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古欢堂集图说 第 1a 页 WYG1324-0469a.png
州有志旧籍亡矣新志引春秋襄公二十五年同盟于
 重丘又清类天文分野书云陵县春秋为重丘齐地
 又应劭之言曰安德县北五十里有重丘故城又汉
 志平原郡有重丘县又曰不详其处谬矣曰战国属
 齐亦属赵属齐据杜氏通典又据姓谱言齐宣王之
 弟封于平原陆乡属赵则本于赵胜之封平原君司
 马迁云平原君封于东武城乃贝州清河郡地漫无
 所考曰德州禹贡冀兖二州之域卫河在州城西门
古欢堂集图说 第 1b 页 WYG1324-0469b.png
 外河以东属兖河以西属冀胶柱之见也山川风土
 之寥廓天文分野之躔次岂若烟户之氓北舍南邻
 豚栅鸭栏之以尺寸限哉曰卫河即汉之屯氏河隋
 大业中疏为永济渠其源自河南辉县合滏洹淇三
 水东流至馆陶界与漳河合至清渊与会通河合北
 来自武城县入州境又北至桑园出境径东光沧州
 天津下直沽入海是矣乃引于东阿笔尘云炀帝开
 永济渠因沁水南连于河北通涿郡其说相左何略
古欢堂集图说 第 2a 页 WYG1324-0470a.png
 不置辨也曰董仲舒广川人广川今之景州从旧志
 故列之似非得已何以强列于人物之首也又曰土
 人掘地及泉得石刻曰董子读书台石如玉版字若
 琅书既非董子故里而何以得此石哉古之疆域固
 犬牙错也广川之境亦大矣况德州即广川而掘泉
 得石之处相去不过二十里安知非治公羊春秋时
 下帷处也即援藉以为州乘重未为不可何泥于今
 而囿于古耶曰考之汉晋二志平原郡治平原县而
古欢堂集图说 第 2b 页 WYG1324-0470b.png
 隋唐以下所谓德州者乃今之陵县萧望之伏湛诸
 人犹今之济南知府而已因旧志开载故仍之夫仍
 者沿袭之谓也既自知其沿舛袭讹而又以旧志之
 外搜捃多人以炫学问之宏取材之富吾所莫解孟
 但殷忠见于史记皆仲舒弟子亦广川人不书可也
 东方曼倩平原厌次人何以不书志之疏陋大率类
 此作志与作史有别纪善不纪恶金之崔立可以不
 书矣而书灾异浑其名曰纪事多牵连乖戾之词也
古欢堂集图说 第 3a 页 WYG1324-0470c.png
 书火莲美其文曰节妇亦异端惑世之术也君子于
 此皆欲删正之无足采焉是以上搜旧闻旁摭遗逸
 别为一编颇以愚昧有所论辨第才愧著述多有脱
 漏世之君子详其阙焉蒙斋田雯识
  封域论云州在唐为将陵本汉之安德县地至宋
  移治长河镇而其名未著
 按州之为长河也其名著矣在汉为信都国之广川
 县地广川即是长河水经云淇水过馆陶清渊广宗
古欢堂集图说 第 3b 页 WYG1324-0470d.png
 东武城又北过广川县东郦注云县有长河为流故
 曰广川颜师古曰仁寿初避讳改长河隋唐二书志
 俱云长河县属德州旧通志五代时废为长河镇宋
 史景祐元年移将陵县于长河镇元置陵州明置德
 州是德州之地汉晋号曰广川隋唐名曰长河始则
 为县后废为镇移将陵于长河改陵县为德州奈之
 何其未著耶夫不知长河则不知广川矣又焉能识
 汉相之枌榆别醇儒之桑梓乎按枣强之县亦有广
古欢堂集图说 第 4a 页 WYG1324-0471a.png
 川弓高之乡既连蓨治衡水为衡漳之水即是武邑
 所分棘津有棘津之亭亦言吕望所隐董生下帷当
 在兹地而越人见罽疑毳是怪所不可怪也夫东方
 尚晓毕方海民犹获长臂不怪所不可怪则石室等
 贰负之尸玉杯无垣平之诈矣
  州志云夫元人立州省而名陵可也降而为县则
  复古将陵之名岂不明白易晓而曰陵县是当日
