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九列传第二十一
作者: 唐 令狐德棻王杰,金城直城人也,本名文达。高祖万国,魏伏波将军、燕州刺史。父巢,龙骧将军、榆中镇将。
杰少有壮志,每以功名自许。善骑射,有膂力。魏孝武初,起家子都督。后从西迁,赐爵都昌县子。太祖奇其才,擢授扬烈将军、羽林监,寻加都督。太祖尝谓诸将曰:「王文达万人敌也,但恐勇决太过耳。」复潼关,破沙苑,争河桥,战邙山,皆以勇敢闻。亲待日隆,赏赐加于伦等。于是赐姓宇文氏。除岐州刺史,加抚军将军、银青光禄大夫,进爵为公,邑八百户。累迁大都督、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魏恭帝元年,从于谨围江陵。时栅内有人善用长槊,战士将登者,多为所毙。谨令杰射之,应弦而倒。登者乃得入,馀众继进,遂拔之。谨喜曰:「济我大事者,在公此箭也。」
孝闵帝践阼,进爵张掖郡公,增邑一千户,出为河州刺史。朝廷以杰勋望俱重,故授以本州。保定三年,进位大将军。[1]三年,诏杰与随公杨忠自〈(汉)〉〔漠〕北伐齐,至并州而还。[2]天和三年,除宜州刺史,增邑通前三千六百户。六年,从齐公宪东禦齐将斛律明月,进位柱国。建德初,除泾州总管。
杰少从军旅,虽不习吏事,所历州府,咸以忠恕为心,以是颇为百姓所慕。宣帝即位,拜上柱国。大象元年,薨,时年六十五。赠河鄯邓延洮宕翼七州诸军事、河州刺史,追封鄂国公。谥曰威。子孝仙,[3]大象末,位至开府仪同大将军。
王勇,代武川人也,本名胡仁。少雄健,有胆决,便弓马,膂力过人。魏永安中,万俟丑奴等寇乱关陇,勇占募随军讨之,以功授宁朔将军、奉车都尉。又数从侯莫陈悦、贺拔岳征讨,功每居多,拜别将。
及太祖为丞相,引为帐内直荡都督,加后将军、太中大夫,封包信县子,邑三百户。大统初,增邑四百户,进爵为侯。从擒窦泰,复弘农,战沙苑,气盖众军,所当必破。太祖叹其勇敢,赏赐特隆。进爵为公,邑一千五百户,拜镇南将军,授帅都督。从讨赵青雀,平之,论功居最,除卫大将军、殷州刺史,加通直散骑常侍,兼太子武卫率。
邙山之战,勇率敢死之士三百人,并执短兵,大呼直进,出入冲击,杀伤甚多,敌人无敢当者。是役也,大军不利,唯勇及王文达、耿令贵三人力战,皆有殊功。太祖于是赏帛二千疋,[4]令自分之。军还,皆拜上州刺史。以雍州、岐州、北雍州拟授勇等,然州颇有优劣,又令探筹取之。勇遂得雍州,文达得岐州,令贵得北雍州。仍赐勇名为勇,令贵名豪,文达名杰,以彰其功。
十三年,授大都督,迁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十五年,进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魏恭帝元年,从柱国赵贵征茹茹,破之。勇追击,获杂畜数千头。进爵新阳郡公,增邑通前二千户,仍赐姓库汗氏。六官建,拜稍伯中大夫。又论讨茹茹功,别封永固县伯,邑五百户。时有别封者,例听回授次子,勇独请封兄子元兴,[5]时人义之。寻进位大将军。世宗初,岷山羌豪巩廉俱和叛,勇帅师讨平之。
勇性雄猛,为当时骁将。然矜功伐善,好扬人之恶,时论亦以此鄙之。柱国侯莫陈崇,勋高望重,与诸将同谒晋公护,闻勇数论人之短,乃于众中折辱之。勇遂惭恚,因疽发背而卒。子昌嗣,官至大将军。
宇文虬字乐仁,代武川人也。性骁悍,有胆略。少从军征讨,累有战功。魏永安中,除征虏将军、中散大夫,加都督。魏孝武初,从独孤信在荆州,破梁人于下溠,遂平欧阳、酂城。[6]虬俘获甚多。又攻南阳、广平二城,擒郡守一人。以功加安西将军、银青光禄大夫、员外、直閤将军、閤内都督,封南安县侯,邑九百户。及孝武西迁,以独孤信为行台,信引虬为帐内都督。破田八能及擒东魏荆州刺史辛纂,虬功居多。寻随信奔梁。
大统三年,归阙。朝廷论前后功,增邑四百户,进爵为公。擒窦泰,复弘农,及沙苑、河桥之战,皆有功。增邑八百户,进车骑将军、左光禄大夫。七年,除汉阳郡守,又从独孤信讨梁仙定,破之。十一年,出为南秦州刺史,[7]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进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追论斩辛纂功,增邑一千户。十七年,与大将军王雄征上津、魏兴等,并平之。又于白马与武陵王萧纪将杨乾运战,破之。虬每经行阵,必身先卒伍,故上下同心,战无不克。寻而魏兴复叛,虬又与王雄讨平之。俄除金州刺史,进位大将军。后以疾卒。
