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七 第 1a 页 WYG1320-0401a.png

西河集卷四十七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
序(二十/四)
送潜丘阎徵君归淮安序
予避雠之淮安与淮之上下无不交阎君潜丘在其中
暨之梁之宋不能前复归淮安则稍稍有言潜丘君年
损而学多者于是躬诣之与之登城东程将军冢题名
卷四十七 第 1b 页 WYG1320-0401b.png

毛甡于是有毛甡与潜丘君游墓之题当是时淮徐之
间能言江东毛生事此其一也及予还旧乡会
天子开制科徵车四出其在淮则潜丘君首应之予相见
于京师观其所著书夥颐哉言洋洋乎乃不登科而罢值
司寇徐公修天下志书未成聘潜丘君掌其局多所论著
既而谢去出其所辨尚书二十五篇广其文约数十卷挟
之游钱唐时潜丘毛发种种而予则归田有年越七十
卷四十七 第 2a 页 WYG1320-0401c.png

去何等若唐之孔仲远赵宋之深宁叟则出之远矣潜
丘曰知予哉盍为我言之予思元明以来无学人学人
之绝盖于斯三百年矣生为举子文志下矣识亦并陋
前无师承后复鲜雠駮者幼合四友学古学予文中每
及之所称沈七包先生蔡子子伯者其二早死而包先
生号书簏杂著四十卷今其子不能守索之无有也子
伯以文多不醇不肯示世予则年未壮而避雠人间越
卷四十七 第 2b 页 WYG1320-0401d.png

肆有所记忆而以观世之为学者枕藉焉渔猎焉其能
飞一羽而穴五甲劖腹而透脢视肌理而验㿂结者亦
复安有而潜丘疏其容复极其里自竹木番页以迄金石
甃甓浮图欐础无不蒐刻于天识其行于地见其理于
人自疏仡以还可得其容貌词气于时日判其晷景于
伦族无远近必析其母妻子姓传婢厮养于篇帙备列
其编摘分合字画戈波之数尝谓予固不学人也即以
卷四十七 第 3a 页 WYG1320-0402a.png

也见其一则不耐又徵其一二失也若夫得则他之博
而不通者吾不博而通他之学而或无识者吾不学而
有识如是而已潜丘无二失而饶一得世每言北人之
学如显处见月虽大而未晰也南人之学比之牖中之
窥日见其细而无不烛也潜丘乃兼之礼堂写定传与
其人予虽非桓谭且见潜丘之能传矣于其归也遂序
其言以送之亦欲使淮徐之间其知江东毛生所与潜丘
卷四十七 第 3b 页 WYG1320-0402b.png

浙江乡试锁院中秋倡和诗
康熙癸酉浙江举乡试巡抚御史张公监视院事旧例
八月十五夜席舍给烛监临偕提调监试五公座设馔
于明远楼上缀席醮月公乃循故实与同事诸公衔茗
具槃槅虽楼已改制减去重屋犹且雁齿坐敞櫩下口
占三律诸公叠成之即帘外诸司薪膳封录多有和者
暨撤帘而主文两公亦依韵得三首合并授梓名倡和
卷四十七 第 4a 页 WYG1320-0402c.png

并无有惟宋嘉祐间欧阳学士偕同知贡举者锁院五
十日得诗如干名嘉祐倡和诗顾皆主文参详官为之
非监院也今则锁院日促且卷繁主文小试官各给手
目之不足何暇及咏唫事而监临公座于莅事之顷从
容赋诗一雪前人所云三条烛尽拥枕高卧者此又增
圣世锁院中一盛事也因为通读之而敬题其端在籍
史官某顿首
卷四十七 第 4b 页 WYG1320-0402d.png