  儒臣之陋矣州西徙则曰陵州县东立则复安德
古欢堂集图说 第 4b 页 WYG1324-0471b.png
  又岂不明白易晓而彼此互名是当日儒臣之尤
  陋矣
 按古县有将陵焉有乐陵焉有安陵焉亦有专名陵
 者水经漳水又东北至乐城陵县注云汉桓帝以其
 邑奉山陵故加陵曰乐陵又水经云屯氏别河又东
 北径陵乡南凡言陵者或事单文或如复姓若古德
 今陵则近乐陵之地古陵今德又是将陵之馀如陵
 必将陵德必安德则水经必无陵县而年表应无德
古欢堂集图说 第 5a 页 WYG1324-0471c.png
 侯德者本以德水为名史记封禅书昔秦文公出猎
 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于是秦更名河曰德水德州
 古九河之地黄河所经汉县名为安德者以其德水
 安澜耳是德先安德今陵县尚有德水俗呼十里河
 且郡县之名古今不一如陵谷之变迁比春秋之递
 代或通俗文或循古雅随时改易图籍在焉若夫史
 之阙文何陋之有
  州志沿革汉为平原郡之安德县地后汉因之为
古欢堂集图说 第 5b 页 WYG1324-0471d.png
  侯国晋为安德县属平原国南宋属平原郡后魏
  属勃海郡后改属安德郡
 按二县安德地是已此与今陵县同为州之东境地
 其州之西境本古长河县则汉之广川当云汉为平
 原郡之安德信都国之广川二县地后汉为安德侯
 国广川属清河国晋安德属平原国广川侯相属勃
 海郡南宋安德属平原郡又于广川县置郡后魏安
 德属乐安郡广川因之
古欢堂集图说 第 6a 页 WYG1324-0472a.png
  州志沿革隋开皇十六年分安德置将陵县属平
  原唐为德州郡望县
 按将陵古县名汉书外戚恩泽侯表将陵哀侯史鲁
 有旧恩封隋唐别有将陵县在州北此时县名长河
 不名将陵至宋景祐元年移将陵于长河始名将陵
 也新唐书志县称上中下望𦂳安德称𦂳将陵称望
 长河称上若志安德可云唐为德州平原郡紧县道
 长河可云德州平原郡上县乎览者不悟或疑望为
古欢堂集图说 第 6b 页 WYG1324-0472b.png
 县名殊失记载之体当云隋为平原郡之安德长河
 二县地广川改名长河隋志虽无安德而旧唐书志
 云至隋不改唐因之又移长河县于小壶城即今州
 是五代时废长河为镇宋元明如志今依其世代编
 之以备地理之记焉
古欢堂集图说 第 7a 页 WYG1324-0472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古欢堂集卷四十    户部侍郎田雯撰
  长河志籍考
德州古平原郡隋之长河县也长河县始在河西后移
 置河东所谓永济河隋渠名即今之卫河今州城在
 其东即长河县河东之小壶城也唐末废为长河镇
 宋移将陵县治于此元曰陵州明改德州按古今州
 治有二东与西辨焉东为汉平原郡之安德(古德/字)
古欢堂集图说 第 7b 页 WYG1324-0472d.png
 地后汉安德侯国属平原郡晋属平原国宋属平原
 郡后魏属乐安郡又于般县置安德郡隋置德州又
 为平原郡唐复置德州治安德县天宝元年改为平
 原郡乾元元年复为德州历宋金元至于明初皆为
 德州此古德州治也今为陵县惟割二乡为今州东
 地故今州得称安德(嘉靖间山东通志云陵县土城/在平原郡城之内即颜鲁公禦)
 (安禄山处延袤甚阔今陵县城正德六年改/筑是古德今陵之證也而今德州为故陵矣)州西为
 汉之信都国广川县地后汉属清河国晋属勃海郡
古欢堂集图说 第 8a 页 WYG1324-0473a.png
 又属广川郡后魏属长乐郡隋避炀帝讳改曰长河