宇文盛字保兴,代人也。曾祖伊与敦、祖长寿、父文孤,[8]并为沃野镇军主。
盛志力骁雄。初为太祖帐内,从破侯莫陈悦,授威烈将军,封渔阳县子,邑三百户。大统三年,兼都督。从擒窦泰,复弘农,破沙苑,授都督、平远将军、步兵校尉,进爵为公,增邑八百户。除冯翊郡守,加帅都督、西安州大中正、通直散骑常侍、抚军将军,增邑三百户。累迁大都督、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盐州刺史。及楚公赵贵谋为乱,盛密赴京告之。贵诛,授大将军,进爵忠城郡公,除泾州都督,赐甲一领、奴婢二百口、马五百疋,牛羊及庄田、什物等称是。仍从贺兰祥平洮阳〈(供)〉〔洪〕和二城,[9]别封一子甘棠县公。转延州总管,进位柱国。
天和五年,入为大宗伯。六年,与柱国王杰从齐公宪东讨。时汾州被围日久,宪遣盛运粟以给之。仍赴姚襄城,受宪节度。齐将段孝先率兵大至,盛力战拒之。孝先退,乃筑大宁城而还。建德二年,授少师。五年,从高祖东伐,率步骑一万,守汾水关。宣帝即位,拜上柱国,增邑通前四千六百户。大象中,薨。子述嗣。大象末,上柱国、濮阳公。
盛弟丘。丘字胡奴,起家襄威将军、奉朝请、都督,赐爵临邑县子。稍迁辅国将军、大都督。预告赵贵谋,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进爵安义县侯,邑一千户。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为公,除咸阳郡守。迁汾州刺史。入为左宫伯,进位大将军。出为延绥丹三州三防诸军事、延州刺史。转凉甘瓜三州诸军事、凉州刺史,加柱国大将军。建德元年薨,时年六十。赠柱国、宜鄜等州刺史。子陇嗣。
耿豪,钜鹿人也。本名令贵。其先避刘、石之乱,居辽东,因仕于燕。曾祖超,率众归魏,遂家于神武川。[10]
豪少粗犷,有武艺,好以气淩人。贺拔岳西征,引为帐内。岳被害,归太祖,以武勇见知。豪亦自谓所事得主。从讨侯莫陈悦及迎魏孝武,录前后功,封平原县子,邑三百户,除宁朔将军、奉车都尉。迁征虏将军,加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侯,增邑七百户。从擒窦泰,复弘农,豪先锋陷阵,加前将军、中散大夫。沙苑之战,豪杀伤甚多,血染甲裳尽赤。太祖见之,叹曰:「令贵武猛,所向无前,观其甲裳,足以为验,不须更论级数也。」于是进爵为公,增邑通前一千五百户。除镇北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南郢州刺史。
九年,从太祖战于邙山,豪谓所部曰:「大丈夫见贼,须右手拔刀,左手把槊,直刺直斫,慎莫皱眉畏死。」遂大呼独入,敌人锋刃乱下,当时咸谓豪殁。俄然奋刀而还。战数合,当豪前者,死伤相继。又谓左右曰:「吾岂乐杀人,但壮士除贼,不得不尔。若不能杀贼,又不为人所伤,何异逐坐人也。」太祖嘉之,拜北雍州刺史。十三年,论前后战功,进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增邑通前一千八百户。十五年,赐姓和稽氏,进位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豪性凶悍,言多不逊。太祖惜其骁勇,每优容之。豪亦自谓意气冠群,终无所屈。李穆、蔡祐初与豪同时开府,后并居豪之右。豪意不平,谓太祖曰:「外闻物议,谓豪胜李穆、蔡祐。」太祖曰:「何以言之?」豪曰:「世言李穆、蔡祐,丞相臂膊;耿豪、王勇,丞相咽项。以咽项在上,故为胜也。」豪之粗猛,皆此类。十六年,卒,时年四十五。太祖痛惜之,赠以本官,加朔州刺史。子雄嗣,位至大将军。
高琳字季珉,[11]其先高句丽人也。六世祖钦,为质于慕容廆,遂仕于燕。五世祖宗,率众归魏,拜第一领民酋长,赐姓羽真氏。祖明、父迁仕魏,咸亦显达。琳母尝祓禊泗滨,遇见一石,光彩朗润,遂持以归。是夜梦见一人,衣冠有若仙者,谓其母曰:「夫人向所将来之石,是浮磬之精。若能宝持,必生令子。」其母惊寤,便举身流汗,俄而有娠。及生,因名琳字季珉焉。[12]