诗有性情非谓其言之真也又非谓其多愬述少赋写
也当为诗时必有缘感焉投乎其间而中无意绪即不
能发则于是兴会生焉乃兴会所至抽思接虑多所经
画夫然后咏叹而出之当其时讽之而悠然念诵之而
翕翕然凡此者皆性情也张君禹臣少为诗予尝与陈
老莲游酒酣颓然必诵禹臣所赠诗𥰡然泪下今五律
卷中有赠章侯题是也暨予远游归每见禹臣诗人有
卷四十七 第 5a 页 WYG1320-0403a.png

予以年过七十老且病就医会城则禹臣亦逮老发齿
俱改乃不以予为不学出其诗请序予读之诗凡十卷
卷若干首其中乐府古今体昭晰清润动合矩则即恭
言詄貌多所纵变而皆有性情行乎其间若所云情为
文经词作理纬者乃禹臣自言作诗无他贫无所事事
触处生慨迟暮弃诸生不得志胸垒垒矣又役于他技
为人相阴阳延翰之术劳苦且阙后目前无可为抚弄
卷四十七 第 5b 页 WYG1320-0403b.png

逢如是贫且老如是困苦如是而能慨于心发于言陶
写于中而嗒丧于外则性情为之矣世无诗人谓唐举
诗而能诗今世举经文而不能为诗观唐无经解而今
能以经为文可验也夫以经为文而尚得谓之解经也
乎唐举诗而能诗今不举诗而犹能诗者则犹是性情
之故而世顾不察因于序禹臣之诗而遂及之
慈云寺新翻大悲准提二梵咒解序
卷四十七 第 6a 页 WYG1320-0403c.png

文字则并显者而密之以为阿难说法究归耳宗必返
之迦叶心度之密而于是一指之示胜十六观焉少时
搜佛藏见瑜珈仪法不得音注即诸经梵咒亦并无释
义行乎其间妄谓密部无解解则不神遂致彼传此受
展转讹错梵音无定字而既则并其音而移之口语株
离其了无證明久矣伯亭法师通四道大藏修马鸣以
来法海诸观俨日月灯之现于口目凡显密各部无不
卷四十七 第 6b 页 WYG1320-0403d.png

之馀并及诸咒会司天鹤亭邵君归田有年曩时得西
僧秘授博通四译间与师考晰论辨广所未备每得之
名义诸集之外因以大悲准提二咒为世所习诵者先
为解注闻之大悲者观音之心体也准提即诸佛觉性
也大悲之咒译于尊法而准提则龙树所集二咒奥义
从未翻解而今忽解之得毋秘旨之泄为且明忌而予
不谓然夫瑜珈通四法咒字具四悉夫人而知之矣然
卷四十七 第 7a 页 WYG1320-0404a.png

徒字音字形耳尧语舜云允执其中夫执中语字何尝
不显然而舜受之禹亦受之他人勿受也古德云诸佛
密语惟圣乃知今兹所翻虽曰一切乘境行果莫不相
应仙陁婆名盐器水焉则莫不称契然而其旨深焉则
使诵其文而当前了悟固所愿望即不然而憬然于心
犁然于耳目纵未及其里而从此有省疑义生而信心
起何为不可哉
卷四十七 第 7b 页 WYG1320-0404b.png

尝读西江倡和诗叹使君以郡国之长鞅掌文簿尚能
与坐客贤豪竞出其清新之句以互相赠答予归田有
年在籍閒人出而与使君主宾相见不一然且所至无
一字读而愧之今使君去郡未补担囊来钱湖重与二
三友朋𥰡盘酒榼叙畴昔之好往来杂遝因复有倡和
之什传于人间夫以使君之才当二三友朋贤豪之旧
即微君钱湖其为登临咏歌者自必抽新摘颖争出所
卷四十七 第 8a 页 WYG1320-0404c.png

