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四十四 第 1a 页 WYG1141-030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太仓稊米集卷四十四  宋 周紫芝 撰
  论五首
   鲧论
圣人有利天下之心而不以利天下为名故兴天下之
大利利既立而人不知世之人虽欲以利天下之名而
归之不可得也后世之君以利天下为名而不以利天
下为心其兴天下之大利也汲汲然惟恐天下之人不
卷四十四 第 1b 页 WYG1141-0303b.png
归其功彼虽名于利民其实急于为巳而巳圣人不以
利天下为名则其为利也要在责其实效而未尝急于
成功故欲举其人而用之不敢自谓巳知其人必先谋
之于众众皆以谓可矣犹以为未也于是必试而用之
以谓试而其事有不可以岁月期者吾亦安敢亟其成
哉姑亦俟之云尔此岂非圣人不急于利天下之名每
欲收其利天下之心而然欤后之人君则不然天下之
利苟可以兴则无不为不恤其为民之害也夫兴其利
卷四十四 第 2a 页 WYG1141-0304a.png
而不恤其害用其人而不问其可否则是以其不可兴
之利而责其不可用之人也于是又严其督责而诱以
厚利天下之人被实害此岂非以利天下为名不以利
天下为心而然欤尧为天下君斯民不幸溺于昏垫之
苦天下之人嗷嗷然有冀于仁人君子之拯其溺可谓
急于救患之时也鲧之治水至于九载绩用弗成而后
巳何也盖尧知洪水之患怀山襄陵非积以岁月之久
则不足以除天下之大害而兴天下之大利是以试之
卷四十四 第 2b 页 WYG1141-0304b.png
必待于九年凡以尧之心在于利天下而不苟于成功
故也观书称禹之治水弼成五服至于五千州十有二
师先儒以谓二千五百人为师十二国盖三万人合九
州之数则二十七万人谓禹治水用二十七万人为庸
其说虽无所经见未必不出于此使其或然也则其起
徒役可谓众矣非特其起徒役之众如此至于乘四载
具畚锸举九州而供之犹恐其不足非假以岁月而责
其成无乃几于病天下欤夫欲兴天下之利而不恤天
卷四十四 第 3a 页 WYG1141-0304c.png
下之病此岂圣人之用心哉然则尧不责鲧以成功之
速而必待于九年非为鲧计为天下计也天下之人知
尧所以望鲧者其利不在于目前而在于后世假以岁
月其心非私于鲧而在于天下则鲧之不能成功何损
于尧之仁且圣乎高宗之伐鬼方周公之诛三监皆以
三年而后克夫以仁义之兵而讨有罪举六卿之全军
而平一方之难疑若易于摧枯汤雪而彼犹待于三年
之久者亦以其志在于爱民而不敢亟于成功故也况
卷四十四 第 3b 页 WYG1141-0304d.png
洪水之害在于天下鲧治之九载而不成禹继之又十
有三载乃同父子相继二十有二年而后告厥成功其
成也夫岂易哉汉武帝锐然有好治之意公孙宏迎合
帝旨以谓周公期年而变臣尚窃迟之公孙宏何人哉
乃敢自比于周公而犹以谓其才过之急于成功如此
使武帝在位五十馀年天下未尝一日安枕而卧宏之
罪亦大矣呜呼安得以帝尧试鲧之事而告之耶
   伯夷论
卷四十四 第 4a 页 WYG1141-0305a.png
自古圣贤立言以垂世其意之所主盖不一而足后之
诵其言者当略其辞而取其意则庶几其有得矣孔子
孟子列禦寇庄周此四人者皆所谓立言以垂世者也
然而孔子孟子其立言也正此道之所以明也至于列禦寇
庄周之徒则其立言也怪其卫道也缓乃旁引而曲说
阳攻而阴援之使人因怪以归于正其为言虽不切于
事亦不可谓无力于天下后世者矣孔子之论武王也
曰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孟子之论武王也曰汤武反之
卷四十四 第 4b 页 WYG1141-0305b.png