魏正光初,起家卫府都督。从元天穆讨邢杲,破梁将〈(沈)〉〔陈〕庆之,[13]以功转统军。又从尔朱天光破万俟丑奴,论功为最,除宁朔将军、奉车都尉。后随天光败于韩陵山,琳因留洛阳。
魏孝武西迁,从入关。至溱水,为齐神武所追,拒战有功,封钜野县子,邑三百户。大统初,进爵为侯,增邑四百户,转龙骧将军。顷之,授直阁将军,迁平西将军,加通直散骑常侍。三年,从太祖破齐神武于沙苑,转安西将军,进爵为公,增邑八百户。累迁卫将军、银青光禄大夫、右光禄大夫。四年,从擒莫多娄贷文。仍战河桥,琳先驱奋击,勇冠诸军。太祖嘉之,谓之曰:「公即我之韩、白也。」拜太子左庶子。寻以本官镇玉壁。复从太祖战邙山,除正平郡〈(中正)〉〔守〕,[14]加大都督,增邑三百户。齐将东方老来寇,琳率众禦之。老恃其勇健,直前趣琳。短兵接,琳击之,老中数疮而退,谓其左右曰:「吾经阵多矣,未见如此健儿。」后乃密使人劝琳东归,琳斩其使以闻。进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除鄜州刺史,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
孝闵帝践阼,进爵犍为郡公,邑一千户。武成初,从贺兰祥征吐谷浑,以勋别封一子许昌县公,邑一千户,除延州刺史。又从柱国豆卢宁讨稽胡郝阿保、刘桑德等,破之。二年,文州氐酋反,诏琳率兵讨平之。师还,帝宴群公卿士,仍命赋诗言志。琳诗末章云:「寄言窦车骑,为谢霍将军,何以报天子?沙漠静妖氛。」帝大悦曰:「獯猃陆梁,未时款塞,卿言有验,国之福也。」
保定初,授梁州总管、十州诸军事。天和二年,徙丹州刺史。三年,迁江陵〔副〕总管。[15]时陈将吴明彻来寇,总管田弘与梁主萧岿出保纪南城,唯琳与梁仆射王操固守江陵三城以抗之。昼夜拒战,凡经十旬,明彻退去。岿表言其状,帝乃优诏追琳入朝,亲加劳问。进授大将军,仍副卫公直镇襄州。六年,进位柱国。建德元年,薨,时年七十六。赠本官,加冀定齐沧州五州诸军事、[16]冀州刺史,谥曰襄。
子儒,少以父勋赐爵许昌〈(郡)〉〔县〕公,[17]拜左侍上士。后袭爵犍为郡公,位至仪同大将军。
李和本名庆和,其先陇西狄道人也。后徙居朔方。父僧养,以累世雄豪,善于统御,为夏州酋长。
和少敢勇,有识度,状貌魁伟,为州里所推。贺拔岳作镇关中,乃引和为帐内都督。以破诸贼功,稍迁征北将军、金紫光禄大夫,赐爵思阳公。寻除汉阳郡守。治存宽简,百姓称之。
至大统初,加车骑将军、左光禄大夫、都督,累迁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夏州刺史,赐姓宇文氏。太祖尝谓诸将曰:「宇文庆和,智略明赡,立身恭谨,累经委任,每称吾意。」遂赐名意焉。改封永丰县公,邑一千户。保定二年,除司宪中大夫,进爵义城郡公。寻又改封德广郡公,出为洛州刺史。和前在夏州,颇留遗惠,及有此授,商洛父老,莫不想望德音。和至州,以仁恕训物,狱讼为之简静。天和三年,进位大将军,拜延绥丹三州武安伏夷安民三防诸军事、延州刺史。六年,进柱国大将军。建德元年,改授延绥银三州文安伏夷安民周昌梁和五防诸军事。以罪免。寻复柱国。
隋开皇元年,迁上柱国。和立身刚简,老而逾励,诸子趋事,若奉严君。以意是太祖赐名,市朝已革,庆和则父之所命,义不可违。至是,遂以和为名。二年,薨,赠本官,加司徒公、徐兖邳沂海泗六州刺史。谥曰肃。子彻嗣。
伊娄穆字奴干,代人也。父灵,善骑射,为太祖所知。太祖尝谓之曰:「昔伊尹保衡于殷,[18]致主尧舜。卿既姓伊,庶卿不替前绪。」于是赐名尹焉。历金紫光禄大夫、卫将军、隆州刺史,赐爵卢奴县公。
穆弱冠为太祖内亲信,以机辩见知,授奉朝请,常侍左右。邙山之役,力战有功,拜子都督、丞相府参军事,转外兵参军。累迁帅都督、平东将军、中散大夫,历中书舍人、尚书驾部郎中、抚军将军、大都督、通直散骑常侍。尝入白事,太祖望见悦之,字之曰:「奴干作仪同面见我矣。」于是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赐封安阳县伯,邑五百户。转大丞相府掾,迁从事中郎,除给事黄门侍郎。
