若之何而能居乎窃恐此语
不能无病若论为学之序则中庸所谓博学审问谨思
明辨笃行者尽之故程子以为五者废其一则非学
而蓝田吕氏解释甚详其语皆悫实而有味也
察于天行(止/)乐循理也
穷理者欲知事物之所以然与其所当然者而已知其
所
卷六十四 第 56a 页 WYG1145-0243a.png

必言观物而反诸身者盖已说破此病况又加所谓宛
转者焉则其支离间隔之病益已甚矣
吕氏谓诚者理之实然
诚之为言实也然经传用之各有所指不可一槩论也
如吕氏此说即周子所谓诚者圣人之本盖指实理而
言之者也如周子所谓圣诚而已矣即中庸所谓天下
至诚者指人之实有此理者而言也温公所谓诚即大
卷六十四 第 56b 页 WYG1145-0243b.png

条诚字援引不一使学者不能晓当稍分别之
吕侍讲论寡欲
安人安百姓则又扩而大之也
修己以安人以安百姓盖其积愈盛而其效益广尔广
非有扩而大之之意也
致用者穷经之本
卷六十四 第 57a 页 WYG1145-0243c.png

以致用为穷经之本恐未安也若曰求实用者穷经之
本其庶几乎
推己及人者治道之本恕者待人之本
推己及人即所谓恕此两条不惟重复而别出恕字恐
有流于姑息之病
程明道立门庭以慎独两字
卷六十四 第 57b 页 WYG1145-0243d.png

审势者平天下之本
此语未安下文亦多此类唯澄源节用立志守正四语
为最稳耳
顺人情
人情不能皆正故古人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然则固
有不必皆顺之人情者若曰顺人心则气象差正当耳
井田肉刑二事尽有曲折恐亦未可遽以为非
卷六十四 第 58a 页 WYG1145-0244a.png

此段意思未安封建之说与井田肉刑相类皆未易轻
论也
此二语似倒置
弘毅者任重之本
据曾子说弘主任重毅主致远
伊川论守令(云云/)康节论新法
卷六十四 第 58b 页 WYG1145-0244b.png

原思为宰
衡麓之说其文义恐未安
知止
详下文所引(云云/)至物我俱败矣是量力之事伊川元
城及易三节是防微虑远之事陈希夷以下乃为知止
之事今槩以知止目之恐未尽也
卷六十四 第 59a 页 WYG1145-0244c.png

也
道之大本
程子论未发之中与无过不及之中不同恐更当详考
吕氏杨氏中字之说
此二说恐有未安处
东学温公语常不及变
此语甚佳然终恐难持不若不论之为愈
卷六十四 第 59b 页 WYG1145-0244d.png

程子言存养于未发之前则可求中于未发之前则不
可然则未发之前固有平日存养之功矣不必须待已
发然后用功也
前贤之说虽或烦冗反晦经旨然其源深流远气象从
容实与圣贤微意泯然默契今虽务为简洁然细观之
觉得却有浅迫气象而玩索未精涵养不熟言句之间
卷六十四 第 60a 页 WYG1145-0245a.png

传亦以讲解而陋此言深有味也近方见此意思若更
得数年闲放未死当更于闲静中陶汰之庶几内外俱
进不负平日师友之训但恐无复此日耳龟山立言却
似有意于含蓄而不尽遂多假借寄托之语殊不快人
意圣贤之言则本是欲人易晓而其中自然有含蓄耳
答或人
前书所论仁义礼智不记别有何语然其大槩今且是
卷六十四 第 60b 页 WYG1145-0245b.png

不的当也更检遗书论孝弟为仁之本及仁性也孝弟
用也处及博爱之谓仁又答心如榖种之说但看此三
段更以前圣贤之言参之则自见无所疑恻隐不能贯
三者向见何兄亦深以为疑竟不能决此不难晓更熟
看孟子不忍人之心一章及外书中明道说谢子玩物
丧志之说则亦自分明矣夜气一章所示尤未安去年
曾答顺之此可就取看有疑处却喻及大抵所论多未
卷六十四 第 61a 页 WYG1145-0245c.png

当似是看文字少又忽略了平易处而专拣艰难高远
底看故其用力愈劳而为说愈杂可试更思之复以见
示幸幸
所示多所未安别纸具报幸更平心详缓紬绎令意味
浃
答或人
知得如此是病即便不如此是药若更问何由得如此
卷六十四 第 61b 页 WYG1145-0245d.png

能然一向如此牵连说过前头却恐蹉过脚下工夫也
博文约礼学者之初须作两般理会而各尽其力则久
之见得功效却能交相为助而打成一片若合下便要
两相倚靠互相推托则彼此担阁都不成次第矣然所
谓博非泛然广览杂记掇拾异闻以读多取胜之谓此
又不可不知
惟后非贤不乂言人君必任贤而后可以致治也惟贤
卷六十四 第 62a 页 WYG1145-0246a.png