是二圣人之言固巳微寓其意以晓天下后世使天下
后世知武王之用心为不得巳也至于庄周之言则曰
尧不慈舜不孝禹偏枯汤放桀武王伐纣其为言得无
少贬乎若周之意则将以使后之取天下者不得以汤
武而为之辞则武王之道尊矣其于武王阳虽攻之阴
实有助焉西伯即位五十年而武王立九年而上祭于
毕毕盖文王之墓也是岁东观兵至于孟津而载木主
以伐纣伯夷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可谓孝乎天下苦
卷四十四 第 5a 页 WYG1141-0305c.png
于纣久矣武王仗大义顺人心以救民涂炭之中其为
仁也亦大矣今伯夷叩马而谏曰以臣弑君可谓仁乎
余尝疑其言之不出于孔子孟子司马子而出于庄周
之徒为寓言以阴援武王者也学者不复求迁之意遂
以迁为多舛以谓迁自立此论亦巳误矣史记一书皆
迁博采先秦古书而备载之则亦安知其说之不出于
庄周之徒欤或曰伯夷之不食周粟何也曰伯夷以周
之粟为不义之粟而不食也曰周之粟义乎其不义乎
卷四十四 第 5b 页 WYG1141-0305d.png
曰伯夷之心天下之心也天下之心圣人之心也天下
以为义圣人亦以为义而伯夷独以为不义则伯夷无
乃几于愚乎此无他盖武王得圣人之义而伯夷得圣
人之清也若孟子则可谓善言伯夷者矣不然则伯夷
之饿而死也与陈仲子之饿而死也是或一道尔此岂
所以论伯夷者哉
   介之推论
名者天下之公器虽圣人不可得而私然名之在天下
卷四十四 第 6a 页 WYG1141-0306a.png
有予之而弗受者有受之而弗却者有欲得之而必争
者固不可以一概量天下之心也予之而勿受则有道
之士离世遁迹以自晦于无用之地者之所为也其为
人世固不常有有之则可以激贪而励俗矣受之而勿
却则修巳笃行之士无意于名而名归之者也其为人
亦行其所当行得其所当得而巳其于名犹未窃窃然
也乃若欲得之而必争者则异于是矣志在于功名心
淫于富贵得之则踊跃而自喜夺之则憔悴而无聊彼
卷四十四 第 6b 页 WYG1141-0306b.png
恐其名之不高而有以轧之也此其于名虽与夫盗而
有之者不可同日而语其视畏名而逃之与夫无意于
名而名归之者固有间矣夫修五伯之业以服诸侯者
晋文也辅文公之行以反晋国者五人也初文公之出
五人者从而辅之所以转徙于道涂流离于羁旅至于
险阻艰难之备尝而不惮者无他知重耳之贤必反国
而有之也及重耳之将入也四人者皆留独之推逃而
去之此岂人之情也哉殆有夺其名而轧之者矣舅犯
卷四十四 第 7a 页 WYG1141-0306c.png
是也且五人者负羁绁以从奔走之役其劳则均也周
流天下十有九年其久则均也所谓五蛇为辅挟之以
飞皆当时之贤士其人则均也及文公之反国乃与舅
犯为投璧之盟曰若反国而不与子犯共者河伯视之
之推闻而大笑曰天实开之而子犯以为已功吾不忍
与同位矣乃弃之而去隐于绵上然则之推之去也盖
有以哉而左邱明司马迁之徒似若以文公为不能用
之推者岂亦未之思耶方文公反国而赏从亡之臣不
卷四十四 第 7b 页 WYG1141-0306d.png
及壶叔文公曰夫导我以仁义防我以德惠此受上赏
辅我以行卒以成立此受次赏矢石之难汗马之劳此
复受次赏若以力助我无补吾阙者三赏之后固且及
此晋国闻之大悦夫以文公之贤其明于赏罚之序如
此投璧之盟岂固私于舅犯哉于五人之中其必有当
先于此者矣之推不能究文公之意一闻其言则穷日
之力而去何其遽也然则贪天之功以为已力之推非
有怨于舅犯也盖托舅犯以发其愤悱之辞而为之说
卷四十四 第 8a 页 WYG1141-0307a.png
耳议者又谓人亦孰不欲富贵当文公处困穷之时则
崎岖而从之及反国而有千乘反疾走而逃之此罪不
在于之推而失在于文公也使文公不私于舅犯岂有