魏废帝二年,穆使于蜀。属伍城郡人赵雄杰与梓潼郡人王令公、邓朏等搆逆,众三万馀人,阻涪水立栅,进逼潼州。穆遂与刺史叱罗协率兵破之。增邑五百户。
孝闵帝践阼,拜兵部中大夫,治御正,进爵为侯,增邑五百户。寻进位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保定初,授军司马,进爵为公。四年,除金州总管、八州诸军事、金州刺史。天和二年,增邑二千一百户。又为民部中大夫。
卫公直出镇襄州,以穆为长史。郢州城民王道𦙃反,[19]袭据州城。直遣穆率百馀骑驰往援之。穆至城下,频破𦙃众。会大将军高琳率众军继进,𦙃等乃降。唐州山蛮恃险逆命,穆率军讨之。蛮酋等保据石窟一十四处,穆分军进讨,旬有四日,并破之,虏获六千五百人。六年,进位大将军。建德初。授荆州,复以穆为总管府长史。[20]穆频贰戚藩,甚得匡赞之誉。
入为小司马。从柱国李穆平轵关等城,赏布帛三百疋、粟三百石、田三十顷。五年,从皇太子讨吐谷浑。还,穆殿,为浑人围。会刘雄救至,乃得解。后以疾卒。
杨绍字子安,弘农华阴人也。祖兴,魏新平郡守。父国,中散大夫。[21]
绍少慷慨有志略,屡从征伐,力战有功。魏永安中,授广武将军、屯骑校尉、直荡别将。普泰初,封平乡男,邑一百户,加征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
魏孝武初,迁卫将军、右光禄大夫,进爵冠军县伯,邑百户。大统元年,进爵为公,增邑六百户。[22]累迁车骑将军、通直散骑常侍、骁卫将军、左光禄大夫。四年,出为鄜城郡守。绍性恕直,兼有威惠,百姓安之。稽胡恃众与险,屡为抄窃。绍率郡兵从侯莫陈崇讨之,疋马先登,破之于默泉之上。加帅都督、骠骑、常侍、[23]朔州大中正。十三年,录前后功,增邑通前二千二百户,除燕州刺史。累迁大都督、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复从大将军达奚武征汉中。时梁宜丰侯萧循固守梁州。[24]绍以为悬军敌境,围守坚城,旷日持久,粮饟不继,城中若致死于我,惧不能归,请为计以诱之。乃频至城下挑战,设伏待之。循初不肯出。绍又遣人骂辱之,循怒,果出兵,绍率众伪退。城降。[25]以功授辅国将军、中散大夫,听回授一子。
又从柱国、燕国公于谨围江陵。绍斗于枇杷门,流矢中股而力战不衰。事平,赏奴婢一百口,进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26]除衡州刺史,[27]赐姓叱利氏。[28]孝闵帝践阼,进位大将军。[29]保定二年,卒,赠成文等八州刺史。[30]谥曰信。子雄嗣,大象末,上柱国、邽国公。[31]
王雅字度容,阐熙新〈(固)〉〔国〕人也。[32]少而沈毅,木讷寡言,有胆勇,善骑射。太祖闻其名,召入军,累有战功。除都督,赐爵居庸县子。[33]
东魏将窦泰入寇,雅从太祖擒之于潼关。沙苑之战,雅谓所部曰:「彼军殆有百万,今我不满万人,以常理论之,实难与敌。但相公神武命世,股肱王室,以顺讨逆,岂计众寡。丈夫若不以此时破贼,何用生为!」乃擐甲步战,所向披靡,太祖壮之。又从战邙山。时大军不利,为敌所乘,诸将皆引退,雅独回骑拒之。敌人见其无继,步骑竞进。雅左右奋击,频斩九级,敌众稍却,雅乃还军。太祖叹曰:「王雅举身悉是胆也。」录前后功,进爵为伯,除帅都督、鄜城郡守。政尚简易,吏人安之。迁大都督、延州刺史,转夏州刺史,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进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世宗初,除汾州刺史。励精为治,人庶悦而附之,自远至者七百馀家。保定初,复为夏州刺史,卒于州。
子世积嗣。少倜傥有文武干略。大象末,上大将军、宜阳郡公。[34]
达奚寔字什伏代,河南洛阳人也。高祖凉州,魏征西将军、山阳公。父显相,武卫将军。
寔少修立,有干局。起家给事中,加冠军将军。魏孝武初,授都督,镇弘农。后从西迁,封临汾县伯,邑六百户。迁大行台郎中,仍与行台郎神镇潼关。[35]及潼关失守,即与大都督阳山武战于关,[36]东魏人甚惮之。从太祖擒窦泰,复弘农,破沙苑,皆力战有功,增邑三百户,加车骑将军、左光禄大夫。十三年,又授大行台郎中、相府掾,转从事中郎。寔性严重,太祖深器之。累迁大都督、持节、通直散骑常侍。魏废帝二年,除中外府司马。