者疑
何耶
近思录本为学者不能遍观诸先生之书故掇其要切
者使有入道之渐若已看得浃洽通晓自当推类旁通
以致其博若看得未熟只此数卷之书尚不能晓会何
暇尽求头边所载之书而悉观之乎又云少辍功夫取
而详味不知是辍何功夫此语尤不可晓
卷六十四 第 62b 页 WYG1145-0246b.png

过人处若其细微之间则不能无未察处岂其学有未
足故耶观其读书之时他人务为精熟而已则独观大
旨此其大者固非人所及而不务精熟亦岂得无欠阙
耶若极言之则以孟子颜子亦未免有如此处故横渠
先生云孟子之于圣人犹是粗者
已而自有所志者心勿忘勿助长也先难后获意亦类
卷六十四 第 63a 页 WYG1145-0246c.png

学者讲论思索以求事物义理圣贤指意则当极其博
若论操存舍亡之间则只此毫釐之间便是天理人欲
死生存亡之分至简至约无许多比并较量思前算后
也今问头自有病痛答者又不能一剪剪断直下剖判
言愈多而道愈远矣
问者所谓思虑边义理上者亦曰思所以处事之宜耳
但其语不庄故正叔疑其误而直卿亦似未得其语意
卷六十四 第 63b 页 WYG1145-0246d.png

程子曰动静者阴阳之本况五气交运则益参差不齐
矣赋形之类宜其杂揉者众而精一者间或值焉以此
观之则阳一阴二之云恐亦未可以为非也盖理则纯
粹至善
而扶阳者乃顺乎理以裁成辅相而济夫气数之不及
者也又何病乎
乡原是一种小廉曲谨阿世徇俗之人今曰(云云/)非其
卷六十四 第 64a 页 WYG1145-0247a.png

与他说虽善而未必实有功夫者不同然其迫切之病
骄吝之私亦非他人所及也又有谓堕于习俗之见释
氏之善者杜门独善则可此亦非是更思之
见善明是平日功夫用心刚是临事决断二者皆不可
阙而当以平日功夫为先不然则其所谓刚者未必不
为狂妄激发过中之行矣
答刘公度
卷六十四 第 64b 页 WYG1145-0247b.png

者以衒鬻之嫌而缓于请益亦太不勇矣彼自干名我
自讲学彼亦安能浼我耶三千之徒岂皆确然为道而
来若以自附为嫌则颜曾之流亦且不屑于孔氏之门
矣岂不误哉所论主敬之说固学者之切务然此亦要
得讲学穷理之功见得世间道理历历分明方肯如此
著力若于圣贤之言有所忽略不曾逐句逐字子细理
会见得道理都未分明却如何捺生硬做得成如所谓
卷六十四 第 65a 页 WYG1145-0247c.png

无补也古人之学欲其造次颠沛之不离今乃独求之
平旦之顷则其他时节是勾当甚事耶所论濂溪见处
亦恐未然濂溪所见正为与异端不同故立言垂教句
句著实如此若如此论即是所
此大而彼小耳且既有公私大小之不同则其所同者
又何事耶凡此皆恐未易遽论要当降心逊志且就读
书讲学上子细用功久之自有见处也义理细密直是
卷六十四 第 65b 页 WYG1145-0247d.png

目张有自然省力处向见论事文字纲领不甚分明今
乃知其病之在此也僣易及之千万照亮
胡文定春秋曾熟看否未论其义理且看其文字亦
便见此老胸中间架规模不草草也直卿志坚思苦
与之处甚有益此道不是小事须吃些辛苦方可望
也
答或人
卷六十四 第 66a 页 WYG1145-0248a.png

而进矣近世学者多是向外走作不知此心之妙是为
万事
只此便是良心本性无有不善却不知道若不操存践
履讲究体验则只此撑眉努眼便是私意人欲自信愈
笃则其狂妄愈甚此不可不深察而远避之也
答或人
仁者与天为一智者听天所命与天为一者嘉人之善
卷六十四 第 66b 页 WYG1145-0248b.png

循理而行顺时而动不敢用其私心故能以小事大然
此亦各因一事而言惟仁者能如此智者能如此耳非
专以事大事小为仁智之分乐天畏天之别也仁者固
能事小然岂不能事大智者固能事大然岂不能事小
但其事之情则有乐天畏天之异耳保天下保一国以
其德之厚薄量之
于时保之此智者畏天而保天下之事也所云忘私克
卷六十四 第 67a 页 WYG1145-0248c.png

势量力乃计利害之私智者知天理之当然而敬以循
之所以为畏天也
卷六十四 第 67b 页 WYG1145-0248d.png

晦庵集卷六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