湖堤相去不越数里亦且偕酒人相谒执手慰劳然仍
无一字可以相饷徒把此一卷为之吟咏愧乃滋甚闻
之古友朋会合多所赠答如郑侨晋肸辈见于春秋顾
未尝为诗也诵人诗耳即良时高宴宾朋满前有若庾
公在武昌欢饮达旦然祗称理咏理咏者诵诗也予虽
老去才尽而齿存心力衰而口尚健纵未能诗读群公
之诗而一如已出口之所至心以为善则请诵诸诗以
卷四十七 第 8b 页 WYG1320-0404d.png

三韩张氏家谱序
夫辑族之法先分而后合其先分者何也分姓为氏分
氏又为族也国君禅一姓而卿大夫下则各受以氏而
判以族而后合何也一姓合诸氏一氏又合诸族也国
君以一姓统宗而大宗小宗则又一统氏而一统族故
礼大传曰国君有合族之道又曰尊祖故敬宗敬宗故
收族其或分或合各具条理而要必有人焉立书册而
卷四十七 第 9a 页 WYG1320-0405a.png

封建不作氏族不分而后之为世系者第合古之一氏
者而不辨所始嶓其源岷亦其源也或析今之别流者
而不知所收潜不知有江沱亦不知有江也三韩张侍
御以科目起家遍历三曹尚书郎从征滇南佐
王师挞伐有功随以言事故迁幕杭州其滞录参有年
矣生平孝友惇睦每念及所生期于无忝教子弟以诗
书之泽乃复续辑其家乘而谒予以序予思辽左诸族
卷四十七 第 9b 页 WYG1320-0405b.png

龙之胄世甲地大岿然当丰沛宛邓之乡其通侯代兴
冠金貂而锡履陛者不可胜数而侍御家声烂然独慨
念先烈上溯之千里之侯百里之长以著所自来而所
辑家规则又以砥行饬法勤学务业为兢兢是何席宠
而思遥履贵盛而重本根一至是也夫图系传述仿之
史氏以为家国虽殊记载则一而近为谱者第准之唐
之氏志与宋之族谱著为科律而不知支派分合当遵
卷四十七 第 10a 页 WYG1320-0405c.png

昆崙而侍御悉屏却之而第肇基于医巫之丘是分者
不轻合也然而莱子之国东近营州明时迁青齐巨族
以实辽海四郡虽大究以胶莱为涓涓之地是合者终
不可分也然则工史之书世与宗祝之书昭穆悉视此
矣夫侍御以用世之才不竟用之国而区区经画仅见
之家门之内固为可惜然而工祝之所书较之太常之
所纪未有歉也则即此一书而颁之国门永为凡有家
卷四十七 第 10b 页 WYG1320-0405d.png

梅中诗存序
世无甘蝇非谓辞金仆而却铣珧也又非谓河中无弓
人而封父无繁弱也方其家居悬虮虱于床柂之间閟
其耳目而忘其筋骸初亦何敢谓天下之射必无过是
及一出而朔蓬之抵所向无敌然后知射者之绝人远
矣惟诗亦然挟平水一本购剑南石湖一二卷意气湓
湓摇笔满天下出以之为挚而处以之为徵名傲物之
卷四十七 第 11a 页 WYG1320-0406a.png

间自都市以至陬僻指诎心计求其得当于是者率刺
促恝屑而视若无有是岂操觚果无人而倡酬绝于世
哉其所为诗者非诗而所为射者非射也予久知蒋子
梅中与其兄嵩臣各能以诗文名人间每见其投赠而
思之既而得其所纂为律韵一书叹其深于诗而并及
夫诗之所为押四始虽绝当必有起而续之者今读梅
中诗作而曰甘蝇哉世无射者而今忽有之世已无诗
卷四十七 第 11b 页 WYG1320-0406b.png