大军伐蜀,以寔行南岐州事,兼都军粮。[37]先是,山氐生犷,不供赋役,历世羁縻,莫能制御。寔导之以政,氐人感悦,并从赋税。[38]于是大军粮饩,咸取给焉。寻徵还,仍为司马。六官建,拜蕃部中大夫,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平阳县公。武成二年,授御正中大夫,治民部,兼晋公护司马。
保定元年,出为文州刺史,卒于州,时年四十九。赠文康二州刺史。谥曰恭。子丰嗣。
刘雄字猛雀,临洮子城人也。少机辩,慷慨有大志。大统中,起家为太祖亲信。寻授统军、宣威将军、给事中,除子城令,加都督、辅国将军、中散大夫,兼中书舍人,赐姓宇文氏。孝闵帝践阼,加大都督,历司市下大夫,齐右下大夫,治小驾部,进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保定四年,治中外府属,从征洛阳。
天和二年,迁驾部中大夫,四年,兼齐公宪府掾,从宪出宜阳,筑安义等城。五年,齐相斛律明月率众筑通关城以援宜阳。[39]先是,国家与齐通好,约言各保境息民,不相侵扰。至是,宪以齐人失信,令雄使于明月,责其背约。雄辞义辩直,齐人惮焉。使还,兼中〈(府)〉外〔府〕掾。[40]寻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周昌县伯,邑六百户。齐人又于姚襄筑伏龙等五城,以处戍卒。[41]雄从齐公宪攻之,五城皆拔。宪复遣雄与柱国宇文盛于齐长城已西,连营防禦。齐将段孝先等率众围盛。营外先有长堑,大将军韩欢与孝先交战不利,雄身负排,率所部二十馀人,据堑力战,孝先等乃止。军还,迁军司马,进爵为侯,邑一千四百户。
建德初,授纳言,转军正,复为纳言。二年,转内史中大夫,除〈(侯)〉〔候〕正。[42]高祖尝从容谓雄曰:「古人云:『富贵不归故乡,犹衣锦夜游。』今以卿为本州,何如?」雄稽首拜谢。于是诏以雄为河州刺史。雄先已为本县令,复有此授,乡里荣之。四年,从柱国李穆出轵关,攻邵州等城,拔之。以功获赏。
五〈(千)〉〔年〕,皇太子西征吐谷浑,[43]雄自凉州从滕王逌率军先入浑境,去伏侯城二百馀里,[44]逌遣雄先至城东举火,与大军相应。浑洮王率七百馀骑逆战。雄时所部数百人先并分遣斥候,在左右者二十许人。雄即率与交战,斩首七十馀级,雄亦亡其三骑。自是从逌连战之,雄功居多,赏物甚厚。及军还,伊娄穆殿,为贼所围。皇太子命雄救之。雄率骑一千解穆围。增邑三百户,加上开府仪同三司。
其年,大军东讨,雄从齐王宪拔洪洞,下永安。军还,仍与宪回援晋州。未至,齐后主已率大兵亲自攻围,晋州垂陷。宪遣雄先往察其军势。雄乃率步骑千人,鸣鼓角,遥报城中。寻而高祖兵至,齐主遁走。从平并州,拜上大将军,进爵赵郡公,邑二千户,旧封回授一子。明年,从平邺城,进柱国。其年,从齐王宪总北讨稽胡。[45]军还,出镇幽州。
宣政元年四月,突厥寇幽州,拥略居民。雄出战,为突厥所围,临阵战殁。赠亳州总管、七州诸军事、亳州刺史。子升嗣。以雄死王事,大象末,授仪同大将军。
侯植字仁干,上谷人也。燕散骑常侍龛之八世孙。高祖恕,魏北地郡守。子孙因家于北地之三水,[46]遂为州郡冠族。父欣,〈(秦)〉〔泰〕州刺史、[47]奉义县公。
植少倜傥,有大节,容貌奇伟,武艺绝伦。正光中,起家奉朝请。寻而天下丧乱,群盗蜂起,植乃散家财,率募勇敢讨贼。以功拜统军,迁清河郡守。后从贺拔岳讨万俟丑奴等,每有战功,除义州刺史。在州甚有政绩,为夷夏所怀。
及齐神武逼洛阳,植从魏孝武西迁。大统元年,授骠骑将军、都督,赐姓侯伏侯氏。从太祖破沙苑,战河桥,进大都督,加左光禄大夫。凉州刺史宇文仲和据州作逆,植从开府独孤信讨擒之,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肥城县公,邑一千户。[48]又赐姓贺屯。魏恭帝元年,从于谨平江陵,进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赐奴婢一百口,别封一子汧源县伯。六官建,拜司仓下大夫。孝闵帝践阼,进爵郡公,增邑通前二千户。