是哉曰审如是是亦之推之罪也何以言之夫为人臣
者有贤则相荐有功则相逊功高而赏及之犹当曰是
功也我何力之有焉况功与人等或出其下者哉之推
不明乎此见投璧之盟则不胜其忿而亟去之此非有
意于济世以辅其君者区区之意特在于名高而恶人
卷四十四 第 8b 页 WYG1141-0307b.png
之轧其己焉耳吁可怪哉
   汉高帝论
帝王御世之术有二诚与不诚而巳矣御之以诚则人
将以诚应之此治之所由生也御之以不诚则人将以
不诚应之此乱之所由起也圣人知天下之心可以诚
格而不可以狙诈劫也于是推吾诚心以感之天下知
圣人之心可以诚应而不可以奸罔欺也于是亦推吾
诚心以事之是以诚意相感于无形之中不言而喻不
卷四十四 第 9a 页 WYG1141-0307c.png
约而侔欢欣交通而天下之情得矣然则圣人之所谓
诚者果何物也哉曰心而巳矣盖公其心以冒天下而
容之者所谓诚也私其心以笼天下而疑之者所谓不
诚也二者相去其间不能以寸而人不知此天下所以
常乱而不治也高祖由布衣而登帝位自丰沛而兼四
海其神武不世之略秦汉以来一人而巳马迁班固之
徒相与论述其事咸谓其宽仁而能爱人豁达而有大
度余独以谓不然高祖之初天下既定一时功臣大者
卷四十四 第 9b 页 WYG1141-0307d.png
南面而王小者犹不失为列侯论功行赏以次受封非
不足以满其志愿宜若可以无事矣乃复叛乱相继兵
无休日考之于书汉之异姓而王者八人其后举兵而
叛者六国独张耳吴苪仅以智免此其咎安在哉高祖
无豁达之度以容之故也夫高祖以大度取天下而余
独以谓不然此闻者所以未免于笑也以余观之韩信
未尝反高祖疑之而反也其他虽不可以悉举大抵皆
高祖疑之而反耳观信以淮阴一介崛起从汉曾不旋
卷四十四 第 10a 页 WYG1141-0308a.png
踵虏魏王禽夏说下井陉诛成安胁燕定齐摧楚兵数
十万众卒斩龙且西乡以报当是之时可以唾手而反
矣蒯通说之以叛至于再而不从信之言曰汉遇我厚
吾岂可以见利而背恩信乎由是观之信岂有意于反
哉云梦之游执信而虏之高祖始有疑信之心信亦自
是怏怏失意反状遂萌故曰韩信未尝反高祖疑之而
反也陈狶之乱高祖平之徵兵于梁而越称病高祖怒
而责越矣夫越兵之不至安知其必叛哉高祖不能使
卷四十四 第 10b 页 WYG1141-0308b.png
人物色之而遽数其罪者以其有疑越之心故也当是
之时越来则被执不来则加兵与其如此孰若举国以
叛犹得免焉此越所以不得巳而反也故曰彭越未尝
反亦高祖疑之而反也英布因随何之言背楚而归汉
所以脱危亡之地以就万全之计也及汉醢越以赐诸
侯布见而怒于是聚兵旁郡以备非常此所谓恶伤其
类见几而作者也滕公曰前年杀彭越往年杀韩信三
人皆同功一体之人也自疑于祸及身乃反耳故曰英
卷四十四 第 11a 页 WYG1141-0308c.png
布未尝反亦高祖疑之而反也贾谊之说文帝以谓彊
者先反淮阴王楚最强最先反卢绾最弱最后反此
谊欲除尾大之祸故其言如此而不知诸将之叛初不
在是特以高祖不能推大度以容之耳是数人者勇力
冠三军功业轩天地皆当时之豪杰也独不能容之度
外一涉于疑似之迹则必致其窃斧之疑使其心不自
安势穷而乱惴惴然疑之惟恐其叛也而卒皆叛焉安
在其为大度哉或曰市未尝有虎也曾参未尝杀人也
卷四十四 第 11b 页 WYG1141-0308d.png
使三人言之则智者必惑而慈母必信何则言之者众
而事未可知也人有告诸将以叛者奈何独不信之乎
曰人主之所为下之所视而乡也人主而好谏也则忠
臣出人主而好勇也则猛士至人主而好疑则必有挟
可疑之事以投其隙者矣刘向曰执狐疑之心者来谗
贼之口高祖以疑心而遇人此告者之所以至也或又
曰韩彭之叛固有之子何自而知高祖之所以疑曰吾
以萧何而知之也何之守关中可以为腹心之寄矣犹