诗也而见于斯时则又斯时之幸也江河而日下矣袒
膊以为容诟谇以为言溲塍粪壤以为所居与所处而
梅中以尔雅之才展挥戈之技去谚而进史去駮而进
醇去秽臭而进芗馨去其近今而进于前古言格格精
言律律妙是非有锄之彊力所几也是非吴太史之神
臂所能至也世虽多诗人吾必以为叔田之后无饮酒
矣诗名存言可存也然吾以为所存者不止是也
卷四十七 第 12a 页 WYG1320-0406c.png

词成于宋舍宋无所为词也然而人好宋诗不以宋之
为词者为词而以宋之为诗者为词而于是宋无诗亦
并无词夫词虽宋体然自唐后乐府减四十八调为二
十四调而后诗馀曲子由大晟以迄金元其所为九宫
十三调者皆二十四调之遗则上自齐梁下逮金元无
不以是为宫悬戛击之端原非北宋一代所得而限也
故予乡曩时有创为西蜀南唐之音者华亭蒋大鸿也
卷四十七 第 12b 页 WYG1320-0406d.png

景炎之音者禾中朱竹垞也竹垞客予郡觅予郡之景
炎处士所称菊山唐珏蘋洲周密后村仇远辈而效其
倡和相率为恝急偪剥之词而人卒局步而不敢前迄
于今又三十年矣杜陵梅中以风雅之宗领袖篇什乃
出予乡倚玉词属予一言夫倚玉词许君又文之所为
作也乡人为词者夙称雪舫而又文接踵而兴标新领
隽萃草堂之精而一轨于正有近晚唐者亦有类德祐
卷四十七 第 13a 页 WYG1320-0407a.png

后有禾中今得梅中而三之宋人之词于是有真面目
矣予老去不能为词居钱湖之滨而目盻西陵所谓青骢
油壁者皆惘惘若隔世矣观又文之词细犊车回小蛮
人去虽逮老犹想见之
长生殿院本序
才人不得志于时所至诎抑往往借鼓子调笑为放遣
之音原其初本不过自摅其性情并未尝怨尤于人而人
卷四十七 第 13b 页 WYG1320-0407b.png

词则往往藉之以传洪君昉思好为词以四门弟子遨
游京师初为西蜀吟既而为大晟乐府又既而为金元
间人曲子自散套杂剧以至院本每用之作长安往来
歌咏酬赠之具尝以不得事父母作天涯泪剧以寓其
思亲之旨予方哀其志而为之序之暨予出国门相传
应庄亲王世子之请取唐人长恨歌事作长生殿院本
一时勾栏多演之越一年有言日下新闻者谓长安邸
卷四十七 第 14a 页 WYG1320-0407c.png

国恤止乐其在京朝官大红小红已浃日而纤练未除
言官谓遏密读曲大不敬赖
圣明宽之第褫其四门之员而不予以罪然而京朝诸
官则从此有罢去者或曰牛生周秦行其自取也或曰
沧浪无过恶子美意不在子美也今其事又六七年矣
康熙乙亥予医痹杭州遇昉思于钱湖之滨道无恙外
即出其院本固请予序曰予敢序哉虽然在
卷四十七 第 14b 页 WYG1320-0407d.png

官捕者执器就予家捆予所为诗爨毁之姜黄门赠予
序曰膏以明自煎所煎者固在膏也然而象有齿以焚
其身未闻并其齿而尽焚之也昉思之齿未焚矣唐人
好小说争为乌有而史官无学率摭而入之正史独是
词不然诬罔秽亵概屏之而勿之及与世之所为淫词
艳曲者大不相类惟是世好新闻因其词以及其事亦
遂因其事而并求其词则其词虽幸存而或妍或否任
卷四十七 第 15a 页 WYG1320-0408a.png

左季折衷序
左季折衷者时贤之书也明嘉靖间山阴季本字彭山
作驳左传书名曰私考而生其后者又驳之取左氏之
文与季氏之驳两相较辨名之曰左季折衷然不知何
人作也其书本杂论经史之可疑者仿王仲壬论衡徐
伟长中论而杂是篇于其中顾行文宽博使才气微涉
宋人论辨诸习然而其议工焉今其书已亡不可考矣
卷四十七 第 15b 页 WYG1320-0408b.png