时帝幼冲,晋公护执政,植从兄龙恩为护所亲任。及护诛赵贵,而诸宿将等多不自安。植谓龙恩曰:「今主上春秋既富,安危系于数公。共为唇齿,尚忧不济,况以纤介之间,自相夷灭!植恐天下之人,因此解体。兄既受人任使,安得知而不言。」龙恩竟不能用。植又乘间言于护曰:「君臣之分,情均父子,理须同其休戚,期之始终。明公以骨肉之亲,当社稷之寄,与存与亡,在于兹日。愿公推诚王室,拟迹伊、周,使国有泰山之安,家传世禄之盛,则率土之滨,莫不幸甚。」护曰:「我蒙太祖厚恩,且属当犹子,誓将以身报国,贤兄应见此心。卿今有是言,岂谓吾有他志耶。」又闻其先与龙恩言,乃阴忌之。植惧不免祸,遂以忧卒。赠大将军、〈(正)〉〔平〕〈(阳)〉〔扬〕光三州诸军事、平州刺史,[49]谥曰节。[50]子定嗣。[51]
及护伏诛,龙恩与其弟大将军、武平公万寿并预其祸。高祖治护事,知植忠于朝廷,乃特免其子孙。定后位至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史臣曰:王杰、王勇、宇文虬之徒,咸以果毅之姿,效节于扰攘之际,终能屠坚〈(执)〉〔覆〕锐,[52]立禦侮之功,裂膏壤,据势位,固其宜也。仲尼称「无求备于一人」,信矣。夫文士怀温恭之操,其弊也愞弱;武夫禀刚烈之质,其失也敢悍。故有使酒不逊之祸,拔剑争功之尤。大则莫全其生,小则仅而获免。耿豪、王勇,不其然乎。
- ↑保定三年进位大将军 「位」原作「爵」。宋本、南本、局本作「位」。张元济云:「按大将军非爵」,以为「爵」字误。按张说是,今径改。「三年」疑有误,见下条。
- ↑三年诏杰与随公杨忠自〈(汉)〉〔漠〕北伐齐至并州而还 按上已出「保定三年」,不应重复。诏杨忠伐齐在保定三年〈五六三年〉十二月,「至并州而还」在四年正月,见卷五武帝纪上、卷一九杨忠传。这里承上保定三年,应作「其年」,如果包举还师,则也可系于四年。若这条的「三」字不误,则上条的「三」字必误。又卷一九杨忠传,这次伐齐,杨忠北出武川,和突厥会师南下,攻晋阳,去「汉北」绝远。「汉」乃「漠」之讹。卷一九杨忠传有「若从漠北入并州,极为险阻」语,可證,今据改。
- ↑子孝仙 北史卷六六王杰传作「迁」。
- ↑赏帛二千疋 「二」原作「一」,诸本和册府卷三八二〈四五四八页〉、卷八二四〈九七九二页〉、御览卷三一0〈一四二五页〉都作「二」,殿本刻误,今径改。
- ↑勇独请封兄子元兴 北史本传无「元」字,乃双名单称。
- ↑破梁人于下溠遂平欧阳酂城 「下溠」魏书卷八0贺拔胜传作「下迮」。见卷一四校记第一七条。
- ↑十一年出为南秦州刺史 册府卷三八二〈四五四八页〉作「十二年」。
- ↑曾祖伊与敦祖长寿父文孤 北史卷七九宇文述传「伊」作「僒」,「文孤」单作「孤」。
- ↑仍从贺兰祥平洮阳〈(供)〉〔洪〕和二城 按「供」字误,今改正,见卷二0校记第一四条。
- ↑遂家于神武川 北史卷六六耿豪传无「神」字。
- ↑字季珉 御览卷三九八〈一八三八页〉「季」作「秀」。
- ↑字季珉焉 册府明本卷八二四〈九七九二页〉「季」作「秀」,宋本册府作「季」。御览卷三九八〈一八三八页〉作「因以名字焉」,下有「及长,有大度智略」七字,今本周书无。
- ↑破梁将〈(沈)〉〔陈〕庆之 张森楷云:「『沈』当作『陈』。沈是宋臣,陈事具见梁书纪传。」按张说是,册府卷三八二〈四五四九页〉正作「陈庆之」。今据改。
- ↑除正平郡〈(中正)〉〔守〕 宋本、南本、北本、汲本皆无「正」字。张元济云:「按『中』乃『守』之讹,见北史〈卷六六高琳传〉。」按张说是,册府卷三七三〈四四三三页〉也作「正平郡守」。今据改。
- ↑迁江陵〔副〕总管 北史本传作「副总管」。按卷二七田弘传,弘为江陵总管,「令副总管高琳拒守」。本传下文也明言「总管田弘」。这里脱「副」字,今据补。
- ↑加冀定齐沧州五州诸军事 张森楷云:「『沧州』之『州」字误。」按张说是,冀、定、齐、沧只四州,与「五州诸军事」不合,「州」字乃一州名之误。但不知是哪一州。
- ↑子儒少以父勋赐爵许昌〈(郡)〉〔县〕公 宋本「郡」作「县」。张森楷云:「『郡』当作『县』,上文可證。」按上文称「以勋别封一子许昌县公」。张未见宋本,所说正合。今据改。
- ↑昔伊尹保衡于殷 宋本「保」字模糊,百衲本及北史卷六六伊娄穆传、册府卷八二四〈九七九二页〉「保」作「阿」。