卷四十四 第 12a 页 WYG1141-0309a.png
且数加劳问且赐以卫卒五百微鲍生东陵之计殆于
不免则高祖于群臣未有不疑者况于武夫勇将英气
盖世而功名震主者哉呜呼高祖与光武俱以雄略定
乱而后世之论纷然虽范晔史家犹以寇邓景贾所封
不过大县四曾不知光武推赤心以置人腹中而高祖
乃怀疑心以激诸将之乱也晔其可谓智乎
   晁错论
世之议者皆以晁错不当削七国以发其怒及七国反
卷四十四 第 12b 页 WYG1141-0309b.png
以诛错为名则景帝不得不杀错以谢七国余以谓此
特书生之谈儿童之见耳盖世之善论人者不以迹而
以心其迹是也其心非也则世俗皆以为忠而君子以
谓未见其所以为忠焉若王莽之安刘是也其心是也
其迹非也世俗未必以为忠而君子以谓是乃所以为
忠矣若晁错之削七国是也七国之地高祖之所封削
之则为贼恩吴楚之君怀奸而未发激之则必至速祸
故削书一出而七国果反连衡以叛天子忧劳王师四
卷四十四 第 13a 页 WYG1141-0309c.png
出而仅以仆灭错亦可谓无策矣当是之时非特七国
欲诛错虽左右无不欲诛之者非特当时左右之不知
错后世虽贤如扬雄者亦以错为愚景帝固知其为智
囊而先入之言巳不可变虽欲活之计将安出此无他
是皆观其迹而终其心有不察焉者也为景帝者胡不
察其心以谓错所以削其国者为其一身计耶为天下
计耶二者有所不能明则徐而思之以谓吴楚之君地
大势强日以滋横铸山煮海招亡集叛反状巳萌特未
卷四十四 第 13b 页 WYG1141-0309d.png
有以发耳虽三尺之童知其必至于此也错虽至愚岂
不知削其地则必叛叛则祸必及巳错所以不畏其祸
而肯为其君言之者其心果安在哉盖特以安国家而
定社稷也察其心苟知其如此则左右大臣虽劝帝以
杀错勿杀可也惜乎孝景惑于一时之言仓皇无术而
于错之心有不察也初高帝既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
遂大封同姓以益维城之固悼惠王孽子也而王齐七
十二城楚元王庶弟也而王楚四十城吴王兄子也而
卷四十四 第 14a 页 WYG1141-0310a.png
王吴五十馀城封三庶孽分天下半至其弊也则刘章
以军法行酒而追斩亡酒者吴太子奕棋争道为皇太
子提杀之皆以戏笑发怒于酒樽棋局之间而无所畏
忌岂非胫大于腰指大于股其势渐不可制欤贾生所
以痛哭以谓失今不治必为痼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
也错不自量卢扁有不能为者奋然欲以身任其责宜
其速诛而不可救欤然而察错之心则要在安刘氏而
巳景帝不察其心此盎之说所以得行于疑似之间也
卷四十四 第 14b 页 WYG1141-0310b.png
或有以谓汉不诛晁错无以折七国之兵犹唐不杀国
忠无以弭禄山之祸孝景之杀错岂得巳哉曰错之忠
岂可与国忠比孝景之治岂可与明皇论时国忠虽诛
而禄山之难未必戢晁错不诛七国将何为哉此其理
较然易知者而景帝竟纳盎言此殆不察其心而然欤
或者又谓七国之难作错不能捐身以当其危反使天
子将兵而巳居守安在其为忠乎曰是乃所以为忠也
错知大臣之欲杀己而自将其兵则足未及旋而首巳
卷四十四 第 15a 页 WYG1141-0310c.png
堕于奸臣之手矣孰若使天子自将巳居其中扼奸臣
之吭而控之则天子收战胜之功而已不失忠臣之名
岂非两全之道欤帝不此之思而纳盎之说此亦不察
其心而然也然则为人君而不察其臣下之心则其杀
忠臣而不悔者鲜矣
 
 
 
卷四十四 第 15b 页 WYG1141-0310d.png
 
 
 
 
 
 
 
 太仓稊米集卷四十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