有抄集六本云得之祁氏东书楼藏书中者忽何有之
人攫去越十年闻其书已刻他氏名又五年闻刻书者
已死又闻死时其人每寝有丈夫者据寝间百遣不去
既而死逮死不得证其书为何人作且其书无兼本罔
所据又踰年岁星堂移居迁故祖书得左季折衷十三
篇于废帙间是窃刻中所有者且系祖手书非从刻后
抄得之是宜可据而不署名氏虽欲刋正焉而仍不得
卷四十七 第 16a 页 WYG1320-0408c.png

何如予曰有是哉晋向秀注庄而郭象据为已有南史
郗绍著晋中兴书何法盛欺其无兼本也窃而署已名
二事闻者深恨之然而秀与绍其为名未尝亡也今乃
盗其文而其人遂灭东阳卢元夫尝言著书者集他人
之说而不署其名比之盗人盖诸儒老死著书亦欲有
所传于人而后之为儒者述其语而不著其名与氏千
秋万世后又孰知某说为某所云者虽以盗比之而不
卷四十七 第 16b 页 WYG1320-0408d.png

索之抵死已踰量矣尚何憾之有而曰不然今夫居计
者生平积汗血以收锱铢而一旦攻剽胠箧夺其所有
然且戕其人灭其口子姓不得知邻里不及与闻易氏
禅代而终不得其存亡起居人必曰忍人哉虽抵之亦
何足偿而乃有刿其心鉥其骨刳其肾肠销亡其年岁
寒暑精力魂魄忻戚欢宴之所忘饮食男女之所不给
阳阳攫之而其人亦遂窅冥歇绝如蠛蠓影响之不可
卷四十七 第 17a 页 WYG1320-0409a.png

神有知将必重雪之而重还之矣吾故书之以俟夫后
之雪之而还之者其所抄目曰左季折衷说曰乱臣贼
子辨曰编年辨曰三传学官辨曰晋文公曰隐公曰秦
穆公曰卫成公曰公子叔牙曰首止之会曰王子虎曰
赵盾曰武子来求赙
道源田氏族谱序
道源田氏称萧山右族其里踞东南近郊水环其樊分庖
卷四十七 第 17b 页 WYG1320-0409b.png

弊予每于岁时行礼一过其家辄东西眺视不能去云暨
鼎革以还世家大族率相顾冷落曩时所谓太傅之
泽尚不能庇及五亩况其他乎顾宗事亦稍旷焉姊
子三上系中宪公嫡派凡数传而服属未绝慨然以
因睦合族为己任谓族大以礼礼合以序譬诸衣裳
别之以冠纯而望之而仪生焉譬诸宫室栋宇标之以
闬闳分之以阀阅而就之而党以辨焉于是仿有宋诸
卷四十七 第 18a 页 WYG1320-0409c.png

有传往来稽核阅若干稔而工成可谓劳矣夫邑有世
族则邑重族有闻人则族愈重吾萧在晋朝尚有望计
望孝诸族与会稽埒而唐宗检正世谱合九百二十三
姓则吾邑夏郭二氏公然居右今户版衰减门望寥阒
而为人后者尚能述其先泽以下联族属此非克家所
有事与尝简邑乘系前朝嘉隆间东源先生与芝亭张
君龙泓钱君所共编者东源先生即中宪公也中宪在
卷四十七 第 18b 页 WYG1320-0409d.png

孙衣冠方幅若所称楚府典仪上林监正内殿中书以
及明经岁荐司教司训者不绝于时曰此田氏闻人也
无何转瞬间已相距五十年老成典型并枵然无一存
者而姊子以诸生继起率能继志述事以承先人所未
逮如此嗟乎吾见田氏之嗣兴矣
西河集卷四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