- ↑郢州城民王道𦙃反 册府卷三八二〈四五五0页〉「𦙃」作「胃」。
- ↑建德初授荆州复以穆为总管府长史 按「授荆州」没有主名,上有缺文。据下文「穆频贰戚藩」句,其人必是宗室近支。卷一三代王达传,他在建德初出为荆州刺史,时地相合。原文当云「建德初,代公达授荆州,复以穆为总管府长史」。
- ↑祖兴魏新平郡守父国中散大夫 文馆词林卷四五二薛道衡后周大将军杨绍碑铭〈下简称杨绍碑〉作「祖国,镇西将军,父定,新兴太守」,则国是绍之祖。碑是绍子雄隋初所立,疑传误。
- ↑进爵冠军县伯邑百户大统元年进爵为公增邑六百户 杨绍碑先云「封饶阳县开国伯,邑三百户」,在授征西将军之前。又云「寻封荆州冠军县开国公,邑五百户」。按传先已封平乡男一百户,进封为伯,应增食邑,「百户」当作「三百户」。据传杨绍以「冠军县伯」进爵为公,据碑则以「饶阳县伯」进封「冠军县公」,食邑也有不同。
- ↑加帅都督骠骑常侍 张森楷云:「『骠』当作『散』,否则『骠骑』下省将军二字,尚可正名,若省『散骑』二字,则不知是何常侍矣。」
- ↑宜丰侯萧循 宋本「宜丰」作「恒农」。按南史卷五二鄱阳王恢附孙脩传称「封宜丰侯」,周书、北史有关纪传和通鉴卷一六四〈五0九0页〉都作「宜丰」,唯周书卷二文帝纪下魏废帝元年,宋本作「宜农」,无此地名。知「恒农」乃「宜丰」之讹。又「脩」「循」二字古籍每多混淆,本书和梁书都作萧循,南史本传作「脩」,但南北史都「循」「脩」〈或修〉互见。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萧翘墓志〈图版五0五〉称翘为「太保公宜丰王循第四子」,循未尝封王,但可證其封邑是「宜丰」,其名为「循」。
- ↑绍率众伪退城降 按伪退怎能迫使萧循投降。通鉴卷一六四〈五0八七页〉云:「循怒,出兵与战。都督杨绍伏兵击之,杀伤殆尽。」下一句话既不见本书卷一九达奚武传和北史卷六八杨绍传,当即出于此传。知「伪退」下当有「伏兵击之杀伤殆尽」等语,传本脱去。
- ↑事平赏奴婢一百口进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杨绍碑作「郢都于是底定,拜开府仪同三司,封傥城郡公,邑三千户」。按碑云拜开府,可以包括骠骑大将军。而传不言改封「傥城」,据隋书卷四三观德王雄传说杨绍封傥城县公,虽「郡」「县」不同,知此传遗漏。
- ↑除衡州刺史 按衡州是齐地,在今麻城,见北齐书卷四文宣纪天保十年、隋书卷三一地理志下永安郡条。周之衡州不知在何处。杨绍碑说他「历任燕〈按此周之燕州,亦不知所在〉、敷、豳三州刺史」,不举「衡州」,疑「衡」字误。
- ↑赐姓叱利氏 北史本传作「赐姓叱吕引氏」。按魏书卷一一三官氏志既有「叱利氏」,又有「叱吕氏」,「叱吕引」当即「叱吕」,与「叱利」不是一姓,不知孰是。
- ↑孝闵帝践阼进位大将军 杨绍碑作「天和元年,进位大将军」。
- ↑保定二年卒赠成文等八州刺史 杨绍碑称「以周建德元年卒于豳州,赠成、文、邓、扶、洮五州诸军事,成州刺史」,按卒年自当以碑为正。赠官州数不同,隋书卷四三观德王雄传称绍「仕周历八州刺史」,当是合燕、敷、豳三州及赠官之五州。疑周书误。
- ↑子雄嗣大象末上柱国邽国公 隋书卷四三观德王雄传作「大象中,进爵邘国公」,北史卷六八杨绍附子雄传百衲本先作「邗」,后作「邘」,疑作「邘」是。参卷七校记第五条。
- ↑阐熙新〈(固)〉〔国〕人也 北史卷六八王雅传百衲本「固」作「国」,殿本同周书。魏书卷一0六下地形志下夏州阐熙郡有新𡆾县,隋书卷二九地理志上朔方郡长泽县条作新国。杨氏隋志考證卷一云:「隋书王世积传〈卷四0〉『阐熙新国人』。又周书王雅传『阐熙新固人』,『固』当是误字。案玉篇:『国』古『国』字。」按杨说是,今据改。
- ↑赐爵居庸县子 「庸」原作「康」。诸本和北史本传、册府卷八三五〈九九一一页〉都作「庸」。二张以为「康」字误。按魏书卷一0六上地形志上东燕州上谷郡有居庸县。殿本刻误,今径改。
- ↑大象末上大将军宜阳郡公 隋书卷四0王世积传称「高祖受禅,进封宜阳郡公」,北史本传附子世积传同。不在大象末。
- ↑仍与行台郎神镇潼关 按这时镇守潼关的将领是毛鸿宾〈见北史卷四九毛遐附弟鸿宾传〉,未任行台。郎神也不见纪载。册府卷三九三〈四六五八页〉无「仍与行台郎神」六字。疑涉上「行台郎中」而衍。