 县属平原郡唐属德州汉书地理志信都国广川县
 颜师古曰阚骃云其县中有长河为流故曰广川也
 旧唐书地理志隋于旧广川县东八十里置新县寻
 改长河为水坏元和四年移就白桥于永济河西岸
 置县东去故城十三里十年又置河东小壶城德州
 领安德平原长河将陵平昌五县宋史地理志景祐
 元年移将陵县治于长河镇元史地理志陵州本将
古欢堂集图说 第 8b 页 WYG1324-0473b.png
 陵县𨽻济南路(今州学碑文称/陵州其證也)明洪武十三年改为
 陵县永乐七年以陵县为德州而以德州旧治为今
 陵县属济南府领德平平原二县此今德州治也按
 古小壶城在永济河东唐元和十年所徙之长河县
 也后废为镇故宋移将陵县治于长河镇今城西临
 卫河即隋之永济河也而近代志书多未及长河故
 县之名岂从政者新未视故府耶
论曰昔德水沉钟于秦代本号黄河安陵氏邑于汉家
古欢堂集图说 第 9a 页 WYG1324-0473c.png
 闻诸赤县平津以封于故相鬲海尚著于今图然而
 为兹说者有数难焉汉之平原治于平原唐之平原
 治于安德自州郡递迁陵德互易称之则别有今县
 之名舍之则又失古郡之号此一难也昔楚吴邻境
 实有让田宋郑之间犹存隙地属平原矣不辨信都
 之国割安德矣未达长河之治称乐陵遂疑陵县之
 东言蓨县又谓弓高所在东则东方遗像几同愚叟
 之移山西则董生下帷又类鲁人之徙宅徵人徵鬼
古欢堂集图说 第 9b 页 WYG1324-0473d.png
 古是今非城郭非遥郊圻自远遭遇者莫知其地谈
 论者空识其名此一难也移将陵于旧镇陵既非陵
 徙德州于故陵德又非德然则今之州治岂同何有
 之乡神仙留打麦之村山石耕五仓之亩哉为之说
 者马颊未衔鹿角靡解此一难也若夫平原之岭即
 傍厌次之津永济为渠无非屯氏之水俾方朔割肉
 于里社仲舒窥园于竹林孔栩树碑于蓨县太公卖
 食于棘津炀帝修名于具敖秦皇病甚于鼎湖淮阴
古欢堂集图说 第 10a 页 WYG1324-0474a.png
 渡水于故道公孙馆客于侯都言九河直与许商行
 视争二郡复并孙礼按图谓之长河旧县不亦可乎
州城魏泰和间筑(本嘉靖间/山东通志)即古之小壶城也元史崔
 敬传言至正间陵州无城郭明洪武三十年始有之
 正德六年外增罗城即今绕城堤也门五
 南头一门曰朝阳南出通恩县路东南通平原路东
 头一门曰长乐长乐郡名晋改广川为长乐水经注
 云长乐故信都也东据方山其地本汉厌次之境东
古欢堂集图说 第 10b 页 WYG1324-0474b.png
 方大中之所居也东北通德平路东出通陵县路北
 头一门曰拱极西北通景州路正北出桑园路西头
 近北有小西门曰广川广川者汉县也有浮梁旧名
 广川桥渡卫河通景州路景州东南有广川台又有
 董子祠凡董子故迹在景州东南则在德州西北广
 川之地二州有之广川之门为古正西一门曰定边
 (载见嘉靖/间通志)定边者古名也五代时石晋以燕云赂辽
 凡十六州地幽(今顺/天地)(今蓟/州)(今河/间)(俗呼曰鄚州/今任丘县)
古欢堂集图说 第 11a 页 WYG1324-0474c.png
 涿(今涿/州)(今密/云县)(今顺/义县)谓之山前七州宋人承其后
 遂以白沟河为界统兵要害在近边未尝远戍境外
 瀛莫诸州悉是边地故有定边之名矣元明建都于
 燕檀顺诸州悉是畿内之地今志改聚秀失定边之
 名陋矣西踰卫河通衡水路先贤孔颖达旧里也西
 南通故城路
论曰昔开阳飞柱或记琅琊雷门击鼓遥闻会稽河南
 透鼎门之口东都挂逢氏之冠门郭相经街衢洞达
古欢堂集图说 第 11b 页 WYG1324-0474d.png