- ↑即与大都督阳山武战于关 册府卷三九三〈四六五八页〉作「即与大都督杨山武〈杨当作阳〉拒魏于关」。按阳山武即阳雄之父猛〈卷四四阳雄传〉,乃是西魏将。册府文义较明,照周书的说法,倒像阳为东魏将了。疑「战」上脱「拒」字。
- ↑兼都军粮 册府卷四八三〈五七七八页〉「都」下有「督」字,疑当有此字。
- ↑并从赋税 册府卷四八三〈五七七八页〉「税」作「役」。按上云「不供赋役」,疑作「役」是。
- ↑筑通关城以援宜阳 北齐书卷一七斛律金附子光传「通」作「统」。
- ↑兼中〈(府)〉外〔府〕掾 原作「中府外掾」。张森楷云:「『外』字当在府上,此误倒文。」按上已云雄「治中外府属」。中外府是都督中外诸军事府的省称。张说是,今乙正。
- ↑以处戍卒 宋本「戍」作「戎」。
- ↑除〈(侯)〉〔候〕正 北史卷六六刘雄传、册府卷七八二〈九二九四页〉「侯」作「候」,是。今据改。
- ↑以功获赏五〈(千)〉〔年〕皇太子西征吐谷浑 按「获赏」当断句,或下有脱文。「五千」是「五年」之讹。皇太子赟「讨吐谷浑」,见卷六武帝纪建德五年。本传在下文又说「其年,大军东讨,雄从齐王宪拔洪洞,下永安,仍与宪回援晋州」,据卷六武帝纪和卷一二齐王宪传也都是建德五年的事。如果上文没有标明五年,则这个「其年」便直承上文「四年」之后,不但把进攻吐谷浑列于四年,而且把伐齐平并州一概记在四年了。因知「千」为「年」之讹。今改正。
- ↑伏侯城 卷六武帝纪建德五年八月条作「伏俟城」,卷五0吐谷浑传殿本作「伏俟」,宋本前作「伏侯」,后作「伏俟」。按隋书卷八三吐谷浑传、通典卷一九0吐谷浑条都作「伏俟」,「侯」字疑误。
- ↑其年从齐王宪总北讨稽胡 按「总」下当脱「兵」字。
- ↑侯植字仁干上谷人也〈至〉高祖恕魏北地郡守子孙因家于北地之三水 八琼室金石补正贺屯植墓志作「字永显,建昌郡人也」。字不同,或是二字,或先后改易。传称上谷人,是指郡望,下称他「家于北地之三水」,实是三水人。按魏书卷一0六下地形志下三水属泾州新平郡。隋书卷二九地理志上北地郡有三水县。太平寰宇记卷三四邠州三水县条云:「大统十四年移县于今邠州西北一十五里。」改属北地,亦当在此时。隋之北地郡乃是地形志豳州的西北地郡,和治富平的雍州北地郡非一地。侯植的高祖在魏时官北地郡守,岂能因官徙居新平郡之三水。这自然不可靠。但居于三水,是事实。建昌郡,魏书地形志属凉州。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七贺屯植墓志跋云:「又后改新平为建昌」,注云「此非地形志凉州之建昌郡,参杨守敬说」。今检诸地志及寰宇记不见所谓「新平后改建昌」之说,杨氏隋志考證亦无此语。或赵氏别有所据。
- ↑父欣〈(秦)〉〔泰〕州刺史 诸本「秦」都作「泰」。张森楷以为「秦」字误。按魏书卷一0六下地形志下别有秦州,领河东、北乡二郡,和治上封的秦州并置。钱氏考异卷三0据魏、周、齐书中多见泰州,而不见地形志,以为「此『秦州』当为泰州之讹」。本条的「泰州」诸本不误,当是殿本妄改,今改正。
- ↑封肥城县公邑一千户 贺屯植墓志载历官,末云:「肥城县开国公、食邑一千七百户」,食户数不同。传又称:「孝闵帝践阼,进爵郡公,增邑通前二千户」,墓志不纪此事,似即以县公终。
- ↑赠大将军〈(正)〉〔平〕〈(阳)〉〔扬〕光三州诸军事平州刺史 宋本「阳」作「杨」,南本、北本、汲本、局本都作「扬」。张森楷云:「『阳』误,作『扬』是。」按既称平州刺史,诸军事所举的第一个州,也应是平州。贺屯植墓志称:「追赠公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光扬平三州诸军事、光州刺史。」植为宇文护所忌,死后恐只赠本官。大将军或是诛护后加赠。传之「正州」,据志也可證为「平州」之讹,但哪一州刺史也不同。「正」「阳」今据诸本和墓志改。
- ↑谥曰节 贺屯植墓志云:「谥曰斌公。」按可能是初谥「斌」,宇文护死后,因他曾触犯权臣,故改谥「节」。
- ↑子定嗣 贺屯植墓志称「世子定远」。其他五子,上一字都是「定」字,若是双名单称,也应举下一字。知「定」下脱「远」字。
- ↑终能屠坚〈(执)〉〔覆〕锐 宋本、汲本、局本「执」作「覆」。二张以为「执」字误。按北史卷六六传论也作「覆」。今据改。