 五门所以名也是以朝丘旧县南望朝水之阳广川
 直流东达长河之岸长乐之郡不远小壶之城在兹
 及宋家承石晋之馀明室继有元之后玉斧画地白
 沟河自此定边黑帝司晨叶光纪于以拱极余所以
 表列门名旁通八境也
南至东昌府恩县战国赵平原君封邑地汉清河郡后
 汉晋宋后魏因之隋分武城及鄃县置历亭县唐历
 亭县属贝州宋改清河郡为恩县属高唐州按恩县
古欢堂集图说 第 12a 页 WYG1324-0475a.png
 西四十里即旧恩县遗址清河平原二郡连竟三国
 魏时争界孙礼之所按图者也
东南至平原县春秋时属齐后为赵平原君食邑二汉
 属平原郡晋属平原国宋属平原郡后魏属安德郡
 后齐省鄃县入隋属平原郡开皇十六年复析置鄃
 县唐太和二年属齐州三年改属德州平原郡五代
 宋金元明并仍旧今因之按汉书地利志平原县有
 笃马河西南有鄃城后汉马武为鄃侯即此西北二
古欢堂集图说 第 12b 页 WYG1324-0475b.png
 十里有汉绎幕城是平原之笃马河今陵县德州并
 有之及汉之鄃县绎幕县皆今德州之连竟也
东至陵县陵县故德州也春秋时为齐重丘地二汉为
 安德县晋宋属平原郡后魏属安德郡隋唐置德州
 历宋金元明初皆为德州永乐间始于此地置陵县
 名为陵者西晋北魏曾置东安陵县省安陵入东光
 唐将陵属德州后周复并安陵入将陵宋移将陵于
 长河镇属永静军金属景州元升为陵州属济南路
古欢堂集图说 第 13a 页 WYG1324-0475c.png
 改属河间路明以河东亦有陵州改为县寻以陵县
 置德州而以故德州为陵县属济南府(州志论略曰/枕卫河而为)
 (城北界景州南连恩县今之所谓德州乃昔之所谓/将陵县所谓陵州者也东南倚马颊河东北为神头)
 (店即古之厌次今之所谓陵县乃昔之所谓德州所/谓平原郡所谓安德县者也何以明其然也明史云)
 (德州唐初为德州后改平原郡又仍为德州元初割/大名之清平济南之齐河来属领县五安德平原齐)
 (河清平德平而金史云安德有鬲津河有镇四曰磁/博向化盘河德安齐乘云厌次古城在州东北二十)
 (里平原岭在州东南七十里岭上有鹿角关是德州/在东之證也元史云陵州本将陵县宋金皆隶景州)
 (宪宗三年割𨽻河间府是年升陵州𨽻济南路至元/二年复为县三年复为州仍𨽻河间路而金史云景)
古欢堂集图说 第 13b 页 WYG1324-0475d.png
 (州将陵县置河仓有永济渠钩盘河永济渠即今之/卫河是陵州在西之證也唐平原太守颜真卿所书)
 (之碑在今陵县是今之陵县德州也平原也元陵州/儒学碑在今德州是今之德州陵州也一变自元人)
 (升县为州以昔之将陵县省而名陵再变自洪武中/降州为县不名将陵而仅名以陵之一字又以安德)
 (县并入德州三变自永乐十三年徙州近河以陵县/为德州以德州为陵县更互其名而二三百年之后)
 (已茫然不可辨故建文以前之史其言德州者乃今/之陵县永乐以后之记载文移其言德州者乃今之)
 (德州夫元人立州省而名陵可也降而为县则复古/将陵之名岂不明白易晓而曰陵县是当日儒臣之)
 (陋已州西徙则复曰陵州县东立则复曰安德又岂/不明白易晓而彼此互名是当日儒臣之尤陋已是)
 (以知五石六鹢非圣人不能/书后之人乃以二缶钟惑也)今因之按陵县有德水
古欢堂集图说 第 14a 页 WYG1324-0476a.png
 俗呼十里河故州以此名又有古平原城在陵县绕
 城之外即古郡城
东北至德平县汉平昌县属平原郡后汉晋为西平昌
 宋复为平昌后魏天平初属安德郡后齐省鬲县重
 平县入隋唐属德州贞观十四年省盘县入后唐改
 名德平宋熙宁六年省入安德县金复名德平属德
 州元明仍旧今因之按德平县西南有钩盘河今尚
 谓之盘河店德平西南则德州之东北竟也县东北
古欢堂集图说 第 14b 页 WYG1324-0476b.png
 有盘城即汉盘县字亦作般昔县人祢正平恃才倜
 傥孔文举谓骋奇丽为非常之宝郦善长云肆狂狷
 于无妄之世孟德景升以厉节莫容犹爱才忍辱虽
 保身不足黄祖洵死公矣东南有鬲城汉置周围三
 里址尚存又有旧鬲城北有朱祐墓光武功臣封鬲
 侯鬲城以鬲津得名者也德平西南二十五里有鲧
 堤传伯鲧所筑断续十里凡在德平西南皆与德州
 共之者也
古欢堂集图说 第 15a 页 WYG1324-0476c.png
北至河间府吴桥县本隋将陵县地属平原郡唐置德
 州金始于县之吴川置吴桥县属景州元明仍旧今
 因之按旧唐书地理志将陵汉县隋分安德于将陵
 故城置此县金史云乐陵与将陵俱有钩盘河又按
 古黄河在吴桥县城南西南接德州东北入宁津界
 岁久枯塞河堤存焉
西北至景州汉鬲县地属平原郡晋属平原国后魏属
 安德郡隋置弓高县唐置观州又于弓高县置景州
古欢堂集图说 第 15b 页 WYG1324-0476d.png
 后废复置东光县后周改定远军宋改永静军金元
 复为景州徙治蓨县明以蓨县省入今因之按蓨字
 亦作脩音条蓨县有董仲舒祠广川台今景州西南
 有董家里一名董学村又有广川镇即仲舒下帷处
 旧有祠董里适在二州之境故今德州学内有董子
 读书台广川之地二州皆有之也西有九城有邸阁
 城内有晋条令鲁国孔栩清德碑又汉书地理志有
 蓨县渤海郡有脩市侯国周亚夫封条侯尔雅释草
古欢堂集图说 第 16a 页 WYG1324-0477a.png
 云蓧蓨郭景纯亦未详也然二县并名非无故矣又
 按德州正西为枣强县亦故广川县地司马彪曰枣
 强县北有棘津城吕尚卖食之困疑即在此又城东
 十八里村中土人掘地得北魏高植墓石拓跋巨姓
 多家于此蓨之高犹清河之崔也
西至真定府衡水县本汉信都国桃县地隋置衡水县
 属信都郡唐宋金皆属冀州元割属深州明仍旧今
 因之按衡水者禹贡覃怀底绩至于衡漳孔安国云
古欢堂集图说 第 16b 页 WYG1324-0477b.png
 漳水衡流入河郑康成亦云横漳漳水横流王肃云
 衡漳二水名谬矣县西北有孔贤庄孔颖达墓盖其
 故里云衡水县界东距德州治三十里其水横流入
 德州也
西南至河间府故城县汉清河郡东阳县地汉晋后魏
 及隋俱属清河唐属贝州宋属恩县金为上故城镇
 元初为故城县属河间路明仍旧今因之按故城卫
 河所经又与东昌恩县同皆古平原清河之境也今
古欢堂集图说 第 17a 页 WYG1324-0477c.png
 由德州城西渡卫河西南行二十里入故城界有丞
 相屯土人云是甘茂故里三千年之远留此名矣
论曰州之互异岂惟陵与德哉实由名号骤易境土屡
 分或一郡一县割成四五四五之中亟有离合星罗
 棋布豆割瓜分参伍之所未穷巧历之所不算故其
 争平原清河之界者王翁跨鸣犊之河爵堤过马丹
 之堠于平原有郡县之递殊于陵县有陵德之互改
 广川三变州居其一蓧蓨之草分县治而并艺枣棘
古欢堂集图说 第 17b 页 WYG1324-0477d.png
 之树别城津而异林吴桥之川总皆陵地平昌之县
 并有德名与夫恩县为历亭之都故城亦东阳之旧
 此二县者本为一处地理参差其详难举今欲考赵
 胜之食邑决孙礼之按图验张甲于云城起甘屯于
 息壤董家之里或见江都孔贤之庄无非曲阜则四
 照之树悉尔生花五衢之叶俱成辨路虽广袤所及
 岂曰侵官纵横言之不为越俎者矣
 古欢堂集卷四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